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2023春).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2023春).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冀人版五 年级 下册 知识点 doc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冀人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同时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凝固点。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放热。冰变成水是冰的熔化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Co。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o。把一杯0Co的水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的桶中,则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用质量相同的0Co冰和0Co水冷却食品用0Co冰的效果好,这是应为冰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冬季的早晨,气温为-5Co,湖面上结
2、了一层冰,则冰的下表面与水面交界处温度为0Co。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熔化现象,雪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4.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Co,则48Co的海波是什么状态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思考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5.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6.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上方的空气就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7.蒸发和
3、沸腾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热。不同点: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是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的汽化现象,是一种缓慢汽化现象。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8.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o。水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盐水的沸点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9.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增大压强。10.水蒸气发生液化时会放出热量,所以皮肤被100Co水蒸气烫伤比被100Co开水烫伤危害严重。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用的小镜子
4、放在酒精灯上烤一会儿后才伸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镜面产生水雾。11.南极平均气温在-25Co,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较低。12.夏天如果用电风扇对这温度计吹风,温度计的示数不变,如果在温度计的水银泡上包上浸过乙醚的纱布,过一会儿示数下降,这是因为乙醚蒸发要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例举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升华)霜的形成,冬天树挂的形成。13.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过程是:熔化、汽化、升华,需要放热的过程是:凝固、液化
5、、凝华。14寒冷的冬天早上,房间门窗玻璃内表面往往结一层冰花,这是凝华现象。有时候窗玻璃内表面出现水珠,这是液化现象。15.由于水的蒸发,植物的蒸腾和降水,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叫做水循环。16.降水、水汽输送、蒸发和沸腾、径流等是水循环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过程中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也带来了风力和水力的能量资源。但是水循环也会造成降水的时间、空间的不均匀,而形成洪涝或干旱。17.水循环按其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海陆间水循环;二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
6、运动,通常称为海上内水循环;三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海陆上水循环。18.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第二单元 水循环4.露和霜1.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冬天的草坪上有霜。冬天的窗户玻璃上会出现“露”或“霜”。2.桶的外壁上的小水珠就是桶外壁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露”。3.向冰块上撒盐,可以让温度更低。4.桶的外壁会形成一层“霜”,这是由桶外壁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5.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
7、,这就是露。6.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5.雾和云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2.深秋的早晨有时会看到雾。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3.【实验名称】模拟雾的形成【实验目的】模拟雾的形成【实验材料】烧杯、温水、冰块、镊子。【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半杯不冒“白气的温水。(2.用镊子夹取一块冰块,接近烧杯口,观察现象。(3.把冰块移开,观察现象。(4.重复上述步骤几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把冰块接近烧杯口,烧杯口有“白气”(“雾”)出现;把
8、冰块移开;“白气”会逐渐消失。【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4.云和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云与雾形成的相同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都会遇冷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不同点是云在高空,雾距地面较近。6.雨和雪1.根据事这产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假设是一种科学探究技能.2.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3.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会反复被抬升。在这个过程中,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
9、晶,体积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落下来。如果到达地面时,它们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固态,就是冰雹。4.雪和雨的形态不同。雨以水的液态形式存在,雪以水的固态形式存在。如果气温低到水的凝结点,水蒸气可能就会变成雪。5.下雪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下雪会对我们的出行造成不便:车辆在布满雪的路面上行驶时,轮子会打滑,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下雪会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促作用。因此,雪对人和农作物来说有利有弊。7.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1.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
10、变化等。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3.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二、水循环的类型(一)海陆间循环(发生于海洋与陆地之间.1.循环过程及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特点: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二)陆地内循环(发生于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1.循环过程及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2.特点:补充陆地水体的少量为数很少。(三)海上内循环1.循环过程及环节:蒸发;降水。2.特点: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大循环的近十倍。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
11、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1.有利措施: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蒸发量;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农林措施: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2.不利措施:围湖造田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实现了地球系统水量、能量和地球生物化学物质的迁
12、移和转换、构成了全球性的连续有序的动态大系统。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提醒考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应该要结合日常生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第三单元 地表缓慢变化1.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黄土所致。由于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容易出现暴雨,造成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地势起伏较大,水流速度较快。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2.地面植被稀疏,缺乏对土壤的保护,更加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了水土流失。3.强降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当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时,常会突发山洪、泥石流等,造成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通和电信中断,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13、。雨水较大时容易形成溪流,会侵蚀地表,改变地形和地貌4.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会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5.河流上游水流速较快,把大量的泥沙带到了下游宽阔处,水流在下游速度缓慢,泥沙在这里堆积下来,便形成了沙洲。6.我国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7.流水具有搬运(沙洲形成.和冲刷(鹅卵石.作用8.河水流出陡峭、狭窄的山谷时,河道会突然变宽、变浅,水流也会减慢。沉积物在这里沉积下来,便形成了冲积扇。9.很久以前,黄土高原被大量的植被覆盖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草植被面积不断缩小。造成黄土高原植被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生产建设中对植被的破坏。10.人类各种活
14、动对地表对变化产生来重要影响。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有开山采矿、乱砍滥伐、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11.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人们对地表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土地过度耕种、草原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森林等行为,使土地逐渐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94.91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12.人类保护地表环境的举措有绿化沙漠、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合理采矿等。13.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14.沿着地表流走对雨水叫做径流1
15、5.河流分上游,中游,下游。水流速最快,侵蚀最严重的是上游,大的鹅卵石一般会出现在中游,泥沙和细沙最容易在下游沉积下来实验总结:实验名称:流动的雨水对地表对影响实验材料:水槽,托盘,塑料瓶,土壤,小石子,木块实验方法:先用土壤、小石子在托盘中制造一个小景观,再将托盘斜放在水槽里,最后挤压装水的塑料瓶,让水从瓶盖上的小孔喷出,浇在土壤上。实验现象:土壤表面有细沟,有小石子漏出来实验结论:流动的雨水对地表有侵蚀作用,会改变地形和地貌实验名称:探究沙洲对形成过程实验材料:喷壶,水,沙土,托盘实验方法:在托盘的上方推积一些沙土,倾斜托盘,用喷壶在沙土上方均匀洒水,使流水能够冲走沙土。实验现象:泥沙随着
16、水向前移动,托盘底部有泥沙堆积实验结论:河流上游水流速较快,把大量的泥沙带到了下游宽阔处,水流在下游速度缓慢,泥沙在这里堆积下来,便形成了沙洲实验名称:光滑的鹅卵石实验材料:有棱角小砖块,玻璃瓶,水,沙实验方法:1.找到34块有棱角的小砖块2.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的沙和半瓶水,拧紧瓶盖3.每位同学依次快速用力摇动玻璃瓶1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实验现象:小砖块棱角变圆润,光滑来许多实验结论:鹅卵石的形成是由于流水的长时间冲刷8.雨水侵蚀地表1.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1)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