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大学之道》ppt课件5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2《大学之道》ppt课件54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之道 高中语文 5.2 大学 ppt 课件 54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课前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从中知道了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真诚待人的道理。今天,我们要以更加理性的目光来学习曾子的另外一篇著作大学之道。部 编 版 高 中 语 文 选 必 上 册 第 二 单 元大大 学学 之之 道道礼记礼记学习目标1.1.了解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了解大学大学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2 2.掌握文中重要的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把握文意,把握文意,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学常识3.3.分析本文的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论证特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4 4.准确把握和理解大学准确把握和理
2、解大学 “三纲三纲”“”“八目八目”的具体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逻辑关系所指及其内部逻辑关系5 5.背诵课文。了解背诵课文。了解 “修齐治平修齐治平”的基本思想,探讨这的基本思想,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些思想的现代意义。东南大学东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大学 在中国许多高等学府的在中国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校训都出自大学,你知都出自大学,你知道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道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温故知新l四书l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一章n文化常识第二章第二章n诵读感悟第三章第三章n文本探究第四章第四章n艺术感悟第一章第一章n文化常识理解标题理解标
3、题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题目为什么叫题目为什么叫“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明确:题目是编者加的。“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的“小学”相对。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4、。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大学的主体,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一直从属于礼
5、记,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篇章。宋元以降,大学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的核心思想:明一德(专一),惟格一物,通过日新月异的努力,达到至善至美。了解大学作 品 简 介 大学本出礼记,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又名又名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小戴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成书于汉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
6、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儒家的哲学思想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
7、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资料汇编 。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一帧礼记誉千秋n 大学一书,为春秋时孔子的门徒曾参(一读shn,一读cn)所著。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
8、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n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了解曾子曾子所作 修齐治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
9、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n 人为贵 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小戴礼记礼运中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从天而倾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了解曾子曾子所作啮指痛心 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
10、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曾子轶事 第二章第二章n诵读感悟预习检查n 明确字音。本末(m)壹(y)诵读指导(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例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11、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3)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第三章第三章n文本探究第一段分析大学之大学之道道,在,在明明德明明德,在,在亲民亲民,在,在止止于至善。于至善。注释:注释:(1 1)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道道:本指道路,在这
12、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2 2)明明德明明德:第一个:第一个“明明”是动词,彰明、彰显。第二个是动词,彰明、彰显。第二个“明明”是形容词,美好。是形容词,美好。明德:美好的明德:美好的德性。德性。(3 3)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亲”当作当作“新新”,“新民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4 4)止:至,到。)止:至,到。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译文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
13、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的最高境界。第一段分析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静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虑而后能得得。物有。物有本末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道矣矣。注释:注释:(1 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2 2)静:心不妄动。()静:心不妄动。(3 3)安:性情安和。)安:性情安和。(4 4)虑:思虑精祥。()虑:思虑精祥。(5 5)得:处事合宜。)得:处事合宜。(6 6)本末本末:“本本”原指木之根
14、为常;原指木之根为常;“末末”指木之梢为迹指木之梢为迹 。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末。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7 7)道道:规律:规律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译文译文 知道要达到的知道要达到的“至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
15、近大学的宗旨了。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三纲”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明确:明确:“三纲三纲”中,中,“明明德明明德”侧重于侧重于“内圣内圣”,“亲民亲民”侧重于侧重于“外王外王”,“止止于至善于至善”是最终追求。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是最终追求。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示例: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
16、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段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内容及作用。明确 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下文引出“八目”做准备。2.“三纲”具体如何解释?明确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
17、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3.分析本段的论证层次。明确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思考练笔 问题一:问题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我们从小就,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被教育要“助人为乐助人为乐”,然而现实是民未必可亲,明德未必能,然而现实是民未必可亲,明德未必能明:明:“学生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被讹学生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被讹”“”“小伙归还遗失的钱包反小伙归还遗失的
18、钱包反被怀疑偷钱被怀疑偷钱”,“亲民亲民”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你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施展你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施展“明明德明明德”、践行、践行“亲民亲民”呢?呢?第二段分析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注释注释(1)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齐,使整齐有序。(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3)正:使端正。(4)诚:使真诚。意:心意。(5)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活动一:解释词
19、语并翻译句子 译文译文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第二段分析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注释注释(1)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2)庶人:普通百姓。(3)壹是:一律,一概。(4)本:本源、根本。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译文译文 获得
20、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明确:明确:“格物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诚意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21、。: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修身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要求,它处在“八条目八条目”的中枢地位。的中枢地位。“齐家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治国”和和“平天下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研读文本研读文本“八目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
22、目”之间的关系“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格物、致知知内修修己独善其身修身立德诚意、正心、修身修齐家、治国、平天下 用外治安人兼善天下致用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治治国国齐齐家家修修身身正正心心诚诚意意致致知知格格物物平平天天下下内修内修外治外治穷则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则兼善天下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段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3、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内容及作用。明确 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三纲”指出了具体的方法。【思考3】“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 “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
24、;“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文本探究【思考4】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的。明确 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
25、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第四章第四章n艺术感悟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技法指导】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和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分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慧,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导作用。【任务活动】合作探究,分析本文在论证上的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