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和句子翻译ppt课件(54张PPT)).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和句子翻译ppt课件(54张PPT)).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和句子翻译 ppt课件54张PPT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言文 虚词 句子 翻译 ppt 课件 54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鲁迅孔乙己文言文中常用的四个语助词虚词新课导入2023年部编版年部编版语文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阿东老师制作阿东老师制作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2、这句话中,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庄子秋水译:只知道是这样,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专题虚词复习包含:1.之2.乎3.者4.而5.其6.以7.于8.为9.虽10.然一、助词1结构助词“的”。(格式:定语+之+中心语)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桃花源记)1.之2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之+谓语)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
3、也难矣!(师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怅恨久之(陈涉世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1.之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常出现在疑问句中。(格式:宾语+之+谓语)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公输)5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中心语+之+定语)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马之千里者。(马说)(二)代词、动词(此时“之”为实词)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他们”、“
4、她们”、“它”、“它们”。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知识,指学过的知识)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2.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3.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4.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之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末)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亦不可
5、以已乎!2.乎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如: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者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4.而2.顺承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而”相当于“就”)邹忌讽齐王纳谏
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表示顺承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可是”“却”。如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而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7、(始得西山宴游记)(一)代词(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我”“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的,代可以做老师的那个人)论语十则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它的,指狼的。)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他的,代“屠户”)狼既出,得其船。(他的,代“渔人”)桃花源记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们的,代齐军。)曹刿论战蹲其身,使与台齐。(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童趣5.其(3)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
8、数词。如其一犬坐于前(狼)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5.其(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其:可译为“可要”。)5.其(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
9、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6.以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屠惧,投以骨。(狼)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6.以(二)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10、”。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四)“以”作动词(属于实词),可译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特殊用法,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6.以作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7.于(一)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舜发于畎
11、亩之中。孟子二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二)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孟子二章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7.于(三)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译为“被”。如 受制于人。三国志(四)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译作“比”、“胜过”。如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五)表原因,译为“由于”“因为”。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一)作虚词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i,可译作“
12、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i,被。)不足为外人道也。(wi“向”“对”)为楚造云梯之械。(wi,“给”)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i,“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i,因为,由于)8.为8.为(二)作实词1.当“为”作动词时读w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为宫室、器皿。(雕刻)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为小门
13、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2.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9.虽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10.然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3.助词(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如: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
14、”“但是”等。如: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以以”徒以有先生也咨臣以当世之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以其境过清去以六月息者也以塞忠谏之路也蒙辞以军中多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能以径寸之木以为顺流下矣辨析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因为“拿、把、用”“拿、把、用”因为凭借以致于“拿、把、用”凭借用认为你答对了吗?我们继续吧!“之”肉食者谋之虽我之死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公将鼓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辍耕之陇上吾妻之美我者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马之千里者代词,这件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去,往音节助词音节助词去,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
15、后置的标志“而”溪深而鱼肥日出而林霏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切问而近思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学而时习之并列顺承修饰转折转折转折并列转折顺承顺承“其”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人视端容寂其一犬坐于前醉能同其乐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必先苦其心志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安陵君其许寡人代词,他的。代词,这个,那个。其中的代词,他们。其中的代词,他的这种,代词表推测语气代词,它的加强语气,一定。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已而之细柳
16、军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彼竭我盈,故克之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 介冑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 醒能述以文者C.而钱不湿 博学而笃志 D.且秦灭韩亡魏 年且九十CB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 B.汝心之固 四时之景不同C.以残年余力 以君为长者 D.而山不加增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以一战 以君之力C.战于长勺 所恶有甚于死者 D.登轼而望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DB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
17、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休祲降于天。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B【材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