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课件74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课件74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课件74张 2023 年高 语文 专题 复习 鉴赏 诗歌 表达方式 课件 74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20232023年高年高考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一、抒情方式一、抒情方式 1.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接抒情又称(),即以第一人称,即以第一人称“我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2 12 写意写意(李商隐)(李商隐)本诗前三联对景象的描写隐含思乡之情,尾联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思乡之情。“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中的“迢迢”“望断”描述长安远隔,音信难通。诗人远离繁华,心情自然难免惆怅。“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写蜀地险远,行路艰难,只能遥望长安长叹。“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2、写天色已晚,难望故乡,忧愁不由得蓦然升起。“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直抒胸臆,入蜀三年以来,自己一直抑制思乡之泪;若继续羁留下去,到下一个新年,恐怕再也无法禁受了。诗人情不自禁,涌出思乡热泪,又恐于直露,故先退一步,说“已制思乡泪”,再推进一步说“新年恐不禁”,这就显得曲折顿挫,更加凄恻动人。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审题审题:1.1.题干要求简明,即判断题干所指诗句属于题干要求简明,即判断题干所指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哪种抒情方式,并结,并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3 3不能忽视前三联的蓄势,不能忽视前三联的蓄势,“迢迢迢迢”“”“望断望断”“”“天外天外”“”“结层阴结层阴”
3、都在为尾联的直接抒情蓄势,使得情感表达自然流畅。都在为尾联的直接抒情蓄势,使得情感表达自然流畅。4 4组织精当语言,逐层作答。组织精当语言,逐层作答。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入蜀三年以来,自入蜀三年以来,自己一直抑制思乡之泪;若继续羁留下去,到下一个新年,己一直抑制思乡之泪;若继续羁留下去,到下一个新年,恐怕再也无法禁受了。恐怕再也无法禁受了。诗人情不自禁,涌出思乡热泪,诗人情不自禁,涌出思乡热泪,又恐于直露,故先退一步,说又恐于直露,故先退一步,说“已制思乡泪已制思乡泪”,再推进一,再推进一步说步说“新年恐不禁新年恐不禁”,这就显得曲折顿挫,更加凄恻动人。
4、,这就显得曲折顿挫,更加凄恻动人。(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也就是所谓的“移情”。借景抒情(先景后情)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313 春日山居寄友人(周贺)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首联,“无俗喧”“时立”表现了诗人远离尘嚣的怡然自得的形象。颔联,以“少来客”和“多过猿”相对比,突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静谧。颈联,以岩石、松树、杏花等意
5、象描写环境的清幽,表达了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尾联,写诗人居于山中,面对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之外,便无人可以言说,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雅,也抒发了对文友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问第一问)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隐居生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问第二问)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隐居生活的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直抒胸臆。喜爱之情;直抒胸臆。“除忆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
6、外,便无人可以言说,抒发了对志趣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便无人可以言说,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触景生情触景生情(看到景,引发情看到景,引发情)指诗人受到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的触动,引发联想联想,从而,从而产生某种感情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的抒情方式。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414: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杜甫杜甫)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766),当时诗人当时诗人5555岁。岁。起笔开门见山,在叙写景物中点明时间、地点。起笔开
7、门见山,在叙写景物中点明时间、地点。“玉露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白露为霜;“巫山巫峡巫山巫峡”,是诗人所在位置。首联用,是诗人所在位置。首联用“凋伤凋伤”“”“萧森萧森”描绘败落景象,描绘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波浪在地的悲壮景象。波浪在地 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此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此 联于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
8、处境及诗人联于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及诗人 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积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积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波澜壮阔,哀感深沉。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丛菊两开他日泪丛菊两开他日泪”,是说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足见羁留夔州心情,是说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足见羁留夔州心情 的凄伤;的凄伤;“故园心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
9、秋声。西风凛冽,实即思念长安之心。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着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着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 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捣衣声。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捣衣声。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 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审题:1题干引前人的评论提出要分析的问题,诗的颈联与尾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赏析中带有探讨的意味。2颈联“他日泪”“故园心”直接抒情,尾
10、联又回到眼前景,因景而伤情,因伤情而景愈使人悲。3写景中融情巧妙,如“丛菊”“孤舟”“寒衣”“暮砧”,都营造了“伤情”的氛围。4紧扣颈联和尾联的关键词语,组织精练语言,逐层分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有道理。有道理。这里的这里的“丛菊丛菊”“”“孤舟孤舟”是眼前是眼前之景,诗人见眼前之景,而生出之景,诗人见眼前之景,而生出“他日泪他日泪”“”“故园心故园心”等等郁积之情。郁积之情。“急暮砧急暮砧”这样秋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触这样秋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字面只有景,没有情字面只有景,没有情)诗人的喜怒哀乐
11、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在一起,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来寄寓自己的感情。景物的描写来寄寓自己的感情。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515:宿 府 杜甫 首联倒装,第二句应在前。“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 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写出一个看月 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 情。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景中含情。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 抒“独宿”之情。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 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
12、来,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 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强移”二字,表明他 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辗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审题:审题:1 1题目要求从题目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给出提示赏析诗歌的颔联,给出提示“景中有情景中有情”,即要赏析颔联中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即要赏析颔联中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2 2首先解读颔联,首先解读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写写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无限美好却无人长夜里
13、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欣赏。3 3“角声角声”“”“月色月色”是是“独宿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角声悲凉,的所闻所见,长夜角声悲凉,月色美好却无人欣赏,情境孤寂而悲凉,塑造了一个看月听月色美好却无人欣赏,情境孤寂而悲凉,塑造了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抑的复杂心情。4 4综合上述分析,组织答案。综合上述分析,组织答案。参考答案: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参考答案: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此联写诗人此联写诗人“独宿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倾
14、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诗人借长夜的角声、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孤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孤独难耐、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独难耐、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全诗只写一种物全诗只写一种物)概念概念: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这一事物的,通过对这一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描写和叙述来来抒发感情、表达志抒发感情、表达志向
15、和意愿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的一种抒情方式。考题再现考题再现:【0808年安徽卷年安徽卷】小孤山小孤山 宋宋 谢枋得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注 小孤山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宋弋阳(今属江西今属江西)人,
16、以忠义自任,曾率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谢枋得谢枋得(1226(122612891289年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通“六经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淹贯百家,带
17、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梳理: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梳理: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以让人胆战心惊。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明天我要登上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审题:考点
18、:小孤山寄托的情感思路:托物言志诗人情感参考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诗歌描绘了参考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诗歌描绘了小孤山挺立江流,孤独无助却力挽狂澜的形象;小孤山挺立江流,孤独无助却力挽狂澜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借古伤今,怀人伤己借古伤今,怀人伤己)概念概念: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借古的目的是讽今,: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
19、借古的目的是讽今,鉴古观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用的抒情方式之一。鉴古观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用的抒情方式之一。分类分类:颂古非今颂古非今,抒发夕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抒发夕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贬古刺今贬古刺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统治者。,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统治者。情感情感:抒发夕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抒发夕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抒发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抒发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揭露(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奢侈淫逸的昏庸腐朽;揭露(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奢侈淫逸的昏庸腐朽;表达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命运的忧国伤时之情;表达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命运的忧国伤时之情
20、;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历史覆辙。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历史覆辙。答题示例答题示例:越中览古越中览古(李白)(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本诗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审题:考点: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答题:点析参考答案: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参考答案: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
21、衰败的原因从下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刺当朝着不要重蹈覆辙;虚实结合。至上的奢侈,借此讽刺当朝着不要重蹈覆辙;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曾经的繁华,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曾经的繁华,虚实相生,抒发了诗人夕盛今衰的感慨。虚实相生,抒发了诗人夕盛今衰的感慨。二二描写方式描写方式(和写景角度交叉)(和写景角度交叉)(1)正面和侧面(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视听结合(5)点面结合 正面描写,就是()对象本身。正面描写包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白描是用最()、最()的文字描摹对象。侧面描写又叫(),通过对()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22、的对象。直接描写细节描写白 描精雕细刻简练朴素间接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616:木兰花慢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赠弹琵琶者 (元元 张伯淳张伯淳)张伯淳张伯淳(12421302)(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浙江桐乡今浙江桐乡)人。人。咸淳七年咸淳七年(1271)(1271)进士。曾进士。曾监临安府都税院,升观察推官,授太学录。入元后,于至元二十三年监临安府都税院,升观察推官,授太学录。入元后,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1286)荐授杭州路儒荐授杭州路儒学教授,历浙东道按察司知事、福建廉访司知事。时元世祖诏求江南人才,张伯淳与其内学教授,历浙东道
23、按察司知事、福建廉访司知事。时元世祖诏求江南人才,张伯淳与其内弟弟赵孟頫赵孟頫同被荐。同被荐。张一生交游甚广,从政亦有自己的见地,颇得赏识。此词借音乐抒怀。张一生交游甚广,从政亦有自己的见地,颇得赏识。此词借音乐抒怀。此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此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等气氛感受、典故联想等),侧重,侧重侧面描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写、间接描写。词人对。词人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关塞风寒,浔
24、阳月色”这两个意象及其关涉的曲调特别敏感,在这两个意象及其关涉的曲调特别敏感,在“天气暖犹轻天气暖犹轻”的的“落红落红”暮春时节,词人的孤冷心绪被琵琶者的暮春时节,词人的孤冷心绪被琵琶者的“旧谱与新声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挑拨得愈发凄楚。愈发凄楚。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拂去。早年科举仕进的经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拂去。早年科举仕进的经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到曲终、怀抱转分明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
25、塞是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浔阳江头商人妇是被弃,张伯淳从中觅得了被弃,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通同”的感受,于是薄命的感受,于是薄命“红颜红颜”与落魄与落魄“青衫青衫”,都,都“同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天涯沦落人”了。词人盛赞这曲子为了。词人盛赞这曲子为“天然律吕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声可以比拟。读此词,不能轻忽闹的声可以比拟。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幽情”前的前的“寄寄”字,字,“关塞风寒关塞风寒”前的前的“想想”字。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审题审题:1 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