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全部教案(共4课).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全部教案(共4课).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的秘密 六三制新 青岛 四年级 下册 科学 单元 声音 秘密 全部 教案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青岛版(六三制)(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各样声音,以探索声音产生的为主线,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用文字呈现了情景“书声琅琅,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提出了问题:“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材料包呈现了学生准备材料:钢尺、矿泉水瓶、蜡烛等。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课上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
2、三个活动:活动一:生活中有哪些声音?用图文呈现了雷声轰鸣、交通堵塞时汽车鸣笛、演员演奏乐器、工业机械转动、小鸟鸣叫和学生讨论图。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倾听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声音,为后续探究声音的产生做好铺垫。活动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呈现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使用两烧杯交替倒水、拨动钢尺、吹空矿泉水瓶、触摸发声的声带,让学生尝试让锣发声及停止发声等活动。指导学生法探究物体产生声音的原因,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活动三:声音具有能力吗?用图文呈现学生敲击鼓面,探究放在鼓面一侧的燃烧的蜡烛与鼓声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因离音响太近,且音响发出声音太大使得学生不得不捂住耳朵进行保护。指导学生分析产生实验现象产生
3、的原因,归纳出声音具有能量的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找一找是什么物体发生了振动。” 指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的,进一步巩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本课遵循由个体到普遍,归纳总结出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通过归纳了解声音产生的秘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声音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各不相同,对声音的大小等有感性的理解。但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具有能量。科
4、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对声音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具有能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 难 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钢尺、矿泉水瓶、蜡烛、记录单等。教师准备:课件、音叉、烧杯、小鼓、锣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PPT 2 出示活动准备的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发出声音。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如何能产生声音,声音是怎样
5、产生的。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时能产生声音的材料。二、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哪些声音?1.PPT 3 出示 出示各种各样的声音。2.PPT4 出示 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叫、蝉鸣,城里车水马龙的声音。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听了这么多声音,你想探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三、探究过程(一)制造各种声音。1.PPT 5 出示 “制造声音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和制造声音的场景图。2.PPT 6出示制造声音的提示。3.PPT 7出示制造声音的记录单。(二)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1.制造声音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利
6、用自己带的尺子、等材料制造声音,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音叉、矿泉水瓶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同学们结合刚才我们的游戏和实验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师生交流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3. PPT 7出示出示思维导航引导学生思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钢尺水,空气等物品发声时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师总结:我们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音叉发声时会振动
7、,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PPT 9出示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5.PPT 10出示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6.PPT 11出示出示视频,琴弦的振动。7.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一下?(生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自己小组制订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验证。)(1)敲击音叉后再迅速放入水中;不敲击音叉直接放入水中观察现象;(2)用两个杯子相互倒入水看实验现象;(3)吹塑料瓶听声
8、音摸塑料瓶;不吹塑料瓶直接摸塑料瓶的同一地方;(4)自己说话时摸一摸声带;不说话时再摸一摸; PPT 12出示归纳。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根据音叉、橡皮筋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7.PPT 13出示 “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发现不发声物体的特点”学生动手实验怎样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停止发声的?小结: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8.PPT 14出示 出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一旦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三)探究声音具有能量1.PPT 15出示 敲击鼓面,蜡烛的火焰有
9、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引导思考:为什么会蜡烛的火焰会产生晃动? 2.PPT 16出示 音响的声音很大时,震的耳朵疼,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音响的声音会震的耳朵疼?3.PPT 17出示歌声震碎玻璃杯。4.PPT 18出示声音震碎玻璃杯的秘密。小结:声音具有能量。四、拓展活动说一说物体哪部分振动发出声音。1.PPT 19出示 音乐家能利用琴弦的振动,演绎出许多美妙动听的曲。2.PPT 20出示 溪水叮咚是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3.PPT 21出示 蝉腹部的发生器振动发出声音。4.PPT 22出示 青蛙靠气囊的振动发声5.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以及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
10、发生的物体都产生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为主线,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在什么物质中传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用文字呈现了“为什么我们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材料包提示学生需准备材料:石块、纸杯、塑料线、毛线、细铁丝、铜丝等。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为课上探究活动准备相应的材料。
11、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用图文呈现了学生听收音机、贴着水槽听石块在水中相互碰撞的声音、伏在桌面不同位置听敲击桌面的声音及学生在教学楼外听到上课铃声返回教室的漫画场景图。引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进行传播及声音传播的方向。活动二:玩一玩“土电话”,比一比用哪种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用图片呈现了学生制作“土电话”和玩“土电话”的场景。让学生在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深刻理解声音可以在多种物体中传播的道理。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加深其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12、本课遵循归纳总结出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通过归纳了解声音传播的秘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能传播,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感性的理解。但对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效果的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提出自己的猜想。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对声音传播的探究
13、,体会创新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 难 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石块、纸杯、塑料线、毛线、细铁丝、细铜丝、回形针、记录单等教师准备:课件、水槽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 PPT 2 出示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学生根据问题思考,会想到声音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耳朵的,向什么方向传播等。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提示学生准备相关材料为上课做好准备。二、导入新课上课铃响了,不管在学校的哪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纷纷进入教室。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三、探究活动(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1.P
14、PT 3 出示 出示隔着固体听声音的场景图。2.PPT 4 出示出示在水中用声纳诱捕鱼的场景图。3.PPT 5出示出示“猜一猜: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和“设计方案,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4.提出问题: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5.猜想假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6.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7.PPT 6出示 出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在一张桌子的两端,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轻轻地敲,另一个学生耳朵紧贴桌面的另一端倾听声音。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注意: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8.PPT 7出示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15、。把两块石块浸入水槽中的水里面,在水中敲击石块,一个学生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壁上倾听声音,通过研究认识液体能传播声音。注意: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9. PPT 8出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可用多种方法.播放音频(听收音机,MP3等)或者视频之类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就是靠空气传播的。10.PPT 9出示出示空气靠粒子传播声音的视频。11.PPT 10出示出示“抽空玻璃钟罩内空气,听不到钟罩内闹钟的声音。”12.还可以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种罩内放进一只小闹钟,用抽气筒抽玻璃罩里的气体直至真空,观察现象。小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小闹钟在近似真空状态下,几乎听不到声音。通过
16、抽空气前后对比实验,是学生认识到气体能传播声音。(把玻璃罩换成拔罐,把闹钟换成音乐贺卡的那个音乐发声器也可。)13.学生交流汇报。小结: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1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能向哪个方向传播呢?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听到铃声,由此可见,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当我叫一个同学时,其他在不同方向的同学也能听到,这也说明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15.PPT 11出示 出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16.PPT 12出示出示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17.PPT 13出示出示铁道游击队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