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心理 异常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二章第二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 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 第二节第二节 什么是心理异常什么是心理异常 第三节第三节 常见的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1 第二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健康2 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绪和意识行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绪和意识行为方面的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方面的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的良好状态。2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健康一、心理3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判断
2、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需要参考一定的标准,但国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需要参考一定的标准,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而这些标准也不尽相同。内外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而这些标准也不尽相同。(一)国外一些有影响的心理健康标准(一)国外一些有影响的心理健康标准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马斯洛和米特尔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曼的“经典十条经典十条”;奥尔波特;奥尔波特“成熟者成熟者”模式;模式;4.4.弗姆的弗姆的“创发者创发者”模式;模式;.坎布斯的坎布斯的“四种特质四种特质”;6.6.舒茨的心理舒茨的心理健康标准健康标准3 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3、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需41.1.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标准 1946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心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心理健康的标志,即:身体、智力、理健康的标志,即: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的生活。4 1.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标准 1 9 4 6 年,5(一)国外一些有影响的心理健康标准(一)国外
4、一些有影响的心理健康标准2.2.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经典十条经典十条”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恰当评价自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恰当评价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生活目标切合实际;不脱己的能力;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生活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有自知之明;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离周围现实环境,有自知之明;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表善于从经验中学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表达、宣泄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达、宣泄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
5、的前提下,适当地满足个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人的基本需求。5(一)国外一些有影响的心理健康标准2.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6(二)我国台湾地区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二)我国台湾地区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台湾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力图把台湾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力图把西方学者的经典研究用中国文化来表达,在心理健西方学者的经典研究用中国文化来表达,在心理健康中国化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康中国化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6(二)我国台湾地区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台湾7 1.1.王钟和等人王钟和等人19791979年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年提出的
6、心理健康的9 9项标项标准准 幸福感。和谐,即内在情绪平衡,记忆欲望和环境幸福感。和谐,即内在情绪平衡,记忆欲望和环境之间协调。自尊感,包括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之间协调。自尊感,包括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个人成长,即潜能充分发展,是自我实现的和自我评价。个人成长,即潜能充分发展,是自我实现的人。个人成熟,就是个人发展达到了该年龄应有的行为。人。个人成熟,就是个人发展达到了该年龄应有的行为。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积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积极主动,能应变。保持与环境良好接触,生活于现实生活极主动,能应变。保持与环境良好接
7、触,生活于现实生活中,免于疏离感。有效适应环境,即能面对问题做理性思中,免于疏离感。有效适应环境,即能面对问题做理性思考,有效解决。从环境中自我独立,即独立自主,自由而考,有效解决。从环境中自我独立,即独立自主,自由而自律。自律。7 1.王钟和等人1 9 7 9 年提出的心理健康的9 项标准 8 2.2.台湾心理健康专家黄坚厚于台湾心理健康专家黄坚厚于19761976年提出的年提出的“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他通常是乐于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他通常是乐于工作的。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心理健康的工作的。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心理健康的人对于他本
8、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有悦纳自己人对于他本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有悦纳自己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接触。8 2.台湾心理健康专家黄坚厚于1 9 7 6 年提出的“衡量心9(三)中国大陆心理学研究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三)中国大陆心理学研究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1.许又新三标准论许又新三标准论 (1 1)体验标准,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主要是)体验标准,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主要是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两项。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两项。9(三)中国大陆心理学研究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10
9、 1.1.许又新三标准论。许又新三标准论。(2 2)操作标准,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的方法考察心)操作标准,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的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主要是工作及学习效率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主要是工作及学习效率高和人际关系和谐两项。高和人际关系和谐两项。(3 3)发展标准,是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发展标准,是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1 0 1.许又新三标准论。(2)
10、操作标准,是通112.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9861986年在年在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一书一书中提出十条标准中提出十条标准。(1 1)周期节律性。)周期节律性。(2 2)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错,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1 1 2.郭念锋十标准
11、论。郭念锋于1 9 8 6 年在临床心理学一122.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9861986年在年在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一书一书中提出十条标准中提出十条标准。(3 3)暗示性。)暗示性。(4 4)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能看出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激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能看出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抵抗力。1 2 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 9 8 6 年在临
12、床心理学一13 2.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9861986年在年在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十条标准一书中提出十条标准。(5 5)心理活动耐受力。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作)心理活动耐受力。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耐受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耐受力。(6 6)心理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心理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1 3 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 9 8 6 年在临床心14 2.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郭念锋十标准论。郭
13、念锋于19861986年在年在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十条标准一书中提出十条标准。(7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8 8)自信心。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自信心。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识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识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1 4 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 9 8 6 年在临床
14、心15 2.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9861986年在年在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十条标准一书中提出十条标准。(9 9)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1010)环境适应能力。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环境适应能力。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适应下来以保持心理平衡,这就是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往很快地适应
15、下来以保持心理平衡,这就是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1 5 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 9 8 6 年在临床心16 3.3.马建青七标准论。马建青(马建青七标准论。马建青(19921992)从临床表现方面考)从临床表现方面考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条基本标准: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条基本标准:(1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2 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情绪协调,心境良好;(3 3)具备一)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定的意志品质;(4 4)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5 5)能动地适应环境;)能动地适应环境;(6 6
16、)保持人格完整;()保持人格完整;(7 7)符合年龄特征。)符合年龄特征。1 6 3.马建青七标准论。马建青(1 9 9 2)从临床表17孔屏心理健康的八标准论:孔屏心理健康的八标准论: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考试)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考试)1 7 孔屏心理健康的八标准论: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18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
17、健康的5 5种模式:种模式:1.1.精神医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清除心理疾患精神医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清除心理疾患为目标,采取心理治疗方法,以特定的场所和专职的心理治为目标,采取心理治疗方法,以特定的场所和专职的心理治疗师,解决求助者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疗师,解决求助者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其基本技法有:精神分析治疗法、存在主义治疗法、格其基本技法有:精神分析治疗法、存在主义治疗法、格式塔治疗法、行为主义治疗法、认知治疗法、现实治疗法等。式塔治疗法、行为主义治疗法、认知治疗法、现实治疗法等。1 8 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19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
18、径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5 5种模式:种模式:2.2.社会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改善心理障碍和社会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改善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性为目标,采用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行为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性为目标,采用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行为矫正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的社会学模式是由论基础上的行为矫正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的社会学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其基本技法有:放松治疗法、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认知其基本技法有:放松治疗法、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认知行为矫正等。行为矫正等。
19、1 9 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20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5 5种模式:种模式:3.3.教育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自我的潜能教育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自我的潜能发展为目标,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心理辅导和心理预防相结发展为目标,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心理辅导和心理预防相结合,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使个人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以合,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使个人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心理健康发展。2 0 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
20、的21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5 5种模式:种模式:4.4.心理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运用心理咨询技巧心理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运用心理咨询技巧探讨个人的心理问题,以解决或消除具体的心理问题为目标,探讨个人的心理问题,以解决或消除具体的心理问题为目标,采用专门心理咨询促进心理发展及预防心理异常。采用专门心理咨询促进心理发展及预防心理异常。2 1 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22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
21、健康的5 5种模式:种模式:5.5.整合模式。整合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发展健全人格为目标,遵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发展健全人格为目标,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创造适宜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创造适宜的教育干预环境,设计有效的教育策略达到生理的教育干预环境,设计有效的教育策略达到生理心理心理社会社会教教育诸多模式综合,作用协调。整合模式要做到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育诸多模式综合,作用协调。整合模式要做到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差异相结合;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尊重、差异相结合;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尊重、理解和真
22、诚与威严相结合;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辅导与主动理解和真诚与威严相结合;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辅导与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2 2 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23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要保持并促进心理健康需要多种模式相结合,在遵循要保持并促进心理健康需要多种模式相结合,在遵循基本的道德法律原则下,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综合运用多种基本的道德法律原则下,以一种模式为主导,综合运用多种模式方法进行心理卫生工作是最恰当的。模式方法进行心理卫生工作是最恰当的。2 3 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要
23、保持并促进心理24复习提问:复习提问:1.1.心理健康的八标准论的内容是什么?心理健康的八标准论的内容是什么?2.2.樊富珉关于心理健康的五种模式是什么?樊富珉关于心理健康的五种模式是什么?2 4 复习提问:1.心理健康的八标准论的内容是什么25 1.1.心理健康的八标准论的内容心理健康的八标准论的内容 智力发展正常;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统一完整;自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点符合年龄特征。2.2.樊富珉关于心理健康的五种模式樊富珉关于心理健康
24、的五种模式精神医学模精神医学模式;式;社会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心理学模式;整合模式整合模式 2 5 1.心理健康的八标准论的内容 智力发展26 第二节第二节 什么是心理异常什么是心理异常 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处于健康状态,但是我们却无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处于健康状态,但是我们却无法判断这个人是否达到了异常心理状态,这样以来,还需要法判断这个人是否达到了异常心理状态,这样以来,还需要我们了解心理异常的概念以及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标我们了解心理异常的概
25、念以及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和原则。准和原则。2 6 第二节 什么27 一、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一、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李心天(李心天(19911991)依据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粗)依据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粗略地将非标准化的区分,归纳为以下几种:略地将非标准化的区分,归纳为以下几种:1.1.从统计学角度从统计学角度 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离。例如智商在离。例如智商在70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2 7 一、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李28 2.2.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 将心理异常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