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8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病原8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原 细菌 遗传 变异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节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基本概念基本概念遗传遗传: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使其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使其菌种得以保存。菌种得以保存。变异变异: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细菌的变异分为细菌的变异分为:1.1.遗传性变异:遗传性变异:基因变基因变 不可逆不可逆 可遗传可遗传 2.2.非遗传性变异:非遗传性变异:基因未变基因未变 可逆可逆 不遗传不遗传 遗传性变异与非遗传性变异的比较遗传性变异与非遗传性变异的比较遗传性变异遗传性变异非遗
2、传性变异非遗传性变异基因改变基因改变+-遗传遗传+-可逆性可逆性-+外界环境外界环境-+变异幅度变异幅度个别细胞个别细胞群体群体一一.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结构的变异(二)菌落变异(三)毒力变异(四)耐药性变异v细菌的大小和形态: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生长过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生长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发生变异。如:鼠疫耶氏菌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发生变异。如:鼠疫耶氏菌在陈旧培养物上细菌的多形态性、细菌在陈旧培养物上细菌的多形态性、细菌L L型。型。v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如荚膜(肺炎链球菌)、芽胞(炭疽如荚膜(肺炎链球菌)、芽胞(炭疽芽
3、孢杆菌)、鞭毛(变形杆菌芽孢杆菌)、鞭毛(变形杆菌H-OH-O变异)也可发生变异。变异)也可发生变异。(一)形态结构的变异(一)形态结构的变异(一)形态结构的变异v 3-6%3-6%食盐食盐鼠疫耶氏菌鼠疫耶氏菌 多形态性多形态性 陈旧培基物陈旧培基物v 青霉素、溶菌酶青霉素、溶菌酶正常形态细菌正常形态细菌 L L型变异型变异 抗体或补体抗体或补体 (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细菌的菌落:有细菌的菌落:有光滑光滑(S)(S)型型和和粗糙粗糙(R)(R)型型两种。两种。S S型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经人工培养多次传代后型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经人工培养多次传代后菌落表面边为粗糙
4、、干燥、边缘不整齐,称菌落表面边为粗糙、干燥、边缘不整齐,称S SR R变异。变异。S SR R变异常见于肠道杆菌。变异常见于肠道杆菌。变异时不仅菌落的发生改变,且其它性状也可变化。变异时不仅菌落的发生改变,且其它性状也可变化。S S型菌的致病性强,但有少数型菌的致病性强,但有少数R R型菌的致病性强,如结核型菌的致病性强,如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二)菌落变异(二)菌落变异(二)菌落变异 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光滑型菌落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粗糙型菌落 SS R 原因:失去原因:失去LPSLPS的特异多糖的特异多糖S型菌落型菌落R型菌落型菌落毒力增强:毒力增强:无毒力
5、的白喉棒状杆菌常寄居在咽喉部,不致病;无毒力的白喉棒状杆菌常寄居在咽喉部,不致病;当感染了当感染了-棒状噬菌体后变成溶原性细菌,则获得产生白棒状噬菌体后变成溶原性细菌,则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引起白喉。喉毒素的能力,引起白喉。毒力减弱:毒力减弱: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可使细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可使细菌的毒力减弱或消失。卡介苗菌的毒力减弱或消失。卡介苗(BCG)(BCG)是有毒的牛结核分枝杆是有毒的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菌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13年,连续传年,连续传230230代,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
6、性的变异株。代,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三)毒力变异(三)毒力变异(三)毒力变异v增强增强 棒状噬菌体棒状噬菌体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获得白喉毒素获得白喉毒素 v减弱减弱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牛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 卡介苗卡介苗 1313年年(230(230代代)牛分支杆菌 Mycobacterium bovis 置于含胆汁的培养基,逐渐增加胆汁的浓度13年年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在胆汁中适应性生长,充分减毒成为预防肺结核的疫苗。v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耐药的变异。细
7、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耐药的变异。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v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不断增长是世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不断增长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并成为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并成为当今医学上的重要问题。当今医学上的重要问题。(四)耐药性变异(四)耐药性变异(四)耐药性变异v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v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耐药性,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甚至产生药物
8、依赖性。含链霉素培基含链霉素培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 依链株依链株 长期培养长期培养二二.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细菌的染色体(一)细菌的染色体(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1.1.细菌的质粒细菌的质粒 2.2.噬菌体噬菌体 3.3.转位因子转位因子(一)细菌的染色体(一)细菌的染色体v是裸露的是裸露的DNADNA,无组蛋白包绕。由一条双股环状,无组蛋白包绕。由一条双股环状DNADNA分子反复分子反复回旋盘绕而成,附着在横隔中介体或细菌膜上。回旋盘绕而成,附着在横隔中介体或细菌膜上。v基因与真核细菌不同,基因是连续的基因与真核细菌不同,基因是连续的,无
9、内含子,转录后形无内含子,转录后形成的成的mRNAmRNA不必再剪切、拼接,可直接翻译成多肽。不必再剪切、拼接,可直接翻译成多肽。vDNADNA的复制,在大肠杆菌已被证明是双向复制。的复制,在大肠杆菌已被证明是双向复制。v自大肠杆菌提取的自大肠杆菌提取的DNADNA是一条完整的是一条完整的DNADNA链,分子量仅为人体链,分子量仅为人体细胞细胞DNADNA量的量的0.1%0.1%。大肠杆菌的。大肠杆菌的DNADNA约为约为4 4106106个碱基对,因个碱基对,因此约有此约有50005000多个基因,可编码几千种多肽。多个基因,可编码几千种多肽。v概念概念: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环是细
10、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状闭合的双链DNADNA。质粒基因可编码多种重要。质粒基因可编码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性状。的生物学性状。1.1.质粒质粒(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DNA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可自行丢失与消除。可自行丢失与消除。转移性。转移性。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1 1)质粒)质粒DNADNA的主要特征的主要特征(2 2)医学上重要的质粒)医学上重要的质粒v1)1)致育质粒(致育质粒(F F质粒):质粒):编码细菌的性
11、菌毛编码细菌的性菌毛v2)2)耐药性质粒:耐药性质粒: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 性。性。分两类,一是接合性耐药质粒(分两类,一是接合性耐药质粒(R R质粒),另一是非接合耐药质粒),另一是非接合耐药性质粒;性质粒;v3)3)细菌素质粒:细菌素质粒:编码细菌产生细菌素;编码细菌产生细菌素;v4)4)毒力质粒(毒力质粒(ViVi质粒):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v5)5)代谢质粒:代谢质粒: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v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
12、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体等微生物的病毒。v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没个体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细胞结构、专性细胞内寄生。v噬菌体分布:噬菌体分布:极广,凡是有细菌的场所,就极广,凡是有细菌的场所,就可能有相应的噬菌体的存在。可能有相应的噬菌体的存在。2.2.噬菌体噬菌体v噬菌体很小,用电镜观察。噬菌体很小,用电镜观察。v在电镜下有三种形态:蝌蚪在电镜下有三种形态: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形、微球形和丝形。v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1 1)噬菌体的形态与结构噬菌体的形态与结构蝌
13、蚪形噬菌体结构模式图蝌蚪形噬菌体结构模式图噬菌体的其他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其他生物学性状化学组成:化学组成:噬菌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噬菌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遗传物质:DNADNA或或RNARNA,由此分成,由此分成DNADNA噬菌体和噬菌体和RNARNA噬菌体。噬菌体。蛋白质:蛋白质:构成头部的衣壳及尾部,起着保护核酸的作用。构成头部的衣壳及尾部,起着保护核酸的作用。抗原性:抗原性: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抵抗力:抵抗力:对理化因素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对理化因素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
14、繁殖体强,的繁殖体强,75 30min75 30min灭活。能耐受低温和冰冻,但对紫灭活。能耐受低温和冰冻,但对紫外线和外线和X X射线敏感。射线敏感。(2 2)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v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结果: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结果:v噬菌体增殖,细菌被裂解,建立噬菌体增殖,细菌被裂解,建立溶菌性周期溶菌性周期,这,这类类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v噬菌体核酸与细菌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噬菌体核酸与细菌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细菌变为溶原性细菌,建立细菌变为溶原性细菌,建立溶原性周期溶原性周期,这类,这类噬菌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体称为温和噬
15、菌体。v噬菌体可分为两类:噬菌体可分为两类:v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v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DNA能随细菌能随细菌DNADNA复制,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2 2)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1)1)噬菌体的溶菌性周期噬菌体的溶菌性周期v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周期: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周期:从噬菌体吸附至细菌溶解释放
16、出子代噬菌体的过程。从噬菌体吸附至细菌溶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的过程。v增殖方式:增殖方式: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v增殖过程包括: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释放。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释放。吸附吸附吸附是噬菌体与菌体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吸附是噬菌体与菌体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其特异性取决于噬菌体蛋白结合的过程,其特异性取决于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溶菌性周期溶菌性周期2 2)溶原性周期)溶原性周期温和噬菌体有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
17、期溶原性周期和和溶菌性周期溶菌性周期溶原性周期:溶原性周期: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解。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解。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温和温和噬菌体的溶菌性周期噬菌体的溶菌性周期v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
18、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2 2)溶原性周期)溶原性周期温和噬菌体可有三种存在状态:温和噬菌体可有三种存在状态:A.A.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B.B.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C.C.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性状发生改变。噬菌体(总结)噬菌体(总结)v定义:定义:是寄生于细菌的病毒,有宿主细胞的特异性。是寄生于细菌的病毒,有宿主细胞的特异性。v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
19、:在敏感菌中增殖并裂解细菌的噬菌体在敏感菌中增殖并裂解细菌的噬菌体v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有两种后果,或裂解细菌或形成溶原状态。裂感染细菌后,有两种后果,或裂解细菌或形成溶原状态。裂解细菌的过程与毒性噬菌体相同,形成溶原状态则为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解细菌的过程与毒性噬菌体相同,形成溶原状态则为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细菌的染色体上,并随细菌的繁殖传至子代。在细菌染色体上的温和噬于细菌的染色体上,并随细菌的繁殖传至子代。在细菌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基因,可相当于遗传物质,也能决定细菌的某些特性。当细菌失去菌体的基因,可相当于遗传物质,也能决定细菌的某些特性。当细菌失去相应噬菌体基因后,则
20、失去产生毒素或表达特异抗原特性。相应噬菌体基因后,则失去产生毒素或表达特异抗原特性。v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带有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带有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v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v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由噬菌体基因决定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称为溶原性转换。由噬菌体基因决定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称为溶原性转换。转位因子:转位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