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计划(集合15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一历史教学计划(集合15篇).doc》由用户(xgx595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历史 教学计划 集合 15 下载 _其它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初一历史教学计划(集合15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1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二、教学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三、背景分析依据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2、,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七年级中国历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
3、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
4、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六、主要教学措施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5、。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初一历史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
6、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材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
7、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
8、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初一历史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教学目标: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中等行列。三、具体思路:1、加强思想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
9、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2、强化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以确保学生学得好。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四、教学任务和要求: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初一
10、历史教学计划4一、学情分析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特别紧,从12月26号至期末考试二周复习共3课时。从期中考试17个班的总体成绩来看,在复习中要重点抓好46,49,50班、56,57班的中游学生,51,45班、59班的下游学生,44、45、60班的优秀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忽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二、复习重点及难点概述:1、第一单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2、第二单元:夏商周的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3、第三单元:春秋
11、五霸和战国七雄、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屈原、扁鹊、孔子。4、第四单元:秦始皇统治措施、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与丝绸之路、蔡伦发明造纸术。5、第五单元:三国鼎立、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的贡献。三、具体措施:1、以单元为复习单位,做好学生思想工作。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复习中存在的不足。3、组织小组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4、及时检验当堂复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5、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复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过关。6、及时反
12、馈检测情况,查找复习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分层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四、期末复习课时与进度安排:5个单元分3课时复习,第一课时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做题提升。第一课时: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好复习学案。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记忆。教师规定记忆时间和内容,接着检查提问或默写,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第二课时:达标检测,及时反馈。做单元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进行小检测并及时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正确认识,教师对学生掌握
13、知识的情况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做练习,从检查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答题规范各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应试素质。第三课时:做检测题,综合训练。初一历史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学任务及要求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
14、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三、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2、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
15、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3、疑难困惑:老师的最大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最大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四、教材分析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五、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教学难点:主
16、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六、主要教学措施: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7、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七、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初一历史教学计划6一、班级情况分析:本人本学期任初一(5)、(7)、(8)班历史科教学,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
18、(5)(7)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8)班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
19、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6、通过商鞅变法史
20、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
21、面的主要成就。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6、每天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初一历史教学计划7一、指导思想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
22、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教学任务及目标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三、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2教材分析: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共有九课。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一共有八课。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共有八课。还要熟记附录里的历史大事年表。四、拟用的教学方法: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和讨论式等。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3、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六、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