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4第四节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223012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格式:PPTX
  • 页数:185
  • 大小:1.8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4第四节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一 论述 文本 阅读 第四 综合 训练 课件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四节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一、(2020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

    2、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

    3、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

    4、,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

    5、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

    6、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C【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中可见,“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B项,“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表述有误,“古

    7、代社会特有的”不准确。根据最后一段“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突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可见,现代社会中,“孝”仍有其家庭伦理意义;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

    8、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

    9、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而并没有提到“自觉自愿”。故选C。【点睛】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

    10、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词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二、(2020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

    11、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

    12、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

    13、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

    14、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都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15、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化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B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好自动地显现于它

    16、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D【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错误,所谓“原物”根据第二段“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

    17、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可见,是指画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C项,“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但并没有提到其原初状态“不可考”;D项,“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文章最后一段只说“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但并未

    18、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态“更有价值”,而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的价值。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错误,应该是为了证明“实物”不能等同于“原物”,根据第二段“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可见,“原物”要探究其原始绘画形

    19、式、空间,而故宫博物馆的早春图已经不再具备这些,以实例来证明“实物”并非“原物”。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D项,“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错误,根据最后一段“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可见,美术馆的布展方式也有其转化的意义,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故选D。【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

    20、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三、(2020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

    21、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

    22、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

    23、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1下列关于原文内

    24、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

    25、历史检验。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

    26、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其中“都有”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将古文观止与文选进行比对,比对的是二者的选文主张,而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第三段谈到古文观止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比较高,但并没有与文选进行比对,所以说二者“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这一说法不成立;B项,“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错误,“选文的时代范围窄”“分类复杂”错误,文

    27、章在第三段和第五段都涉及对古文观止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的比对,第三段说“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这展现的是真德秀选文的道学气息严重,第五段说“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分类并不复杂。但“选文时代范围窄”错误,第三段说“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可见选文的时代范围并不窄;D项,“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后人怀疑答苏武书是后人伪托

    28、,而古文观止的编者却选入这篇文章,只能证明编者的识别力不高,不能说明编者就是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错误,“均与”一说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谈论古文观止的缺点,如“编者识力不高”“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都是直接阐述其缺点,并没有与

    29、其他选本进行比较。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有误,原文只是说“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30、”,由“但”可知,古文观止无法选文体例和标准的变化。四、(2020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

    31、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

    32、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

    33、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

    34、“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

    35、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2019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材料三: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兴起,着实让网络变得沸腾起来,不断涌现的网络词语开始从网络走进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文化,也是一种进步,激活了网民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不少网络词语也纷纷进入了词典。这让网友们更加热情高涨。市民陈小姐认为,“现在网络发展太过迅速,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平时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别人时不时会说一些比较潮的词汇,很多我都不太懂,然后就去百度,有的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就能接受,比如十动然,拒囧么么哒等等,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不断地接受新

    36、事物才不会被淘汰,用网络词汇武装自己,看起来也很潮不是吗?”网络词汇的涌现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这些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意与活力,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市民担忧,过度的简单化、碎片化、卡通化,是否对下一代产生不好的影响呢?也有部分市民对此不以为然,市民易先生说:“就像古时候的成语一样,网络词语都是通过不断的积累而来,也有很多表达贴切,极具新意,如果能从中不断地吸收时代中好的部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部分词汇超文化底线好词坏词能否“一刀切”?由于网络词汇是在自由化的网络上产生的,所以,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既存在积极正面的词汇,例如“正能量”“干巴爹”“给力”,同时也有

    37、非常多的词汇并不文雅例如“屌丝”“撕逼”“绿茶婊”,等等。这样特定含义网络词语、成语并非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摘编自网络流行语来袭,传统汉语“伤不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流行语具有接地气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来传播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B流行语的去留符合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在不能为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的时候,就会选择快速流行随后快速消失的结局。C流行语伴随网络文化普及而流行,已经成为年轻人保持活力的新事物,这使得网友也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D流行语的流行和积累与成语有相似性,只要能从中不断吸收符合时代潮流的部

    38、分,就一定能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作用。DA项,“利用这一优势来传播价值观”中的“价值观”并未说明是何种价值观,不一定会产生选项所示的作用。B项,原文说的是“无法逃脱”,而不是带有主动倾向的“选择”。C项,“保持活力”与原文“不会被淘汰”词义轻重有别;“网友也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颠倒了原文中的因果关系。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基础,具有包容特征,可以用来引领社会心态,帮助个人寻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流行语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也都认为流行语有助于个人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C流行语有个人表达和宏

    39、大叙事两个层面,其中,“我太难了”属于低层次的个人表达,“文明互鉴”是高层次的宏大叙事。D中国科技领域持续更新的流行语,既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也折射出新中国不断取得的新成果和创造的新辉煌。C“从更大层面看”中的“大”指流行语适用对象相对于“个人表达”和“宏大叙事”更大,并不是选项所说的层次高低。如“文明互鉴”已经超越了“宏大叙事”范畴,成为中国主张。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教科书式”源自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其中记录的执法程序和现场指令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般的规范性。B营造网络流行语不等于低俗的全民意识,主流媒体做到坚决不用低俗流行语,鼓励全体

    40、网民主动抵制有害的低俗流行语。C从网络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D若真想让年轻的网络流行语成为一种坚实的语言力量,那么对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有一些适当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C材料二的观点侧重从正面阐述流行语的选择和变化与时代进步的多样性和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A项,侧重流行语的来源。B项,主流媒体对待流行语的态度。C项,侧重于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载体,能够体现时代进步。D项,侧重流行语的规范问题。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以具有辩证关系的三组词引出和总结强化论点,引导读者辩证看待流行语现象。采用总分总的

    41、结构,各分论点从“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三个侧面,并列式展开论证,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5如何辩证评价材料二中画线句“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画线句的因果关系成立。流行语源自各个社会生活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体现人们正面的精神和追求,说明中国向好发展。画线句在逻辑上不严谨。产生于“野蛮生长”环境下的流行语,有的带有粗俗的特定含义,与时代进步相悖,对中国发展会产生负面作用。画线句需要加上“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前提,才能严谨地表

    42、达出流行语对时代和国家发展的正面意义。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4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

    44、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材料二: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

    45、,2015年7月26日)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

    46、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介绍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渊源,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B材料二说明的是“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见他们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C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

    47、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DD项,“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错误,第三则材料说明的是各国家地区存在的投资风险。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

    48、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带有预测性和前瞻性。CC项,“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错误,原文表述为“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没有说“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3对于上述三则材料写法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则材料的来源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B“材料一”属于新闻时评,阐述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合作、交流理念。字里行间既有热情的赞颂,又有准确的数字说明。C“材料二”属于新闻访谈或人物专访,引用斯诺普科夫的话,概括了“一带一路”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语言

    49、形象、生动。D“材料三”属于新闻报告,运用对比手法,评估了2017年“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表述严谨、有条理。CC项,“语言形象、生动”错误。材料二是新闻访谈,人物选择很典型,引用斯诺普科夫的话说明“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言是平实、客观的。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两者在新闻材料选择上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材料翔实,分析充分,论证合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

    50、是非常支持的。选材单一,略去不必要的内容,简洁明快。5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渊源,曾经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给中国和沿途各国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能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国家实现共赢。从现实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并存,它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应科学规划。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多年来,网络文学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前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4第四节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230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