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三套(含解析).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三套(含解析).pdf》由用户(te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半年 教师资格 考试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考前 预测 试卷 解析
- 资源描述:
-
1、-1-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下列教育家的教育著作中,首次提出普及教育思想、详细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是()。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3.小华认为,遵守交通规则是所有人应尽到的责任与义务。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判断,小华此时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4.个体的身心发展并不是匀速进行的,存在着两个发展高峰期:幼儿时期和青少年期。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A.差异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阶段性5.李老师在组织“寻找家乡的故事”主题班会活动时,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文化名人纪
2、念馆,让学生感受这些名人的思想精神。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A.叙事型B.讨论型C.表演型D.体验型6.赵老师发现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后对其进行记录和整理,继而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随后搜集数据和材料来分析方案的有效性,最后把结果应用于处理后续课堂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赵老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叙事研究法B.行动研究法C.个案研究法D.教育实验法7.如果学生被马蜂蛰伤,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在伤口涂抹()。A.食用醋B.蒸馏水C.肥皂水D.苏打水8.王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到草莓园进行采摘活动,刚进到草莓园的时候,草莓的味道就扑面而来,过了一会,草莓的味道似乎淡了一些。这种感觉现象是()。A.联觉B.
3、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感觉后像是()。1.下列教育家中,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无分。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三套(一)2023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1-2-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1
4、0.在小学生群体中,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大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这种力求跟多数他人一致的行为属于()。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D.群体凝聚11.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轩轩写作业的时候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生理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12.小学生在学习“夏天”的概念以后,再学习“季节”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于()。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3.某山区城市周围有着丰富的石材,基于此,当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设了石头画的美术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隐性课程14.来访者中心疗法要求教师
5、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感受。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A.共情B.移情C 激情D.反移情15.在教学 小熊住山洞 时,李老师将“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年、左、右3 个字,认识石字旁”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思想与方法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6.在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开始时,杨老师说:“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字母,字母可以表示符号、标志等。这节课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一起进入 用字母表示数 这一单元的学习。”这种导入方式是()。A.直接导入B.经验导入C.故事导入D.直观导入17.某小学准备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
6、,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资源编订一本校本教材。该教材编订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方案D.课程目标18.为了保证教学流畅、顺利地进行,金老师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过程具有()。A.预设性B.生成性C.启发性D.随意性19.临近期末,林老师想出一套试卷对班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9.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来确诊病患,这反映了思维的()特征。2-3-测试。要想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试题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准确度20.下列方法中,最适合用于评
7、价动作技能领域的方法是()。A.测验评价B.调查法C.表现性评价D.档案袋评价二、简答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分,共 30 分分)2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及其教育启示。2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23.简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3-4-三、材料分析题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分,共 40 分分)24.材料:一次自习课上,小超与好朋友龙龙发生了矛盾,一怒之下,竟然把龙龙的书包扔到了楼下的草地上。几个同学跑来报告,周老师回到教室看到情况后命令小超去把书包捡回来。谁知小超
8、把头一扬,脸朝墙壁,根本不理会他的命令,任凭周老师怎么说,都无济于事。无可奈何的周老师准备动用班主任的杀手锏:把家长叫来。就在拿起电话的瞬间,他冷静了下来,心想:如果这样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他分析了一下,小超本质不坏,遇事性子比较急,是个爱面子的学生;而龙龙有点调皮,有时喜欢恶作剧,这次的矛盾肯定不是小超一个人的问题。于是,周老师改变了主意,他回到教室,走到小超身边,轻声说道:“老师不忍心因为这件事打扰你爸爸。这样吧,还是我去帮你把书包拿上来吧!”说完,周老师转身走向楼梯,没想到小超跑得比他还快,急忙跑出去把书包捡了回来。捡回书包后,周老师表扬了小超:“你能知错就改,真
9、棒!”然后,周老师看向了龙龙,龙龙看到老师的眼神后,说道:“小超,对不起,我不应该在你的书包上画小猪,搞恶作剧。一会儿我就把你书包上的小猪擦掉。”此时,小超也尴尬地跟龙龙道了歉,说道:“没关系,我把你的书包扔到草地上也不对,我们以后还是好朋友。”事情圆满解决,经过这件事情以后,班级里的恶作剧也少了很多。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周老师对于这次突发事件的处理。(10 分)(2)简述教师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策略。(10 分)25.材料:徐老师是一位非常热爱教学的数学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培养。在教“圆的面积”时,徐老师先让学生分别将一个圆对折成8 等份、16 等份,再用剪刀剪开,拼成一个近
10、似长方形。待大家拼完后,徐老师顺势问道:“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 32 份、64 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学生:“长方形的边会更直。”4-5-徐老师:“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学生:“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徐老师:“那么,我们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r/2)r=r2。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印象深刻。问题:(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徐老师的教学行为。(12 分)(2)简述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8 分)四、教学设计题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本大题
11、有 6 小题,任选小题,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小题计分,小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小题为中文与社会,小题为中文与社会,27 小题为数学与科学,小题为数学与科学,28 小题为英语,小题为英语,29 小题为音乐,小题为音乐,30小题为体育,小题为体育,31 小题为美术小题为美术)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5-6-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10 分)(2)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
12、由。(20 分)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什么是数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10 分)(2)如指导高年段的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6-7-28.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0 分)(2)如指导四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29.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
13、歌曲的特点。(10 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20 分)7-8-30.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自然助跑,逐渐加速,最后一步踏跳时踏跳腿积极下压,用全脚掌快速有力地踏板(或踏跳区)蹬伸起跳,使身体充分腾起;落地时,身体前倾屈膝缓冲,双脚同时落地保持平衡,两臂前摆。【动作要点】助跑自然、放松,速度逐渐加快,有力腿积极踏跳,上下肢配合协调,落地缓冲平稳。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说明“急行跳远”的教学重点、难点。(10 分)(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
1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什么是三原色和三间色?(10 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8-9-12345678910ABCBDBACAB11121314151617181920BBBAAABACC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提倡“学思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主张。综上所述,A 项正确。B 项,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荀子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16、类”,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观点。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所著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发表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17、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题目中,小华认为规则是大家商定的,遵守交通规则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说明小华已经把社会规范和法律当作是一种社会契约,并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由此可知小华此时处在后习俗水平中的社会契约道德定向阶段。综上所述,C 项正确。A 项,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前习
18、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三套(一)答案及解析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9-10-D 项,属于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相一致地匀速运动,在不同的时间里,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题目中提到个体身心发展存在幼儿期和青少年期两个高峰期,即这两个时期身心发展的速度最快,该表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
19、间的身心发展存在着速度和水平的不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同时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会活动。体验型班会是在主题班会里面通过对一个主题进行比较深入的体验,来使学生达到对这个主题的深入理解。题目中,李老师在组织“寻找家乡的故事”班会活动时,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名人纪念馆,让学生感受这些名人的思想精神,这种班会活动属于体
20、验型班会。综上所述,D 项正确。A 项,叙事型班会是通过教师对一个事件、故事的讲述,调动大家对这个故事的体验,唤起大家的共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项,讨论型班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班会上围绕某个主题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或争论,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的认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表演型班会是教师通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扮演某一生活场景中的角色来使学生获得关于某一问题的深刻体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合
21、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题目中,赵老师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后,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将结果应用于解决这类问题,该研究方法属于行动研究法。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叙事研究法是指通过叙述教育事例、讲述教育故事、记述教育经历、描述教育生活等方式记录发生在校园中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发掘教育背后的理念,诠释教育内隐的规律,揭示教育蕴含的意义,的道德取向阶段。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项,处于习俗水平阶段的人,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
22、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0-11-促进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表达人们对教育的反思,构建日常教学的意义,改进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个案研究法是以一个人、一个团体或一个事件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各种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分析技术,对复杂情境中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教育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人为地操纵或创设一定的条件,导致研究对象的行为发生变化,从而探讨操纵的变量与行为变化的关系的研究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7.【解析
23、】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黄蜂(马蜂)的毒液呈碱性,可在伤口涂弱酸性液体,如食醋等。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在伤口涂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苏打水等。综上所述,A 项正确,当选;C、D 项错误,排除。B 项,蒸馏水是指经过蒸馏、冷凝操作的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特性。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题目中,刚进到草莓园的时候,草莓的味道比较浓,而过了一会儿就变淡了,是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属于感觉适应。综上所述,C 项正确。A 项,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
24、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项,感觉对比是指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感觉后像是指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的感觉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特征。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题目中,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来确诊病患,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综上所述,A 项正确。B 项,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
25、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D 项不是思维的特征,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1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题目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大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的行为属于从众行为。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集体观念又称集体意识、共同意识,法国社会学派创始人杜尔干最早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集体观念不是从直接经验中取得的,而是社会环境强加于人的观念,即同一社会的成员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具有自己本身的生活的一定体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服从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