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228452
  • 上传时间:2023-02-19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73.5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期末 复习 知识点 提纲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远古人类的生活:远古时期,人们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内过着迁徙的生活。(主要活动是女性来完成)2、原始农牧业的出现:(1)出现时间: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2)原始农业兴起: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3)原始农业兴起的意义: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

    2、定居,从临时窝棚到长期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开始出现手工业劳动,文化艺术获得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学科逐渐发展。(4)畜牧业的产生:畜牧业是在酒狐的基础上,随着农业和定居而产生的。地域农业畜牧业东亚中国种植水晶和粟。栽培白果和芥菜等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西亚种植大麦.小麦饲养山羊和绵羊美洲种的玉米、甘露和马铃飘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羊驼和火鸡(不同地区,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居民,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和家庭)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大河文明:(主要是说的四大文明古国)(1)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和

    3、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或出租给佃户,或合伙经营,(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古埃及的命运,保拜尼罗河和太阳神,成为埃及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3)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代中国:分为北方覃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铁犁牛费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集体聘作到以应随为基本单位的个体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携女织。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形成精期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种植为主,饲养为辅(农业结构);以家庭为单位,男爵女织,自给自足;生产工

    4、具和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未发生真正革命性变化。2、海洋文明:(主要是指爱琴粤地区.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主要种植从西亚传入的大麦和小麦、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从事农产品加工(葡萄酒和橄榄油)。城邦公民占有土地,农业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3、失落的文明:(主要是指美洲的玛雅、印加、阿兹特克三大文明)主要居民是印第安人: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还有村社公有土地。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女地位的变化: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国家的产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

    5、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国家形成。(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2、外传概况(表现):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开始传到欧洲,16至18世纪,逐步推广种植。明朝从多种途径传入中国,清朝得到大规模推广。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传入美洲的欧亚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甜瓜,豌豆;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的影响最大(后

    6、来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2、传入美洲的欧亚畜禽:牛、驴、骡、马、猪、羊和鸡。历史影响: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3、咖啡与咖啡馆(咖啡原产于非洲)三、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食物物种的交流有何意义?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美洲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中国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5、食物物种交流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等级。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欧洲主导性;内容丰富性;范围全球性;时间长期性;结果双重性。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

    7、食物生产现代化的实现:(1)原因(背景):食物生产现代化的最重要推动因素是科学技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推动着农业的转变。)(2)实现: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规模庞大、集约化的现代农业。(3)表现:优良品种育成推广,高效化肥广泛使用;农业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量大幅度增长;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2、农业的机械化的实施:美国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个体农户主要使用小型机械,大型农场普遍采用大型机械。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3、杂交育种技术:(古代已有温室种植技术)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

    8、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历史意义:食物生产现代化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4、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的表现:(1)在古代,人们利用地窖和淘器来存储余粮,后来修建粮仓。(2)20世纪,粮食储备技术取得进步,表现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1958年,德国成功开发了谷物冷却机。到1990年,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机械低温制冷储粮技术。20世纪20年代起,冷冻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巨大发展。

    9、2、原因: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3、影响: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对食品安全有重大意义。(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消除饥饿和保障食品安全仍是当前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重要责任)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消除饥饿):(1)起因:人口激增;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2)解决措施:各国政府的重视,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协调。中国措施:1996年,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

    10、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食品安全:(1)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化肥、农药,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等。(2)解决:高度重视,制定标准,加强监管,加强惩罚,加强间责。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梳理古代耕作工具的发展演变(1)演变:人类的耕作工具,材质大体经历了从石、木、蚌到铁的变化。(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未相锄耕 铁犁牛耕)(2)分类:石器农具特点质地坚硬,比竹、骨、木器更为坚硬。制作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为主;需要专人制作。背洞农具肯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否铜农具数量有限。铁制农具世界: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

    11、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之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中国广泛使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梳理古代灌溉工具的发展演变(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制造陶器,汲水灌溉。(2)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3)中国东汉末年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进行了改进,之后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4)唐朝出现了简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3、梳理古代畜牧业工具的发展演变(圈厩、弓箭、渔网、马槽等)4、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1)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类历史上的耕作工具

    12、种类繁多,从木、石、蚌、骨等质的耕作工具到青铜铸造的耕作工具再到铁制工具,经历了由粗到精的演进历程。金属耕作工具的发明,特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使得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并对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具有革命性的意义。(2)灌溉工具的进步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从汲水灌溉到使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再到倡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使得更多的农田可以得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5、梳理古代手工业工具的进步(纺织工具、陶瓷工具、冶炼工具)6、古代的劳作方式主要有哪几类(1)农业家庭式劳作条件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集体劳

    13、作的形式逐渐瓦解。表现中国战国时期: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日渐普遍。拓展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5)落后性: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长期不变。拓展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1)积极: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稳

    14、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2)消极:具有封闭性、脆弱性,分散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后期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易形成安土重迁、小农意识等观念。(2)农业庄园式劳作特征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表现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给罗马带来大量奴隶,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3)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劳作手工业家庭: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手工业作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

    15、坊。7、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经营模式产品及流向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贵族消费的日用品不投放市场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业的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稳定了小农经济,在近代破产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工业革命前后生产工具、劳作场所的变化生产工具:手工劳动(零碎分散)到机器大生产(专业集中)劳作场所:家庭手工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到工厂2、工厂制度的特点、影响特点:大机器生产,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

    16、生产流水线、协同劳作,原料统一供应、合理分配。影响:经济: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诞生,保证产品数量与质量;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促进早期管理人才出现,获得巨额利润。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社会地位。文化: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3、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积极: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中国迈向近代化。消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积极:(1)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

    17、运输业的进步,社会的流动性大增(3)乡村发生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农业机械日益普及,建立大农场人们的眼界开阔:大量人口从农村移向城市(城市化)。(4)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更为增强(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文化素质逐渐提升。消极:(6)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健康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链接:两次工业革命(纲要下第1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心英国,后全球美德走在前列,多国并进生产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发明工人技师实践经验科学理论(科学技术与实践紧密结合)能源煤炭电和石油交通工具

    18、火车、汽船汽车、飞机等生产组织方式工厂制度垄断组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第6课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1.新科技革命的成就二战后,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技术等迅速发展。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发展的原因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提供理论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战争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刺激;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认识特点: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

    19、;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4.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2.人类文化生活也出现了新的模式。人们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3.人类视野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全媒体不断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交通和通讯技术是地球成为“地球村”)。4.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分工、产品剩余、

    20、私有制产生交换出现商业贸易发展2.古代中国的商业(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2)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许多大商人。如范蠡、子贡、吕不韦等。(3)秦汉朝,商业初步发展。促进因素:统一局面的形成;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阻碍因素:市坊分区制度的实行(4)两宋,市坊界限被打破,突破时间限制,草市普遍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5)元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形成(如晋商、徽商等)3.古代世界的商业(1)古埃及,市场交换普遍。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国王派

    21、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如雅典就是贸易中心。(3)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如丝绸之路西起汉朝长安,东达欧洲罗马。(4)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国丝绸等物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5)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4.古代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1)两汉,中国的丝绸等运往中亚和欧洲,欧洲和西域各国的物品输往中国。(2)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海路兴盛的原因:政治:政权并立,陆路中断

    22、,政治中心南移经济:经济中心南移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政策:政府积极的对外政策,制定市舶管理制度;海路优势: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3)古代中国,朝贡贸易是主要方式。明清时期,严格规定朝贡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海禁和闭关锁国)5.商业贸易的作用: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1)中国商代时,用贝作为货币。后来,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2)前8一前7世纪,小亚西亚出现金属铸币。(3)货币出现前,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后,逐渐具有了三大功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财富

    23、象征。(4)商业的功能:互补余缺逐利增财。2.信贷世界信贷(1)前22一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2)前16一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如要有证人,履行担保,受到法律保护。(3)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兴起货币经营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4)15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5)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出现新业务,先后成为国际信贷的中心。中国信贷(1)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2)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汇票)。(3)宋代,交子、会子、官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汇兑业务。(4)明朝中期,钱铺

    24、等机构盛行。(5)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3.契约(1)约前3000年,古埃及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2)前26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3)中国,商周时期产生契约;汉代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4.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出现的意义: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业活动的领域。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1.世界市场形成过程进程时间关键事件方式雏形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武力扩张暴力掠夺进一步扩展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武力扩张暴力掠夺基本形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掠夺原料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

    25、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条件2.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的表现(商业革命的表现)(1)商贸中心转移: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的亚洲贸易中心(三角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股份制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3)商品流通的种类增多: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进入欧洲市场。香料也大量涌入欧洲等地。三角

    26、贸易兴起,奴隶也成为贸易的商品。18世纪后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贸易发展起来。(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17世纪,荷兰垄断了海上贸易。荷兰商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美、德等国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2.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生产和消

    27、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二战。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干预经济,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滞胀及调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2)

    28、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1)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2)措施: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食物配给制。(3)影响:(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921-1928)(1)措施: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2

    29、)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影响:得到了工农的支持,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1)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4.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良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疆化、改革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991)。(三)新中国的发展:(1)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化三改),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2)

    30、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表现:战争与经济危机时,各国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2.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背景:20世纪初经济大危机时,各国滥发纸币、货币贬值、汇率战,造成金融混乱2.解决:(1)1944年7月

    31、,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短期贷款:救急)(3)1945年底,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WB)成立,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长期贷款:扶贫)3.核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两挂钩一固定)4.作用:稳定了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纪霸权提供了条件。5.崩溃: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实行浮动汇率制。(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西欧、日本等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6.新发展:(1)非银行金融

    32、机构迅速发展,如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2)不同金融机构相互融合,如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走向融合,促使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出现。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1.人类居住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2.村落的出现原因、构成、影响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影响: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3.集镇的出现(1)原因:社会生产力

    33、的发展。(2)过程: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4.宋代集镇发展原因及特点(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加。宋朝政府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大量农业人口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宋朝工商业政策相对宽松。草市发展规模扩大,促进了集镇的勃兴。(2)特点从规模来看,集镇数量总体还较少。从分布地区看,多集中于水陆交通要道,分布不平衡。5.城市的产生及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城市是

    34、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约公元前3500一前3100年产生。(1)城市的产生和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稳定政治局势,促进工商业发展,易于实现资源的高度集中。(2)城市一般都有城墙,增强了安全防御。(3)城市庇护了各种非农业人士,促进了技术、文化的发展。(4)水利工程、道路等的完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5)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体育、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6.了解世界各地的民居概况(地区、建筑材料、选材原则),分析影响世界各地民居多样性的因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水平、宗教习俗、历史传统、国家制度和政策等。(1)两河流域的民居(1)自然环境:雨

    35、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2)特点:建筑材料: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和木材。(2)古埃及的民居8建筑材料: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3)中国古代的民居(1)远古:巢居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巢居:多营建于南方;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2)先秦以来: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结构:本构指梁结构。(3)明朝:结构:破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4)古希腊罗马民居(1)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2)影响:对后世的建筑影响深远。(5)古代北美的民居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从事耕作,两三年后迁徙到别

    36、处。7.古代中国民居的特点体现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风临乡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显。8.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比较中古西欧城市是经济中心,古代东方的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最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我国古代的城市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的。西欧的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了自治权,而我国的城市一直处于中央筑权管理下。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不高,人口一般在十万左右;我国同时期的宋朝东京、临安人口多达百万。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城市化的演进1.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

    37、启。(1)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2)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3)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表现: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送城。(1)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活跃(2)中国近

    38、代城市发展的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具有半殖民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区。5.建国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建筑技术的革新,表现在:(1)1854年,美国人发明了电梯。(2)19世纪70年代,比列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2.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3.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三、公共设施的完备1.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表现:(1)钢铁管道促进水网

    39、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2)煤气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力为城市居民提供照明。(3)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4)19世纪末,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问世;柏林开始把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之中。(5)20世纪初,电车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2.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近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发展很不平衡。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不断完善。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2.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3.贫富分

    40、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4.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1.古代的陆路交通道路情况作用和影响罗马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秦朝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汉代丝绸之路贯通连接欧亚大陆唐代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建设城市道路建设井然有序、影响远及日本元朝拓展汉唐交通网,遍设驿站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2.水路交通运河连接水系意义秦朝灵渠湘水和漓水中原和岭南的交通捷径隋朝隋朝大运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元代京杭大运河江、钱塘江世界之最17世纪法:米迪运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欧

    41、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荷: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荷兰“黄金时代”的体现19世纪苏伊士运河红海、地中海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0世纪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太平洋3.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世界的成就中国的发展铁路交通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修建铁路网人类步入铁路时代。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909年,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设计)。但是中国的铁路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水上交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汽船。后来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1865年“黄鹄号”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序幕。1872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打

    42、破了列强在华航运垄断,是中国近代航运史的里程碑。公路交通1867年米肖父子发明自行车。1885年卡尔奔驰制造世界首辆三轮汽车。4.中国邮驿的历史:主要为官方服务,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5.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6.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促进因素:工业文明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推动;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列强侵华的需要阻碍因素:封建顽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阻挠;经济落后,科

    43、技薄弱;思想观念陈旧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1.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1)汽车的发展福特T型汽车:1908年诞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汽车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958年制造第一辆小轿车。(2)高速公路的发展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概况: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1932科隆一波恩高速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中国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

    44、一(3)高速铁路的发展世界: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中国: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2020年底,中国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4)航运业的发展:世界:海事微信、航海雷达;1994英法海底隧道。中国1978年前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后逐渐融入市场。(5)现代航空的发展:世界: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1914年,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20世纪70年代宽体客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空发展:1950年,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

    45、空股份公司成立,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2.中国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提供政权保障。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实力增强,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党和政府的重视,政策扶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3.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的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加便捷。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制度的确立以及功能区的分离,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交通拥堵。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古代疫病的影响:(1)政治:重要历史人物丧命,威胁政权统治;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发生,导致王朝更替;(2)经济: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饥荒时常发生;影响经济发展(3)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28452.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教学设计(第14、15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教学设计(第14、15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设计(第4-6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设计(第4-6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设计(第7-9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设计(第7-9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第1-3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第1-3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教学设计(第10、11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教学设计(第10、11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病疫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病疫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