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134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134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134张 2023 新高 历史 专题 复习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课件 134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232023年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目 录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考法2 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考法3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考法4 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知考法命题扫描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情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设计探情境创新应用目 录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素养2 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素养3 运用历史解释认识科举制对中国
2、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素养知识贯通目 录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研析1 地方治理的特色: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研析2 人才的选拔: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育思维材料研析 考情解读考情解读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表现与影响2019全国卷,T242016江苏高考,T1历史解释分封制的表现、作用及崩溃2020海南高考,T12020全国卷,T24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礼制的影响2020海南高考,T2历史解释“家国同构”观念的影响2016海南高考,T3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018年4月浙江选考,T1历史解释 考情解读考情解读2.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汉至清君主专制的发展及异变2020全国卷,T272019北京高考,T15历史解释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2019全国卷,T24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其重要意义汉至清前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2020江苏高考,T212020天津高考,T16
4、2019全国卷,T25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2019全国卷,T40(2)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察举制的弊端及影响2019海南高考,T21历史解释科举制的发展及积极影响2020全国卷,T262019海南高考,T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2019年4月浙江选考,T 27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识体系构知识体系构建建 时空坐标通时空坐标通览览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1)建立: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并传位给自
5、己的后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3)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4)意义: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家”的私有观念深化,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之一。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的器物和建筑出现,“天下共主”雏形初现。反映尊卑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社会基本秩序建立。2.夏朝的政治制度(1)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2)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3)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6、。3.商朝的政治制度(1)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2)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益的分配制度 背景周灭商后,其人口和军力无法控制全国的广阔区域,需要诸侯国来镇守。当时各个地区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分封来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对象 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前朝贵族。目的“以蕃屏周”、拉拢功臣、彰显功德、扩大疆域。权利与义务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义务:服从周王
7、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联系周天子与诸侯:明确周天子的权力与权威,界定诸侯的义务,形成等级森严的序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周王室与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诸侯与诸侯:以血缘亲疏为标准分配国家权力,使诸侯之间形成了有序的排列屏障,加强了诸侯之间的横向联系。瓦解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强国兼并弱国。(根本原因)受封诸侯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血缘关系逐渐疏远。作用高频点稳定了统治秩序,扩大了疆域。加强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心理认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017全国卷第24题局限 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隐含着分裂割据的隐患。思维拓展
8、分封制在后世的发展第一次,秦楚之际项羽的分封。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后,以霸王身份对全国进行分封,以建立自己的权威,号令天下,同时制约刘邦。但这次分封为时较短,以西汉成立结束。第二次,汉初刘邦的分封。刘邦分封了多个异姓王和同姓王,异姓王除长沙王外都旋踵而亡,同姓王则酿成了后来的“七国之乱”。第三次,西晋建立初期的分封。为防止异姓篡位,统治者大封同姓,以期“历纪长久,本支百世”,结果导致“八王之乱”,兄弟自相残杀。第四次,明初朱元璋的分封。朱元璋希望利用皇室力量维护朱姓政权,故广分诸子,后爆发藩王夺取皇权的“靖难之役”。2.宗法制权益的继承制度(1)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
9、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对嫡子(正妻的儿子)“立嫡以长不以贤”,对庶子(妃嫔或妾的儿子)“立子以贵(母亲地位的高低)不以长”。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2)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的原则与对象严格按照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形成森严的等级。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及分配秩序的原则,有利于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3)瓦解的体现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室内部,继承纷争不断,天子地位下降。二是诸侯国内部,大夫专
10、政,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人才的流动方式。各诸侯国尚贤思想流行,传统的世卿世禄制被打破。各诸侯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流行,打压奴隶主贵族(如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定额的俸禄代替土地分封。(4)影响2019全国卷第24题 政治影响有利于凝聚亲族,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将王权与族权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权力格局,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婚姻礼仪使一妻多妾制成为西周社会婚姻的基本形态,并使聘娶成为婚姻的合法程序,满足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姓氏方面姓氏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
11、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是带有等级色彩的宗法制的反映。思想文化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化成为伦理型文化,如祖庙、祠堂、宗谱等都是宗法观念在后世的反映;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3.礼乐制度权益的认同制度(1)内涵: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包括吉礼(祭祀神祇、祖先之礼)、嘉礼(个人礼节,如冠礼、婚礼、射礼和饮酒礼)、凶礼(死丧之礼)、宾礼(朝聘之礼)、军礼(行军训练之礼)等。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礼的进行。(2)目的:巩固统治者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统治秩序。(3)实质:维护分封制和宗法
12、制的工具。(4)瓦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5)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促进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族权与政权结合,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很难逾越。4.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统一的条件1.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2.社会: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3.
13、经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4.秦自身实力的强大: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商鞅变法使国家日益强盛。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皇帝制度核心制度(1)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拥有最高权力。(2)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内容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虚设)。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特点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国家军政大事由公卿进行朝议,供
14、皇帝裁决,减少了皇帝决策失误;最终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3.地方制度郡县制(1)渊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县。(2)目的: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3)实施: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4)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图解历史秦朝地方行政组织简况(5)作用: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概念解读专制主义中央集
15、权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指皇帝个人集大权于一身,专断独裁,为此建立了大一统国家的元首制度皇帝制,并成立了辅佐皇帝的中央政府机构。凸显以皇权为中心而构建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特点。中央集权指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为此建立了保障统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和基层管理制度,即郡县制和乡里制度。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权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官僚政治是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官吏普遍以食禄任官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的政治体制。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使中央政令能有效
16、传至各地。2.修驰道、直道,开边移民,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3.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等。四、秦统一的影响1.积极影响(1)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秦朝国力日益增强。(2)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形成、国家政权的巩固及各民族的交融起了重要作用。(3)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其创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考点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朝代君主专制(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地方官制)高频点选官制度高频点监察制度
17、汉“汉承秦制”,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建内外朝制,用内朝牵制外朝。汉初郡国并存,导致王国尾大不掉;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实行察举制,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2017海南高考第3题少府(掌宫廷手工业等)之下设御史台,并增设司隶校尉和刺史。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制,门阀政治形成。大量增设州、郡、县,军事色彩浓厚。创立看重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中央不定期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朝代君主专制(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地方官制)高频点选官制度高频点监察制度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建立政事堂,弱化相权,强化皇权。2018全国卷第26题隋至唐前期
18、采取州县二级制,用道监察,唐中期设节度使,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创立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各司其职。宋实行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收兵权,收行政权(文官任地方长官),收财权(转运使转运地方赋税)。科举制走向成熟,文官队伍壮大。2020全国卷第26题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公文必须由二者联合署名才能生效。朝代君主专制(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地方官制)高频点选官制度高频点监察制度元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组成统治机构;宣政院统管全国少数民族事务和宗教事务,管辖西藏地区。分设行省、宣慰司,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
19、理地方事务,权力重大。2018天津高考第2题科举制遭冷落,儒学文人受压制。尤其重视监察御史,御史台与中书省互不统属,御史大夫有权直接选任台官。思维拓展 汉朝政治的特点1.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为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和分封并行制。2018海南高考第2题 2.布衣将相: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被称为“布衣将相”,贵族势力被削弱。3.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充分重视,西汉出现的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的外戚干政,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也是皇权不断加强的结果。2015全国卷第25题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
20、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5.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思维拓展 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年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朝政,世代为官,等级严格,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东晋末年至南朝,门阀士族衰落,
21、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四大定律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以血缘亲情为纽带,走的是家国同构之路,体现出血缘关系定律、专制主义定律、中央集权定律和道德政治定律四大定律。1.血缘关系定律。国家或社会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等措施,以加强血缘关系的方式维护统治,突出表现为“家天下”制度、血缘宗族制度。2.专制主义定律。自秦以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基本上围绕专制主义展开,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政府组织。3.中央集权定律。中央集权作为政权组织方式,使政令从上到下统一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道德政治定律。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以礼入法”,以
22、一整套道德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明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高频点1.废除宰相制度明太祖时,废宰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2.设立内阁2020全国卷第27题(1)明成祖时,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内阁形成(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大学士具有票拟权,即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之后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批红”。(2)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喻为宰相。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3.宦官专权2017全国卷第27题宦官比内阁更多地
23、得到皇帝信任,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这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4.设立特务机构明朝设立厂卫机构(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监察官民言行,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名师提醒1.宰相制度下,宰相是百官之首;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其权力实际上来自皇权,而非制度设置的授权。2.内阁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但内阁并非无任何权力,在明朝很多时候,内阁都在履行宰相的职权。3.张居正以后,阁臣乏人,内阁权力逐渐落入宦官之手。宦官乱政是皇权专制的延
24、伸。4.宰相的权力是法定的,宰相权力越大越表明皇权遭到削弱;内阁的权力不是法定的,是皇帝私人授予的,内阁权力越大越表明皇权得到加强。辨析比较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比较 明朝内阁制英国内阁制相同内阁都是处理全国政务的机构。不同产生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产物。性质内阁既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也是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国家行政机关。官员任免由皇帝意愿决定。首相任命,经议会同意。权力无决策权。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二、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清初,仿明制,设内阁,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军国机要由议政王
25、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康熙亲政后,设南书房,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中枢机构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组成,三者互相制约,最终集权于皇帝。3.康熙晚年,密折制度推行。(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2)作用: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4.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走向顶峰的标志。2018北京高考第14题(1)目的:处理西北军务。(2)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军机处官员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3)特点:简(有官无吏,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