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素养综合训练 课文古诗文组合训练 ppt课件(79张PPT).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257720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PPTX
  • 页数:79
  • 大小:331.5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素养综合训练 课文古诗文组合训练 ppt课件(79张PPT).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素养综合训练 课文古诗文组合训练 ppt课件79张PPT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素养 综合 训练 课文 古诗文 组合 ppt 课件 79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素养综合训练20课外古诗文组合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18分)【甲】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与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德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五十四,有删改)【注释】觌(d)。枢

    2、臣:宰辅重臣。颓放:志气消沉,行为放纵。祠:祠禄的简称,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军器少监:官名,唐宋间主管制造兵器,南宋后期成为储才之所。【乙】夜泊水村南宋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注释】太息:叹气。新亭:又名劳劳亭。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众人闷闷不乐,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新雁:刚从北方飞来的雁。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1)

    3、焘遽以闻:迅速、急速(2)范成大帅蜀:统帅,做动词(3)除军器少监:任命2.给【甲】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断三处)(3分)觌与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德/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迅速、急速统帅,做动词任命/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应该拨出义仓的粮食来赈济灾民,向各个郡县发布檄文,向灾民发放粮食。4.结合【甲】文内容,品析【乙】诗中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江湖”“卧”“新雁”“落”“寒”等字,共同刻画出陆游虽赋闲在家而不忘忧国忧民,但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收复失地渺茫的悲痛和绝望。【甲】文中写到他为官时的旷达、刚正不阿、忠君爱国,更衬托出

    4、他赋闲在家时的悲愤、凄寒。5.【甲】文中说,“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结合语境思考:加点的两个“放”字意思相同吗?结合诗文并联系自己的课外阅读经验,从旁人和陆游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6分)示例一:意思不同。旁人讥讽其颓废放纵。理由有三:以文交友,不拘礼法。忌其才气超逸。以其直言敢谏触人利益。陆游放旷(豪放旷达、不拘礼节),在国家百姓等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的坚守,忠君爱国、体恤百姓、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在因直谏触怒皇上被贬为建康通判后,在江西,又为了赈济百姓上奏,又遭贬官。这种为国为民不退让,不计个人安危得失的风范,正是其旷达的体现。示例二:意思相同。旁人讥讽其颓废放纵。理由有三:以

    5、文交友,不拘礼法。忌其才气超逸。以其直言敢谏触人利益。陆游的个性中有颓废放纵的一面。联系自己的课外阅读经验,能够写出陆游与唐琬爱情悲剧对陆游的深重打击以及陆游借酒浇愁等。【参考译文】【甲】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十二岁时便能写诗作文,以祖上曾有官爵的原因,荫补为登仕郎。当时龙大渊和曾觌二人在朝中执掌大权,陆游对宰辅重臣张焘说:“曾觌、龙大渊招揽大权,私植党羽,惑乱皇上的圣德,您在今天不指出,以后他们就去除不了了。”张焘立即报告给皇上,皇上问这话是谁说的,张焘说是陆游说的。皇上大怒,把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范成大为四川统帅,陆游为参议官,他们以文字相交,相互之间不拘礼法,有人就讥讽他颓废放诞,因

    6、此陆游就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发生了水灾,陆游上奏:“应该拨出义仓的粮食来赈济灾民,向各个郡县发布檄文,向灾民发放粮食。”召回朝廷,给事中赵汝愚批驳他的做法,于是贬他为祠禄。陆游才气超逸,尤善于诗。再召入见,皇上说:“你笔下的功夫很是了得,能写得一手好诗好字,不是他人所能达到的。”让他做了军器少监。嘉定二年(1209年),陆游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乙】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想老夫我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斑白不能再转青。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

    7、成题目。(19分)【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选自鱼我所欲也)【乙】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丙】文天祥传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江上报急。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寻除右丞相,如军中请和,与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

    8、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至潮阳,见弘范,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选自宋史,有删减)【注解】除:授职。如:到,往。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句填空。(2分)【乙】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看作是【甲

    9、】文中“舍生取义”的具体写照。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出语自然,信手拈来,请作赏析。(4分)借景抒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形象生动地流露出作者的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为下列句中的“乃”字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1)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A)(2)乃教人叛父母(B)(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D)A.于是,就B.竟然C.才D.是ABD4.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至潮阳,见弘范,不拜。理解: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他拒不叩拜。表现了文天祥坚决不向敌人屈

    10、服、投降的凛然正气。B.南乡拜而死。理解:朝南方跪拜而死。文天祥在临行前“南乡拜”的行为表现了他向神灵祈求的虔诚举止。解析:“向神灵祈求的虔诚举止”有误,而是表现了他的“忠君爱国”。B5.揣摩元世祖与文天祥的对话,完成(1)(2)题。(7分)“汝何愿?”“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1)朗读元世祖的问话,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3分)示例一:应该用自信的语气。文天祥在南宋位高权重,生命尊贵。元世祖认为他死到临头会因贪生怕死而卑躬屈膝。示例二:应该用无奈的语气。元世祖了解到文天祥自被捕三年后,从没屈服过,也死了劝降的心,问他“有什么愿望”,也只是走过场而已,认定不

    11、会有任何转机的。(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文天祥以“愿赐之一死足矣”回答的妙处。(4分)体现了他舍生取义,表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文天祥用语言和行动来践行“舍生取义”的壮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舍生取义的豪言壮语。被抓后宁死不屈,临行前从容南拜,表现了文天祥慷慨报国、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这是舍生取义的实际行动。【参考译文】【丙】文天祥字宋瑞,是吉之吉水人,二十岁考中进士,皇帝亲自授予第一名。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文天祥发动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

    12、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以身殉国,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不久又授任右丞相,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谈和,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他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竟然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崖山被攻破之后,张

    13、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了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押解他的狱卒说:“我的事情做完了。”朝南方跪拜而死。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17分)【甲】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宋苏轼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14、乙】食蚝宋苏轼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煮者。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徙,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丙】东坡海南食蚝明陆树声【注释】杨元素:杨绘。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为其饯别于西湖上。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选自苏轼献蚝帖,有删减。过子:苏轼少子苏过,字叔党,绍圣元年随苏轼谪居。选自明代陆树声所著清暑笔谈。书中记载的这则东坡逸事,是颇能反映

    15、苏轼幽默感的一篇小品文。中朝:即朝中。1.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4分)文言词语方法提示解释(1)又取其大者炙热字源推测:小篆烤(2)每戒过子慎勿说课内迁移:戒之曰(富贵不能淫)告诫(3)食蚝而美重要语法:词类活用觉得美味烤告诫觉得美味文言词语方法提示解释(4)使士大夫而乐南徙查阅字典:派遣、支使;使用;让、叫、致使;假如;奉使命办事的人(填序号)2.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3.根据诗文内容,选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A)(3分)A.【甲】词中“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一句,看似豪迈,实则深藏凄然别情;看似

    16、凄然,却又铿锵有力。B.【乙】文中苏轼记载了关于生蚝的两种做法,美味不相上下,其吃货本质暴露无遗。C.【乙】文中苏轼让小儿子不要对外说海南能吃到美味的生蚝,可见那里的生活还是相当清苦的,让他不得不珍惜仅有的美食。D.对于苏轼很喜欢海南的生蚝而不希望朝中大臣来此分食的想法,【丙】文作者表示无法理解。A4.夸张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词句,赏析这一手法在【甲】词中的运用。(3分)知识卡片: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这种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夸张。示例一:“云海天涯两渺茫”运用夸张手法,夸大了杭州与密州之间的距离,想到自己和友人天涯两隔,相望渺

    17、茫,颇有黯然别情。示例二:“醉笑陪公三万场”中的“三万场”运用夸张手法,夸大了日后还要与友人欢聚的次数,还未分别就想要将今后缺失的岁月再补回,再重拾,再追忆。这里既有不舍之情、别后思念之意,更有一番豁达豪迈之气。5.林语堂曾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这样评价苏轼:“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请联系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理解。(4分)示例一:【甲】词上片中的“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还未分别,苏轼就想象日后功成名就后和友人再次相聚诉衷肠的场景,一扫开篇淡淡的离愁,乐观可见一斑;【乙】文中,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这种蛮荒之地,但他却能自得其乐,用他独有的生活情趣挖掘了“生蚝”这种美味,可见他在

    18、最窘迫、最困难的时候,都能够在琐细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乐趣,体现了其“乐观”。示例二:【甲】词下片中的“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劝好友不必戚戚于黯然离别之情,苏轼不以世俗的方式来表达离情别绪;【乙】文中苏轼挖掘了“生蚝”这种美味,还写信给小儿子让他保守秘密,用诙谐之语调侃并自嘲被贬的经历。这些方面都表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性格。示例三:【乙】文中苏轼挖掘了“生蚝”这种美味,还写信给小儿子让他保守秘密,用诙谐之语调侃并自嘲被贬的经历;【丙】文中记载了苏轼让小儿子为海南有生蚝保守秘密,防止北方的官员来分食,用诙谐之语调侃自己的遭遇这则趣事,可以见得,苏轼在人生低谷中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

    19、。【参考译文】【乙】己卯冬至的前两天,海蛮献蚝。剖开壳,得到几升肉,将肉与浆和酒放在一起煮,吃起来非常好吃,是我从未吃过的美味。又取了一些大的,烤熟了,嚼着吃,又比煮的更好吃。我每次都告诫儿子苏过不要和别人说,害怕朝廷士大夫知道了,争着做我所做的,请求贬到海南来,把我的美味分走。【丙】苏东坡在海南的时候,喜欢吃海南的生蚝,并认为味道很鲜美,于是写信给儿子苏过说:“不要让朝廷中的士大夫们知道这件事,否则那些官吏们恐怕会争着设法调到海南来做官,来分享这鲜美的生蚝美味佳肴了。”让士大夫们以南迁为乐,那么,那些忌恨排挤苏东坡的人就不会让他到海南了。有人认为苏东坡写这种话,是用贤明君子的风度看待别人。四

    20、、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17分)【甲】卢重斋遗事明叶盛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昆山人。博学能文善笔札文学韩柳书法欧颜。自负甚高,诚亦时流罕及。或请文稿,曰:“吾有腹稿耳。吾昔备顾问翰林,一日上促雪赋急,诸公未即就,小子一扫,萧状元见之,吐舌走去。”其文今多不传。然其为人,颇类迂僻。陈孟东者招饮,入门偶见胡仲子文一册,席间饮食外,手读此文不已,不与众接一谈,虽诮之,不复顾也。一日,乡显宦往候之,读书阁中,久不出。其子侄请之至再,曰:“客候久矣。”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选自水东日记)【注释】陈孟东:陈皞,遍读群经。胡仲子:胡翰,浙江金华人,著有胡仲子集。来:句尾语气词。相当

    21、于现代汉语中的“咧”。【乙】送徐子春往四川明卢儒千峰明月夜猿啼,雁自南来客自西。远近水声滩上下,周回山色路高低。石门驿畔沽春酒,松子矾边候晓鸡。回首姑苏渺何处,想应吟遍卷中题。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或请文稿:有人(2)然其为人:然而(3)手读此文不已:停止(4)不复顾也: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博学能文/善笔札/文学韩柳/书法欧颜。有人然而停止看/3.翻译下列句子。(2分)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他马上回答说:“你怎么知道他们读过什么书咧!”4.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中记载:上尝命作雪赋,顷刻立就,尽屈其同事者。作雪赋一事,卢儒是如何让

    22、他人受屈辱的?请从选文中找出相应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卢儒把自己和其他翰林顾问做对比,突出同事才思不及自己敏捷;并用萧状元看了他的文章后都自愧不如的反应,来衬托自己的卓尔不群。5.假设选文中“往候之”的不是乡里显宦,而是诗中的徐子春,卢儒仍会“久不出”吗?请结合诗歌和选文内容推断,并简述理由。(4分)我觉得卢儒对待徐子春定不会拒之门外,而是喜笑相迎。因为卢儒在诗歌中充分表达了对友人离开的不舍之情,其中“想应吟遍卷中题”一句更是通过想象,表现自己和友人志同道合。他拒绝乡里显宦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人与他不是同道中人。【参考译文】【甲】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是昆山人。他学识渊博,擅长写

    23、文章。文章学习韩愈柳宗元的体例,书法效仿欧阳询颜真卿的风格。他自视很高,诚实的品性也是世俗之辈很难比得上的。有人请教他文章初稿如何书写,他说:“我有腹稿罢了。我从前在翰林府听候询问,有一天皇上催促写一篇雪赋,催得很急,诸公都没能立即写好,我一挥而就,萧状元见了,也只能吐了吐舌头走开。”他的文章如今大多不流传。然而他的为人,颇像迂诞怪僻、不合情理的人。一个叫陈孟东的人请他喝酒,他进门时偶然看见一本胡仲子的文集,在席间除了吃喝之外,便手拿此书阅读不止,不和众人交谈一个字。即使有人讥诮讽刺他,他也毫不理会。有一天,乡里显达的官员前去探望他,他正在阁中读书,很久都没有出来。他的子侄辈两次请他到场接待客

    24、人,说:“客人等候很久了。”他马上回答说:“你怎么知道他们读过什么书咧!”五、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18分)【甲】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乙】鸟说苏轼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为于蛇、

    25、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注释】武阳君:苏轼的母亲。鷇:初生的小鸟。驯扰:驯服顺从。闾里间:这里指乡里人。忮:嫉妒、歧视。1.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1)不及:比(2)众鸟巢其上:名词用作动词,筑巢(3)翔集其间:栖息(4)由是观之:代词,这件事2.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比名词用作动词,筑巢栖息代词,这件事/3.翻译下边的文言句子。(4分)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要是鸟雀的巢建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被蛇、鼠、狐狸、老鹰所骚扰。人既然不杀鸟雀,那么它们自然接近

    26、人,想免除这些凶恶动物的骚扰。4.关于画眉鸟中“山花红紫树高低”一句,有人说是描写鸟飞的欢快,也有人说是描写鸟鸣的愉悦。你倾向哪种说法?简述理由。(4分)我更倾向于是描写鸟飞得欢快。滁州的春天,一片山花红紫,绚烂多彩,画眉鸟在这多彩的树梢间跳上飞下,可见是描写鸟飞得欢快。诗中第一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写出了鸟鸣的愉悦。5.如果可以从鸟说人鸟和谐相处的情景中,悟出苏轼对互尊守信的珍惜,那么,从欧阳修被贬滁州的背景信息里,可以悟出画眉鸟中他怎样的情感?(4分)诗人写画眉鸟其实是在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表现出诗人对禁锢人才的憎恶与否定、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参考

    27、译文】【甲】文千百声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乙】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有翠竹松柏以及各种各样的花,郁郁葱葱地长满了院子,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十分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和奴婢,都不得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它们的幼鸟俯身就可以看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一齐飞翔并栖息在花木丛里。这种鸟的羽毛最为珍贵,很难见得到,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也不怕人。乡里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

    28、的事情。这其实没有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我们真诚地对待它们,使它们信任异类。民间有一种古老的说法:要是鸟雀的巢建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被蛇、鼠、狐狸、老鹰所骚扰。人既然不杀鸟雀,那么它们自然接近人,想免除这些凶恶动物的骚扰。由此看来,那时鸟雀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的作为比蛇鼠之类的作为更加残暴。“残暴、苛刻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确实是这样的啊!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16分)【甲】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

    29、,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揖逊俯仰,若洙、泗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注释】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伏:暑天。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其弟子习礼之地。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乙】义师院丛竹金郭长倩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得法未应输老柏,植根兼得近幽兰。虽无秾艳包春色,自许贞心老岁寒

    30、。百草千花零落尽,请君来向此中看。【注释】秾艳:艳丽,艳美。竹子的特点君子的品行(4)君子四道竹子的内部特点谦虚学习君子之德(1)竹子的外形特点坚贞守节君子之操竹子的生长特性(3)审时度势君子之明(2)竹子在风中的仪态端庄自持君子之容君子四道竹子的外形特点审时度势竹子在风中的仪态1.小联整理了下面的表格,用以梳理君子亭记的内容。请你完成空缺部分。(4分)2.小联对下面的句子不太理解,请你帮他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就用“君子”给亭子取名,“君子”之名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3.小联不明白义师院丛竹的作者是怎样来表达对竹子的赞美的,请你给

    31、他解释。(4分)作者首先直接描写竹亭亭玉立的身姿,表达对竹子形象的赞美;再用松柏、幽兰来衬托竹子的不事张扬和能经风霜的高洁品性;尾联又将“百草千花”岁寒而凋零与竹子进行对比。4.下面是小联平时摘录的语句,跟诗文中所赞扬的君子的品性最不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B.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C.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D.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D5.小联和你读完这一组诗文后,又从课本中找来了一些古诗文片段,想探究一下它们在选材和立意上的共同点。请谈谈你的发现。(4分)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

    32、子咏梅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示例:这些古诗文都选取自然事物作为写作对象,都对自然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进行了细致描写,并以此来比喻人的某种精神品质,借物喻人(或者托物言志),抒发个人志向与情怀。【参考译文】【甲】阳明子建起何陋轩后,又就着轩的飞檐,竖起柱子,建了一个亭子,亭子的周围种上了竹子,取名为“君子”。(阳明子)说:“君子之道,具备四点。虚心而静默谦恭,通达而有节制,有君子的品德。竹节分明而笔直,历经春夏秋冬而枝叶不变,有君子的节操。如同蛰伏的动物一样,应时而出,该潜伏的时候就潜伏起来,风雨冰雪,黑夜白天,什么时候都能适宜,有君子的处世才能(明智)。清风吹来,竹声清脆,

    33、在风中俯仰揖让,有如洙、泗群贤相遇;清风过后,万籁俱静,竹子挺立着,不屈不挠,就像朝堂上的众位官员,端端正正地拿着笏板,立于朝堂两侧,有着君子的仪容。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就用君子给亭子取名,君子之名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18分)【甲】舟中宋范仲淹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舷。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乙】宝元初,元昊叛,时延安新被围,朝廷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

    34、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谓范雍也。又城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选自张唐英范仲淹传)【丙】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事闻,富弼时在枢府,议欲诛仲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弼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法所当诛也。”仲淹曰:“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选自王稱范仲淹传)【注释】扣舷:手击船边,用作歌吟节拍。元昊:人名,即李元昊。俾(b):使。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醵(j)钱:筹钱。1

    35、.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上嘉而从之:夸奖(2)径去:离开(3)仲淹欲宥之:宽容、饶恕(4)仁宗从之:听从夸奖离开宽容、饶恕听从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恰逢盗贼在淮南作乱,掌管高邮军的晁仲约预料无法抵御,昭示当地富有的人捐出金钱,准备牛羊、酒菜让人去欢迎慰劳盗贼,并对他们厚加馈赠。3.“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意境幽美,请加以赏析。(4分)示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水面,波澜不兴,明月似有情意,伴随船儿前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营造了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

    36、情。4.【丙】文中,富弼为何提议诛杀晁仲约?(2分)面对盗贼横行,晁仲约不战不守,反而筹钱招待并厚赠他们,按法令应诛杀。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认识。(4分)示例:文学上,富有才华和审美情趣。军事上,富有谋略,当元昊叛乱时,他选将练兵,采取一系列措施,令叛军不战而退。政治上,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当元昊叛乱时,他主动请缨;当富弼提议诛杀晁仲约时,他主张宽恕,活用法度。【参考译文】【乙】宝元初年,元昊叛变,当时延安刚刚被围困,朝廷选择将领,大家都不愿意去。范仲淹请求带领延安的军队等待敌人到来,皇帝赞许并且答应了他。总共阅兵一万八千人,选择六个将领带领他们,日夜训练,成为精兵。敌人听说,就

    37、开始警戒说:“不能打延安的主意了,现在这范仲淹心中自有几万兵马,不像范雍好欺负。”“大范老子”就是范雍。范仲淹还在清涧旁建城,开拓田地,招揽少数民族,并且让各个军队养精蓄锐,来和敌人相对抗。【丙】恰逢盗贼在淮南作乱,掌管高邮军的晁仲约预料无法抵御,昭示当地富有的人捐出金钱,准备牛羊、酒菜让人去欢迎慰劳盗贼,并对他们厚加馈赠。盗贼很高兴,就走了。事情传开以后,富弼在枢密院,提议处死晁仲约,以示军法严正。范仲淹想原谅他。富弼说:“盗贼横行,守护的大臣不能抵抗,守不住,而使百姓凑钱给他,按照法律是要杀的。”范仲淹说:“当时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者防守,而且事情有情可原,在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听从了范仲淹的话,仲约因此免于一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素养综合训练 课文古诗文组合训练 ppt课件(79张PPT).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57720.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