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专题:外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第十三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学考试专题:外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第十三章.ppt》由用户(小魏子好文库)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学考试 专题 外国 经济 思想史 课程 第十三
- 资源描述:
-
1、内卷与发展:中西方历史发展道路的反思 问题的提出 据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教授在上一世纪30年代的研究结果,1799年(清代中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世界GDP 的44,比今天的美国还要强大。今天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比例的3.5。1915年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18641920)在他的名著儒家与道教中提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乏有利于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但中国之所以没有能发展出西方式理性资本主义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中缺乏一种像西方新教教义那样的宗教伦理作为必要的启动力量。美国加州大学的彭慕兰教授2000年发表专著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的发展,认为中国和西欧之间的“大分岔”是在1800年以后
2、出现的,在此之前中国在人口、农业、手工业、收入及消费等方面与欧洲并无明显的差异。他提出如果没有美洲,英国很可能走上一条与中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同的道路。正因为拥有殖民地和煤矿这两大支柱,英国才逐步发展起来,使西方和中国走上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许多历史学家都承认,迄至14世纪,中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技术和经济进步,她已达到了通向爆发全面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大门。当17世纪后西方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以后,中国却开始落后了。1839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一直被光荣的历史回忆和现世落后的屈辱所困扰。中西方历史发展道路分化的深层原因何在?中国专制政治对商业资本的压制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亚西亚社会”。
3、这种社会的特点起源与治水与人工灌溉的需要和由此形成的严密科层制的官僚体系,土地财产的国有制为主体,实行专制统治。鲧、禹治水,启建立夏王朝。“鲧障洪水”,“故有鲧城”,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治水有关。治水和灌溉的需要一个强大而专制的中央政府。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君权必然具有专制的性质。哈耶克曾考虑过为什么中国数千年的社会制度的延续过程中,封建社会制度的长期停滞而不能自发地走出现代资本主义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多少演进,而只是在同一社会制度的层面上的内卷,即不是演进式地前进,而只是在无休止地内卷、内缠、内耗和自我复制。他在致命的自负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强大的科层建制有效地压抑
4、了自发社会制度的生发与扩展.重农抑商 恩格斯认为,在封建主义的时代,商人代表着一种新的力量。在决定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导向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自然经济而是商品经济的力量:“商人对于以前都停滞不变,可以说是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因素。”“商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应当是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起点。”在君主专制的统治下,重农抑商成了中国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实施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来达到垄断经济命脉、钳制私营工商、聚敛社会财富为目的的一种政治手段。商鞅变法规定,从事商业而致贫者要收为官府奴隶。秦始皇时将贾人与逃亡者、犯罪
5、官吏等一起发配桂林、象郡、南海等西南边地。西汉初年对商贾的社会地位进行种种限制,规定“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仕宦为吏”。经济政策上表现为国家垄断某些重要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实行禁榷制度及“均输平准”政策措施,以官商抑私商。加重对商人盘剥,汉武帝时采用算缗、告缗等手段,剥夺商人财产,政策规定商人等不论有无市籍都被课以重税。因财产申报不实而被“告缗”者为数众多,所受打击极为惨重,“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唐肃宗为了筹措军费,曾对江淮蜀汉的豪商富户实行“率贷”式的掠夺。唐德宗时亦有“借商”之举。明清专制政府对商人的盘剥有所加剧。这些盘剥的名目繁多,主要有课税、捐输、助饷和无端勒索等。清政府对商人的“正课
6、”逐年增加,清初“淮纲正课原只九十余万两,加以织造、铜斤等款,亦只一百八十余万两”,乾隆年间“已及四百余万”,“数倍于原额”,就是说百年之内课税猛增了四五倍之多。嘉庆二十年(1815年),“淮纲每年正杂内外支款,竟需八百余万之多”,比之乾隆年间的400余万又增加了一倍。徽商捐输先例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歙商吴养春一次向朝廷捐银30万两。入清后徽商捐输数目之巨,更是惊人。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统计,从康熙十年到嘉庆九年(16701804年)的100多年中,两淮盐商前后捐输的银两有3930.2196万之巨,每次捐输多则数百万两,少则数万两。有相当多的盐商就是在连续的大笔捐输之后因老本贴尽而濒于破产。助饷是指
7、商人捐款以助朝廷军费的活动,名义上是商人自愿的捐款,实际上是政府对商人的又一种盘剥。倘若商人不能“慷慨解囊,正常的商业活动往往会遭到种种刁难,甚至被弄地倾家荡产。商人只有咬紧牙关,忍痛割舍巨资为封建政府“分忧解难”。乾隆三十八年(1733年)因平定大小金川,两淮盐商一次就助饷银400万两。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因用兵台湾,盐商又“情愿”捐银200万两以备犒赏之需自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至八年(1803年)的正月不到4年的时间里,两淮盐商连续6此助饷,共计耗银700万两 康熙年间的淮商就有三项大笔“浮费”:一是程仪,现任或候补官员进京路过淮扬时不论该官与淮商有无交往,都要索取一笔“程
8、仪”;二是规礼,本地的文武大小衙门无论与盐务是否有关,都要向商人收取规礼;三是别敬,先是每年御史任满时照例向商人收取“别敬”钱,后来发展到无论地之远近或与商人是否有交情,只要是达官显贵在任满时都要向商人索取“别敬”。这三项浮费每年都“盈千上万”商业资本流向土地 在“重农抑商”经济政策下,人们传统的社会心理特征是把土地作为最主要财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明清时期人们对土地的追求也就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成了商人普遍遵循的准则。商人用利润购置土地,不仅可以长保富贵,而且还可以通过拥有大量的地产成为乡绅仕宦而取得政治特权。“重农”经济政策下明清时期土地能带来丰厚的利益,也是
9、导致商人利润流向土地的重要原因。西方与中国的不同 在整个古希腊、罗马时期,私人工商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贸易中都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封建社会晚期在政府重商政策的保护下私人工商业还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一重商政策的结果是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孕育和成长,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崩溃。产权安排与商业资本的离析 中国封建时代的国家政权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国家经济和财政收益为核心的。在这一“官本位”的经济政策中,封建统治者对财产的控制,有基于财产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而形成的对国有财产的直接控制,也有基于对财产私有者的政治管辖权而产生的对私有财产的间接控制。这后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