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课件98张.ppt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229610
  • 上传时间:2023-02-20
  • 格式:PPTX
  • 页数:98
  • 大小:8.2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课件98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课件98张 年级 下册 语文期末 复习 温习 文言文 课件 98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语文期末复习孙权劝学复习课复习目标(1分钟)1 1、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2 2、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3 3、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复习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重点字词:初()(),权 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2、益。”蒙乃()()始就()()学。当初对说现在掌管事情用事务难道想做,成为同“耶”当道,当权只,只是应当历史罢了说认为谁比得上粗略地阅读了解于是,就从事推托研究儒家经典5复习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一、结合课下注释,翻译重点字词。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议事非常惊奇如今,现在经过交谈到,等到为什么多于是拜见读书人不再是才干和谋略另,另外

    3、擦拭拭目相看,用心的眼光看待他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翻译:1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 2、蒙辞以军中多务。3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复习指导及检测二(5分钟)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5 5、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6 6、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7 7、“士别三日,即

    4、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复习指导及检测二(5分钟)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

    5、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2010/12/16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劝就赞1.填一个动词,梳理故事情节。自学检测一(8分钟)孙权劝学的过程孙权劝学的结果但当但当涉猎涉猎,见见往事耳。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卿言多务,孰若孤?(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目的方法)(学习时间的可能性)(现身说法读书益处)2.2.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以及

    6、语句,说说孙权是如何劝的(劝说技巧)?原因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劝说条理清晰,讲究技巧,抓住关键点。首先首先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接着接着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然后然后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并明确读书大有好处读书大有好处,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1 1、本文是怎样表明吕蒙学有成就?(用原文回答)采用了什么手法?自学指导及检测二(6 6分钟)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侧面描写2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设置二人“结友而别”这一情节有何用意?原因: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情投意合。用意: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

    7、著成效和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根据人物对话简析孙权、吕蒙、鲁肃的人物形象孙权:重视读书,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说理讲究技巧,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才干谋略大有长进。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又不失风度自学指导及检测三(8 8分钟)4、根据人物对话简析孙权、吕蒙、鲁肃的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不可不学!重视读书,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循循善诱,讲究说理技巧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才干谋略大有长进敬才爱才,豪爽而又不失风度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拜蒙母,结友而

    8、别。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但当涉猎,见往事。卿言多务,熟若孤?卿言多务,熟若孤?(善劝)(敬才 爱才)(善学)(侧面描写)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先辞军中多务后就学有小成孙权劝学吕蒙学习鲁肃赞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蒙(必要性)(目的、方法)(婉转批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读书益处)(自豪)对比B侧面烘托9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通过讲述孙权劝告吕蒙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同时揭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B.B.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

    9、却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成语,如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士别三日等。C.C.“蒙乃始就学”从正面表现了孙权的“善劝”。从鲁肃与吕蒙“结友”,可见鲁肃的爱才之心,亦是从侧面体现了吕蒙的变化之大。D.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A“后天教育”在文中并没有提及,“后天努力”可以学有所成,与“教育”无关10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B.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入情入理的,鲁肃回应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

    10、,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C.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中的“孤”是称谓语,属于自称的情况。C侧面111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文记叙了孙权劝导吕蒙读书学习,使吕蒙的才略得到提高的故事,赞扬了孙权和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告诫人们重任在身不可不学的道理。B B、文章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叙事的。情节完整,叙议结合,剪裁得当,重点突出。C C、文章剪裁讲究。重点详细突出了孙权的“劝”和吕蒙的“学”,而对吕蒙就学以后的变化是从侧面表现的,文章对此作了简略处理。D D

    11、、关于孙权劝学的过程,不仅有论点-“不可不学”,也有论据-“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而且有立有驳,虽简洁,但很有说服力。C略写详写1212、对人物对话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指出了“学”的必要性。B B、“卿言多务,孰若孤?”-对于吕蒙的推辞,孙权心生气愤,神情激动,言辞犀利,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C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语气惊叹,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于是情不自禁地大加赞赏,内心充满钦佩之情。侧面表现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12、。D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语气充满欣喜、自豪,以当之无愧的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增长之快之大。B B语重心长,言辞恳切131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A.本文描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需要别人的鼓励,只有鼓励才能让人的才略大有长进。B.B.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C.C.本文运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用不多的几行文字,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D.D.全文共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

    13、紧接着就写出事情的结果。说明人只要愿意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收获的。B B孙权劝学当堂训练(5分钟)原文填空:(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3)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又叹息声门织布的梭子只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忽然间)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自学指导及检测二(1515分钟)1.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意思。问女问女何何所思所思,问女何所,问女何所

    14、忆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昨夜见军帖军帖,可汗,可汗大点兵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军书十二卷,卷卷有,卷卷有爷爷名。名。想的是什么思念军中的文告大规模地征兵问女儿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册,每一册(都)有父亲的名字。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指父亲何:什么。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愿为为市市鞍马鞍马,从此,从此替替爷征。爷征。为了愿意买泛指马和马具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

    15、征。替:代替,替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鞍鞯鞯,南市买南市买辔头辔头,北市买长鞭。,北市买长鞭。马鞍下的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去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往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去北边集市买长鞭。旦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流水鸣溅溅溅溅。旦辞黄河去,。旦辞黄河去,暮至暮至黑山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声,但闻燕山胡骑胡骑鸣鸣啾啾啾啾。早晨水流声(木兰)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木兰)早晨辞别

    16、黄河上路,晚上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和下文“燕山”都是当时北方山名马的叫声胡人的战马万里赴万里赴戎机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朔气传金柝柝,寒光照,寒光照铁衣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戎 机: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归来见归来见天子天子,天子坐,天

    17、子坐明堂明堂。策勋十二转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赏赐百千强。指 上 文 的“可汗”记最大的功。策勋,记功。木兰从前线回来拜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赏赐很多的的财物。强,有余。可汗可汗问所欲问所欲,木兰,木兰不用不用尚书郎尚书郎,愿驰千里足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送儿还故乡。问(木兰)想要什么希望驰骋千里马。驰,赶马快跑。(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表示不愿做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快快把自己送回故乡。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爷娘闻女来,出爷娘闻女来,出郭郭相相扶将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阿姊闻妹

    18、来,当户理红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霍霍向向猪羊。猪羊。外城扶持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窗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指女子的艳丽装束磨 刀 的声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脱我战时袍,著著我旧时裳。我旧时裳。当窗理当窗理云鬓云鬓,对镜,对镜帖帖 花黄花黄。穿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下我从军时的战袍,穿上我姑娘时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照着镜子在额头上贴上花黄。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同“贴”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

    19、物出门看火伴,出门看火伴,火伴火伴皆惊忙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女郎。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雄兔脚雄兔脚扑朔扑朔,雌兔眼,雌兔眼迷离迷离;双兔双兔傍傍地地走走,安安能能辨辨我是雄我是雄雌雌?动弹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眼常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但是让)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又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靠近,临近跑分辨眯着眼怎么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1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0、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自学指导及检测一(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木兰形象特点 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2.这首诗在材料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从军缘由出征前的准备出征中的思亲心理关

    21、山飞度,征战沙场凯旋辞官家人迎接木兰改装详写略写详写略写详写详写详写作用: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这就叫作:围绕中心选择材料。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1.木兰为出征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这样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四句运用互文手法,写此四句运用互文手法,写的是木兰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的是木兰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渲染了木兰战前准备等战具。渲染了木兰战前准备的紧张忙碌而井然有序。由此的紧张忙碌而井然有序。由此也可见木兰的沉稳与细致。也可见木兰的沉稳与细致。自学指导及检测二知识链接:互文,也

    22、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即上下文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文中“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连用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强烈的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思念之情。“旦辞旦辞”、“暮至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的急迫

    23、。复沓,又叫复唱,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过渡页3.诗中多用修辞,找一找,说说其妙处。示例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音律美,读来朗朗上口。过渡页示例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铺陈出亲人们喜迎木兰归的种种情状,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亲人们带来了欢乐。过渡页示例3: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4、顶真(顶针)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使故事的讲述环环紧扣,引人入胜。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个句子的声韵的方法。4.看到女装的木兰,伙伴“皆惊忙”。“惊”是何义?伙伴又为何要“忙”?“惊惊”既是惊讶,也可是惊艳。既是惊讶,也可是惊艳。侧面写出木兰的美丽。侧面写出木兰的美丽。“忙忙”则则写出了伙伴写出了伙伴“茫然,惊慌茫然,惊慌”的样的样子,也是从侧面写出了木兰隐藏子,也是从侧面写出了木兰隐藏身份多年的聪慧机敏。身份多年的聪慧机敏。4.全诗结尾以兔作喻有什么好处?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解释了“

    25、火伴火伴”们的们的惊讶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火伴”的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色,锦上添花。自学检测一(1212分钟)翻

    26、译课文 陈康肃陈康肃公公善射善射,当世无双,公亦,当世无双,公亦以以此此自矜。自矜。尝尝射于家射于家圃圃,有卖,有卖油翁油翁释释担而立,担而立,睨睨之久而不之久而不。见其。见其发矢发矢十中八九,十中八九,但但微微颔颔之之。擅长射箭自夸放下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只点头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凭着这种本事自夸。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园子康肃康肃曰:曰:“汝亦汝亦知知射乎?吾射乎?吾射射不亦精乎?不亦精乎?”翁曰:翁曰:“无他无他,但手

    27、但手熟尔熟尔。”康肃康肃忿然忿然曰:曰:“尔尔安安敢敢轻轻吾射!吾射!”翁曰:翁曰:“以以我我酌酌油油知之。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覆其口,其口,徐徐以以杓杓酌油酌油沥沥之,自钱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孔入,而钱不湿。因因曰: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康肃笑而遣遣之。之。责问,质问懂得射艺没有别的(奥妙)熟练 同“耳”,罢了 气愤的样子怎么 轻视凭、靠倒入盖慢慢地同“勺”,勺子下滴于是,就打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

    28、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能懂得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住葫芦口,(然后)用勺子舀起油慢慢滴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自学检测一(6 6分钟)找出文中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或句子,分析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神态语言动作性格陈尧咨忿然笑而遣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笑而遣之骄傲、自负、暴躁、通达爽快人神态语言动作性格卖油翁睨之无他,但手熟尔。以我酌油知之我亦无他,惟手熟尔。释担而立但微颔之取置 覆酌 沥沉稳、神

    29、闲、气稳自学检测二(8分钟)1、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睨之”、“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汝亦知射乎?吾射亦不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陈尧咨怒形于色,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都显得傲慢无礼。2.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问忿然笑遣变化的原因陈尧咨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说明陈尧咨已有所醒悟,也表现出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道理:熟能生巧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

    30、,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有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3.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主要是通过叙写卖油翁的所作所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主要是通过叙写卖油翁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来的。为表现出来的。B.B.本文主要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主要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C.C.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的酌油过程;略写陈尧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的酌油过程;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咨的射技。D.D.文章很重视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第文章

    31、很重视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第1 1自然段主要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第运用了对话描写;第2 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致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致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D D4.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将熟能生巧的大道理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B.B.这则故事篇幅不长,但叙事清楚,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都写到了,记叙事情时又突出了重点。C.C.文章开头就对陈尧咨作出概括性的介绍,他“善射”,“当世无双”并“以此自矜”,为下文写卖油翁埋下

    32、伏笔。看了陈康肃的射技之后,卖油翁“但微颔之”。本文以极其精炼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在读者心中产生悬念,由此自然地引出了下文。D.D.陈尧咨是个狂妄自大、死不认输之人。“笑而遣之”中的“笑”,写出了他的执迷不悟和无可奈何。D短文两篇复习短文两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陋室铭爱莲说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1.掌握字词的意思,能正确翻译句子。掌握字词的意思,能正确翻译句子。2.2.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3.3.把握文言文翻译方法。把握文言文翻译方法。1 1.解释词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tit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33、有鸿儒(rr)(),往来无白丁()。出名,有名神异这只是德行美好长上映入博学的人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复习指导与检测一(8 8分钟)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d)()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使乱官府文书使劳累形体、躯体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无实义。何陋之有,相当于“有何陋”。(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

    34、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帘中,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2.2.翻译句子(4)(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5)孔子云:何陋之有?(6)(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德馨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恬淡交往人物高雅陋室不陋也1 1、陋室陋室,真的陋吗?陋室铭设喻引题山

    35、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景)生活恬适(趣)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交往高雅(友)类比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2 2、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3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写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目的是与古代贤士的目的是与古代贤士的“陋室陋室”相类比,反映了相类比,反映了作者要作者要以古贤自比的思想境界以古贤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暗示陋室不陋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表明自己也具有古贤的志趣和抱负古贤的志趣和抱负。用了用了对偶对偶和和拟人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修辞方法;“上上”和和“入入”用在这里把苔痕和草色用在这里把苔痕和

    36、草色写活了写活了(化静为动化静为动),这,这句写出了环境句写出了环境静雅静雅的特点。的特点。3 3、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突出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含蓄无穷,发人深思。4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有什有什么作用?么作用?与文章开头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点睛之笔之笔,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有力地突出了中心。5 5、开头说、开头说“斯是陋室斯是陋室”,结尾却说,结尾却说“何陋之有

    37、何陋之有”,到底到底“陋室陋室”是陋还是不陋呢?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是陋还是不陋呢?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分析。不简陋。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清雅,生活情趣高雅,主人品德高尚。抒发了作者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你还能说出哪些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名士?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托物言志)1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2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3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4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38、白丁。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 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7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8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选择题(1 1)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39、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A A(2 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C C(3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

    40、情趣之高雅。C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简陋。D D(4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中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并将其与古代德操傲岸的贤士之居室相类比,表达“陋室不陋”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出作者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趣。B B文章写山、水、龙、仙的句子,是用排比、起兴的修辞手法,引出文章的主旨。C C文章最后一句点明全文主旨陋室不陋。D D陋室铭的文体是“铭”,它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B B(5 5)下列

    41、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来收束全文,突出自己就是和孔子同一类的君子。B.B.作者从环境幽雅、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C.“C.“铭”是用于述功或劝勉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显然是为了表述自己对那些沉迷官场者的劝勉。D.“D.“何陋之有”巧妙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不将孔子原话全部引用,显得含蓄无穷,引人深思。C C(6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通过写陋室,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B.B.作者虽然身处陋室,物质生活艰难,但精神生活还是丰富的。C.C.作者自比诸葛亮、扬雄,勇于以古

    42、人为榜样,保持高尚节操。D.D.孔子认为,诸葛亮、扬雄品德高尚,其居室哪有什么简陋呢?D D爱莲说爱莲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1.1.解释划横线词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多只从很,十分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沾染洗水波艳丽贯通笔直生枝蔓长枝节远播更加竖立玩弄清芬复习指导与检测三 8 8分钟予谓()

    43、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认为指品德高尚的人少听到应当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我唯独喜爱莲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4)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 6)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 7)莲

    44、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有听说。(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莲莲 角角 度度 特特 点点出淤泥濯清涟出淤泥濯清涟 中中 通通 外外 直直 不不 蔓蔓 不不 枝枝 香香 远远 益益 清清 亭亭 亭亭 净净 植植 生长环境体 态香 气整体风度洁身自好 高洁质朴行为正直 通达事理美名远扬举止端庄 志洁行廉1 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观感与评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莲君子复习指导与检测四 10 10分钟2 2、作者把莲

    45、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菊牡丹隐逸者富贵者惋惜讽刺3、“菊菊”和牡丹分别有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它们?什么要写它们?菊菊牡丹牡丹秋季开花,迎寒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斗霜,清高避世花色艳丽,雍花色艳丽,雍容华贵容华贵反衬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莲的高洁品质,表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正衬正衬莲不苟同于世俗莲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的高洁品质 3、4、5、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点:都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

    46、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爱莲说菊:陶渊明牡丹:世人莲:予 隐逸者(孤傲避世)富贵者(庸俗逐利)君子(清高坚守)鲜众托物言志正衬反衬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选择题。(1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独爱莲”“独爱菊”的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遗世独立,不愿随波逐流。B.“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总提,为下文写“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做准备。C.“C.“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D.“D.“菊,花之隐逸者也”,表现了作者对菊花及菊花式人的孤高表示反感。D D(2 2)下列对文章写

    47、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作者托物言志,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表现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B.“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照应“世人甚爱牡丹”,以感叹句放在结尾,突出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C.C.本文用菊花来反衬莲,用牡丹来正衬莲。D.D.作者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莲的高洁相对比。c c(3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避世者如菊,可以不染世之尘埃;入世者如莲,也不染世之尘埃。二者的境界一样高。B.B.作者认为,君子必须具有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正直的美好品质。C.C.作者先后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

    48、度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D.D.菊、牡丹、莲各自象征不同的人群,作者爱莲即表明他既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名逐利。A A(4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他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B.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和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D.D.陶渊明“独爱菊”表现了他面对污浊的环境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爱菊者的高度赞美之情。D

    49、D(5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A.作者通过以爱菊闻名的陶渊明来衬托自己对莲的喜爱。B.B.作者通过“世人”的“甚爱牡丹”和自己的“独爱莲”做比照,从而突出自己的高洁傲岸。C.C.文中“予独爱莲”中的“独”既和上文的“独”和“世人”呼应对照,又和下文的“同予者何人”“众”等词语相呼应。D.“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相呼应。D D(6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

    50、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D.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D D7.7.下列对本文中心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A.本文通过赞美菊和莲,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B.B.本文通过对莲的描写,说明作者喜爱莲花的理由。C.C.本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D.D.作者通过说明“独爱莲”的情况,慨叹在世上难以找到知音。C C3.对原文有关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课件98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29610.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