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三套(含解析).pdf

  • 上传人(卖家):ten
  • 文档编号:5267010
  • 上传时间:2023-03-02
  • 格式:PDF
  • 页数:73
  • 大小: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三套(含解析).pdf》由用户(te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上半年 教师资格 考试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考前 预测 试卷 解析
    资源描述:

    1、-1-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下列教育家的教育著作中,首次提出普及教育思想、详细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是()。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3.小华认为,遵守交通规则是所有人应尽到的责任与义务。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判断,小华此时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4.个体的身心发展并不是匀速进行的,存在着两个发展高峰期:幼儿时期和青少年期。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A.差异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阶段性5.李老师在组织“寻找家乡的故事”主题班会活动时,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文化名人纪

    2、念馆,让学生感受这些名人的思想精神。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A.叙事型B.讨论型C.表演型D.体验型6.赵老师发现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后对其进行记录和整理,继而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随后搜集数据和材料来分析方案的有效性,最后把结果应用于处理后续课堂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赵老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叙事研究法B.行动研究法C.个案研究法D.教育实验法7.如果学生被马蜂蛰伤,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在伤口涂抹()。A.食用醋B.蒸馏水C.肥皂水D.苏打水8.王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到草莓园进行采摘活动,刚进到草莓园的时候,草莓的味道就扑面而来,过了一会,草莓的味道似乎淡了一些。这种感觉现象是()。A.联觉B.

    3、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感觉后像是()。1.下列教育家中,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无分。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三套(一)2023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1-2-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1

    4、0.在小学生群体中,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大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这种力求跟多数他人一致的行为属于()。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D.群体凝聚11.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轩轩写作业的时候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生理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12.小学生在学习“夏天”的概念以后,再学习“季节”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于()。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3.某山区城市周围有着丰富的石材,基于此,当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设了石头画的美术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隐性课程14.来访者中心疗法要求教师

    5、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感受。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A.共情B.移情C 激情D.反移情15.在教学 小熊住山洞 时,李老师将“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年、左、右3 个字,认识石字旁”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思想与方法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6.在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开始时,杨老师说:“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字母,字母可以表示符号、标志等。这节课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一起进入 用字母表示数 这一单元的学习。”这种导入方式是()。A.直接导入B.经验导入C.故事导入D.直观导入17.某小学准备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

    6、,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资源编订一本校本教材。该教材编订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方案D.课程目标18.为了保证教学流畅、顺利地进行,金老师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过程具有()。A.预设性B.生成性C.启发性D.随意性19.临近期末,林老师想出一套试卷对班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9.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来确诊病患,这反映了思维的()特征。2-3-测试。要想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试题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准确度20.下列方法中,最适合用于评

    7、价动作技能领域的方法是()。A.测验评价B.调查法C.表现性评价D.档案袋评价二、简答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分,共 30 分分)2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及其教育启示。2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23.简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3-4-三、材料分析题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分,共 40 分分)24.材料:一次自习课上,小超与好朋友龙龙发生了矛盾,一怒之下,竟然把龙龙的书包扔到了楼下的草地上。几个同学跑来报告,周老师回到教室看到情况后命令小超去把书包捡回来。谁知小超

    8、把头一扬,脸朝墙壁,根本不理会他的命令,任凭周老师怎么说,都无济于事。无可奈何的周老师准备动用班主任的杀手锏:把家长叫来。就在拿起电话的瞬间,他冷静了下来,心想:如果这样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他分析了一下,小超本质不坏,遇事性子比较急,是个爱面子的学生;而龙龙有点调皮,有时喜欢恶作剧,这次的矛盾肯定不是小超一个人的问题。于是,周老师改变了主意,他回到教室,走到小超身边,轻声说道:“老师不忍心因为这件事打扰你爸爸。这样吧,还是我去帮你把书包拿上来吧!”说完,周老师转身走向楼梯,没想到小超跑得比他还快,急忙跑出去把书包捡了回来。捡回书包后,周老师表扬了小超:“你能知错就改,真

    9、棒!”然后,周老师看向了龙龙,龙龙看到老师的眼神后,说道:“小超,对不起,我不应该在你的书包上画小猪,搞恶作剧。一会儿我就把你书包上的小猪擦掉。”此时,小超也尴尬地跟龙龙道了歉,说道:“没关系,我把你的书包扔到草地上也不对,我们以后还是好朋友。”事情圆满解决,经过这件事情以后,班级里的恶作剧也少了很多。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周老师对于这次突发事件的处理。(10 分)(2)简述教师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策略。(10 分)25.材料:徐老师是一位非常热爱教学的数学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培养。在教“圆的面积”时,徐老师先让学生分别将一个圆对折成8 等份、16 等份,再用剪刀剪开,拼成一个近

    10、似长方形。待大家拼完后,徐老师顺势问道:“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 32 份、64 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学生:“长方形的边会更直。”4-5-徐老师:“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学生:“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徐老师:“那么,我们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r/2)r=r2。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印象深刻。问题:(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徐老师的教学行为。(12 分)(2)简述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8 分)四、教学设计题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本大题

    11、有 6 小题,任选小题,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小题计分,小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小题为中文与社会,小题为中文与社会,27 小题为数学与科学,小题为数学与科学,28 小题为英语,小题为英语,29 小题为音乐,小题为音乐,30小题为体育,小题为体育,31 小题为美术小题为美术)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5-6-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10 分)(2)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

    12、由。(20 分)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什么是数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10 分)(2)如指导高年段的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6-7-28.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0 分)(2)如指导四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29.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

    13、歌曲的特点。(10 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20 分)7-8-30.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自然助跑,逐渐加速,最后一步踏跳时踏跳腿积极下压,用全脚掌快速有力地踏板(或踏跳区)蹬伸起跳,使身体充分腾起;落地时,身体前倾屈膝缓冲,双脚同时落地保持平衡,两臂前摆。【动作要点】助跑自然、放松,速度逐渐加快,有力腿积极踏跳,上下肢配合协调,落地缓冲平稳。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说明“急行跳远”的教学重点、难点。(10 分)(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

    1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什么是三原色和三间色?(10 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8-9-12345678910ABCBDBACAB11121314151617181920BBBAAABACC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提倡“学思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主张。综上所述,A 项正确。B 项,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荀子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16、类”,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观点。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所著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发表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17、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题目中,小华认为规则是大家商定的,遵守交通规则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说明小华已经把社会规范和法律当作是一种社会契约,并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由此可知小华此时处在后习俗水平中的社会契约道德定向阶段。综上所述,C 项正确。A 项,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前习

    18、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三套(一)答案及解析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9-10-D 项,属于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相一致地匀速运动,在不同的时间里,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题目中提到个体身心发展存在幼儿期和青少年期两个高峰期,即这两个时期身心发展的速度最快,该表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

    19、间的身心发展存在着速度和水平的不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同时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会活动。体验型班会是在主题班会里面通过对一个主题进行比较深入的体验,来使学生达到对这个主题的深入理解。题目中,李老师在组织“寻找家乡的故事”班会活动时,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名人纪念馆,让学生感受这些名人的思想精神,这种班会活动属于体

    20、验型班会。综上所述,D 项正确。A 项,叙事型班会是通过教师对一个事件、故事的讲述,调动大家对这个故事的体验,唤起大家的共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项,讨论型班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班会上围绕某个主题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或争论,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的认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表演型班会是教师通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扮演某一生活场景中的角色来使学生获得关于某一问题的深刻体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合

    21、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题目中,赵老师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后,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将结果应用于解决这类问题,该研究方法属于行动研究法。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叙事研究法是指通过叙述教育事例、讲述教育故事、记述教育经历、描述教育生活等方式记录发生在校园中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发掘教育背后的理念,诠释教育内隐的规律,揭示教育蕴含的意义,的道德取向阶段。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项,处于习俗水平阶段的人,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

    22、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0-11-促进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表达人们对教育的反思,构建日常教学的意义,改进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个案研究法是以一个人、一个团体或一个事件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各种资料,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分析技术,对复杂情境中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教育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人为地操纵或创设一定的条件,导致研究对象的行为发生变化,从而探讨操纵的变量与行为变化的关系的研究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7.【解析

    23、】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黄蜂(马蜂)的毒液呈碱性,可在伤口涂弱酸性液体,如食醋等。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在伤口涂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苏打水等。综上所述,A 项正确,当选;C、D 项错误,排除。B 项,蒸馏水是指经过蒸馏、冷凝操作的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特性。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题目中,刚进到草莓园的时候,草莓的味道比较浓,而过了一会儿就变淡了,是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属于感觉适应。综上所述,C 项正确。A 项,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

    24、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项,感觉对比是指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感觉后像是指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的感觉现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特征。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题目中,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来确诊病患,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综上所述,A 项正确。B 项,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

    25、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D 项不是思维的特征,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1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题目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大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的行为属于从众行为。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集体观念又称集体意识、共同意识,法国社会学派创始人杜尔干最早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集体观念不是从直接经验中取得的,而是社会环境强加于人的观念,即同一社会的成员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具有自己本身的生活的一定体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服从是指

    26、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群体凝聚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因相互吸引而愿意留在群体中的11-12-效应。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1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种类。附属内驱力是个体为了保持家长或教师等人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题目中,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轩轩写作业的时候特别认真,属于附属内驱力。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求,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求。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生理内驱力是由机体内部生理不

    27、平衡所引起的具有激活有机体行为的动力,例如,饥饿、口渴、睡眠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1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学习的类型。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题目中的“季节”这一概念包括“夏天”,因此,先学习“夏天”的概念再学习“季节”的概念是上位学习。综上所述,B 项正确。A、C 项,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

    28、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并列结合学习又称组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分类。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直接反映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自主开发并实施和管理的课程。题目中,该山区城市利用当地具有丰富的石材资源这一优势,开设石头画的美术课,这种课程属于地方课程。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国家课程是指国家根据课程标准统一制定的

    29、课程,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质量标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三级课程管理”的总体框架下,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学生的需求、学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共情也称同理心,是指治疗者深入了解和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罗杰斯认为治疗者应该敏感地倾听和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当时的心境、痛苦、恐惧等情绪,帮助和鼓励他更充分地、自由地加

    30、以宣泄,表露其隐藏在内心的郁结,这样他既可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又可使自己的人格和行为12-13-发生良性的变化。综上所述,A 项正确。B 项,移情是指个体将产生于生命早期的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客体(通常是养育者)的情感、思想和行为转移到治疗师身上。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反移情是指治疗师全部的潜意识对当事人的反应,特别是对应于当事人的移情,如同当事人发展对治疗师的移情一样,治疗师也发展对当事人的移情。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1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的内容。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31、能的获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题目中,在语文教学中,李老师将认识生字、偏旁作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内容属于语文基础知识,是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综上所述,A 项正确。B 项,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主要涉及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思想与方法目标不属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故排除。D 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2、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1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导入新课的设计。直接导入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提纲挈领地交代主要内容和重点的一种导入方式。题目中,杨老师通过阐明字母在生活中的作用,直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导入方式属于直接导入。综上所述,A 项正确。B 项,经验导入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某些事物为出发点,通过提问、讲解,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课内容的一种导入方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故事导入是指用真实的历史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等引出新知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直观导

    33、入是指一种利用实物、教具(图片、模型、投影片、幻灯片、电视、多媒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再从观察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1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目标与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而且是编好教材的前提。题目中,该小学编订校本教材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综上所述,B 项正确。A 项,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

    34、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13-14-D 项,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1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预设性教学是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等,进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一种教学活动。题目中,金老师会根据经验提前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教学过程具有预设性。综上所述,A 项正确。B 项,生成性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活动。与题意

    35、不符,故排除。C 项,启发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随意性属于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1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得分差距。题目中,林老师想要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试题的难度,使试卷

    36、能测查出不同数学学习水平的学生。综上所述,C 项正确。A 项,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实施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项,效度是指测量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属于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2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方法。表现性评价是指给评价对象提供一个通常都是要求很高的任务,然后要求评价对象来完成,最后依据其完成的“产品”性质来进行价值判断的教学评价。题目中所要评价的动作技能,通常需要评价对象完成一次技能的展示,表现性评价是最适合的评价方法。综上所述,C

    37、项正确。A 项,测验评价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对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成绩评定。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项,调查法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项,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通过收集学生成果(如作业、艺术作品等)来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增长、长时期的成就以及在特定学业领域的重大成就,并由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的评价。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纲领和重要依据。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属于干扰选项,故排除。14-15-二、简答题二、简答题21.【参考答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

    38、是知识从外部迁移到内部,还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有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三个重要特征。(1)主动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面对新的知识,需要自己激活先前的经验,去对新知识进行建构,从而获得知识。这一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进行的。(2)社会性。每个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可以使这种理解更丰富、更全面。(3)情境性。知识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它只有通过具体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才能真正被解释和理解。教育启示: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

    39、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以及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使得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建构意义及解决问题。22.【参考答案】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又称为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筛选和整理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23.【参考答案】教师在备课

    40、时,可从如下几方面去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主要是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背景;(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包括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差异,以确定课程可能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班级的学风、班风,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期望和建议;(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尤其是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三、材料分析题三、材料分析题24.【参考答案】(1)材料中,周老师对于这次突发事件的处理符合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值得借鉴和学习。首先,周老师遵循了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成长为目的,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

    41、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材料中,周老师在面对小超不捡书包的情况,最终没有通过找家长的方式来解决,而是本着真正化解矛盾的初衷,解决了两个学生的问题,并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体现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15-16-机智果断应对。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教师要机智果断,防止犹豫不决、拖拖拉拉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要防止事态的扩大。另外,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育原理,避免使用不当的教育方法,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公平民主处理。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秉公办事,要有民主意识,不搞区别对待,不偏袒班干部和学优生,也不歧视和贬低学困生。善

    42、于总结引导。教师在处理完突发事件之后,要及时总结。不管突发事件处理得好不好,教师都应该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是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25.【参考答案】(1)材料中,徐老师采用了发现法和谈话法两种教学方法,徐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与教师观。第一,徐老师的做法采用了教学方法中的发现法。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材料中,徐老师让学生把圆形等分后拼成近似长方形,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了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现了对发现法的运用。第二,徐老师的做法采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

    43、。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材料中,徐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体现了对谈话法的运用。性原则。其次,周老师遵循了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自己的主观判断不当导致处理问题不公平的情况。材料中,周老师在问题进入僵局时,能够转换思路,对两名学生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并公正地教育了两名学生,体现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客观性原则。再次,周老师遵循了有效性

    44、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讲究效果,要用“育人”的态度看待事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对待什么事都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消极、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积极、有利的一面。材料中,周老师在处理本次事件时,能够从两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平时表现出发,一分为二地分析两名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化解冲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体现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性原则。最后,周老师遵循了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不能千篇一律,而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特点、性别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结果。材料中,周老师为了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没有采取给家长打电话的方式,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实际情况

    45、进行分析,采取了能够保全小超面子的方式,化解了这场冲突,让冲突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体现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可接受性原则。综上所述,周老师对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是恰当的,值得借鉴。(2)沉着冷静面对。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是处理好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16-17-第三,徐老师的做法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徐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新知识,遵循了启发性原则。第四,徐老师的做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

    46、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者通过教师对学习对象的形象描述,促进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徐老师在教授圆的面积公式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公式,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自己推出公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原理,体现了直观性原则。第五,徐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当中的“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材料中,徐老师在授课时,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符合教师观当中教师应当引导、

    47、帮助学生的要求。总之,徐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借鉴和学习。(2)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包括:提问的用语应简单明确。提问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提问要富有启发性。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不应只抽优等生回答问题,不同难度的问题可由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提问的时间控制,既不能浪费时间,又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四、教学设计题四、教学设计题26.【参考答案】(1)雾在哪里是俄罗斯作家谢尔古尼科夫的一则童话,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藏”是雾最大的快乐,藏起了大海,藏起了太阳,

    48、藏起了海岸,后来没有可藏的,就藏起了自己。最终一切都露出来了,雾究竟去了哪里?童话故事语言生动凝练,故事奇幻紧凑,与低年级学生的孩子气、想象力是非常契合的,是儿童习得语言很好的“例子”。(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雾、淘”等 11 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 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 15 个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生动的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培养想象力、表达欲望和倾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趣;激发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3)导入环节1.趣味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谜

    49、底:雾)17-18-3.唤醒经验:你在生活中看见过雾吗?有雾的天气给你什么感觉?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一个跟“雾”有关的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雾在哪里。【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出本节课的主题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雨字头的字,帮助学生了解雾字的写法。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27.【参考答案】(1)数感指的是学生对数的感觉,包括对数的含义、意义、相对大小的理解,以及对数的运算产生的结果的直观认识,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个数量上的感知。小学生数感的培养途径有: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50、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在表达交流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提升应用数学的信心。(3)教学环节及理由一、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1.猜数游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请大家猜一猜。(学生猜猜老师的身高,教师板书身高 163 厘米、1 米 63 厘米。)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三套(含解析).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670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