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ppt课件57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0-1《劝学》ppt课件57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高中语文 10 ppt 课件 57 统编 必修 上册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劝 学南阳市五中荀子教我们如何做君子荀子所论述的君子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风范,无论在政治舞台还是在世俗生活中,都是人们的楷模,其言行举止道德功业为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荀子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伟大贡献之一就在于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给世人构建了一个丰富、完整而鲜明的“君子”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集中体现了荀子毕生所追求的人性美学理想,而且最终也使之发展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东方多民族共同的理想人格的象征。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荀子君子文化传承与理解1.文学常识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
2、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显著的贡献。2.写作背景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学宫的最高长官)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鼓励学习的箴言。三为祭酒可见其主持稷下学宫时间之长。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
3、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必须经过外界改造才能变得有礼。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篇。3.相关知识关于“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认为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认为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冯友兰说“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
4、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照荀子所说,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禽兽有父子,有牝牡,这是自然。至于父子之亲,男女之别,则不是自然,而是社会关系,是人为和文化的产物。它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精神的创造。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异于禽兽。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要有道德,并不是因为人无法避开它,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论政于燕,说风俗于秦,博学多才,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虽为儒学大师,但绝不故步自封,兼收并蓄,努力扩大儒学的发展空间,在文学、
5、教育等各方面都成就斐然,你海纳百川的务实精神值得后人景仰。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好利而恶害,此人之情性也。性恶论让我们认识到了教育的必要性。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业时间:20分钟一、预习自测(一)阅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相关题目。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君子_已_中_ _槁暴_挺_受绳_就砺_参省_知明_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6、停止。合乎,符合。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枯。暴:晒。直。经过墨线比量。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检验。省:省察。同“智”,智慧。明:明达。2.第2段是如何论述学习的意义的?答案:第2段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也不可能再恢复到直的状态。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
7、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十分具有逻辑性。(二)阅读课文34自然段,完成相关题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8、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跂_疾_ 彰_假_水_绝_生_焉_跬_踮起脚后跟。劲疾。清楚。借助。游泳。横渡。同“性”,天性。兼词,相当于“于此”。古代指跨出一脚。步_无以_驾_锲_镂_爪牙_黄泉_用_古代指跨出两脚。没有用来的,无从。一天的行程。刻。雕刻。爪子和牙齿。地下的泉水。因为。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无以至千里。译文:_句式特点:_(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_句式特点:_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用来的。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定语后置句,定语“利”“强”后置,“之”是定语后置
9、的标志。3.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两个比喻是论述“学”“思”观点的,只有摆正“学”“思”的关系,才能产生显著的效果。B.“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借助了外界条件。C.“朽木”和“金石”的对比,说明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蚯蚓”和“螃蟹”的对比,说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功。D.第4段论证要想获得广博的知识,要想使学习卓有成效,就必须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是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来论证“学不可以已”。答案:C解析:把“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两词换过来。“朽木”和“金石”的对比,说明只有
10、持之以恒,才能成功;“蚯蚓”和“螃蟹”的对比,说明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4.第4段中是怎样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答案:用了十个比喻来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并要专心致志。先从正面设喻,接着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海”。正反对照,说明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舍”与“不舍”来论述学习贵在坚持不懈的道理。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二、巩固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以为轮_(2)就砺_(3)槁暴_(4)须臾_(5)驽马_(6)跬步_(7)金石
11、可镂_(8)跂而望_(9)骐骥_(10)爪牙_rulpynkuluqjzho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以为轮()(3)君子生非异也()(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知”同“智”,智慧“”同“煣”,使弯曲“生”同“性”,资质,禀赋“有”同“又”,再次;“暴”同“曝”,曝晒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今义:参加,加入。(2)而闻者彰古义:_。今义:用鼻嗅。验,检查用耳听(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今义:比喻“帮凶、走狗”。(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_。今义:下跪,动词。(5)金就砺则利古义:_。今义:指黄金。爪子、牙齿蟹腿,名词
12、金属制的刀剑等(6)故木受绳则直古义:_。今义:指各种绳子。(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今义: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身上或事物上。(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今义:品格高尚的人。木匠用来拉直的墨线寄居存身有学问有修养的人4.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1)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草枯鹰眼疾()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劲疾锐利小病妒忌苦痛(2)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博闻强志()初闻涕泪满衣裳()雪后更闻香()不求闻达于诸侯()(3)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无从假书以观()听见见闻、见识听说用鼻子嗅闻
13、名、出名凭借、借助与“真”相对,假装借(4)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横渡终止与世隔绝的非常(5)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不知强以为知()如此则荆吴之势强()(6)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先达德隆望尊()强健有力的弓有余勉强、竭力强盛向远处看名望5.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1)而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表并列,可不译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
14、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2)于青,取之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介词,从表比较引进动作对象,对,向在方面向,对6.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1)故木受绳则直()(2)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积善成德()(7)以为轮()(8)非能水也()(9)用心一也()(10)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直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锋利名词做状语,每天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行使动用法,使弯曲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