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的一生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三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动物 一生 教案 2023 新课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单元整个养蚕活动的开始,学生需要为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做好长期观察活动的必要准备。本课以开展观察蚕卵活动作为观察蚕的一生的开始,让学生对生命的开始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为下一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做铺垫。本课包括三个主要活动,一是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认识蚕卵;二是为蚕宝宝建一个“家”,为蚕卵孵化出蚁蚕及蚁蚕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三是制定观察计划,指导后续的观察记录活动有效进行。后两个活动是本单元后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蚕的兴趣与热情,引发学生思考观察记录蚕生命活动的
2、方法与形式,并产生可通过观察动物的生命活动来认识动物一生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已经饲养和观察过蜗牛、金鱼等动物,平时生活中也会饲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对动物的饲养和观察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但这种饲养和观察是无目的、无计划的,也没有长期的观察记录习惯。部分学生对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蚕的一生具体是如何变化的,如何饲养蚕,他们也是不清楚的。同时,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制定观察计划的能力,尤其欠缺长期类似“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能力。所以,让学生长期进行观察记录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卵,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认识到蚕的一生从卵开
3、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测量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蚕卵孵化的条件。探究实践在观察中,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收集资料或访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态度责任在观察蚕卵的过程中,能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领悟生命的可爱,懂得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和进行长期观察。【教学准备】教师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或莴笋叶)、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观察计划表、PPT等。学生蚕卵、放大
4、镜、尺子和养蚕用的小盒。【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丝绸、蚕、蚕卵的图片1.课件出示丝绸的图片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蚕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2.课件出示蚕的图片提问:你养过蚕吗?说说你知道的蚕的知识。3.课件出示鱼、蜗牛的图片提问:它们从哪里来?4.出示蚕和蚕卵图片,揭示蚕的生命从蚕卵开始,揭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板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作为丝绸故乡的历史,回顾之前认识的蜗牛和鱼等小动物,让学生认识到像蜗牛和鱼一样,蚕也是从卵开始它的生命历程的,由此揭示本课课题,意识到蚕卵孕育着新生命。二、观察蚕卵的外形特征(预设10
5、分钟)材料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学生活动手册1.课件出示蚕卵图片提问:你观察过蚕卵吗?你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观察的?观察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吗?(预设:用眼睛看 蚕卵太小,不太看得清)2.课件出示放大镜和尺子的图片提问:如果给你这些工具,能帮助你解决困难吗?你准备用这些工具观察蚕卵的什么特征?(建议学生采用“我能用观察蚕卵的”的句式作答)3.师生交流后,小组观察蚕卵并将蚕卵的特点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主要特征:颜色接近紫黑色、形状为椭圆形、很小(大小长约1毫米,宽约1毫米,厚度约0.5毫米),用放大镜可观察到蚕卵中心是凹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观
6、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外部形态特征,并能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后及时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通过集体论证,形成关于蚕卵较为全面的认识。三、为蚕宝宝建一个“家”(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养蚕用的小盒、桑叶(或莴笋叶)、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或视频1.课件出示蚕卵和蚕宝宝图片提问:像蜗牛、鱼这样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那么蚕卵是怎样孵化成蚕宝宝的?2.设疑追问:为了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我们应该为它准备些什么呢?思考: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蚕宝宝健康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呢?3.课件出示“养蚕指南”资料(或每个小组一份打印资料)或者是准备“怎样饲养蚕宝宝”视频。引导学生围
7、绕上述两个问题,仔细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4.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湿度、温度,还需要食物和安全、卫生的场所。我们可以为蚕宝宝制作一个“家”。5.课件出示图片或实物展示用小盒子做的蚕房和制作步骤,帮助学生回家后自制蚕房,做好养蚕准备。6.课件出示饲养小蚕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养蚕技巧。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避免养蚕活动的失败,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四、制定蚕的一生观察计划(预设10分钟)1.引导:蚕宝宝的“家”建好了,我们如何才能通过养蚕去真正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呢?让我们制定一个 “蚕的一生观察计划”。2.提问:(1)观察蚕的一生中我们应该
8、重点观察什么?(引导重点观察蚕的孵化、进食、排泄、蜕皮、结茧、破茧等过程。)(2)你会选择什么工具进行观察?(放大镜、尺子测量蚕宝宝大小)(3)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记录?(观察日记、绘画、拍照、录制视频等)3.出示观察计划表(提前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完善记录表。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观察计划表做好长期观察的准备,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能够用更多的方法观察记录蚕的一生。五、思考与拓展(预设3分钟)1.课件出示刚产下的蚕卵图片提问:今天我们观察的蚕卵和刚产下的蚕卵颜色相同吗?蚕卵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2.布置作业:每天坚持观察,直到蚕宝宝的出生。随时记录蚕卵的变
9、化,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样子和出生日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蚕卵颜色的变化,建构对蚕卵的认知。并提醒学生在饲养活动中养成坚持记录的习惯。【疑难解答】1.学生在观察产卵时,发现了蚕卵的大小描述不清晰,怎么办?可以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芝麻粒,让学生将蚕卵和芝麻进行大小的比较,便于更清晰地描述蚕卵的大小。2.学生在做蚕的一生观察计划时,计划做得不是很好,怎么办?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制定观察计划的能力,尤其欠缺长期类似“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能力。所以,可以提醒学生先按照课堂上的样本进行观察记录,在过程中可以修改完善美化。【教学后记】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材简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认识蚕卵的
10、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多动物的卵。本课分两个主体活动,活动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卵。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生熟鸡卵的内部结构,从画脑海中鸡蛋的内部结构开始,再到观察切开的熟鸡蛋,最后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对鸡蛋结构的认知,同时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 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知道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学会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学习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卵,但蚕卵
11、孵化前里面是怎样的,学生无法观察到。三年级的学生一定还见过不少动物的卵,而经常吃的鸡卵(鸡蛋)应该是最熟悉的,此外鹌鹑卵(鹌鹑蛋)、鸭卵(鸭蛋)、蛇卵、乌龟卵、青蛙卵、鱼卵等也是他们所熟悉的,但他们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各种各样的卵有什么异同,卵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卵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学生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通过列举和研讨,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2.通过观察比较生熟鸡卵,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并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科学思维1.用比较的方法,能以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
12、。2.通过识别生熟鸡卵的结构,来推测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探究实践 在解剖观察中,能用画图来记录鸡卵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态度责任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不同动物卵的某一特征给卵分类,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难点画出鸡卵各部分结构,并推测各部分的功能。【教学准备】教师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的卵, PPT等。学生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出示前一课蚕卵的图片,提问: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 2.课件出示各种动物图片
13、,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的呢?3.揭示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书)。设计意图以已有知识形式展现问题情境,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通过问题掀起一波思维风暴,引导学生关注更多动物的卵。将学生的视角进一步拓宽,激发他们想要去探究卵的结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揭示本课课题。二、认识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熟鸡蛋、生鸡蛋、放大镜、培养皿等每组一份,蚕卵、鹌鹑蛋、动物卵图片、学生活动手册1.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并分类(预设10分钟)(1)PPT出示生活中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2)师生交流小结:各种动物卵有
14、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3)PPT出示鱼卵等5张动物卵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吗?(4)同桌讨论后集体进行交流梳理。2.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预设15分钟)(1)出示鸡蛋,提问:它里面是什么样呢? (学生简单交流)(2)完成活动手册中“我印象中的鸡蛋”(内部)画图。(3)简单展示一二个学生画图作品,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4)PPT出示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活动要求,小组开展观察,完成活动手册“我观察到的鸡蛋”画图。(5)交流梳理,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结构图进行小结。(6)学生完善自己活动手册鸡蛋内部,补充标注。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
15、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同时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三、交流和推测鸡蛋各结构的功能(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提问:鸡蛋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2.交流梳理,并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各部分作用图进行小结。3.出示PPT,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4.学生再次用放大镜观察蛋黄上的“小眼睛”。5.小结:鸡蛋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小鸡就是由胚盘中的受精卵发育来的。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
16、交流,引领学生推测和认识卵壳、卵白、卵黄和气室在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指出胚盘所在的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它的样子与同学进行交流。四、交流蚕卵变化和记录指导(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了鸡蛋等其他卵,你们前几天的蚕卵发生变化了吗?(学生简单交流)2.小结: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如果孵化出小蚕了,就选择1-2条蚕做好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比如可与一元硬币等物体比较,观察它每天长大了多少,有什么行为等,这些记录可及时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设计意图本环节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但“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是前一课“蚕卵变化
17、”观察的延续,更是整个单元的重要学习任务。所以在此环节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提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疑难解答】1.让学生对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分类进行分类时,发现学生会存在困难或者会根据动物别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怎么办?教材要求学生确定一个标准给卵分类,如是否有硬壳、是独立存在还是聚在一起、卵的大小等标准。所以在前面找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时,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充分,这就为这一环节的分类做铺垫。前面学生找到的相同和不同越多,这里进行分类就越轻松。活动中还是发现学生除了按以上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有的会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孵化方式进行分类。教学时,不用过度强调必须要按什么
18、方式分类,只要能说出合理的分类标准就行。2.学生对于鸡蛋内部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认识不够明确怎么办?在教学时,对鸡蛋的实物观察和解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解剖鸡蛋之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鸡蛋由蛋壳、卵白、卵黄三个部分组成;解剖之后学生不仅观察到两层卵壳膜、系带、气室等,部分学生还发现卵黄膜和胚盘,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对蛋的结构和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型图示的方式,直接在黑板上呈现各部分结构,加深学生的对鸡蛋各部分结构的认识和记忆。教师还可以播放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资料,或者展示相关图片,给学生提供思维的“脚手架”。这样,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了,自然认识也可以更深刻
19、。【教学后记】3.蚕长大了【教材简析】第一节课学生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观察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发现蚕宝宝的外部形态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学情分析】通过前课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对蚕的饲养活动继续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观察欲,部分学生可能也拥有了一些初步的养蚕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
20、了解。但学生对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还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同学的发现交流,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养蚕活动是一个学生长期探究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和引导,以帮助学生在这长期的饲养观察活动中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坚持记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蚕的观察,了解蚕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发现它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伴随着眠和蜕皮等现象。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分析幼蚕身体变化与生命活动变化的联系。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蚕的身体结构与其生命活动相适应
21、。探究实践能用尺子、放大镜等工具对蚕进行观察,利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描述和记录幼蚕的形态特征,认识到蚕的结构特征及生命活动现象。态度责任通过饲养蚕,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前期养蚕观察记录情况。学生每组一套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透明观察盒、棉签、放大镜、活动记录单,前期记录的蚕生长变化图或观察日记等。【教学过程】一、
22、养蚕分享会(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蚕幼虫的生长变化图片或视频1.课件出示学生的饲养成果,包括蚕的生长变化图、观察日记、记录表等。谈话:我们已经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蚕宝宝, 哪个小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算时间的饲养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和发现,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解决。)2.课件出示几张不同时期蚕的幼虫的图片。提问: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预设:黑色的,小小的,有很多绒毛像蚂蚁一样,这样的蚕叫做蚁蚕。)3.提问: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白白的,胖胖的,长长的,有很多脚等,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揭示课题:蚕长大了设计意图通过蚕的饲
23、养展示交流会,鼓励学生将饲养中的观察发现进行交流,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养蚕中的新发现,激发学生再次观察和认识蚕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二、观察蚕的特点(预设18分钟)材料准备:四龄蚕、桑叶、透明观察盒、棉签、放大镜1.在饲养蚕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蚕的哪些活动现象?预设:进食、排便、爬来爬去、有时会一动不动、会脱皮。2.课件出示蚕吃桑叶、排便、蜕皮的、眠的图片的图片及视频资料。提问:图片里面的蚕宝宝是处于哪一种状态?你能具体和同学介绍吗?预设:蚕在生长期间,蜕去旧皮长出新皮,叫蜕皮,休眠是蚕要蜕皮的征兆。3.对于蚕的幼虫,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秘密?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机进行解答,如蚕的眼睛在哪里;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