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5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学案 新人教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5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六 单元 晚清 时期 中国 1840 1912 15 讲中体西用 维新 思想 三民主义 新人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5 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一、 “ 开眼看世界 ”( 地主阶级抵抗派 ) 1.原因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思想。 4.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 思想解放 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 “ 中体西用 ” 思想 (地主阶级洋务派 )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束后,中国面临着 内忧外患
2、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洋务派。 2.代表:中央以奕 ,地方以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等为代表。 3.主张 (1)“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即以 封建纲常伦理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 师夷长技以自强 ” 。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5.影响: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 历程的第一步。 轻巧识记 “ 一、二、二、三 ” 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二个口号: “ 师夷长技 以制夷 ” ;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
3、想启蒙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资本主义 的产生。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君主立宪 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 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代表 人物 代表作 主张
4、(特点 )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主张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 严复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3)实践:戊戌变法。 (4)影响:是中国近代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易错辨析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 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 ?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四、孙中山的三民
5、主义 1.形成 (1)过程 提出: 1905 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 阐发:在民报 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 “ 民族 ”“ 民权 ”“ 民生 ” 三大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即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清朝封建统治 。 民权主义:即 “ 创立民国 ” ,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民生主义:即 “ 平均地权 ” ,主张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3)评价 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6、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4)实践 辛亥革命: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临时约法: 1912 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 “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 和两次 “ 护法运动 ” 。 易错提醒 “ 平均地权 ”“ 平分土地 ”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