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科学》六制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zip
运动与力教学设计运动与力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 青岛版小学科学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运动与力 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 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运动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怎样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依据生活中的多种现象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用文字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运动现象切入,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本课探究方向。“材料包”提示学生可以准备一些容易获得,方便携带的材料,为课堂上的探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明确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尝试用推、拉等方式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停止,观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活动再结合生活经验的方式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进一步感受到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能够举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运动与力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推力、拉力等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生活中也会观察到力作用于物体发生的各种运动现象。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学生还没有做过深入思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运动与力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 难 点】【重 难 点】能够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风车、空易拉罐、小球、矿泉水瓶、核桃、小铁锤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 一、联系生活导入1教师谈话提问:同学们出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学生交流后回答。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远的可以坐飞机、高铁,近的可以坐汽车或者其他的交通工具。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运动与力。板书课题:运动与力二、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一)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一)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1.PPT 3 出示PPT 3 出示教师出示高速列车进出高铁站的场景图片。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自己乘坐列车的生活经验,尝试描述出列车运动状态的变化。3.学生观察并回答。预设汇报 1:列车进站,列车的速度逐渐变慢,最后静止下来。预设汇报 2:乘客上车后,列车带乘客加速离开车站,速度越来越快。4.PPT 4 出示PPT 4 出示教师小结: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二)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PPT 5 出示PPT 5 出示教师提出问题:列车进出车站,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列车属于较大的物体。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纸风车、空易拉罐、文具盒,你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吗?教师展示纸风车、空易拉罐,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2.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3.学生汇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设想方案。预设汇报 1:使劲吹小风车,可以使小风车动起来。预设汇报 2:用力推空易拉罐,可以使静止的空易拉罐动起来。预设汇报 3:用力拉或者推可以使用文具盒动起来。4.教师、同学们评价方案。5.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现象。6.小组展示研究发现。预设汇报 1:纸风车快停了,我再吹一下,给小风车施加一个力,风车又转动了起来。预设汇报 2:空易拉罐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空易拉罐开始滚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滚动的空易拉罐,就停止了。预设汇报 3:文具盒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文具盒,文具盒开始滑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滑动的文具盒,文具盒停止了。学生通过以上活动得出结论。7.PPT 6 出示PPT 6 出示教师总结: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1.提出问题:给静止的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使它运动起来。那么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吗?学生猜想。教师让学生交流猜想的依据。小结:要想知道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就要用实验验证一下。2、然后布置学生开展活动。3.PPT 7 出示PPT 7 出示分组做投矿泉水瓶游戏。(注意将矿泉水瓶均匀放开,学生拍成队,分别用小球去碰矿泉水瓶。)4.分组用锤子砸核桃。5.结合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讨论交流发现。6.小组展示研究成果。7.PPT 8 出示PPT 8 出示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发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同时还发现了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秘密,你们还有哪些发现呢?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教师给以点拨,鼓励学生注意学会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四、拓展活动四、拓展活动PPT 9 出示PPT 9 出示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布置课下探究任务,指导学生试着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运动与力运动与力1.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1.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记录表】【记录表】10登上月球教学设计10登上月球教学设计田萌萌 田萌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结合模拟实验学习活动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教材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课前进行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从而对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课前所搜集整理的信息并积极讨论,搭建自身对月球的认知体系,进而通过模拟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初步了解认识到月球环形山的成因,进一步丰富对月球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自身的科学猜想。学习人类登月的科学历程,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丰富学生科学认知层面,同时培养学生向科学家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优秀品质。第三部分则通过“假如我们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的实践拓展活动,进一步给巩固前期所学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月球有初步的大体的了解,但对月球的科学认知还处于浅层次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也需要加强指导和学习,要积极避免“搜集资料就是上网百度搜索”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与他人交流、听广播、看书报等多种方式搜集信息的方法,进而开展对月球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搜集资料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初步对资料的处理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了解环形山的形成。3.通过了解登月所需做的相关准备,进一步加深对月球认识。4.了解科学技术对登月历程的影响。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环形山的形成。2.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培养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及空间想象力。【重 难 点】【重 难 点】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月球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一、引入课题1.PPT 3 出示1.PPT 3 出示视频引入课题,板书课题:21 登上月球。2.学生描述对于月球的认识,引发学习兴趣。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活动一:说一说你对于月球的认识1.PPT 4-6 出示1.PPT 4-6 出示介绍自己搜集的月球资料。2.重点交流月球的基本情况。3.你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识呢?引导学生明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活动二:活动二: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1.PPT 7-8 出示PPT 7-8 出示课件出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月球上的环形山。2.引导学生总结环形山特点。3.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4.开展小组讨论环形山形成的原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5.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活动三活动三:模拟环形山的形成。1.PPT 9 出示1.PPT 9 出示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图片2.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3.实验步骤:投放不同大小的石子,观察沙盘上沙子被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从不同高度往沙盘上投放相同大小的玻璃珠,观察玻璃珠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4.根据现象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4.PPT 10 出示PPT 10 出示小组交流实验现象,教师总结环形山的成因5.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活动四:活动四:人类登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PPT 11 出示1.PPT 11 出示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登月资料,教师做相应补充。2.PPT 12-13 出示PPT 12-13 出示补充学习资料:我国的探月工程。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假如要登上月球,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1.PPT 14 出示1.PPT 14 出示假如你要去月球旅行,你应该做哪些准备?。2.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完善登月方案。【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登上月球登上月球对于月球的认识环形山的成因探月历程【记录表】【记录表】2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2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月相的变化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四课时,建议本节课是在观察月亮的基础上,通过第月相的变化,初步形成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古诗诗句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质疑每个月的初三的时间月亮形状,引导学生开展课前关于地球上观察月亮形状的观察活动。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中,首先是指导学生观察月相的科学方法的学习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同一日期,不同时刻,月相的样子以及不同日期,相同时刻,月相的样子。其次,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这一方法的引导,进而与前期“上个月这个时间,月相形状”进行比较,旨在提示分别从不同时刻、日期、月份观察夜晚月相的形状和位置,掌握观察月相的方法。在基础上开展交流、讨论,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本活动既体现了与上一活动的承接,为学生前面观察活动中的记录提供示范,又为本活动的探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避免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缺少部分观察记录难以进行研究活动的情况发生。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使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月相变化的秘密,了解月相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通过几次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看月亮一课学生已经有了观察月亮的学习经历,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简单地描述不同的月相,初步形成了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低年级段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不涉及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则需要在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2.了解同一日期,同时刻,月相变化规律。3.了解不同日期,相同时刻,月相变化规律。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并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2.能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3.能将已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意识到月相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月相记录表、直尺、卡纸、圆规、剪刀、碳素笔等。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一、引入课题1.PPT 3 出示1.PPT 3 出示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从而导入新课。2.PPT 4 出示PPT 4 出示教师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活动一:交流观察到的月相。1.PPT 5 出示PPT 5 出示学生出示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的记录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总月相观察记录表。3.PPT 6 出示PPT 6 出示教师总结每天在同一位置月相变化规律。4.PPT 7 出示PPT 7 出示制作月相卡。5.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月相卡,给月相排序总结。6.把观察的想法填写到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7.教师总结,并指出交流活动中的分歧所在。活动二活动二:PPT 8-10 出示PPT 8-10 出示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谈话:我们发现月相是变化的,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学生讨论交流。1.PPT 11 出示PPT 11 出示教师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三、拓展活动-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三、拓展活动-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1.PPT 12 出示1.PPT 12 出示教师出示拓展活动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记录表】【记录表】12.种辣椒教学设计12.种辣椒教学设计李一鸣 李一鸣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种辣椒来了解辣椒的生长过程并进行有效的观察,进而总结出其他常见植物的一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本课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用农谚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时怎样发芽、生长的,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阶段?并呈现了需要准备的材料“辣椒种子、花盆、铲子、土、喷水壶等”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生长以及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阶段;提示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观察探究辣椒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一“种辣椒,观察辣椒的生长过程。”教科书呈现了选种、点种、浇水以及做观察记录的场景图,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种植辣椒的一般步骤,了解辣椒的生长过程。教科书还呈现了探究技能:制定观察计划,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在进行观察之前,需要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和记录方法,以确保观察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二“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教科书呈现三名学生讨论场景图以及辣椒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这个环节暗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记录辣椒生长阶段;二是通过整理对辣椒的观察和记录,了解辣椒生长所需的条件及其生长过程。活动三“观察其他常见植物的一生。”教科书呈现了向日葵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植物一生所要经历的阶段。教科书以正文的形式呈现了植物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植物一生经历的阶段有更全面的认识。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给自己种的辣椒做一份生长档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种植,通过做辣椒生长档案,引导学生梳理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作完整地认识。【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乐意通过动手,了解大自然,对种植植物更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但是由于学生在种植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所以在如何种植和如何管理方面,可能会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四年级的学生虽然经历过中长期观察,但是观察的品质也良莠不齐,还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或者中段交流等形式来维持学生对种植和观察活动的热情。【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植物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知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2.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等条件。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观察计划,并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中长期观察。2.能运用语言、图表、照片等方式记录辣椒的生长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3.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辣椒种子、花盆、铲子、土、喷水壶等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一、引入课题1.PPT3出示PPT3出示 提问:你种植过植物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种植植物的。2.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分享种植植物的过程。3.PPT4-6出示PPT4-6出示 谈话: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大屏幕上的这种植物是辣椒,生活中很常见,也比较容易成活,激发学生种辣椒的兴趣和欲望。引入今天的课题:种辣椒。二、活动探究二、活动探究活动一:种辣椒,观察辣椒的生长过程。活动一:种辣椒,观察辣椒的生长过程。(一)种辣椒。1.PPT7出示PPT7出示播放辣椒种植方法的视频,引导学学生观察并思考:种植辣椒的步骤有哪些?2.PPT8出示PPT8出示交流:种植辣椒时要注意些什么?PPT9出示PPT9出示选种:颗粒饱满 播种:点种 PPT10出示PPT10出示覆土 浇水3.小组合作按照种植辣椒的步骤开展种植活动。(二)制订观察计划。(二)制订观察计划。1.PPT11出示PPT11出示提问:种植辣椒时,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怎么记录?2.小组讨论。3.汇报交流。4.PPT12出示PPT12出示小结:观察计划中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内容、记录方法,另外,还可以将改变植物生长的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二: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活动二: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1.PPT13出示PPT13出示谈话:种植辣椒的这段时间里,你的辣椒发生了什么变化?2.通过观察记录总结辣椒的生长所经历的阶段,引导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手册上对辣椒生长过程进行排序。3.PPT14出示PPT14出示谈话:你知道辣椒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吗?4.PPT15出示PPT15出示交流:阳光:向阳处的辣椒生长旺盛;背阴处的辣椒长得比较柔弱。水:浇水适量的辣椒生长旺盛,开花、结果的时间都早,且叶子颜色有光泽;浇水较少的辣椒生长得缓慢,开花、结果的时间都晚,果实少而小。空气:空气流通的地方辣椒生长旺盛。5.PPT16-17出示播放辣椒的一生视频,学生观看后,根据自己种植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PPT16-17出示播放辣椒的一生视频,学生观看后,根据自己种植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小结:辣椒的一生经历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辣椒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活动三:观察其他植物的一生。活动三:观察其他植物的一生。1.PPT18出示PPT18出示谈话:(出示向日葵不同阶段的图片)向日葵的一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2.PPT19出示PPT19出示谈话:(出示杨树一生的图片)向日葵和辣椒的生长经历了相同的阶段,那么木本植物也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吗?3.PPT20出示PPT20出示小结:植物的一生大都经历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1.PPT21出示PPT21出示交流:说一说你想怎样为自己的辣椒做生长档案。2.小组合作进行制作,将设计方案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种辣椒种辣椒 种子萌发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植物的一生13.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教学设计13.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教学设计陈晓琳 陈晓琳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不同环境中植物的特点。通过观察莲和仙人掌的结构特点,思考莲和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水中与沙漠环境的。再通过了解不同的植物需要的生长环境不同,进一步加深植物特点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通过创设情景,通过问题引导,建立植物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莲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引导学生观察莲的生存环境和叶、茎、莲子的结构,了解莲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活动二“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环境的?”通过呈现仙人掌生存环境图片及仙人掌茎、叶的特写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仙人掌的生存环境、茎和叶的结构特点,了解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环境的。活动三是“其他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教科书呈现了三幅图片,分别是盘根错节、独木成林的榕树,矗立险峰上,挺身昂首傲苍穹的松树,树冠巨大,树干粗壮的猴面包树。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环境的植物特点,思考它们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热带植物种植在北方的生态园内,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将思维的广度延伸到更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上,丰富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的热情。本节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研究一种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进而思考,其他的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巧妙利用思维引领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深度。【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在生活中,学生对植物的特点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有的同学平时也观察过常见的植物,所以对植物的结构特点有了简单了解,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些特点与植物的生存环境之间有什么特点。在技能方面,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植物的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外部特点,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2.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的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生存环境的。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观察植物,发现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一步探究植物的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植物是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探究兴趣。2.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3.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搜集身边常见植物的图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莲叶、藕、莲子,仙人掌、绿萝等实验装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一、引入课题1.PPT 3 出示图片1.PPT 3 出示图片:周围常见植物的图片。PPT 4 出示图片PPT 4 出示图片:榕树一树成林的图片。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板书课题: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莲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活动一:莲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1.PPT 5 出示1.PPT 5 出示 提问:看一看、摸一摸莲的叶子,藕和莲子,你有什么发现?2.PPT 6-8出示.PPT 6-8出示思考:藕为什么有这么多孔?3.小组讨论。4.汇报交流。5.小结:莲的叶子有小刺,可以凝结水珠。叶子大,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藕有很多孔,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莲子外层坚硬,有种皮,在水中不易腐烂。活动二活动二: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环境的?1.PPT 9出示思考PPT 9出示思考:(1)沙漠环境有什么特点?(2)仙人掌的根、茎、叶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适应沙漠环境有什么作用?2.讨论交流,教师指导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分小组操作实验。教师指导。4.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活动三:其他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PPT11-15出示PPT11-15出示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生长在什么地方吗?2.思考: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3.小组讨论交流:这些植物的什么特点使它们能够适应环境?4.汇报交流。5.师小结: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各部分形态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生存。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1.PPT16出示PPT16出示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园里如果要种植热带植物,需要创造怎样的环境?2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结构特点 生活环境结构特点 生活环境莲 莲 仙人掌仙人掌14.调查家乡植物教学设计14.调查家乡植物教学设计李一鸣 李一鸣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调查家乡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旨在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家乡的植物种类,了解它们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的关系,知道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课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活动准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任务安排,让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餐桌上的水果、蔬菜,在搜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调查家乡有哪些植物?它们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科书呈现了村子里种植的棉花和城市街道两边的“市树”玉兰,引导学生从调查身边的植物出发调查家乡的植物。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知道周围植物可分为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本环节通过设计调查计划表,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调查。活动二:调查之后,交流我们的收获,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了解家乡也分布着一些珍稀植物以及一些植物新品种。活动三: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引导学生知道人类的活动对植物的生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活动对植物的影响是有利的,有些是有害的。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做一期介绍家乡植物资源的手抄报。通过制作手抄报的方式让学生对调查的收获和结果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对调查研究充满兴趣,学会展示研究成果。【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习惯,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还是探究能力有限,缺少持续观察的耐心,缺乏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加以培养和完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分析,知道人类活动会对植物生存产生影响。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并能根据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当地植物资源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3.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调查记录、植物的照片、标本等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PPT 3出示PPT 3出示提问:我们的家乡盛产哪些水果?2.PPT 4出示PPT 4出示讨论交流我们家中常见的蔬菜、水果的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二、探究活动(一)调查:家乡有哪些植物?它们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PPT 5出示PPT 5出示出示棉花和玉兰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种植物有什么不同?2.PPT 6、7出示PPT 6、7出示交流:这两种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PPT 8出示PPT 8出示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按照与人们关系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3.PPT 9出示PPT 9出示提问:如何进行调查?学生分小组讨论。PPT 10、11出示PPT 10、11出示教师总结:调查过程中要制定好调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调查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表格。(二)调查之后,交流我们的收获。1.小组交流自己的调查计划。2.PPT 12 出示PPT 12 出示了解记录家乡的植物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分布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填写科学学习活动手册中的表格。3.挑选观察记录具有亮点的学生进行全班展示。4.针对中的发现和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交流当地的珍惜植物资源和植物新品种。(三)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会产生哪些影响?1.PPT 13、14、15、16、17出示PPT 13、14、15、16、17出示播放有关人类活动对植物影响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PPT 18出示PPT 18出示总结:人类活动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样的,既可能产生有利的影响,又可能产生有害的影响。3.PPT 19出示PPT 19出示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人类的行为会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分别是什么样的影响。4.学生分小组交流。5.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展示方式,介绍人类活动对植物的影响,并以小组互评的形式评选出最佳小组。6.PPT 20、21出示PPT 20、21出示教师总结举例。三、拓展活动1.PPT 22 出示 PPT 22 出示通过自己之前的调查,做一期介绍家乡植物的手抄报。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可以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加以呈现。【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调查家乡植物调查家乡植物 观赏植物经济作物有利建立自然保护区植物有害围海造陆人类活动15.养蚕教学设计15.养蚕教学设计李金红 李金红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养蚕 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生物的特征 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通过调查了解养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养蚕,体会到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教科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教科书呈现了一个问题,即“怎样养蚕?”。还用材料包的形式呈现了上课需要的材料。以此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养蚕知识,以便上课交流时有话可说,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养蚕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从哪几个方面了解养蚕的知识;活动二:“我们来养蚕。”教科书用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了三个养蚕场景图,意在指导学生学会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五幅特写图,引导学生了解蚕的一生经历的生长阶段;活动三:“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蚕的一生经历的生长阶段,并交流的养殖过程中的快乐。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缫丝的过程”通过呈现蚕茧抽丝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缫丝的过程,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伟大,珍惜丝织品。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喂养蚕,能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蚕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知道蚕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养蚕热情高,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能结合养蚕的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会喂养蚕,知道蚕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较长时间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3.了解动物的一种繁殖方式卵生。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了解养蚕知识。2.能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蚕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2.意识到生命的多姿多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重 难 点】【重 难 点】知道蚕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桑叶、毛笔、纸盒。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蚕丝制品或者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PPT 3 出示PPT 3 出示出示蚕的图片,引发学生养蚕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养蚕,你有哪些疑惑?二、活动探究二、活动探究活动一:调查了解养蚕的知识。活动一:调查了解养蚕的知识。1.PPT 5 出示PPT 5 出示出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养蚕?2.交流:引导学生按照生长顺序提问题。3.提问: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想到多种调查方法,鼓励学生亲自去调查并做记录。4.PPT 6 出示PPT 6 出示概括总结养蚕的知识。活动二:我们来养蚕。活动二:我们来养蚕。1.PPT 8 出示PPT 8 出示提问:蚕的一生从什么开始?2.PPT 9 出示PPT 9 出示提问:蚕卵在什么条件下孵化?3.发放养蚕领养证和养蚕资料,做好宣讲活动。引导学生重视养蚕过程。4.发放并观察蚕卵。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蚕卵。5.PPT 10 出示PPT 10 出示播放蚁蚕出壳的录像。提问:蚁蚕出壳后怎么移动到蚕盒里?6.学生交流讨论汇报。7.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用毛笔把出壳的蚁蚕移到蚕盒里。8.PPT 11 出示PPT 11 出示蚁蚕那么小,桑叶要注意洗干净剪碎。9.PPT 12 出示PPT 12 出示蚕的粪便、病蚕怎么处理?10.交流方法。11.提问: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有哪些方法?引导学生想到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长期观察记录活动做好精神和物质准备。活动三: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活动三: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1.PPT 14 出示PPT 14 出示交流: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画出蚕的一生的变化图,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2.PPT 15、16 出示PPT 15、16 出示小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1.PPT 17 出示PPT 17 出示出示丝织品及蚕丝,并提出问题:怎么缫丝呢?2.PPT18、19 出示PPT18、19 出示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频了解缫丝方法,并把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养蚕 卵-幼虫-蛹-成虫16.动物的“家”教学设
收藏
编号:526535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3-03-02
8
文币
- 资源描述:
-
运动与力教学设计运动与力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 青岛版小学科学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运动与力 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 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运动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怎样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依据生活中的多种现象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用文字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运动现象切入,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本课探究方向。“材料包”提示学生可以准备一些容易获得,方便携带的材料,为课堂上的探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明确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尝试用推、拉等方式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停止,观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活动再结合生活经验的方式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进一步感受到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能够举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运动与力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推力、拉力等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生活中也会观察到力作用于物体发生的各种运动现象。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学生还没有做过深入思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运动与力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 难 点】【重 难 点】能够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风车、空易拉罐、小球、矿泉水瓶、核桃、小铁锤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 一、联系生活导入1教师谈话提问:同学们出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学生交流后回答。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远的可以坐飞机、高铁,近的可以坐汽车或者其他的交通工具。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运动与力。板书课题:运动与力二、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一)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一)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1.PPT 3 出示PPT 3 出示教师出示高速列车进出高铁站的场景图片。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自己乘坐列车的生活经验,尝试描述出列车运动状态的变化。3.学生观察并回答。预设汇报 1:列车进站,列车的速度逐渐变慢,最后静止下来。预设汇报 2:乘客上车后,列车带乘客加速离开车站,速度越来越快。4.PPT 4 出示PPT 4 出示教师小结: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二)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PPT 5 出示PPT 5 出示教师提出问题:列车进出车站,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列车属于较大的物体。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纸风车、空易拉罐、文具盒,你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吗?教师展示纸风车、空易拉罐,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2.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3.学生汇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设想方案。预设汇报 1:使劲吹小风车,可以使小风车动起来。预设汇报 2:用力推空易拉罐,可以使静止的空易拉罐动起来。预设汇报 3:用力拉或者推可以使用文具盒动起来。4.教师、同学们评价方案。5.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现象。6.小组展示研究发现。预设汇报 1:纸风车快停了,我再吹一下,给小风车施加一个力,风车又转动了起来。预设汇报 2:空易拉罐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空易拉罐开始滚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滚动的空易拉罐,就停止了。预设汇报 3:文具盒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文具盒,文具盒开始滑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滑动的文具盒,文具盒停止了。学生通过以上活动得出结论。7.PPT 6 出示PPT 6 出示教师总结: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1.提出问题:给静止的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使它运动起来。那么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吗?学生猜想。教师让学生交流猜想的依据。小结:要想知道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就要用实验验证一下。2、然后布置学生开展活动。3.PPT 7 出示PPT 7 出示分组做投矿泉水瓶游戏。(注意将矿泉水瓶均匀放开,学生拍成队,分别用小球去碰矿泉水瓶。)4.分组用锤子砸核桃。5.结合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讨论交流发现。6.小组展示研究成果。7.PPT 8 出示PPT 8 出示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发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同时还发现了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秘密,你们还有哪些发现呢?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教师给以点拨,鼓励学生注意学会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四、拓展活动四、拓展活动PPT 9 出示PPT 9 出示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布置课下探究任务,指导学生试着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运动与力运动与力1.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1.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记录表】【记录表】10登上月球教学设计10登上月球教学设计田萌萌 田萌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结合模拟实验学习活动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教材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课前进行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从而对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课前所搜集整理的信息并积极讨论,搭建自身对月球的认知体系,进而通过模拟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初步了解认识到月球环形山的成因,进一步丰富对月球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自身的科学猜想。学习人类登月的科学历程,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丰富学生科学认知层面,同时培养学生向科学家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优秀品质。第三部分则通过“假如我们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的实践拓展活动,进一步给巩固前期所学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月球有初步的大体的了解,但对月球的科学认知还处于浅层次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也需要加强指导和学习,要积极避免“搜集资料就是上网百度搜索”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与他人交流、听广播、看书报等多种方式搜集信息的方法,进而开展对月球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搜集资料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初步对资料的处理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了解环形山的形成。3.通过了解登月所需做的相关准备,进一步加深对月球认识。4.了解科学技术对登月历程的影响。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环形山的形成。2.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培养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及空间想象力。【重 难 点】【重 难 点】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月球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一、引入课题1.PPT 3 出示1.PPT 3 出示视频引入课题,板书课题:21 登上月球。2.学生描述对于月球的认识,引发学习兴趣。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活动一:说一说你对于月球的认识1.PPT 4-6 出示1.PPT 4-6 出示介绍自己搜集的月球资料。2.重点交流月球的基本情况。3.你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识呢?引导学生明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活动二:活动二: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1.PPT 7-8 出示PPT 7-8 出示课件出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月球上的环形山。2.引导学生总结环形山特点。3.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4.开展小组讨论环形山形成的原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5.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活动三活动三:模拟环形山的形成。1.PPT 9 出示1.PPT 9 出示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图片2.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3.实验步骤:投放不同大小的石子,观察沙盘上沙子被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从不同高度往沙盘上投放相同大小的玻璃珠,观察玻璃珠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4.根据现象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4.PPT 10 出示PPT 10 出示小组交流实验现象,教师总结环形山的成因5.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活动四:活动四:人类登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PPT 11 出示1.PPT 11 出示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登月资料,教师做相应补充。2.PPT 12-13 出示PPT 12-13 出示补充学习资料:我国的探月工程。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假如要登上月球,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1.PPT 14 出示1.PPT 14 出示假如你要去月球旅行,你应该做哪些准备?。2.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完善登月方案。【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登上月球登上月球对于月球的认识环形山的成因探月历程【记录表】【记录表】2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2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月相的变化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四课时,建议本节课是在观察月亮的基础上,通过第月相的变化,初步形成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古诗诗句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质疑每个月的初三的时间月亮形状,引导学生开展课前关于地球上观察月亮形状的观察活动。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中,首先是指导学生观察月相的科学方法的学习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同一日期,不同时刻,月相的样子以及不同日期,相同时刻,月相的样子。其次,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这一方法的引导,进而与前期“上个月这个时间,月相形状”进行比较,旨在提示分别从不同时刻、日期、月份观察夜晚月相的形状和位置,掌握观察月相的方法。在基础上开展交流、讨论,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本活动既体现了与上一活动的承接,为学生前面观察活动中的记录提供示范,又为本活动的探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避免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缺少部分观察记录难以进行研究活动的情况发生。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使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月相变化的秘密,了解月相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通过几次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看月亮一课学生已经有了观察月亮的学习经历,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简单地描述不同的月相,初步形成了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低年级段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不涉及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则需要在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2.了解同一日期,同时刻,月相变化规律。3.了解不同日期,相同时刻,月相变化规律。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并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2.能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3.能将已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意识到月相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月相记录表、直尺、卡纸、圆规、剪刀、碳素笔等。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一、引入课题1.PPT 3 出示1.PPT 3 出示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从而导入新课。2.PPT 4 出示PPT 4 出示教师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活动一:交流观察到的月相。1.PPT 5 出示PPT 5 出示学生出示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的记录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总月相观察记录表。3.PPT 6 出示PPT 6 出示教师总结每天在同一位置月相变化规律。4.PPT 7 出示PPT 7 出示制作月相卡。5.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月相卡,给月相排序总结。6.把观察的想法填写到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7.教师总结,并指出交流活动中的分歧所在。活动二活动二:PPT 8-10 出示PPT 8-10 出示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谈话:我们发现月相是变化的,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学生讨论交流。1.PPT 11 出示PPT 11 出示教师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三、拓展活动-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三、拓展活动-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1.PPT 12 出示1.PPT 12 出示教师出示拓展活动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记录表】【记录表】12.种辣椒教学设计12.种辣椒教学设计李一鸣 李一鸣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种辣椒来了解辣椒的生长过程并进行有效的观察,进而总结出其他常见植物的一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本课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用农谚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时怎样发芽、生长的,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阶段?并呈现了需要准备的材料“辣椒种子、花盆、铲子、土、喷水壶等”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生长以及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阶段;提示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观察探究辣椒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一“种辣椒,观察辣椒的生长过程。”教科书呈现了选种、点种、浇水以及做观察记录的场景图,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种植辣椒的一般步骤,了解辣椒的生长过程。教科书还呈现了探究技能:制定观察计划,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在进行观察之前,需要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和记录方法,以确保观察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二“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教科书呈现三名学生讨论场景图以及辣椒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这个环节暗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记录辣椒生长阶段;二是通过整理对辣椒的观察和记录,了解辣椒生长所需的条件及其生长过程。活动三“观察其他常见植物的一生。”教科书呈现了向日葵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植物一生所要经历的阶段。教科书以正文的形式呈现了植物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植物一生经历的阶段有更全面的认识。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给自己种的辣椒做一份生长档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种植,通过做辣椒生长档案,引导学生梳理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作完整地认识。【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乐意通过动手,了解大自然,对种植植物更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但是由于学生在种植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所以在如何种植和如何管理方面,可能会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四年级的学生虽然经历过中长期观察,但是观察的品质也良莠不齐,还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或者中段交流等形式来维持学生对种植和观察活动的热情。【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植物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知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2.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等条件。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观察计划,并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中长期观察。2.能运用语言、图表、照片等方式记录辣椒的生长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3.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辣椒种子、花盆、铲子、土、喷水壶等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一、引入课题1.PPT3出示PPT3出示 提问:你种植过植物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种植植物的。2.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分享种植植物的过程。3.PPT4-6出示PPT4-6出示 谈话: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大屏幕上的这种植物是辣椒,生活中很常见,也比较容易成活,激发学生种辣椒的兴趣和欲望。引入今天的课题:种辣椒。二、活动探究二、活动探究活动一:种辣椒,观察辣椒的生长过程。活动一:种辣椒,观察辣椒的生长过程。(一)种辣椒。1.PPT7出示PPT7出示播放辣椒种植方法的视频,引导学学生观察并思考:种植辣椒的步骤有哪些?2.PPT8出示PPT8出示交流:种植辣椒时要注意些什么?PPT9出示PPT9出示选种:颗粒饱满 播种:点种 PPT10出示PPT10出示覆土 浇水3.小组合作按照种植辣椒的步骤开展种植活动。(二)制订观察计划。(二)制订观察计划。1.PPT11出示PPT11出示提问:种植辣椒时,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怎么记录?2.小组讨论。3.汇报交流。4.PPT12出示PPT12出示小结:观察计划中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内容、记录方法,另外,还可以将改变植物生长的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二: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活动二: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1.PPT13出示PPT13出示谈话:种植辣椒的这段时间里,你的辣椒发生了什么变化?2.通过观察记录总结辣椒的生长所经历的阶段,引导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手册上对辣椒生长过程进行排序。3.PPT14出示PPT14出示谈话:你知道辣椒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吗?4.PPT15出示PPT15出示交流:阳光:向阳处的辣椒生长旺盛;背阴处的辣椒长得比较柔弱。水:浇水适量的辣椒生长旺盛,开花、结果的时间都早,且叶子颜色有光泽;浇水较少的辣椒生长得缓慢,开花、结果的时间都晚,果实少而小。空气:空气流通的地方辣椒生长旺盛。5.PPT16-17出示播放辣椒的一生视频,学生观看后,根据自己种植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PPT16-17出示播放辣椒的一生视频,学生观看后,根据自己种植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小结:辣椒的一生经历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辣椒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活动三:观察其他植物的一生。活动三:观察其他植物的一生。1.PPT18出示PPT18出示谈话:(出示向日葵不同阶段的图片)向日葵的一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2.PPT19出示PPT19出示谈话:(出示杨树一生的图片)向日葵和辣椒的生长经历了相同的阶段,那么木本植物也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吗?3.PPT20出示PPT20出示小结:植物的一生大都经历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1.PPT21出示PPT21出示交流:说一说你想怎样为自己的辣椒做生长档案。2.小组合作进行制作,将设计方案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种辣椒种辣椒 种子萌发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植物的一生13.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教学设计13.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教学设计陈晓琳 陈晓琳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不同环境中植物的特点。通过观察莲和仙人掌的结构特点,思考莲和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水中与沙漠环境的。再通过了解不同的植物需要的生长环境不同,进一步加深植物特点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通过创设情景,通过问题引导,建立植物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莲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引导学生观察莲的生存环境和叶、茎、莲子的结构,了解莲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活动二“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环境的?”通过呈现仙人掌生存环境图片及仙人掌茎、叶的特写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仙人掌的生存环境、茎和叶的结构特点,了解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环境的。活动三是“其他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教科书呈现了三幅图片,分别是盘根错节、独木成林的榕树,矗立险峰上,挺身昂首傲苍穹的松树,树冠巨大,树干粗壮的猴面包树。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环境的植物特点,思考它们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热带植物种植在北方的生态园内,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将思维的广度延伸到更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上,丰富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的热情。本节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研究一种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进而思考,其他的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巧妙利用思维引领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深度。【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在生活中,学生对植物的特点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有的同学平时也观察过常见的植物,所以对植物的结构特点有了简单了解,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些特点与植物的生存环境之间有什么特点。在技能方面,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植物的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外部特点,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2.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的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生存环境的。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观察植物,发现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一步探究植物的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植物是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探究兴趣。2.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3.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搜集身边常见植物的图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莲叶、藕、莲子,仙人掌、绿萝等实验装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一、引入课题1.PPT 3 出示图片1.PPT 3 出示图片:周围常见植物的图片。PPT 4 出示图片PPT 4 出示图片:榕树一树成林的图片。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板书课题: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莲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活动一:莲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1.PPT 5 出示1.PPT 5 出示 提问:看一看、摸一摸莲的叶子,藕和莲子,你有什么发现?2.PPT 6-8出示.PPT 6-8出示思考:藕为什么有这么多孔?3.小组讨论。4.汇报交流。5.小结:莲的叶子有小刺,可以凝结水珠。叶子大,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藕有很多孔,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莲子外层坚硬,有种皮,在水中不易腐烂。活动二活动二: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环境的?1.PPT 9出示思考PPT 9出示思考:(1)沙漠环境有什么特点?(2)仙人掌的根、茎、叶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适应沙漠环境有什么作用?2.讨论交流,教师指导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分小组操作实验。教师指导。4.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活动三:其他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PPT11-15出示PPT11-15出示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生长在什么地方吗?2.思考: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3.小组讨论交流:这些植物的什么特点使它们能够适应环境?4.汇报交流。5.师小结: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各部分形态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生存。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1.PPT16出示PPT16出示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园里如果要种植热带植物,需要创造怎样的环境?2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结构特点 生活环境结构特点 生活环境莲 莲 仙人掌仙人掌14.调查家乡植物教学设计14.调查家乡植物教学设计李一鸣 李一鸣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调查家乡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旨在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家乡的植物种类,了解它们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的关系,知道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课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活动准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任务安排,让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餐桌上的水果、蔬菜,在搜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调查家乡有哪些植物?它们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科书呈现了村子里种植的棉花和城市街道两边的“市树”玉兰,引导学生从调查身边的植物出发调查家乡的植物。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知道周围植物可分为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本环节通过设计调查计划表,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调查。活动二:调查之后,交流我们的收获,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了解家乡也分布着一些珍稀植物以及一些植物新品种。活动三: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引导学生知道人类的活动对植物的生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活动对植物的影响是有利的,有些是有害的。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做一期介绍家乡植物资源的手抄报。通过制作手抄报的方式让学生对调查的收获和结果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对调查研究充满兴趣,学会展示研究成果。【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习惯,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还是探究能力有限,缺少持续观察的耐心,缺乏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加以培养和完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分析,知道人类活动会对植物生存产生影响。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并能根据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当地植物资源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3.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调查记录、植物的照片、标本等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PPT 3出示PPT 3出示提问:我们的家乡盛产哪些水果?2.PPT 4出示PPT 4出示讨论交流我们家中常见的蔬菜、水果的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二、探究活动(一)调查:家乡有哪些植物?它们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PPT 5出示PPT 5出示出示棉花和玉兰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种植物有什么不同?2.PPT 6、7出示PPT 6、7出示交流:这两种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PPT 8出示PPT 8出示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按照与人们关系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3.PPT 9出示PPT 9出示提问:如何进行调查?学生分小组讨论。PPT 10、11出示PPT 10、11出示教师总结:调查过程中要制定好调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调查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表格。(二)调查之后,交流我们的收获。1.小组交流自己的调查计划。2.PPT 12 出示PPT 12 出示了解记录家乡的植物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分布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填写科学学习活动手册中的表格。3.挑选观察记录具有亮点的学生进行全班展示。4.针对中的发现和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交流当地的珍惜植物资源和植物新品种。(三)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会产生哪些影响?1.PPT 13、14、15、16、17出示PPT 13、14、15、16、17出示播放有关人类活动对植物影响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PPT 18出示PPT 18出示总结:人类活动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样的,既可能产生有利的影响,又可能产生有害的影响。3.PPT 19出示PPT 19出示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人类的行为会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分别是什么样的影响。4.学生分小组交流。5.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展示方式,介绍人类活动对植物的影响,并以小组互评的形式评选出最佳小组。6.PPT 20、21出示PPT 20、21出示教师总结举例。三、拓展活动1.PPT 22 出示 PPT 22 出示通过自己之前的调查,做一期介绍家乡植物的手抄报。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可以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加以呈现。【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调查家乡植物调查家乡植物 观赏植物经济作物有利建立自然保护区植物有害围海造陆人类活动15.养蚕教学设计15.养蚕教学设计李金红 李金红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养蚕 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生物的特征 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通过调查了解养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养蚕,体会到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教科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教科书呈现了一个问题,即“怎样养蚕?”。还用材料包的形式呈现了上课需要的材料。以此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养蚕知识,以便上课交流时有话可说,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养蚕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从哪几个方面了解养蚕的知识;活动二:“我们来养蚕。”教科书用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了三个养蚕场景图,意在指导学生学会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五幅特写图,引导学生了解蚕的一生经历的生长阶段;活动三:“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蚕的一生经历的生长阶段,并交流的养殖过程中的快乐。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缫丝的过程”通过呈现蚕茧抽丝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缫丝的过程,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伟大,珍惜丝织品。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喂养蚕,能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蚕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知道蚕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养蚕热情高,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能结合养蚕的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会喂养蚕,知道蚕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较长时间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3.了解动物的一种繁殖方式卵生。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了解养蚕知识。2.能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蚕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2.意识到生命的多姿多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重 难 点】【重 难 点】知道蚕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器材准备】【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桑叶、毛笔、纸盒。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蚕丝制品或者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PPT 3 出示PPT 3 出示出示蚕的图片,引发学生养蚕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养蚕,你有哪些疑惑?二、活动探究二、活动探究活动一:调查了解养蚕的知识。活动一:调查了解养蚕的知识。1.PPT 5 出示PPT 5 出示出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养蚕?2.交流:引导学生按照生长顺序提问题。3.提问: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想到多种调查方法,鼓励学生亲自去调查并做记录。4.PPT 6 出示PPT 6 出示概括总结养蚕的知识。活动二:我们来养蚕。活动二:我们来养蚕。1.PPT 8 出示PPT 8 出示提问:蚕的一生从什么开始?2.PPT 9 出示PPT 9 出示提问:蚕卵在什么条件下孵化?3.发放养蚕领养证和养蚕资料,做好宣讲活动。引导学生重视养蚕过程。4.发放并观察蚕卵。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蚕卵。5.PPT 10 出示PPT 10 出示播放蚁蚕出壳的录像。提问:蚁蚕出壳后怎么移动到蚕盒里?6.学生交流讨论汇报。7.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用毛笔把出壳的蚁蚕移到蚕盒里。8.PPT 11 出示PPT 11 出示蚁蚕那么小,桑叶要注意洗干净剪碎。9.PPT 12 出示PPT 12 出示蚕的粪便、病蚕怎么处理?10.交流方法。11.提问: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有哪些方法?引导学生想到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长期观察记录活动做好精神和物质准备。活动三: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活动三:交流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1.PPT 14 出示PPT 14 出示交流: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画出蚕的一生的变化图,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2.PPT 15、16 出示PPT 15、16 出示小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1.PPT 17 出示PPT 17 出示出示丝织品及蚕丝,并提出问题:怎么缫丝呢?2.PPT18、19 出示PPT18、19 出示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频了解缫丝方法,并把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养蚕 卵-幼虫-蛹-成虫16.动物的“家”教学设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青岛版《科学》六制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zip》由用户(云水长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科学
青岛
四年级
下册
教学
设计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