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营养学基础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章-营养学基础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营养学 基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营养学基础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营养: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营养素:营养素:人类为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中的养分称为营养素。营养素的分类:营养素的分类: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和微生素;其他营养素:水、纤维素。供给能量;供给能量;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的材料;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的材料;在人体物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在人体物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一、宏量营养素一、宏量营养素蛋白质(Protein)(一)组成(一)组成1、元素:C.H.O.N.S.P等。2、基本结构:氨
2、基酸。在核心碳原子上既有羧基(COOH),又有氨基(-NH2),还有一个不同的侧基。氨基酸的这种结构可以用分子式表示,式中的R代表不同的侧链。3、种类:有20多种,可分为两大类。(1 1)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指在体内自身可以合成,而不需要由体外的食物蛋白质供给。(2 2)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不能在体内自身合成,必需由体外的食物蛋白质直接供给。必需氨基酸有:必需氨基酸有:亮、异亮、苯、色、光、缬、苏、赖。蛋白质的分类 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蛋白质中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利用率高。半完全蛋白质 蛋白质中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其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相
3、对较低,利用率较低。不完全蛋白质 蛋白质中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不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也不能维持生命。(二)营养功用(二)营养功用1 1、构成机体组织:、构成机体组织: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占细胞内固体成分的80%以上,约占成人体重的18%。肌肉、血液、骨、软骨以及皮肤等都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损伤后的修补都必须依靠蛋白质。2 2、调节生理功能:、调节生理功能:蛋白质与体内生理功能有关。蛋白质是体内缓冲体系的组成部分,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血浆蛋白能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球蛋白形成抗体;某些氨基酸是合成能源物质(磷酸肌酸)和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重要成分。此外,对代谢过程起
4、催化和调节作用的酶和激素以及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血红蛋白等重要物质都由蛋白质构成。3 3、供给热能:、供给热能:人体每天所需要的热量有10%14%左右来自蛋白质。1g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可放出16.74kJ热量。(三三)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在衡量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可按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的消化率、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和蛋白质的生物价四个方面来评定。1 1、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把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完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较高。含必需氨基酸不全的蛋白质称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2 2、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消化率 指
5、一种蛋白质可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消化率越高,被机体吸收也越多,营养价值就越高。3.3.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 从食物中摄取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互比例越接近人体需要模式,愈容易被人体所利用。4 4、蛋白质的生物价、蛋白质的生物价 蛋白质的生物价指食物蛋白质在机体内真正被利用的程度。它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当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时,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相互配合、补充,改善了氨基酸的比例,从而使混合蛋白质的生物价提高,这种现象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互补作用。面粉、大米所含的赖氨酸低于需要模式,而豆类含的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不足,因
6、此,谷类与豆类同时食用可以互补,以提高营养价值。蛋白质在体内贮存量极微,营养充分时约可贮存少量(约1%)。过多的蛋白质迸人体内后,经肝脏分解为尿素等排出。蛋白质的需要量与机体的活动强度、肌肉数量的多少、年龄及不同的生理状况等条件有关。(四四)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1 1、蛋白质的供给量、蛋白质的供给量 理论上成人每日摄入约g蛋白质就可满足零氮平衡,由于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成人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1-1.5g/(kg.d)。按能量计算,蛋白质摄入应占膳食总能量的,儿童青少年为,运动员可达。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当蛋白质长期供给不足时,机体将发生蛋白质缺乏症。首先影响肠
7、粘膜的吸收功能,出现消化吸收不良,慢性腹泻等症状;肝脏功能下降,致使血浆蛋白合成障碍,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出现浮肿 酶的活性降低,球蛋白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应激能力降低;儿童、青少年则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甚至智力发育障碍;成年人则表现疲倦、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贫血等。血浆蛋白质含量是评定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简易指标。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TP)的含量为6.5-7.5g%,白蛋白(ALB)为4-5g%,球蛋白(GLB)为1.8-3.0g%。大头娃娃大头娃娃2 2、蛋白质的来源、蛋白质的来源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肉类、鱼类,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30%;奶类为.3%3.8%;蛋类为11
8、%14%;豆类为20%49.8%;硬果类为15%26%;谷类为6%10%;薯类约占2%3%。(五五)蛋白质与运动能力蛋白质与运动能力 蛋白质与人体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如肌肉收缩、氧的运输与贮存、各种生理机能的调节等。此外,氨基酸可为运动时肌肉耗能提供5%15%的能量。体育运动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变化,不同性质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亦有所差异。若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影响运动训练效果,而且可促使运动性贫血的发生。脂类脂类(lipid)(lipid)(一一)组成:组成:脂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狭义脂肪仅指中性脂肪。脂肪由碳、氢、氧三元素组成。中性脂肪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
9、子脂肪酸构成的酯,又称甘油三酯。脂肪酸脂肪酸 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两类。在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中,有几种是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由每日食物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含有必需脂肪酸油脂,营养价值较高。植物油一般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因而营养价值较高。(二二)营养功能营养功能1 1、供给热能、供给热能:脂肪是发热量最高的热源物质,每克脂肪在 体内可以产生37.655kj热能,是蛋白质和糖的两倍多。脂肪和糖供给充足时,可以避免人在饥饿时蛋白质的消耗。2 2、构成身体组织:、构成身体组织: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中性脂肪在体内构成贮存脂肪,大部分存在于皮下,因脂肪导热性低,能防止热量
10、散失,可调节体温。内脏器官的脂肪,对固定器官、避免机械摩擦、移位和撞击有一定作用。3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携带者,脂溶性维生素A、D、E、K往往与脂肪并存,人体在摄入脂肪的同时,便可获得这类维生素。另外,脂肪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这是因为:第一,摄入体内的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于脂肪后才能正常运输和代谢;第二,脂肪酸可刺激胆 汁分泌,胆汁中的胆汁酸盐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利用。4 4、供给必需脂肪酸、供给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具有多种功能(1)促进发育,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缺乏时会出现发育水平低下、皮肤水肿和湿疹
11、等;(2)促进脂肪运输和代谢,对预防脂肪在体内 堆积和冠心病有积极作用;(3)与精子形成、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密切关系。5 5、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使饭菜色香味美,能增加食欲;含脂肪多的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饱腹感强。(三三)营养价值评定:营养价值评定:食用脂肪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脂肪消化率、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及维生素的含量。1 1、消化率:、消化率:脂肪的消化率与其溶点有关,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溶点低,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溶点高。凡溶点高于人体温的就较难乳化和消化吸收,反之则容易消化吸收。如牛羊脂的溶点都在40C以上,其消化率约为8188%;而植物油和炼过的猪油和鸡
12、油,其消化率约为97一99%。黄油、奶油是乳融性脂肪,容易消化吸收。2 2、必须脂肪酸含量、必须脂肪酸含量:植物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较高,营养价值比动物脂肪高。、脂溶性维生素含量:动物贮存的脂肪几乎不含维生素,但肝、奶和蛋类的脂肪富含维生素和,植物油富含维生素。(四四)供给量及来源供给量及来源:1 1、供给量:、供给量:脂肪供给量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 响,故变动范围较大。另外,就脂肪在体内供能而言,亦可由糖来供给。至于为了供给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以及促进其吸收所需要的脂肪并不太多,一般每日有50克脂肪即能满足需要。2 2、脂肪的来源:、脂肪的来源:脂肪酸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中,动物
13、性脂肪来自肉类、鱼肝油、骨髓和蛋黄等。植物性脂肪来自菜籽、芝麻、豆类、花生和硬果类等。(1 1)过多的危害:)过多的危害:动物性脂肪过多,易得高血压、心脏病等;运动员脂肪过多,耗氧增多,影响运动;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不利胃肠吸收。(2 2)过少的危害:)过少的危害:正常人脂肪占人体重男为12%;女为20%;运动员男为34%;女为1012%。脂肪过少人削瘦,易疲劳,怕寒冷,皮肤粗糙。(五)脂肪与运动能力(五)脂肪与运动能力 脂肪是人体从事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但必须在氧充足的情况下方可实现。在氧不充分时代谢不完全,脂肪不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且其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增加,使体内酸性增高,对身体机能和
14、运动能力有不良影响。实验证明:实验证明:在同一运动负荷下,高脂肪膳食使氧消耗增加10%20%。有氧运动可使体内脂肪减少,这对防治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有良好的作用。此外,有氧运动促使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游离出来参与供能,以及运动造成的机体热量负平衡,从而有助于减少体内的脂肪。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一)组成:1、元素:碳水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2、分类:按其分子结构分为单糖、双糖、多糖。3、特点:单糖消化吸收快,多糖消化吸收慢。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淀粉被消化成其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后,以主动方式吸收入血。在机体的糖代谢中
15、,葡萄糖居主要地位。糖的多聚体糖原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血液中运输的也是葡萄糖。1、供给热能: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来源,容易消化吸收,分解产热快,氧化耗氧少,而且在有氧有氧或无氧无氧条件下都能分解释放能量。(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有氧代谢:有氧代谢: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酵解:无氧酵解:在缺氧时糖则进行酵解生成乳酸。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碳水化合物是细胞膜的糖蛋白、神经组织的糖脂以及传递遗传信息的脱氧糖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3.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糖是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
16、的重要物质。脑组织本身没有能量贮备,全靠血糖供应,大脑每天需糖约100120g。当血糖浓度降到正常值以下时,脑组织可因供能物质不足而发生头晕、昏厥等低血糖症状。4、节约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充足时,人体首先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从而避免将宝贵的蛋白质用来提供能量。5、抗生酮作用:脂肪代谢过程中必须有碳水化合物存在才能完全氧化而不产生酮体。酮体是酸性物质,血液中酮体浓度过高会发生酸中毒。6、糖原有保肝解毒作用:肝糖原储备充足时,肝细胞对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和各种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解毒能力。7、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当机体缺糖时,心脏和骨骼肌工作能力下降,骨骼肌中缺乏糖原储备
17、,则出现耐力不足,心肌缺糖,可出现心绞痛。(三三)供给量和来源供给量和来源1、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我国人民膳食中糖占一日总热量供给量的60%一70%。通常成人每天每千克体重约需46克,运动员要多一倍。体内糖储备量很少,约500克左右。因此必须从每日从食物中摄取。(1)供给不足:肌肉无力,神经系统出现反应迟钝。(2)供给过量:需水量多,增加心脏负担,加大血液粘滞性,血钾下降,恶心,想呕吐。2、碳水化合物的来源: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物质之一,广泛地分布于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内,其中以植物中含量最多,约为85%95%。谷类、薯类、豆类富含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食糖几乎是碳水化合物。(四四
18、)碳水化合物与运动能力碳水化合物与运动能力 碳水化合物是运动中的重要能源。运动时肌肉的摄糖量可为安静时的20倍以上。运动使体内的糖大量消耗。体内糖原贮存量与运动能力成正比关系。糖原贮备减少,不仅使机体耐久力下降,而且也使大强度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降低。运动前和运动中合理的补充糖,可以减少糖原消耗,提高血糖水平,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1)运动后补充糖可促进糖原贮备的恢复。(2)运动后即刻摄人果糖对肝糖原的效果较好,葡萄糖与蔗糖可使肌糖之贮备在24h后保持较高水平。二、微量营养素(一)概一)概 述述 1、维生素的发现:1753年发现长期生活在海上的人,出现身上无力,牙齿出血,甚至出现死亡。1880年
19、英国医生林德发现得病的人服用“柠檬汁”可以痊愈,并发表论文“论坏死病”。19世纪,俄国一位科学家鲁宁开始对此进行研究;1890年东南亚殖民者多发“脚气病”;荷兰医生埃克曼,发现鸡光吃精米面,也产生类似的现象。波兰医生方克用酵母蒸馏后抽取“胺”来治疗脚气病取得成功,并发表论文,称这种物质为“维生素”。此后各国科学家相继发现了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分别命名位VA、VD、VE、VK等。2、种类:维生素的种类很多,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等两大类。(1)脂溶性维生素:不容于水,容于脂类,包括VA、VD、VE、VK等;(2)水溶性维生素:VB族、VC、VPP等。3、功用:维生素多数以辅酶的
20、形式参与酶系统活动,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物质代谢,保证生理功能。4、特点:(1)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不断 从外界摄取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2)性质极不稳定,容易损失破坏;(3)必须适量供给,不可盲目乱用。(二二)维生素维生素A(A(视黄醇视黄醇)维生素A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不饱和一元醇。天然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含有一种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的物质胡萝卜素。1 1、性质:、性质:溶于脂肪,不易受热破坏,但易受氧化、强光、紫外线的破坏而失去功能。2 2、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维护正常视功能:维生素A是眼内感光物质视紫质的主要成分。维生素A缺乏人的暗适应能力就
21、要受到影响,甚至产生夜盲症,严重影响视力。(2)(2)维护上皮组织的健康:维护上皮组织的健康:维生素A参与组织间质的合成,对相应的组织器官以及腺体的健康 有重要影响。缺乏时,泪腺上皮组织受损,分泌减少或停止,可使角膜、结膜干燥和发炎,严重时出现角膜软化、穿孔 失明;皮脂腺分泌减少,可造成皮肤干燥、毛囊角化、皮肤出现 棘状丘疹;身体抵抗力降低,易感染疾病等。(3)维生素A对骨发育的影响 维生素A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及骨骼发育,其机制可能是促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骨细胞的分化。(4)维生素A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维生素A缺乏引起多种酶活性下降,其中有些是合成类固醇所必需的。另外,也有人认为维生素A与生殖的关系
22、是与其对生殖器官上皮组织的影响有关。(5)防止肿瘤和癌症:维生素A的摄入与癌症的发生呈负相关;-胡萝卜素是抗氧化剂,在氧分压较低的条件下,能直接消灭自由基,自由基是引起肿瘤和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3 3、来源:、来源:含维生素A 的有动物的肝脏、肾脏、鱼籽、蛋黄、牛奶等;红、黄蔬菜可在体内转化。、缺乏病:和原摄入不足可引起营养缺乏病,临床上首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夜盲症;皮肤基底细胞增生和过度角化;汗腺、皮脂腺萎缩、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结膜角化、泪腺分泌减少,形成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失明、还可出现结膜皱褶和脱斑;骨骼发育受阻、免疫和生殖功能下降。、过多症:
23、进入机体后排泄效率不高,长期过量摄入可在体内蓄积,引起过多症。主要症状为厌食,过度激动、长骨末端外周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头发稀疏、肝肿大、肌肉僵硬、皮肤瘙痒、头痛、头晕等。氧自由基氧自由基 新陈代谢过程中,我们吸进体内的氧气有98%被正常利用,余剩下的分别形成过氧化离子或超氧化离子,在体内“瞎转”,变为氧自由基,就像氧化作用腐蚀金属一样,体内自由基氧化作用于人体,引起各种退行性、功能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皮肤皱纹、老年斑等,导致衰老提前。人体本身具有一套清除氧自由基的系统,在我们体内粘膜和胞浆层有酶在细胞里。这些酶,包含有硒、铜、锌、镁、维生素E、C等。它们可以阻止或修复自由基
24、造成的损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压力、精神紧张、吸烟酗酒、空气污染、电磁辐射等原因引发代谢紊乱,造成人体免疫力功能逐渐削弱,抗氧化系统无力抵抗自由基对细胞组织的氧化损伤。于是,机体生理开始出现各种退行性变化,如动脉硬化、高血脂等,称老化。要消灭致病衰因子自由基,必须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由于生物体内的活性氧与活性氮的不断产生,只有在抗氧化剂和体内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和酶的协同作用下,才能不断地清除自由基,并且可使活性氮在有利无害的低水平上,即一小部分在体内的活性氧和活性氮履行生物体的必需的生理作用,大部分自由基则可被清除。、供给量:、供给量:一般成人与儿童每天1mg;对视力要求高的人可适量
25、增加;长期超过需要量的1020倍的摄取可引起不良反应。(三)维生素(三)维生素D D 维生素D又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目前认为它也是一种类固醇。1 1、性质:、性质:溶于脂肪,耐热,对酸硷稳定,不易氧化。2 2、营养功用:、营养功用:主要是促进钙磷吸收,有利于新骨的生成、钙化。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软骨病和儿童佝偻病。3 3、来源:、来源: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和禽蛋等;人体内由胆固醇转变的7-脱氢胆固醇储存在皮下,在阳光及紫外线的作用下可转化为VD。4 4、供给量:、供给量:一 般人不需要补充,只有孕妇、儿童结核病人要适量补充。儿童超量服用可导致中毒。、缺乏症:当缺乏时,儿童发生佝偻病,成人出现骨软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