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品课件: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精品课件: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精品课件: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大学 精品 课件 10 含有 耦合 电感 电路
- 资源描述:
-
1、1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第十章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0-1 10-1 互感互感10-2 10-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10-3 10-3 空心变压器空心变压器10-4 10-4 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2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10.1 互感互感一、一、互感互感当线圈当线圈1中通入电流中通入电流i1时,在线圈时,在线圈1中产生磁通中产生磁通(magnetic flux)11,产生的自感磁通链为产生的自感磁通链为 11,同时,有部分磁通穿过临近线圈,同时,有部分磁通穿过临近线圈2,产生,产生互互感磁通链感磁通链
2、为为 21,我们把这种一个线圈的磁通交链另一线圈的现象称为我们把这种一个线圈的磁通交链另一线圈的现象称为磁耦合磁耦合。i1 11=N1 11,21=N2 21+u11+u21 N1 N2 11 21i1 1122提示提示1:双下标含义?:双下标含义?提示提示2:对于实物,注意线圈绕向;对于实物,注意线圈绕向;3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当线圈当线圈2中同时通入电流中同时通入电流i2时,在线圈时,在线圈2中产生磁通中产生磁通 22,产生的自感,产生的自感磁通链为磁通链为 22,同时,有部分磁通穿过临近线圈,同时,有部分磁通穿过临近线圈1,产生互感磁通链为,产生互感磁通链为 12
3、。+u11+u21 N1 N2 1 =11 12 2 =21+22 12 22i2 i1 1122 那么,每个耦合线圈中的磁通链等于自感磁通链和互感磁通链的代数那么,每个耦合线圈中的磁通链等于自感磁通链和互感磁通链的代数和。即:和。即:思考:上式什么时候取加?什么时候减?思考:上式什么时候取加?什么时候减?相应地,相应地,i2 12=N1 12,22=N2 22 4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当线圈周围当线圈周围各向同性的线性磁介质各向同性的线性磁介质时,时,11、21与与i1成正比,成正比,12、22与与i2成正比。可以分别用下式表示:成正比。可以分别用下式表示:11=L1
4、i1,21=M21 i1,22=L2 i2,12=M12 i2M21=M12=M M 恒大于或等于零恒大于或等于零 1 =L1 i1 M i2 2 =M i1+L2 i2。为自感系数,单位亨为自感系数,单位亨称称,H)(11111LiLy y=,2222iLy y=2L)。)。的互感系数,单位亨(的互感系数,单位亨(对线圈对线圈为线圈为线圈称称,H21 2112121MiMy y=)。)。的互感系数,单位亨(的互感系数,单位亨(对线圈对线圈为线圈为线圈称称,H12 1221212MiMy y=5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二、互感线圈的二、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同名端 1 =L1 i
5、1-M i2 2 =-M i1+L2 i2 21+u11+u21 i1 11 N1 N2 i2 i2 反映两个线圈的相对绕向。反映两个线圈的相对绕向。1122i1*L1 L2+_u1+_u2 i2 M 1122 1 =L1 i1+M i2 2 =+M i1+L2 i26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u11+u21 i1 11 0N1 N2+u31 N3 s 总结:同名端应成对标示,反映两两线圈的相对绕向。总结:同名端应成对标示,反映两两线圈的相对绕向。7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i1*L1 L2+_u1+_u2 i2 M 11=L1 i1=20Wb 22=L2
6、 i2=15cos(10t)Wb 21=M i1=10Wb 12=M i2=5cos(10t)Wb 1 =L1 i1+M i2=20+5cos(10t)Wb 2 =M i1+L2 i2=10+15cos(10t)Wb 提示思考:同名端改变,电流流入端改变时,磁通链变化?提示思考:同名端改变,电流流入端改变时,磁通链变化?8 有了同名端后,分析互感电压时不必考虑线圈实有了同名端后,分析互感电压时不必考虑线圈实际绕向,只画出同名端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即可。际绕向,只画出同名端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即可。i1*L1L2+_u1+_u2M+u11u21i1 11 21N1N2 1 212+_u1+_u2*t
7、iMuudd1212=三、互感线圈的伏安特性三、互感线圈的伏安特性 当互感线圈通以变动的电流时,根据电磁感应当互感线圈通以变动的电流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每个线圈两端将产生感应电压。定律,在每个线圈两端将产生感应电压。1.1.仅线圈仅线圈1 1上通以变动的电流上通以变动的电流用同名端判断互感电压的参考方向:当电用同名端判断互感电压的参考方向:当电流从一个电感线圈的同名端流入时,在与流从一个电感线圈的同名端流入时,在与其耦合的另一线圈中的同名端即为由该电其耦合的另一线圈中的同名端即为由该电流产生的互感电压参考方向的正端。流产生的互感电压参考方向的正端。用楞次定律分析互感电压的正端,比较与同名端
8、判断互感电压的结果是否一致?用楞次定律分析互感电压的正端,比较与同名端判断互感电压的结果是否一致?dtd u=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9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每个线圈两端将产生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每个线圈两端将产生感应电压(包含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感应电压(包含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uuuu22211211+=+=uu21+i1*L1L2+_u1_u2i2M+_+_+_+_u11u12u21u22dtdiLdtdiMdtdiMdtdiL221211+=+=线圈绕向,同名端,互感磁通增强线圈绕向,同名端,互感磁通增强/减弱,互感电压
9、正极性端之间的关系?减弱,互感电压正极性端之间的关系?2.2.两个线圈上同时通以变动的电流两个线圈上同时通以变动的电流图示:线圈图示:线圈L1和和L2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u1 i1和和 u2 i2,为关联参考方向,互感为,为关联参考方向,互感为M,则:则:思考总结:思考总结:10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tsin(dtdiL dtdiMu )tsin(dtdiM dtdiLu10150105022122111=+=+=u1u2 Mi iLdtdu Mi iLdtdu122222211111,+=+=+i1*L1L2+_u1_u2i2M+_+_+_+_u11
10、u12u21u22注意:上式中哪一项为零?为什么?注意:上式中哪一项为零?为什么?11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其相量形式的方程为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其相量形式的方程为22122111 jjjj +=+=ILIMUIMILUj L1 1 I2 Ij L2+2 j IM1 j IM+2 U+1 U时域形式方程:时域形式方程:i1*L1 L2+_u1+_u2 i2 M 时域形式时域形式j L1 1 I2 Ij L2+2 U+1 U*相量形式相量形式jM dtdiL dtdi-Mu dtdiM dtdiLu22122111+=+=思考:三种不同形式的方程特点?思考:
11、三种不同形式的方程特点?四、带有互感的电路模型研究四、带有互感的电路模型研究 12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 五、五、耦合系数耦合系数(coupling coefficient)k:k kk k 表表示两个线圈磁耦合的紧密程度。示两个线圈磁耦合的紧密程度。2122112112defLLMk=y yy yy yy y显然,显然,k 1。1 21221112def=LLMiLMiiLMik|12122222121111MiiLMiiL=,k k 的大小与的大小与 2 个线圈的结构、相互位置以及周围磁介质有关。改变或调整个线圈的结构、相互位置以及周围磁介质有关。改变或调整它们的相互
12、位置有可能改变耦合因数的大小;当它们的相互位置有可能改变耦合因数的大小;当 L L1 1和和 L L2 2一定时,也就相应一定时,也就相应地改变了互感系数地改变了互感系数 M M 的大小。的大小。说明说明:13互感现象的利与弊:互感现象的利与弊:利用利用变压器:信号、功率传递变压器:信号、功率传递;避免避免干扰干扰;克服:合理布置线圈相互位置减少互感作用;采用屏蔽。克服:合理布置线圈相互位置减少互感作用;采用屏蔽。1122k1思考思考什么情况下什么情况下 k0?特殊地,当特殊地,当k=1为全耦合为全耦合:11=21,22=12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14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
13、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同名端实质:反映线圈绕法的相互关系。同名端实质:反映线圈绕法的相互关系。六、同名端的确定方法总结:六、同名端的确定方法总结:(1)根据绕向判别:根据绕向判别:当两个线圈中电流同时由当两个线圈中电流同时由同名端流入同名端流入(或流出或流出)时,两个电流产生的时,两个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增强。磁场相互增强。i 1122*(2)实验判别法:实验判别法:当随时间增大的时变电当随时间增大的时变电流从一线圈的一端流入时,将会引起流从一线圈的一端流入时,将会引起另一线圈相应同名端的电位升高。另一线圈相应同名端的电位升高。V+i 1122*R S 电压表瞬时正偏。电压表瞬时正偏。0 ,0
14、 22=dtdiMudtdi如图电路,当闭合开关如图电路,当闭合开关S时,时,i 增加,增加,思考:当开关思考:当开关S打开时,电压表?打开时,电压表?15 KCL的形式不变;的形式不变;10-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对于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仍可以采用相量法。对于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仍可以采用相量法。在在KVL的表达式中,应计入由于互感的作用而引起的互感电压。即当的表达式中,应计入由于互感的作用而引起的互感电压。即当某些支路具有耦合电感时,这些支路的电压将不仅与本支路电流有关,某些支路具有耦合电感时,这些支路的电压将不仅与本支路电流有关,同时还将与那
15、些与之有互感关系的支路电流有关。同时还将与那些与之有互感关系的支路电流有关。思考:互感线圈的可能连接方式?思考:互感线圈的可能连接方式?不首先对具有互感的电感解耦,因为互感电压是电流的函数,所以不首先对具有互感的电感解耦,因为互感电压是电流的函数,所以列写电路方程求解时,通常采用以电流为未知量的求解方法建立方列写电路方程求解时,通常采用以电流为未知量的求解方法建立方程;程;具体地,可采用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网孔法。具体地,可采用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网孔法。互感消去法互感消去法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首先分析互感的连接方式,然后对互感采用前述方法去耦;首先分析互感的连接方式,然后对互感采用前
16、述方法去耦;关键:不要丢掉互感电压;关键:不要丢掉互感电压;电路去耦后,求解方法视方便,自由选择,无任何限制;电路去耦后,求解方法视方便,自由选择,无任何限制;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161.串联顺接串联顺接dtdiMdtdiLiRu211111+=i1MR1R2L1L2u+*u1+u2+*i2i21iii=21uuu+=dtdiMdtdiLiRu122222+=dtdiMdtdiLiR+=11dtdiMdtdiLiR+=22dtdiMLLiRRuuu)2()(212121+=+=dtdiLiReqeq+=dtdiMLiR)(11+=dtdiMLiR)(22+=MLLLRR
17、Reqeq2 2121+=+=iLeqRequ+等效等效一一.互感线圈的串联互感线圈的串联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17若激励为正弦量,也可通若激励为正弦量,也可通过其相量形式的电路方程过其相量形式的电路方程来分析:来分析:211111IMjILjIRU +=21III=21UUU+=IMjILjIR +=11IMLLjIRRUUU)2()(212121+=+=ILjReqeq)(+=eqeqeqeqeqLjRZMLLLRRR+=+=+=2 2121j MR1R2j L1j L2+*+*I1I2IU1U2UIMLjIR)(11+=122222IMjILjIRU +=IMLjI
18、R)(22+=IMjILjIR +=22Reqj Leq+IU等效等效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18顺向串联的另顺向串联的另一种等效电路一种等效电路 顺向串联时,每一条耦合电感支路阻抗和输入阻抗都比无互感时的阻顺向串联时,每一条耦合电感支路阻抗和输入阻抗都比无互感时的阻抗大抗大(电抗变大电抗变大),此时互感起,此时互感起加强加强作用。作用。R1R2+IU1U2Uj(L1+M)j(L2+M)2()(2121MLLjRRZeq+=)(222MLjRZ+=2Z1Z+1Z=)(11MLjR+)(11MLjR+)(22MLjR+=其中:其中: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
19、192.反向串联反向串联i1MR1R2L1L2u+*u1+u2+*i2i21iii=21uuu+=dtdiMLLiRRuuu)2()(212121+=+=dtdiLiReqeq+=dtdiMdtdiLiRu211111+=dtdiMdtdiLiR+=11dtdiMLiR)(11+=dtdiMdtdiLiRu122222+=dtdiMdtdiLiR+=22dtdiMLiR)(22+=MLLLRRReqeq2 2121+=+=iLeqRequ+等效等效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20若激励为正弦量,若激励为正弦量,也可通也可通过其相量形式的电路方程过其相量形式的电路方程来分析:来分
20、析:21III=21UUU+=IMLLjIRRUUU)2()(212121+=+=ILjReqeq)(+=eqeqeqeqeqLjRZMLLLRRR+=+=+=2 2121jMR1R2j L1j L2+*+*I1I2IU1U2U211111IMjILjIRU +=IMjILjIR +=11IMLjIR)(11+=122222IMjILjIRU +=IMLjIR)(22+=IMjILjIR +=22ReqjLeq+IU等效等效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21反向串联的另反向串联的另一种等效电路一种等效电路R1R2+IU1U2Uj(L1-M)j(L2-M)2()(2121MLLjR
21、RZeq+=)(222MLjRZ+=2Z1Z+1Z=)(11MLjR+)(11MLjR+)(22MLjR+=其中:其中:反向串联时,每一条耦合电感支路阻抗和输入阻抗都比无互感时的阻抗小反向串联时,每一条耦合电感支路阻抗和输入阻抗都比无互感时的阻抗小(电抗变小电抗变小),互感起,互感起削弱削弱作用;类似于电容串联,称为互感的容性效应;作用;类似于电容串联,称为互感的容性效应;(L1-M)和和(L2-M)可能其中之一为负,但可能其中之一为负,但(L1+L2-2M)0,电路仍呈感性;,电路仍呈感性;结论:结论:思考:端口电压相量相同情况下,顺串和反串哪个电流大?思考:端口电压相量相同情况下,顺串和反
22、串哪个电流大?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223.相量图相量图*+R1R2j L1+j L21U2Uj MUI IIR1ILj1 IMj IR2ILj2 IMj 1U2UU相量图相量图:(a)顺串顺串(b)反串反串ILj2 IMj IIR2IR11UILj1 IMj U2URUUU(121+=+=Lj1 Ij IMI)R(2+Lj2 Ij IMI)+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23 将将2 个互感线圈顺接一次,再反接一次,分别测出顺接与反接时各个互感线圈顺接一次,再反接一次,分别测出顺接与反接时各自的总等效阻抗自的总等效阻抗 Z Z顺顺 和和 Z Z反反4 反反
23、顺顺LLM=4.互感的测量方法互感的测量方法顺顺顺顺顺顺LjRMLLjRRZ +=+=)2()(2121反反反反反反LjRMLLjRRZ +=+=)2()(2121MLLL2 21+=顺顺即即MLLL221+=反反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24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例例10-3 图示电路中,正弦电压的图示电路中,正弦电压的U=50V,R1=3 ,L1=7.5 ,R2=5 ,L2=12.5 ,M=8 。求该耦合电感的。求该耦合电感的耦合因数耦合因数K和该电路中吸收的复功率。和该电路中吸收的复功率。i*u2+M R1 R2 L1 L2 u1+u+826.05
24、.125.78)(2121=LLMLLMk AVjZIS+=)63.14025.156(222AVjZIS=)63.1575.93(121jZZZ+=+=4821各支路吸收的复功率为各支路吸收的复功率为:ZUIU =57.2659.5/,050.则:则:令令jMLjRZ+=+=5.45)(222 jMLjRZ=+=5.03)(111 25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R1 R2 1I2I3Ij L1 j L2 j M U213 +=III1222 jj +=IMILRU )(2111 jj +=IMILRU )(2223 +=IMLjRIMjU)(1113 +=IMLjRIM
25、jU)(+R1 R2 1I2I3Ij(L1-M)j(L2-M)j M U+R1 R2 1I2I3Ij La j Lbj Lc ULc=M La=L1 M Lb=L2 M26下一页下一页章目录章目录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R1 R2 1I2I3Ij L1 j L2 j M U12222111 +=+=IMjILjRUIMjILjRU )()(213 +=III22231113 +=+=IMLjRIMjUIMLjRIMjU)()(+R1 R2 1I2I3Ij(L1+M)j(L2+M)-j M U+R1 R2 1I2I3Ij La j Lbj Lc ULc=M La=L1 M Lb=L2 M27三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