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课件50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课件50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课件50张 2023 新高 历史 专题 复习 现代 中国 科学技术 文化教育 事业 课件 50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20232023年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目 录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考点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考点3 教育事业的发展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考法2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的发展目 录素养1 运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解读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阶段特征 素养2 运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认识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明素养知识贯通研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教育的发展育思维材料研析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科学技术
2、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2018江苏高考,T13史料实证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高考近五年对此没有考查,但其仍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内容。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举措2017全国卷,T31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017全国卷,T31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考点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考点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考点3 教育事业的发展领域时间(年)成就意义“两弹一星”1964中国第一
3、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1964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载人航天1992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18江苏高考第13题杂交水稻1973袁隆平成功培育“南优2号”。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计算机技术1983“银河-号”研制成功。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
4、发展。1993“银河-号”研制成功。生物技术1965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名师提醒“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如氢弹研制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但它们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而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摒弃“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坚持科学探索、辛勤劳动的成果。思维拓展 影响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2020年7月浙江选考第14题1.积极因素(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4)大批优秀科学家和
5、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5)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是重要动力。(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2.消极因素(1)“左”的错误对科技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2)历史上轻视科技的传统对人们心理的影响。(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存在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4)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对世界先进科技的学习。一、背景1.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要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很有必要。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4.世界科技发展日
6、新月异,中国面临巨大挑战。5.苏共二十大后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破除,促使中国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二、提出1956年春。三、含义“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四、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样性。五、发展历程 阶段原因表现初期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艺工作者的努力。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领域呈现繁荣景象。遭遇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化;“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人士受到批判。文艺的春天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左”的错误;“双百”方针重新确立;中共中央提出加
7、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领域争奇斗艳;学术、科技全面繁荣。六、意义1.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有利于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科学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发展。3.有利于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辨析比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的区别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具体内容如下:(1)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在文学艺术工作和
8、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的自由。(3)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正确认识“双百”方针1.“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2.“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文艺和科学领域实行民主,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3.“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由“左”的错误的干扰造成的。4.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会导致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
9、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的顺利贯彻执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阶段方针政策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2015全国卷第31题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中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的经验。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政策。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高考制度被废止,大学通过推
10、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年以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20世纪 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2017全国卷第31题 思维拓展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2.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人才的培养,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
11、不开教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院校的调整(19521957年)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2015全国卷第31题外交上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在教育上引进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新中国收回国家教育主权的需要。高等院校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概况整体方向:向苏联学习,仿照苏联教育模式。国家确定俄语为“第一外语”。院校调整:发展专门学院,特别是工业、师范学院,整顿综合大学,裁撤私立大学。系科专业调整:根据经济建设需要设置专业。布局调整:限制沿海城市高等学校的发展,支援内地新建和扩建高校。影响积极:适应了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国民综合
12、素质。奠定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优化了教育结构。扩大了高校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功能的转变。改善了高等教育的地理分布,促进了内地的教育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消极:削弱了综合大学的影响力,人文社会学科被边缘化,不利于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专业设置过专过细,使得高等学校毕业生不能适应新科技的发展需要。过度重视意识形态,导致教育指导思想偏颇。正确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
13、技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4.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大力发展教育。考法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考法2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命题透视 高考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材料多以文字形式呈现,注重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已考视角预测视角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1.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2.科学技术成就的主要意义示例1 2018江苏高考,13,3分
14、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解析 本题以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切入点,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排除;从1999年起,“神舟”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项正确;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