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质量体系标准培训教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哲学]质量体系标准培训教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质量体系 标准 培训教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素培训教材2 ISO9001标准理解要点 引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 5 管理职责 6 资源管理 7 产品实现 8 测量、分析和改进3引 言 0.1 总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该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注”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
2、能力。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ISO9000和ISO9004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40.2 过程方法过程方法 02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为使组织有效运作,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50.2 过程方法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
3、应用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a)理解并满足要求;b)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d)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60.3 与ISO9004的关系 0.3与ISO9004的关系 ISO9001和ISO9004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他们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虽然这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范围,但却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有助于他们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ISO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ISO9001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ISO9001相比,ISO9004为质量管理体系更
4、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除了有效性,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对于最高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ISO9001要求的那些组织,ISO9004推荐了指南。然而,用于认证或合同不是 ISO9004的目的。7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ISO 14001-1996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环境管理、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整合。组织为了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
5、会改变现行的管理体系。81.1 总则 1.1 总则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9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
6、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10 举例:(摘自ISO/TC 176 SC2/N524R指南)CDH建筑有限公司设计、开发和建造建筑物,但没有室内设计的能力。公司雇佣了一个负责设计活动管理的项目经理,设计活动则分包给了一工程顾问公司TPL工程有限公司。分包公司的指定和分包活动是按照标准条款7.4“采购”的要求来管理的。CDH建筑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监督设计活动并参加设计评审会议及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活动。另外,项目经理还负责确保设计活动按照ISO9001:2000标准7.3条款的要求来实施。这样,CDH建筑有限公司就保留了设计职能并证实了设计分包的管理也是其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113 术语和定义
7、本标准采用ISO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供方 组织 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ISO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124.1 总要求4.1总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
8、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e)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13 4.1 总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该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注2:虽然所识别的外包过程作为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一部分,但由组织的外部方选择运作。注3:确保控制外包过程不免除组织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应用于外包过程的控制类型和特点可
9、能受下列因素影响:a)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能力的潜在影响b)共享过程的控制程度;c)通过应用7.4条款获得的所需控制的能力。14 概念 体系(术语3.2.1):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管理体系(术语3.2.2):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3.2.1)。质量管理体系(术语3.2.3):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3.2.2)。15 不同点理解 本条文时对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组织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和持续。(1)确定过程(回避“识别”有认同现状的可能,如果现状是错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建立质量管理体
10、系所需的全部过程予以确定。应覆盖从确定顾客的过程到满足顾客需求过程,这些过程可能有的对产品质量影响大,有的影响小,过程所需的输入、输出。开展的活动和应投入资源,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过程进行控制,加以持续改进。(2)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影响或形成下一个过程输入,使这些过程能有效运作,应合理安排过程的顺序,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过程策划的结果和持续改进。(3)确立过程有效运行控制的准则和方法。为使过程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要求,应对过程输入,输出及进行活动以及投入的资源,给出过程控制的准则和方法。16不同点理解(4)确保获得过程监视的信息。为了判断过程是否有效运作,组织必须能够
11、获得必要的信息,通过过程监视的信息评定其实现过程是否达到既定要求。(5)对测量监视结果的分析。通过过程信息的测量分析,对这些过程所需的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进行连续监视和持续改进。(6)组织应对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加以识别和控制。由于这些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产品能力的潜在影响重大,可按标准中的7.4采购进行控制。但控制外包过程不能免除组织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外包过程的控制要求。17 理解要点 1 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是建立(包括形成文件)、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总体思路,也是质量管理原则中的“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在质量管理体
12、系中的具体应用。总 要 求 包 括 以 下 6 方 面 的 内 容(参 照:ISO/TC176/SC2/N544)a)首先确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全部过程,这些过程可能有的对产品质量影响大,有的影响小,有的是简单过程,有的是复杂过程,有的是关键过程,有的是一般过程,组织可采用各种方法识别这些众多的相互关联的过程。18 理解要点 通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上述活动又可展开,如产品实现过程可包括:产品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等过程。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还应当进一步展开,如机械制造企业可能有铸造、锻造、热处理
13、、机加工(车、铣、刨、磨)等过程。19 理解要点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针对下述问题提问并得到回答: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哪些过程?谁是每一过程的顾客(内部和/或外部 顾客)?谁是过程的“所有者”?这些过程有无外包?每一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20 理解要点 b)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或多个过程的输入,为达到过程的有效运行,除了对过程进行识别之外,还应确定过程的顺序、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的接口。这些过程的总流程是什么?如何来描述总流程?(过程图或流程图)过程之间的接口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文件?21 理解要点 c)为使过程有效运行和受控,组织应给出对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和
14、分析的准则和方法。过程预期的和非预期的结果的特性是什么?监视、测量和分析的准则是什么?如何把这些规则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策 划和产品实现过程策划?有什么经济性问题(成本、时间、浪 费等)?哪些方法对数据收集是适宜的?22 理解要点 d)为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并对其加以监视,组织必须能够获得必要的用于过程运行的资源和对过程监视的信息。每一过程需要哪些资源?沟通渠道有哪些?如何提供关于过程的内外部信息?如何获得反馈?需要收集什么信息?需要保持什么记录?23 理解要点 e)对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并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如何监视过程业绩(过程能力、顾客满意)?必须进行哪些测量?如何能最好地分析所收集
15、的信息(统计技术)?分析结果告诉我们什么?24 理解要点 f)针对分析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我们如何能改进过程?必需采取哪些纠正和/或预防措施?这些纠正/预防措施是否已实施?这些措施是否有效?25 理解要点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对这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进行管理。2以上六条要求是过程方法的体现,其中a)、b)、c)三条是策划,d)条为实施,e)条为检查,f)条为处置,形成了PDCA循环。3识别外包过程26理解要点 处置 策划 检查 实施持续改进的实施(条款4.1f)识别顺序、相互作用、准则和方法(条款4.1a,b,c)监视、测量和分析(条款
16、4.1e)策划的实施(条款4.1d)27 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质量手册;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d)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确定的必要文件和记录;4.2 文件要求28 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一个文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包含多个文件。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人员的能力。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的媒体。4.2 文
17、件要求294.2 文件要求 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人员的能力。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30 不同点理解:本条文是对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总体要求。(1)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包括书面文件、计算机硬盘或CD光盘中存放的文件、以及录音,录像或图样等。(2)文件包括组织内部文件,如图样、程序、规程、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组织外部文件如适用产品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技术规格等。(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31 不同点理解: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其
18、中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书面承诺,组织对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整体信息的文件;程序文件和记录,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的信息的文件和记录,本标准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支持这些程序的记录。32 不同点理解:对于组织其他方面活动,标准也要求制定相应的文件和记录,确保组织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的需要和详略程度根据组织的产品类型,规模,过程的复杂和相互接口作用、员工能力、技能、熟练程度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等决定。记录是对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文件。按标准要求规定的记录或组织自身
19、需要的记录,其形式或类型可采用任何媒体。注:明确程序文件编写数量的灵活性,每个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程序,每个程序中可包括多个文件。33理解要点: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该项要求明确了一个组织的文件由组织的过程需要所决定。这里文件的类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质量计划的编写指南、质量计划、程序文件(除上述6种程序文件之外)、作业指导书(包括工艺规范、检验规范、工艺卡片等)、指南等。其他形式的文件可能还有:图表、流程图、检查表等。“规定”、“确定”、“建立”,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但必须予以明确。34 理解要点 4在ISO/TC176/SC2/N525标准要求的指南中提到
20、,虽然没有特别要求,但能为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增值的文件(但不强求),也可以考虑使用。如:过程路线图 组织结构图 内部沟通 生产计划 经批准的供方清单 质量计划 质量记录354.2.2 质量手册 4.2.2 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36 理解要点 概念 质量手册(3.7.4):规定组织(3.3.1)、质量管理体系(3.2.3)的文件(3.7.2)。注:为了适应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质量手册在其详略程度和编排格式方面可以
21、不同。37 理解要点 1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1)产品范围(如: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力机车、宾馆与餐饮服务);2)过程(如设计、生产、安装、销售、服务等);3)组织机构应包括隶属的分支机构或现场;4)对于同一类型产品应明确地点或区域;当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删减,但应在手册中表述,并说明删减细节及其合理性。38 理解要点 2程序文件,可以写入手册中,若不写入手册中应予以引用,以给出查寻文件的相关途径。3质量手册中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的顺序和依存关系、接口和协调要求)进行表述。描述的方式可采用流程图、过程网络图,也可以用文字等方式。394.2.3 文
22、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条款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策划和运作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0不同点理解:文件控制是指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再次批准,标识、回
23、收和作废等全过程进行管理。(1)典型文件:质量手册,过程控制文件,标准规定的6个程序文件及组织对过程策划所形成的文件,如: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计划。完成质量活动的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汇总收集有关数据和报告的表格,完成规定任务结果的记录。(2)文件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控制。(3)在文件发布前,应由授权的人员对其批准,确保文件充分性。41不同点理解:(4)组织应标明文件的清单。控制文件修改、发放、回收、标识防止误用作废文件。(5)明确外来文件是策划和运作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的,限定了所需控制外来文件的范围,避免对外来文件机械的理解,过于教条化。控制外来文件分发进行跟踪控制。
24、确保使用处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6)在新标准中凡使用“确定”、“形成文件”、“建立”之类词,组织应有相应的文件。424.2.4 记录控制 4.2.4 记录控制 应控制所建立的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43 概念 记录(3.7.6)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3.7.2)。注1: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3.5.4)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3.8.4)、预防措施(3.6.4)和纠正措施(3.6.5)的证据。注2: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只
25、要具有证明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与要求的符合程度或证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已得到有效运行的记录,都属于本条款要控制的记录范畴。记录可用于实现可追溯性和提供客观证据,还可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为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信息。媒体形式:可能是纸张、图片、照片、磁盘、录音或录像等多种。44不同点理解 记录指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记录所提供的信息作为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依据。记录要遵循必要性。真实性,可塑性,规范性原则实施。所以组织要控制好相关记录。(1)记录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控制。(2)组织应对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进行控制。(3)本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