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说苑》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271701
  • 上传时间:2023-03-04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79.2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说苑》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说苑 2023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专题 复习 专项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说苑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劲有力也;罢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谷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问诸祖己,曰:“桑、谷者,野草也,而生于翱,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

    2、,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狭,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昔者夏桀、殷纣不任其过,其亡也忽焉;成汤、文、武知任其过,其兴也勃焉。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为祟。”大夫请用三牲焉,王曰:“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

    3、河非所获罪也遂不祭焉。仲尼闻之曰:“昭王可谓知天道矣,其不失国,宜哉!”邾文公卜徙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曰:“苟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曰:“命可长也,君胡不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遂徙于绎。(节选自说苑君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B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C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

    4、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D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11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养老,原为一种古代礼制,择取年老而贤能的人,按时供给酒食,以礼敬之;现指年老在家休养。B“又遗君忧”的“遗”指剩下,与苏轼赤壁赋中“托遗响于悲风”的“遗”含义相同。C祟,迷信说法,指鬼神给人带来的灾祸,借指不正当的行动,如鬼鬼祟祟、暗中作祟等。D三牲,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三者全具备称“太牢”;古人也将祭祀用的鸡、鸭、鱼称为小三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A大夫们劝谏楚庄王不要沉迷于打猎,贪图安乐,楚庄王解释说自己打猎的目的是求取勇敢、强壮和仁义的人才,从而使楚国得以安定。B武丁时期,桑谷在朝廷中生长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武丁于是修身养性,追思先王政绩,使国家再一次强大,影响力波及蛮夷之国。C孔子听了宋国国君对鲁人说的话后,认为宋国还是有希望的。宋君受到很大鼓舞,开始勤于政事,最终年岁丰收,政治清平。D邾文公占卜后,结果显示要迁徙到绎地去。史官认为迁徙对人民有利,对国君不利,但邾文公认为国君就是要有利于人民,坚持迁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14本文选

    6、自说苑君道,请简要概括文中体现了哪些“为君之道”。【答案】10、A句意:停止这件事情,从前先王割地治理国家,祭祀不超过境内能望见的山川。长江、汉水、睢水、漳水,是楚国望祭的对象,祸福的到来,不会超越它们;我虽然没有德行,也不是河神能作祟降灾的。“止”后省略了宾语“之”,“古者”是下句的时间状语,与下句连接紧密,应在“古者”前断开,排除BD;“不是过也”为宾语前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11B“遗”:加给、留给;残存的。两句中的“遗”含义不同。句意:又使贵国君主担忧/只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12D“结果显示要迁徙到绎地去”错误,由原文“邾文公卜徙于绎”可知,是邾文公想迁徙

    7、到绎地去,所以进行了占卜,“要迁徙到绎地去”不是占卜的结果,而是占卜的原因。13这就是所说的使濒临灭亡的国家留存下来、使将要断绝的世家得以延续的君主,因此后人敬重并尊崇他。我活着是为了治理好人民,寿命的长短,是天时注定的,如果人民得到利益了,(那么)没有哪一种利益比这个更大了。14善于发现人才。勇于反思,知错能改。勤于政事,心系人民。参考译文:楚庄王喜好打猎,大夫们劝谏他说:“晋国和楚国是敌对的国家,(即使)我们楚国不图谋晋国,晋国也必定要图谋楚国,现在大王您岂不是太沉迷在玩乐中了吗?”楚庄王回答说:“我打猎是为了寻求人才,那敢于冲进荆棘丛中刺杀虎豹的人,我因此知道他的勇敢;那抓住犀牛并与猛兕

    8、搏斗的人,我因此知道他强劲有力;打完猎能公平分配所获猎物的人,我因此知道他的仁义。”凭借这个方法,楚王得到了三种人才,楚国也因此安定。所以说“如果有心,就没有不能实现目标的事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商代的高宗是武丁,后人敬重、尊奉他,所以称为高宗。商汤以后,先王施行的德政缺失,刑罚法律违背常规,桑秧与褚苗都在朝廷中生长,七天时间就长得非常粗大,武丁便召见国相并问他原因。国相说:“我虽然知道这些原因,但是我不能说啊。”(武丁)又问祖己,祖己说:“桑秧与褚苗,是野外生长的植物,却生长在朝廷之中,想来国家快要灭亡了吧?”武丁听后非常害怕,于是开始约束自身,修养德行,追思先王的政绩,使濒临灭亡的国家

    9、兴起,使将要断绝的世家得以延续,推举避世隐居的贤人,彰明尊老敬贤的礼节。三年之后,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辗转来朝拜的有七国之多,这就是所说的使濒临灭亡的国家留存下来、使将要断绝的世家得以延续的君主,因此后人敬重并尊崇他。宋国发生大水灾,鲁国派人慰问宋国君主说:“天降大雨,溪流与谷地都涨满了,漫延到您的领地,我们国君担忧宋国的政事,让我来表示衷心的慰问。”宋国君主回答他说:“我没有才能,斋戒不谨慎,封地未修整,使用民力不按时节,上天施加灾祸给宋国,又使贵国君主担忧,拜谢关照,这是我的耻辱。”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宋国大概是有希望的!”有人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从前夏桀王、商纣王不去改正他

    10、们的过失,国家灭亡得很快;成汤、周文王、周武王知道改正他们的过失,国家兴起得很迅速。有过错而去改正,这就相当于没有过失,所以说宋国是有希望的。”宋国国君听到这些话之后,早起晚睡,很早上朝,很晚才退朝,吊唁死者和慰问生病的人,尽力于国内的政事。三年时间,年岁丰收,政治清平。楚昭王生病了,占卜的人说:“这是河神在作怪。”大夫们请求用牛、羊、猪三牲来祭祀河神。楚昭王说:“停止这件事情,从前先王割地治理国家,祭祀不超过境内能望见的山川。长江、汉水、睢水、漳水,是楚国望祭的对象,祸福的到来,不会超越它们;我虽然没有德行,也不是河神能作祟降灾的。”于是不去祭祀河神。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楚昭王可以说是懂得

    11、天理的人了,他没有丧失国家政权,是应当的啊!”郗文公对迁徙到绎地这件事情进行占卜,史官说:“(迁徙到绎地)对人民有利而对国君不利。”邾文公说:“如果对人民有利,就是对我有利。上天生育众民,并为他们设立了国君,是为了有利于人民,人民既然能得到利益,我的利益必然在其中。”侍从说:“如果不迁徙可延长寿命,您为什么不这样做呢?”邾文公说:“我活着是为了治理好人民,寿命的长短,是天时注定的,如果人民得到利益了,(那么)没有哪一种利益比这个更大了。”于是迁徙到绎地。(节选自说苑君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

    12、谓短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任佐急矣。”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

    13、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左右曰:“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以从我者,奚益于吾亡哉?”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

    14、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B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C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D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11对文中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朝周室

    15、”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相同。B“其固免矣乎”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C“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D“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但因管种、隰朋而成为五霸之首,由此可见任用辅佐的人非常重要。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

    16、。C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再次回来,是因为子韦曾教导他,所以子罕重用子韦。D孔子认为,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贤明的人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2)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14本文所体现的人才观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人才观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B12B13(1)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2)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

    17、后还看重他,你难道对那些忠臣不愧疚吗?金陵语文14要识别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参考译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能认为齐桓公恭谨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是恭谨有节制。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样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就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

    18、,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由此看来,这失去贤臣良佐的事就最紧急了。”荆国公子十五岁时就代理荆国的事务,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前往观看他是如何处理政事的。使者返回后,对孔子说:“廊下有二十五俊士,他的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孔子说:“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比汤、武还要明智;合二十五人的力量,力量大于彭祖。以此来治理天下,一定可以使国家免于危亡了吧!”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

    19、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宋司城子罕看重子韦,与他共食同衣。司城子罕逃亡,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召见子韦并礼待他。左右说:“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看重他,你难道对那些忠臣不愧疚吗?”子罕说:“我正是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我再次回来,尚且是因为子韦教导我的原因,所以我看重

    20、他。况且我逃亡,我的臣子跟从我,哪里对我的逃亡有好处呢?”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子路说:“范、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范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征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羧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

    21、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与坐,公大悦。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曰:“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 公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圣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曰:“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公不许,公孙支曰:“君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请终致之!”公不许。公孙支曰:“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不肖失伦,臣之过

    22、,进贤而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赵简主从晋阳之邯郸,中路而止,引车吏进问何为止,简主曰:“董安于在后。”吏曰:“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适至,简主曰:“秦道之与晋国交者,吾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官之宝璧吾忘令人载之。”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人主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节选自说苑臣术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

    23、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B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C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D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11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与出师表“宜付有司”的“有司”含义相同。B敢是自言冒昧的谦辞,与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的“敢”字含义相同。C适在文中是到达的意思,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的“适”字含义不同。D失伦指失去应

    24、有的条件次序,“伦”与过秦论“赵奢之伦”的“伦”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穆公关注让商人运到秦国的盐,在亲自察看盐车时,发现百里奚的牛肥,从百里奚的回答中认识到他是君子,再与百里奚座谈后,非常高兴。B公孙支是秦国的上卿,他在与秦穆公的交谈中,感觉到秦穆公对问题的看法明确深刻了许多,知道原因后,当即向秦穆公祝贺,并要让位给百里奚。C赵简主在从晋阳去邯郸的路途中,为等董安于,两次停车。让引导车队前进的官吏很是不解,赵简主通过与董安于的一问一答,委婉地解释了原因。D秦穆公与赵简主两位君王都能知人善任。公孙支心胸阔达,为国让贤,不计己位;董安于忠心尽职为主分忧;他

    25、们君明臣忠相得相益,堪称典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2)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人主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答案】10、C句意:负载重,道路遥远而艰险,牛怎么还这么肥?”(百里奚)回答道:“臣按时给它喝水吃料,不用粗暴虐待的手段驱使它;路难走时,用身体或在前或在后帮着拉车推车,因而牛肥。远、险都是形容词,都是对道的陈述,所以“道远以险”与“任重”并列,排除AB;“以时”做“饮食”的状语,“以暴”做“使”的状语,状语后置,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11CA.正确。B.正确。句意:我冒昧地为国家的福

    26、祥祝贺。/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C.“到达”错误,“适”是副词,“刚好、恰好”的意思,句意:董安于正好赶到了。而“舟行适临汝”中的“适”是动词,“到达”的意思,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D.正确。“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的意思是“我不贤而居高位,是君王您在选择人才上的失误”;“赵奢之伦”中的“伦”的意思是“类”,句意:赵奢这一些人。12B“当即向秦穆公祝贺,并要让位给百里奚”错误,时间错误。由原文“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可见,并非“当即”祝贺;由原文“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可知,让贤也是在“明日”。13(1)秦国所处的位置偏僻,百姓见识不广,愚昧无知,这是国家危亡的主要

    27、因素,我自知不能够身居上位,请允许我将职位让与他。(2)赵简主可以说得上是对内能够自我反省,对外又能知人的君主了,所以他既能够身心安乐又能使国家安定。君主如果真能像赵简主一样,那朝政就不会有危机了。参考译文:秦穆公让商人装运盐,向商人进行征聘,商人五张羧羊皮买下百里奚,让他把盐车赶往秦国,秦穆公看盐车,看到百里奚的牛很肥壮,问:“负载重,道路遥远而艰险,牛怎么还这么肥?”(百里奚)回答道:“臣按时给它喝水吃料,不用粗暴虐待的手段驱使它;路难走时,用身体或在前或在后帮着拉车推车,因而牛肥。”穆公了解到他是位君子,让相关人员给百里奚洗头洗澡换衣裳帽子,赐给他座位与他交谈,穆公十分高兴。某天,与公孙

    28、支论政,公孙支很惊讶地说:“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大概得到圣人了吧!”穆公说:“是的,我很欣赏百里奚的话,他像是圣人。”公孙支于是回去取来大雁,向秦穆公表示祝贺。他说:“君王得到了治国安邦的圣臣,我冒昧地为国家的福祥祝贺。”穆公没有推辞,拜了两拜就接受了贺礼。第二天,公孙支要辞去上卿的职位让给百里奚,他说:“秦国所处的位置偏僻,百姓见识不广,愚昧无知,这是国家危亡的主要因素,我自知不能够身居上位,请允许我将我的职位让与他。”穆公不答应。公孙支又说:“君王您没有傧相的举荐,就得到了国家的重臣,这是大王您的福气;我见到贤臣而让位给他,这是我的福气。现在大王您已经有福气了,却使我失掉它,难道可以吗?

    29、我请求最好还是辞去这个职务。”穆公还是不答应。公孙支又说:“我不贤而居高位,是君王您在选择人才上的失误,不贤而又使君王选择失当,这都是我的过错。举荐贤士而斥退不贤的人,是君王英明的表现。现在我仍处在原有的职位上,既败坏了君王的美德,又违背了我行为的准则,所以我将要逃走。”穆公这才接受了他的请求。于是百里奚便作了上卿来裁断国政,公孙支作为次卿来辅佐他。赵简主从晋阳到邯郸去,走到半路上就停了下来,引导车队的官吏上前询问停下来的原因,简主说:“因为董安于还在后面。”吏员说:“这是三军的大事,您怎么可以因为一个人就使三军滞留不前呢?”简主说:“那就走吧。”可是驱车走了百十步又停了下来,引车的官吏正打算

    30、上前劝谏,董安于正好赶到了。赵简主对董安于说:“秦国的道路与晋国交接的地方,我忘了命人堵塞它。”董安于说:“这就是我留在后边的原因。”简主又说:“官府的珍宝,我忘了派人带上它。”董安于回答:“这也是我留在后面的原因。”赵简主可以说得上是能够自我反省,对外又能知人的君主了,所以他既能够身心安乐而又使国家安定。君主如果真能像赵简主一样,那朝政就不会有危机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

    31、,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楮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楮自亡。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曰:“桑、楮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

    32、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节选自说苑君道)注楮,一种树。宋人,这里指宋君。君子

    33、,这里指孔子。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B.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C.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D.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11. 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庄王,“庄”是谥号。春秋时期,齐、秦国君常称“公”,楚国国君常称“王”

    34、。B. “苟有志则无非事者”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两句中“苟”含义相同。C. “蛮、夷”在文中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在古代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的称谓。D. “拜命之辱”与“拜臣郎中”(陈情表两句中的“拜”含义相同,都指授予官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汤因为连续大旱七年而令人向山神河神祷告,从政令是否适度、是否使百姓遭受痛苦,是否贪贿成风、是否小人得势等方面进行反思。B. 殷商太戊时,有桑秧和楮苗长在朝廷的院子里,这被认为是不好的征兆,太戊后来勤政爱民,早上朝晚退朝,关心百姓疾苦,吊唁死者。C. 武丁看到治国之道被败坏、刑法遭破坏的情况,就约束自己,

    35、检点行为,追思先王的政绩,尊老敬贤,后来有少数民族国家前来朝拜。D. 孔子肯定宋君对鲁国使臣的回话,是因为他看到了宋君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相信宋君能够改正错误。后来宋君对于国内的政事尽心尽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2)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14. 选文中的商汤、太戊、武丁和宋君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 B11. D “拜命之辱”中的“拜”是拜谢,句意:拜谢厚命,这是我的耻辱。“拜臣郎中”中的“拜”是授予官职。含义不同。12. D “肯定宋君对鲁国使臣的回话”错误,原文“君子闻

    36、之曰:宋国其庶几乎!”不是肯定宋君,而是用这样的话警示宋君,以期他能改正错误。13. (1)吉祥的事物是福的先兆,但是如果遇到吉祥的事物却做不善的事,福就不会降。(“祥”,名词,祥瑞,吉祥的事;“先”,先兆;“生”,降临。)(2)假设宋君没有听到孔子的话,那么粮食就不会丰收,国家也不会太平。(“向使”,假使;“语”,话语;“丰”,丰收。)14. (1)都是有作为的圣君,勤政爱民,致力于国家中兴;(2)善于自我反思、善纳谏言;(3)闻过则改。当国君听到对自己的议论能及时改正错误。参考译文:楚庄王爱好打猎,大夫向他进谏说:“晋国和楚国是相互敌对的国家,即使楚国不去进犯晋国,晋国也会来进犯楚国,现在

    37、大王您难道不是太沉迷于享乐了吗?”楚庄王说:“我打猎,是为了寻求人才。”通过这个方法,得到这些贤士,楚国就可以安定了。所以说“有志向的人,那么就没有一件无目标的事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汤统治的时候大旱了七年,河堤崩塌河流枯竭,天气炎热,将沙烧焦,石烧烂,于是派人拿着三足鼎,供奉山川,让他们祷告说:“是政治不清明吗?让百姓困苦吗?行贿的人很多吗?进谗言的人很活跃吗?宫室太奢侈吗?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很多吗?为什么这么久不下雨!”话没说完就天降大雨,所以上天对人,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回响随着声音一样。诗说“祀天祭地奠埋祭品,天地诸神无不敬奉。”就是表达痛恨旱情啊。商朝太戊年间有桑、楮树在

    38、庭中长出,晚上开始萌芽,到天亮就有两手合围那么粗了,史官请求到汤庙占卜,太戊批准了他,占卜的人说:我听说,吉祥的事物是福的先兆,但是如果遇到吉祥的事物却做不善的事,福就不会降临;怪异的事物是灾祸前的先兆,但是遇到怪异的事物去做善事,灾祸就不会降临。”于是他早上朝而晚退朝,探问病人,吊唁死者,三天之后,庭中的桑、楮竟然消失了。高宗就是武丁,后人崇拜并以他为典范,所以庙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德行不足,刑法违背规矩,桑、楮全部在朝廷上生长,七天就就有两手合围那么粗了,武丁招来他的丞相询问情况。他的丞相说“我虽然知道,但我不能说。”武丁去向祖己询问,说:“桑、楮树就是一种野草,但是却生长在了朝堂,是想

    39、告诉我们国家要灭亡了吗?”武丁很害怕,整顿自己修习德行,思考先王的治理,复兴已灭亡了的奴隶制的国家,使断绝了的世袭地位的贵族得以承袭,提拔被遗落的人才,申明养老制度。三年之后,蛮夷等少数民族国家接连朝拜的就有七国,这就是所说的生死存亡继承将要灭亡的国家的君主,所以推崇并且尊重他呀。宋国发大水,鲁国人慰问他们说:“天降大雨,河谷暴涨,殃及到国君的土地,执政们都很担忧,派我来慰问。”宋国国君回应他说:“是我做得不好,斋戒的时候不够虔诚,国家治理得不好,使老百姓的庄稼受到损失,所以上天降灾加以惩罚,又使君王感到担忧。拜谢厚命,这是我的耻辱。”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宋国还能享国多久?”弟子们问道:“这

    40、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犯了错误改正了,这就犹如没犯过错,所以说还能享国多久。”宋君听说了这件事,很早起床很晚睡觉,早上朝晚退朝,勤于政务,吊唁死者慰问生病的人,同心合力治理国家。三年之后,谷物丰收国家太平,假设宋君没有听到孔子的话,那么粮食就不会丰收,国家也不会太平。诗上说:“辅佐的重担在肩,要以显德做先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呀。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安陵缠以颜色美壮,得幸于楚共王。江乙往见安陵缠曰“子之先人,岂有矢石之功于王乎?”曰“无有。”江乙曰“子之身岂亦有乎?”曰“无有。”江乙曰“子之贵何以至于此乎?”曰“仆不知所以。”江乙曰“吾闻之,以财事人者,财尽而交疏;以色事人

    41、者,华落而爱衰。今子之华,有时而落,子何以长幸无解于王乎?”安陵缠曰“臣年少愚陋,愿委智于先生。”江乙曰“独从为殉可耳。”安陵缠曰“敬闻命矣。”江乙去。居期年,逢安陵缠,谓曰“前日所谕子者,通之于王乎”曰“未可也。”居期年。江乙复见安陵缠曰“子岂谕王乎”安陵缠曰“臣未得王之间也。”江乙曰“子出与王同车,入与王同坐,居三年,言未得王之间,子以吾之说未可耳!”不悦而去。其年共王猎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蜿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咒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骖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兕死车下王大喜,拊手而笑,顾谓安陵缠曰“吾万岁之后,子将谁与斯乐乎”安陵缠乃逡巡而却,泣下沾衿,抱王曰“万岁之后,臣将从为殉,安知乐此者

    42、谁?”于是共王乃封安陵缠于车下三百户。故曰“江乙善谋,安陵缠知时。”郑桓公东会封于郑,暮舍于宋东之逆旅。逆旅之叟从外来,曰“客将焉之?”曰“会封于郑。”逆旅之叟曰“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也。今客之寝安,殆非会封者也?”郑桓公闻之,援辔自驾,其仆接浙而载之,行十日夜而至。以郑桓公之贤,微逆旅之叟,几不会封也。晋文公伐卫,入郭,坐士令食,曰“今日必得大垣。”公子虑俛而笑之。文公曰“奚笑?”对曰“臣之妻归,臣送之,反见桑者而助之。顾臣之妻,则亦有送之者矣。”文公惧,还师而归。至国,而貉人攻其地。(节选自说苑权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年/共王猎江渚之野/野火之起

    43、/若云蛾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兕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骖/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兕死车下/B.其年/共王猎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蚬/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兕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骖/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兕死车下/C.其年/共王猎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蚬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兕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骖/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兕死车下/D.其年/共王猎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蚬/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兕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骖/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兕死车下/11.对文中下面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幸于楚共王”与“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

    44、的“幸”字含义相同。B.“顾谓安陵缠曰”与“将军宜枉驾顾之”(出师表)两句中的“顾”字含义不相同。C.“客将焉之”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两句中的“焉”字含义不同。D.“微逆旅之叟”与“微风鼓浪”(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微”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乙拜见安陵缠,一连问了安陵缠三个问题,引导安陵缠思考该如何永远得到大王的宠信,进而提出让安陵缠为大王殉葬的谋划。B.安陵缠三年都没有找到与大王沟通的时机,江乙认为安陵缠不认可他的谋划;直到一次打猎,安陵缠适时表明心迹,得到共王的赏赐。C.郑桓公被封在东边的郑国,晚上住在旅店,旅店的老人提醒他要注意时机

    45、,他幡然醒悟,独自匆忙驾车,十天十夜赶到了郑国。D.晋文公准备攻打卫国且志在必得,但公子虑担忧此事,公子虑讲述送妻子回娘家的故事,以此委婉劝谏晋文公,晋文公领悟后带兵回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抱王曰“万岁之后,臣将从为殉,安知乐此者谁?”(2)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也。今客之寝安,殆非会封者也?10.【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若”的意思是“像”,“野火之起若云蚬”“虎狼之嗥若雷霆”是两个比喻句,结构相似,“野火之起”和“虎狼之嗥”对应,“云蚬”和“雷霆”对应,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C两项。“射之”的主语是“善射者”,二者不能断开,由此可以排

    46、除C、D两项。11.【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A项,两个“幸”表示被宠幸。B项,第一个“顾”是“回头”的意思;第二个“顾”是“拜访”的意思。C项,两个“焉”都是“哪里”的意思。D项,第一个“微”是“如果没有”的意思;第二个“微”是“细小、轻微”的意思。12.【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项,独自匆忙驾车错,根据原文郑桓公闻之,援辔自驾,其仆接淅而载之,行十日夜而至”可知,有仆人相随。13.【答案】 (1)抱住楚王说“您死之后,我将跟着去死为您殉葬,怎么知道享受这种快乐的人是谁呢?”(“万岁”“殉”“安”各1分,句意2分)(2)我听说,时机难得却又

    47、容易失去。现在客人睡得这样安稳,怕不是去受封的人吧?(“闻”“寝”“殆”各1分,句意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关键词(1)万岁君王死亡的讳称。殉殉葬。安怎么,哪里。(2)闻听说。寝睡。殆大概,几乎。【参考译文】安陵缠因为容貌美丽,赢得楚共王的宠爱。江乙去拜见安陵缠,说“您的祖先难道对大王有奋勇杀敌之功吗”安陵缠回答“没有。”江乙又问“您难道有这样的功劳吗”安陵缠回答“没有。”江乙又问“为什么您能够如此富贵?”安陵缠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江乙说“我听说,用钱财侍奉人的,一旦钱财用尽,人们同他的交情就会疏远;用姿色取悦于人的,一旦人老色衰,她所得到的宠爱就会减退。今天您是一朵花儿,但花总要枯萎,您怎样才能让大王永远宠爱你而不嫌弃你呢”安陵缠说“我年少无知,希望先生为我出主意。”江乙说“只有跟从大王为大王殉葬啊。”安陵缠说“敬听先生之言。”江乙离开。过了一年,遇到安陵缠,对他说“之前告诉您的,和大王沟通了吗?”说“还没有。”过了一年。江乙又见安陵缠说“您还没有告诉大王吗”安陵缠说“我还没有找到同大王讲的时机。”江乙说“您出去与大王坐一辆车,回来与大王一起坐。过了三年,说没有找到时机,您认为我说的不可以吧。”不高兴地离开了。这一年,楚共王在江渚之野打猎,围猎时放的野火如天上的云霓,虎啸狼嗥的声音若雷霆一般。一只发了狂的犀牛从南方冲过来,正碰到楚共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说苑》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717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