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辨识与事故隐患(1).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危险源的辨识与事故隐患(1).pptx》由用户(小魏子好文库)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源 辨识 事故隐患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 危险源的辨识与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一、危险源的构成要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是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危险源
2、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2)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3)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
3、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二、危险源的分类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
4、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就越大。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第二类危险源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 在安全工作中涉及人
5、的因素问题时,采用的术语有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例如,不断开电源就带电修理电气线路而发生触电事故等,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例如,合错了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带电:误开阀门使有害气体型泄放等,不安全行为、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因素问题,进而导致事故,例如,超载起吊重物造成钢丝绳断裂,发生重物坠落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 物的因素问题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状态,例如
6、没有防护装置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等。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隐患,物的故障(或失效)是指机械设备、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例如,电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管路破裂使其中的有毒有害介质泄漏等,有时一种物的故障可能导致另一种物的故障,最终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例如,压力容器的泄压装置故障,使容器内部介质压力上升,最终导致容器破裂,物的因素问题有时会诱发人的因素问题:人的因素问题有时会造成物的因素问题,实际情况比较复奈。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 环境因素
7、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温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因素问题或人的因素问题。例如,潮湿的环境会加速金属腐蚀而降低结构或容器的强度;工作场所强烈的噪声影响人的情绪,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发生人失误,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可能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为失误。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
8、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一、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辨识(一)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为了便于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热机械设务、车辆、起重机械,
9、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2)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入,切削伤人、手或身体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不包招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3)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4)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或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5)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诵;(6)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
10、休内外约伤)、物理约伤(光、放射性物服引起的体内外约伤),不恒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7)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8)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9)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坍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面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于架倒塌,控翻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10)锅炉爆炸
11、,指锅护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1)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12)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并、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
12、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二)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内容危险源辨识(或危害辨识)是指辨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确定危险源的性质是指确定危险源如何造成损失。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辨识危险源的种类、危险性质、损害能力。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充分考虑发生辨识时还需考虑危险源从哪个方面对身体进行伤害,能够对多大的范用内造多大的伤害伤害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等,(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危险与安全之间经常在于量的差别,同一种危险源其数量不同,危险的程度也不同。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3)辨识危险原的分布,
13、危险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对于第一类危险源的牌识,主要是确定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有毒有害物质量的多少,强度、作用范围,对于重要的生产区域和装置、还需要了解系统内能量流动、有害物顶的传递过程,对于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主要是找出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根本原因。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免险源辨识的范围(1)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2)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座、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志。(3)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危险性较大设备,特殊单体设备、装置等
14、。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4)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现场(5)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6)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教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三)人员密集场所急险源识的方法 方法是辨识危险源的工具,许多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成、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对人员密集场别进行危险源辨识应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可以根据事故的致因从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上的缺防来分析,识别危险源,
15、常用的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折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但是受知识、经验、资料限制,而且容易遗漏。(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3)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通常采用的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事故何分析等。上述几种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
16、辨识方法从着入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所以,在人员密集场所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一种方法,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二、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控制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有效控制,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危险源的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是一种低成本的预防管理方式,在人员密集场所经营管理和生产中进行危险源控制的策划、危险源监控等指施,可以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一)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控制的策划1.危险源控制的策
17、划原则(1)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如用安全的替代品取代危险品。(2)如果是不可能消除有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应努力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如使用低压电器等。(3)在条件允许时,应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降低人的精神压力和体能消耗。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4)应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5)应考虑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7)应考虑引入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计划的要求。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8)在各种措施还不能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作为最终手段,还应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9)应有可行、有效的应急方案。(10)预防性测定指
18、标是否符合监视控制措施计划的要求。不同的人员密集场所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控制策略。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危险源控制的策划步骤(1)包括场所、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2)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3)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将造成的后果。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4)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
19、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用人单位应确保新的和现行的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二)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1.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避难与援救措施。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减少故障: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故障一安全设计:包括故障一消极方案(即故障发生后,设备、系统处于最低能
20、量状态,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之前不能运转):故障一积极方案(即故障发生后,在没有采取校正措施之前使系统、设备处于安全的能量状态之下);故障一正常方案(即保证在采取校正行动之前,设备、系统正常发挥功能)。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三)对人员密集场所危险源的监控 危险源的控制对象大多数时间运行在安全状态下,对危险源进行监控的主剪日的是监视其在正常情况下的运行状态,对其运行趋势做一个整体评价。并根据所监监控对象运行的参数记录,显示、报表等,及时为系统运行的下一时刻提前做出预防,危险激运行一般处于三种1.正常运行状态 正常情况下,危险源运行稳定。此时应按时对其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如:温度、压力、泄露检测
21、等的主要参数数据及时进行监测,随时根据监测情况判断是否应转人预警程序。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2.事故临界状态 在系统运行中,当被监测危险源控制对象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控制系统应给出预警信息,依据应急措施,指导操作人员正确、迅速地排除系统放除,恢复正常工况,使系统安全运行。3.事故初始阶段 如果上述预防措施没有发挥作用,或因其他原因致使危险源周边出现险情,应立即报警,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力争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初发阶段,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一节 危险源构成要素和分类总之,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是一种动态管理。危险源通常运行在安全状态下,并非必然发
22、生重大事故。大量事故统计表明,工艺设备故障、人的误操作和生产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因而,在日常生产中,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操作人员基本素质、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大大抑制事故的发生,只要措施得当就可以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一、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一)事故隐患的分级与分类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
23、。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拌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1.事故隐患的分级(1)一般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人(不含3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隐患分为四级:(2)较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
24、或直接经济损失(不含)以下(3)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10人以上5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不含)以下。500万元1000万元(不含)以下。(4)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5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 2.事故隐患的分类 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优先考虑事故起因,将事故隐患分类归纳如下(1)火灾(建筑物、非挥发性燃油、非粉尘状的可燃物质):(2)爆炸(火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
25、可燃性粉尘、锅炉压力容器);(3)中毒和窒息(有毒物质引起的急性中毒和窒息);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4)明塌(建筑物倒塌):(5)泄漏(有毒、放射性物质泄漏):(6)腐蚀(强烈腐蚀性物质暴露):(7)触电(高压电):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8)坠落(高平合、支架上):(9)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老化、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失灵);(10)港口码头伤害隐患(港区、码头);(11)航空港伤害隐患(航空港内设施,起飞前的飞机);(12)其它类隐惠(不能用以上类型分类的)。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及责任追究(二)生产经营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