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244767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6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历史 必修 中外 纲要 下册 第七 单元 知识点 复习 提纲 测试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1.一战的背景(1)世界形势动荡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2)列强矛盾激化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表现A.英德矛盾: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B.法德矛盾: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

    2、争夺剑拔弩张。C.德俄矛盾: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D.俄奥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3)两大集团形成目的: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表现: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2.一战的爆发(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

    3、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三条战线(1)表现: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西线是决定性战场。(2)影响: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2.战争进程(1)马恩河战役: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2)日本参战: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4、(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4)日德兰海战: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5)后期战况: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6)大战结束: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体系建立(1)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缔结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3)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

    5、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3.国际联盟(1)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3)评价: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6、。4.大战的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条件(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4)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

    7、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确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3.内容(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

    8、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1)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2.过程(1)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2)成立新政权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

    9、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3.意义(1)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2)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

    10、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斗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2)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3)内容: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4)作用: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年3月(2)内容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3)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苏联模式”(1)背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

    11、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24年1月,列宁逝世。(2)措施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3)特点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4)评价积极性: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

    12、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拓展延伸1.列宁和斯大林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比较(1)列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斯大林单纯利用行政手段,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2.俄国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的体现(1)俄国发展落后(经济上是农业国,政治上是沙皇专制),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反动统治力量薄弱。(2)俄国革命力量强大(有强大的工农联盟,有成熟的受列宁主义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有用革命方式解决各种现实

    13、矛盾的社会力量。这两方面合起来构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对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决定性作用。3.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1)理论角度: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2)革命道路: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4)实现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14、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2.表现(1)东亚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2)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3)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4)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印尼的斗争(1)第一阶段建立政党:

    15、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概况: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结果:荷兰殖民当局残酷镇压起义。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2)第二阶段建立政党: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概况: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结果: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指导思想:甘地(“圣雄”)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2)特点:非暴

    16、力和不合作。第一阶段(19201922年)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号召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第二阶段(19301934年)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第三阶段(19401942年)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的斗争(1)第一阶段领导: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

    17、主义政党华夫脱党。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结果: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2)第二阶段: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3)第三阶段: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党进行了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2.摩洛哥的斗争(1)概况: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2)结果: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3.埃塞俄比亚的斗争(1)概况:1935年,意大利

    18、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2)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三、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2.表现(1)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2)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3)尼加拉瓜抗美斗争概况:1926年,桑地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

    19、,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结果: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内容: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影响: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3.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

    20、义(1)形成过程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2)主要内容: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21、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后征服世界。(2)过程: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背景: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2)过程: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4.

    22、绥靖政策(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2)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3)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总体历程: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2.局部爆发(1)表现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

    23、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2)意义: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3.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4.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同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5.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6.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4、。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1)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2)主要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

    25、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3)评价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消极: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成立联合国(1)时间:1945年10月24日。(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决议原则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

    26、一致”原则。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3.国际格局的变化(1)背景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2) 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 题号123456

    27、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下表是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结合当时的情势,从中可以获取的最本质历史信息是A列强政治经济不平衡状况加剧B日殖民地面积与其实力不一致C德美两国国工业产量超过英法D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2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3十月革命前,列宁发表了重要演说,指出俄国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演说成为布尔什

    28、维克党的纲领性文件,它是A共产党宣言B告俄国公民书C和平法令D四月提纲4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集体农庄需要完成国家规定的生产计划并实行农副产品义务交售制农场的全部收获归国家所有。苏联政府这种行为旨在A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B迅速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C支持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D提高社会主义影响力和号召力519世纪末,德国人提出“三B计划”,即建立连接柏林君士坦丁堡巴格达的铁路,“成为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此事遭到英法俄的激烈反对,德国计划未能实现。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A德国积极谋求争霸世界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尚未形成C列强瓜分世界矛盾重重D英法俄重视中东的战略利益61946年9月30日

    29、,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对纳粹战犯长达250页的判决书。判决书写道:“本法庭认为,郑重废弃以战争为国家政策的工具,必然包含战争在国际法上为非法的主张;凡策划并进行这样的战争,因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和可怕的后果者,在这样做的时候,就是犯了罪”。该法庭对纳粹战犯作出有罪判决的法理依据直接来自于A国联盟约B非战公约C大西洋宪章D波茨坦公告7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通过罢课、离职等形式与英印当局斗争。甘地的这种做法A是反殖斗争的有益探索B是与英印当局的妥协C使印度获得了完全独立D使殖民当局“退出印度”8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粮食产量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一战中协约国对俄国的武装干

    30、涉B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C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D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9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的工业化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但它没有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这一观点A主张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B全盘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C脱离当时的国情研究历史问题D认为新经济政策被取代具有必然性10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有如下演说:“我们的政策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对这一演说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荷、比利时等西欧

    31、国家正遭受着德军装部队的进攻B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已经爆发C德国正在执行“海狮计划”,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D敦刻尔克大撤退已经结束,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11(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致力于协调英法

    32、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ABCD12社会主义(socialism)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C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D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13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

    33、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甘地的非暴力主义认为非暴力是强者的武器,用“坚持真理”的斗争可以唤醒殖民者内在的善性认为工业文明导致人类道德堕落和毁坏印度传统经济秩序,倡导“手纺车运动”指明了印度解放运动的发展方向,保证了群众运动始终没有超出非暴力的界限适应了印度国情,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ABCD14“二战”后期,盟国曾召开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这次会议是指A德黑兰会议B开罗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15有学者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

    34、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其依据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B改变了当时物资缺乏局面C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D得到了俄国民众大力支持16“1945年春,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欧洲大陆遭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地区汇合。比德国战败这个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而言,这具有某种程度上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指A欧洲即将结束纷争实现合作走向统一B欧洲被非正式划分成西方和苏联的范围C正式将德国分割成两个单独的政治实体D世界将在美苏主宰下重建和平安全体系171942-1945年,中国

    35、远征军40万人先后两次入缅作战,最终改变了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战争格局。如在1942年4月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歼敌1 200人,解救7 000余名英军和5 0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最终帮助英美军队取得了对日胜利。 这体现了( )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合B抗战胜利的根源在于盟国对华的支援C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党外合作D入缅作战促使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18如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讽刺漫画,漫画中“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际联盟”。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却在冲向战争,“和平”的马儿虽然竭尽全力,却寸步

    36、难行。该漫画所反映的国际联盟的实质问题是A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受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做出真正贡献C在客观上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D所规定的“全体一致的原则”难以实现19据统计,在19231924年度,苏联共收工业税5800万卢布。其中私人企业就缴纳了4110万卢布。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政策调整成效显著B工业建设蓬勃发展C私有经济占据主导D国家性质面临巨变20下面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部分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此表可以说明苏(俄)联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煤炭66434

    37、3钢555432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工业化模式具有显著的进步性C经济结构呈现不平衡D斯大林模式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二、材料分析题21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

    38、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搞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么措施直接导致的?(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3)材料三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

    39、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段时间以来,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某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去苏联化”个别国家的部分人否定苏联的二战贡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世人和国民要尊重苏联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1日材料二苏联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战争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战争结束时,苏联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生产上比德国多出2倍以上,飞机则多7倍,同时也远远超过了英国,在迫击炮的生产上甚至超过了美国。金重远等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三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并不正常。吴于廑等世界

    40、史现代史编(1)苏联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之一,请列举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方面的主要贡献。(2)苏联的参战有助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携手合作,它的直接成果和影响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胜利对本国以及对世界的影响。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反法西斯同盟的重创下,德意相继战败。在亚太战场,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美国的反攻已使日本陷于困境.但日本的军事力量仍不能小觑,尤其是关东军有约70万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虽已可预见,但要在短期内战胜日本还相当困难。按照美国之前的保守估计,在德国投降后,单纯指望美国政府至少还需要-年半的时间才能彻底战胜日本,美国要为此付

    41、出极大的伤亡代价,因此美、英政府特别是美国希望苏联能及旱出兵对日作战。事实上,德黑兰会议期间美英就对日作战与苏联已有过讨论;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英与苏联还达成了一系列不惜损害中国利益的协议,以满足苏联提出的对日作战要求。在既有协议下,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150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在苏军的打击下迅速灰飞烟灭.美军也兵临日本本土,8月15日,日本政府走投无路,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摘编自熊美云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和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42、学知识,简析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积极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斯大林曾经表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住会使同盟国分裂。”材料2: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材料3: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材料4: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

    43、自身的影响力。请回答:1.材料1中的“共同敌人”指的是什么?2.材料2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3.材料3、4反映了美、苏的什么矛盾?第 24 页 共 25 页参考答案1A 2C 3D 4C 5C 6B 7A 8D 9D 10A 11B 12C 13D 14C 15C 16B 17A 18B 19A 20B 21(1)政策及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2)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做法: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为代价,来优先发展重工业。(4)主题: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农民问题(或农业问题)。22(1)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

    44、“闪电战”的破产;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库尔斯克会战使德国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4分)(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分);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分)。(3)对本国的影响: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加剧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巩固了斯大林模式(2分)。对世界的影响: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促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雅尔塔体制),使战后世界逐步走向美苏对峙和冷战(4分)。23(1)欧洲战场战争结束;日本保有一定的军事力量,美国无法短时间内彻底战胜日本;美苏通过损害中国利益达成协议。(2)加速了日本的败亡,使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第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结束。24【小题1】法西斯势力。【小题2】美国攻击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世界扩大影响。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矛盾尖锐。【小题3】在世界战略上相互对立,美国力图称霸世界,苏联也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苏联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障碍。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44767.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必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必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期末共10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单元+期末共10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详细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