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134张.ppt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274137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格式:PPTX
  • 页数:134
  • 大小:2.3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134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134张 2023 新高 历史 专题 复习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课件 134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232023年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目 录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考法2 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考法3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考法4 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知考法命题扫描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情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设计探情境创新应用目 录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素养2 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素养3 运用历史解释认识科举制对中国

    2、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素养知识贯通目 录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研析1 地方治理的特色: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研析2 人才的选拔: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育思维材料研析 考情解读考情解读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表现与影响2019全国卷,T242016江苏高考,T1历史解释分封制的表现、作用及崩溃2020海南高考,T12020全国卷,T24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礼制的影响2020海南高考,T2历史解释“家国同构”观念的影响2016海南高考,T3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018年4月浙江选考,T1历史解释 考情解读考情解读2.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汉至清君主专制的发展及异变2020全国卷,T272019北京高考,T15历史解释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2019全国卷,T24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其重要意义汉至清前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2020江苏高考,T212020天津高考,T16

    4、2019全国卷,T25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2019全国卷,T40(2)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察举制的弊端及影响2019海南高考,T21历史解释科举制的发展及积极影响2020全国卷,T262019海南高考,T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2019年4月浙江选考,T 27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识体系构知识体系构建建 时空坐标通时空坐标通览览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1)建立: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并传位给自

    5、己的后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3)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4)意义: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家”的私有观念深化,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之一。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的器物和建筑出现,“天下共主”雏形初现。反映尊卑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社会基本秩序建立。2.夏朝的政治制度(1)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2)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3)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6、。3.商朝的政治制度(1)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2)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益的分配制度 背景周灭商后,其人口和军力无法控制全国的广阔区域,需要诸侯国来镇守。当时各个地区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分封来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对象 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前朝贵族。目的“以蕃屏周”、拉拢功臣、彰显功德、扩大疆域。权利与义务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义务:服从周王

    7、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联系周天子与诸侯:明确周天子的权力与权威,界定诸侯的义务,形成等级森严的序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周王室与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诸侯与诸侯:以血缘亲疏为标准分配国家权力,使诸侯之间形成了有序的排列屏障,加强了诸侯之间的横向联系。瓦解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强国兼并弱国。(根本原因)受封诸侯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血缘关系逐渐疏远。作用高频点稳定了统治秩序,扩大了疆域。加强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心理认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017全国卷第24题局限 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隐含着分裂割据的隐患。思维拓展

    8、分封制在后世的发展第一次,秦楚之际项羽的分封。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后,以霸王身份对全国进行分封,以建立自己的权威,号令天下,同时制约刘邦。但这次分封为时较短,以西汉成立结束。第二次,汉初刘邦的分封。刘邦分封了多个异姓王和同姓王,异姓王除长沙王外都旋踵而亡,同姓王则酿成了后来的“七国之乱”。第三次,西晋建立初期的分封。为防止异姓篡位,统治者大封同姓,以期“历纪长久,本支百世”,结果导致“八王之乱”,兄弟自相残杀。第四次,明初朱元璋的分封。朱元璋希望利用皇室力量维护朱姓政权,故广分诸子,后爆发藩王夺取皇权的“靖难之役”。2.宗法制权益的继承制度(1)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

    9、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对嫡子(正妻的儿子)“立嫡以长不以贤”,对庶子(妃嫔或妾的儿子)“立子以贵(母亲地位的高低)不以长”。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2)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的原则与对象严格按照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形成森严的等级。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及分配秩序的原则,有利于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3)瓦解的体现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室内部,继承纷争不断,天子地位下降。二是诸侯国内部,大夫专

    10、政,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人才的流动方式。各诸侯国尚贤思想流行,传统的世卿世禄制被打破。各诸侯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流行,打压奴隶主贵族(如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定额的俸禄代替土地分封。(4)影响2019全国卷第24题 政治影响有利于凝聚亲族,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将王权与族权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权力格局,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婚姻礼仪使一妻多妾制成为西周社会婚姻的基本形态,并使聘娶成为婚姻的合法程序,满足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姓氏方面姓氏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

    11、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是带有等级色彩的宗法制的反映。思想文化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化成为伦理型文化,如祖庙、祠堂、宗谱等都是宗法观念在后世的反映;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3.礼乐制度权益的认同制度(1)内涵: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包括吉礼(祭祀神祇、祖先之礼)、嘉礼(个人礼节,如冠礼、婚礼、射礼和饮酒礼)、凶礼(死丧之礼)、宾礼(朝聘之礼)、军礼(行军训练之礼)等。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礼的进行。(2)目的:巩固统治者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统治秩序。(3)实质:维护分封制和宗法

    12、制的工具。(4)瓦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5)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促进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族权与政权结合,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很难逾越。4.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统一的条件1.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2.社会: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3.

    13、经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4.秦自身实力的强大: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商鞅变法使国家日益强盛。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皇帝制度核心制度(1)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拥有最高权力。(2)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内容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虚设)。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特点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国家军政大事由公卿进行朝议,供

    14、皇帝裁决,减少了皇帝决策失误;最终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3.地方制度郡县制(1)渊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县。(2)目的: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3)实施: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4)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图解历史秦朝地方行政组织简况(5)作用: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概念解读专制主义中央集

    15、权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指皇帝个人集大权于一身,专断独裁,为此建立了大一统国家的元首制度皇帝制,并成立了辅佐皇帝的中央政府机构。凸显以皇权为中心而构建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特点。中央集权指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为此建立了保障统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和基层管理制度,即郡县制和乡里制度。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权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官僚政治是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官吏普遍以食禄任官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的政治体制。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使中央政令能有效

    16、传至各地。2.修驰道、直道,开边移民,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3.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等。四、秦统一的影响1.积极影响(1)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秦朝国力日益增强。(2)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形成、国家政权的巩固及各民族的交融起了重要作用。(3)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其创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考点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朝代君主专制(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地方官制)高频点选官制度高频点监察制度

    17、汉“汉承秦制”,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建内外朝制,用内朝牵制外朝。汉初郡国并存,导致王国尾大不掉;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实行察举制,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2017海南高考第3题少府(掌宫廷手工业等)之下设御史台,并增设司隶校尉和刺史。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制,门阀政治形成。大量增设州、郡、县,军事色彩浓厚。创立看重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中央不定期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朝代君主专制(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地方官制)高频点选官制度高频点监察制度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建立政事堂,弱化相权,强化皇权。2018全国卷第26题隋至唐前期

    18、采取州县二级制,用道监察,唐中期设节度使,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创立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各司其职。宋实行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收兵权,收行政权(文官任地方长官),收财权(转运使转运地方赋税)。科举制走向成熟,文官队伍壮大。2020全国卷第26题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公文必须由二者联合署名才能生效。朝代君主专制(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地方官制)高频点选官制度高频点监察制度元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组成统治机构;宣政院统管全国少数民族事务和宗教事务,管辖西藏地区。分设行省、宣慰司,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

    19、理地方事务,权力重大。2018天津高考第2题科举制遭冷落,儒学文人受压制。尤其重视监察御史,御史台与中书省互不统属,御史大夫有权直接选任台官。思维拓展 汉朝政治的特点1.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为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和分封并行制。2018海南高考第2题 2.布衣将相: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被称为“布衣将相”,贵族势力被削弱。3.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充分重视,西汉出现的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的外戚干政,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也是皇权不断加强的结果。2015全国卷第25题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

    20、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5.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思维拓展 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年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朝政,世代为官,等级严格,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东晋末年至南朝,门阀士族衰落,

    21、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四大定律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以血缘亲情为纽带,走的是家国同构之路,体现出血缘关系定律、专制主义定律、中央集权定律和道德政治定律四大定律。1.血缘关系定律。国家或社会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等措施,以加强血缘关系的方式维护统治,突出表现为“家天下”制度、血缘宗族制度。2.专制主义定律。自秦以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基本上围绕专制主义展开,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政府组织。3.中央集权定律。中央集权作为政权组织方式,使政令从上到下统一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道德政治定律。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以礼入法”,以

    22、一整套道德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明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高频点1.废除宰相制度明太祖时,废宰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2.设立内阁2020全国卷第27题(1)明成祖时,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内阁形成(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大学士具有票拟权,即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之后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批红”。(2)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喻为宰相。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3.宦官专权2017全国卷第27题宦官比内阁更多地

    23、得到皇帝信任,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这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4.设立特务机构明朝设立厂卫机构(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监察官民言行,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名师提醒1.宰相制度下,宰相是百官之首;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其权力实际上来自皇权,而非制度设置的授权。2.内阁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但内阁并非无任何权力,在明朝很多时候,内阁都在履行宰相的职权。3.张居正以后,阁臣乏人,内阁权力逐渐落入宦官之手。宦官乱政是皇权专制的延

    24、伸。4.宰相的权力是法定的,宰相权力越大越表明皇权遭到削弱;内阁的权力不是法定的,是皇帝私人授予的,内阁权力越大越表明皇权得到加强。辨析比较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比较 明朝内阁制英国内阁制相同内阁都是处理全国政务的机构。不同产生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产物。性质内阁既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也是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国家行政机关。官员任免由皇帝意愿决定。首相任命,经议会同意。权力无决策权。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二、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清初,仿明制,设内阁,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军国机要由议政王

    25、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康熙亲政后,设南书房,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中枢机构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组成,三者互相制约,最终集权于皇帝。3.康熙晚年,密折制度推行。(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2)作用: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4.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走向顶峰的标志。2018北京高考第14题(1)目的:处理西北军务。(2)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军机处官员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3)特点:简(有官无吏,机

    26、构简单,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深宫,决策过程机密)。(4)作用: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流程,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5.雍正时,设立秘密立储制度。即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藏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以备不虞。它的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打破嫡长子继承观念的约束,并彻底排除了外部干扰。该制度的推行是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思维拓展 监督皇帝的言行和决策古代谏议制度的演变 秦汉秦设谏议大夫,是郎中令的属官,无专门衙署;汉承秦制,改郎中令为光禄勋,谏议大夫为其下属。魏晋 门下省专掌章奏谏议诸事,驳正违失

    27、。隋唐谏议使命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承担,以保证决策尽可能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这一时期谏官职权有所扩大。宋代专设谏院,为独立的谏议机构,既可以向君主进谏以匡正时弊,还可以弹劾百官。元明清台谏渐趋合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名师点拨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1.削弱相权直至废除宰相制度。(1)变革中枢机构,分割相权。如唐代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制。(2)转移相权。如汉代的内外朝制度。(3)明太祖时废除宰相制度。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等。3.以卑制尊。如明代选用宦官参政。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由皇

    28、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是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明代设东厂、西厂等。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考法2 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考法3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考法4 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知考法命题扫描情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设计探情境创新应用 考法1 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命题透视 夏商神权政治对中国统治思想的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对中华文明的奠基、礼乐制的内容及对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的重要性等需要考生重点关注。在考查分封制、宗法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时,常突出“家国一体”和“家国情怀”。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

    29、适中。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宗法制的表现与影响2.分封制的表现、作用及崩溃3.礼制的影响4.“家国同构”观念的影响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的影响示例1 2020全国卷,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解析 本题通过楚国国君要求周王提升爵位等级考查分封制度走向瓦解。根据材料可知,楚国周边地区归附楚国后,楚国国君要求周王提升爵位等级

    30、被拒,随后自封为武王,这说明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春秋时期礼乐制度走向瓦解,但当时这一制度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故B项错误。C项中“开始解体”由材料得不出来,排除。答案 D以点带面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立为王虽然是个例现象,但反映出当时分封制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与分封制的弊端有密切的关系。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王权的衰微、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争霸兼并战争,从而导致分封制的瓦解。示例2 2019全国卷,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

    31、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 本题从商周王位继承情况切入,考查西周宗法制的影响。世袭与禅让有着本质的不同,禅让是“传贤”,世袭是“传子”,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处于中国国家形成的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不大,人均寿命没有本质的差别,故C项错误。从商至周,社会的血缘纽带关系日益增强,故D项错误。商朝延续了夏的世袭制,继承方式以兄终弟及为主,西周严格了宗法制,继承方式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从继承上讲为一代,而父死子继从继承上讲则为两代,故商周两个王朝继承王位的王的世

    32、代和数量差别较大。此外,在西周实行宗法制之后,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得以确立,减少了王位传承上的纷争,也使西周的王从世代和数量上都较商朝少。故B项正确。答案 B解题反思王国维认为,商朝的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而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因之一为“息争”。“德行”“才华”“功过”这些主观判断言人人殊,而“嫡庶”“长幼”则是客观存在、毫无争议的,又完全具有可操作性,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权力争端,又可以稳定对地方的统治。所以周朝推行“长嫡承统”,上到君王诸侯,下到世人平民,权益继承有法可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示例3 2020海南高考,2,2分下图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

    33、了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礼制对中国服饰的影响。由示意图中的“上”“中”“下”可知,不同等级的人服饰不同;由示意图中的“劳动者”“官吏”“贵族妇女”可知,不同身份的人服饰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传统礼制强调等级秩序、身份差异有关,B项正确。由“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不能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A项错误。由“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可知,其无法体现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形成的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并且由“官吏”“贵族妇女”可知,其也不能体现男耕女织,C项错误。

    3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其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西汉时期的改造与独尊、宋明时期的转型与成熟以及明清之际的批判与继承,但这与材料中示意图反映的主题不符,D项错误。答案 B 考法2 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命题透视 高考注重考查专制主义发展演变的特点,特别是汉代以来皇权专制出现的异变:如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内阁首辅权力扩大及军机处设置等。已考视角预测视角汉至清君主专制的发展及异变专制皇权的异化与极端发展示例4 2020全国卷,27,4分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35、。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解析 本题考查对明朝内阁权势演变的理解。根据材料可知,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敢于驳正皇帝的不当言行,而明神宗不得不接受内阁首辅的劝谏,这说明内阁权势强大,A项符合题意。内阁权力是皇帝赋予的,且内阁仅是内侍机构,不可能严重制约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政治状况,不涉及社会经济情况,故C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D项。答案 A拓展延伸 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1.体系完整,模式固定。内阁大臣一般从六部尚书或吏部侍郎等重要职位上选拔。嘉靖年间,阁臣不仅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兼署都察院,从而直接

    36、控制了部、院,由此形成完整的内阁中枢体制。2.内阁与司礼监微妙制衡。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红权。二者相互制衡,大部分时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3.内阁斗争激烈。明初,首辅与其他阁臣往往没有明确的权力职责划分。明朝中后期,首辅与其他阁臣的权力、地位差距逐渐扩大,以至于各阁臣常常为夺取、维持首辅地位而相互倾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局不稳。4.内阁的演变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志。皇帝始终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柄,内阁不仅要受到皇帝亲信司礼监太监的牵制,更屈服于皇权的重压之下。示例5 2017全国卷,27,4分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

    37、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 本题从明朝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切入,考查明朝中枢决策过程的异变。由所学知识可知,“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是由于皇帝允许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明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答案 A解题反思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但很多时候由于皇帝年幼不理政事等,会有人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因此便出现外

    38、戚干政(2015年全国卷第25题)、宦官专权等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不是皇权的削弱,而是皇权的加强,因为宦官、外戚的权力皆来自皇帝。同样,明中后期内阁权力的增大反映的也是皇权的强化。考法3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命题透视 高考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封建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等。其中,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中央与地方力量的博弈作为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已经成为高考新的命题趋势。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2.汉至清前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3.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1.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汉至清前期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与结果示例6 2019全国卷,24,4分战国

    39、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 本题从秦国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切入,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能够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办大事,故答案为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战国后期铁制生产工具普及,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起了重要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工具),故B项错误。当时的交通落后,C项排除。答案 D解题反思秦国的制度优势在于社会治理效率。

    40、刘瑜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百年征战给当时的各地君主带去了“国家建构”压力唯有那些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和管理生产以及汲取社会资源的政权能够“适者生存”。于是,集权最成功的秦国“脱颖而出”,并在征服其他国家后将这一“秦国模式”推广到整个中国。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运用到高考题中已成为命题新趋势,需要考生重视。示例7 2019全国卷,25,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41、 解析 本题从西汉时的“皮币”切入,考查汉武帝对诸侯实力的削弱。由材料可知,汉武帝时将“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诸侯王置办一张“皮币”就得花费较多的收入,这从经济上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故C项正确。“皮币”不是货币,材料现象不是对货币进行管理,故A项错误。“皮币”政策是经济手段,非文化教育措施,无法确立思想上的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现象加强了而非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 C解题反思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问题出现,中央集权制度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在平定“七国之乱”后收回了王国的官吏任免权。汉武帝时,除颁布“推

    42、恩令”以外,在经济上采取了盐铁官营、制作“皮币”等措施对王国势力进行打击,这些措施不仅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也为解决边患问题创造了条件(2017年全国卷第25题)。此外,他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示例8 2018全国卷,25,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

    43、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 本题从唐朝后期不同类型的藩镇在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方面的情况切入,考查藩镇对唐朝统治的影响。由表格信息可知,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且不同程度上供纳赋税,藩镇的功能多为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维持,故D项正确。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彼此之间攻伐不已”仅由材料无法得出,故排除A、B两项;河朔型藩镇自己任免官员、不供纳赋税、拥重兵以自立,并不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故排除C项。答案 D解题反思本题打破思维定式,考查藩镇在维护中央统治方面的积极作用。唐朝为了巩固对地方的管理,

    44、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划分为诸道,设采访使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唐肃宗时改采访使为观察使,后来观察使和节度使由一人兼任,行政监察权和军事权合二为一,这是唐后期藩镇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示例9 2019全国卷,26,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解析 本题从北宋的募兵制切入,考查兵制与国家财政的关系。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优厚,兵员人数众多,这会耗费国家大量财力,加重政府财政负担,故A项正确。募兵制的实行并未提升军队战斗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北宋多次遭遇

    45、惨败,B项排除。在实行募兵制的同时,北宋政府“强干弱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项排除。这一制度与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不存在必然联系,D项排除。答案 A解题反思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对北宋的募兵政策进行了专门介绍。这一试题的出现预示着未来高考的考查点有可能直接来自新教材。2018年全国卷第41题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考查,2019年全国卷第33题对拉美国家独立后没有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原因的考查,以及2019年全国卷第40题对汉朝和罗马帝国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的考查等都具有明显的衔接新旧教材、助推高考改革的特色,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加以重视。考法4 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命题透视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高

    46、频考点,监察制度考查相对较少。一般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来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突出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历程、特点及影响。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察举制的弊端及影响2.科举制的发展及积极影响3.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1.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及影响2.科举制在唐宋时期的积极作用3.监察与谏议制度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示例10 2020全国卷,26,4分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

    47、.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科举制的完善。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科举考试程序增加了殿试,以防徇私舞弊的发生,这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家大族特权及人才选拔标准的内容,故A、D两项错误;皇帝亲自主持殿试确定录取人员后,省试考试权威相应下降,故B项错误。答案 C备考指导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代西方的文官制以及近现代的教育考试制度,都与科举制有着密切联系。见P273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科举制无疑是一个命题重点,要引起重视。示例11 2019年4月浙江选考,27,2分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

    48、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B.C.D.解析 本题以秦汉时期设置的监察官员切入,考查这一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材料“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表明正确。秦汉都重视对中央和地方的监察,故排除。材料未体现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故排除。秦汉时期监察机构直属中央,表明其受到

    49、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故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答案 A解题反思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始于秦朝,发展于两汉,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这一制度在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等现象。情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设计古人在设计政治制度时,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换言之,他们煞费苦心、处心积虑地进行制度上的改造,要解决什么样的政治难题?我觉得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坐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第三,如

    50、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情境解读1.史料价值:材料摘自刘建军编著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该著作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权力结构、运行过程及权力关系的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而摘录的这一段,基本上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面临的困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色。2.材料内容:材料中提炼的六个问题精练地概括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134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74137.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