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第五章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代谢调节和利用.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第五章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代谢调节和利用.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生物化学 第二 课件 第五 骨骼肌 能量 代谢 调节 利用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 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代谢调节和利用学习目标1.掌握运动时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骨骼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和过程;2.熟悉运动时骨骼肌无氧代谢、有氧代谢调节的方式与基本规律;3.了解运动过程中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4.学会应用能量代谢的理论,分析体育锻炼与竞技体育中不同运动状态下能量供应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代谢能力、供能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一节 运动时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三大能源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它们在体内氧化分解代谢途径各不相同,但又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一、氧化分解的共同规律(1)共同的中间代谢物-乙酰辅酶(2)共同的最终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3)能量均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2、二、能量供应的相互联系三大能源物质既可相互代替,也能相互制约。蛋白质是组成细胞最主要的结构物质,通常无多余储存。因此通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较多地消耗糖和脂肪而节省蛋白质。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相互联系。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并通过一些共同的中间产物以及共同的代谢途径连成一个整体,如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等。(图5-1-1)第二节运动时物质代谢的调节n 代谢调节现象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适应能力。n 进化程度越高的生物,其代谢调节机制越复杂、越精细。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代谢调节常在细胞水平、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上进行。第二节运动时物质代谢的调节(一)骨骼肌磷酸原代谢的调节
3、1CP利用的调节ADPCP ATP(肌酸)肌质网释放Ca2肌原纤维ATP酶活性被激活ATP分解、肌纤维收缩ATP 浓度下降,ADP、Pi 和+浓度升高ATP/ADP比值降低,立即激活肌酸激酶(CK)催化CP分解,重新合成ATP开始运动时2肌激酶反应的调节2ADP ATPAMPCP接近耗竭ADP浓度逐渐上升ATP/ADP比值稍有下降肌激酶(myokinase,MK)反应激活,应急性合成ATP细胞内AMP浓度急剧上升继续运动时AMP浓度的上升激活AMP脱氨酶,催化AMP水解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和NH4。AMP 2 AMP脱氨酶 IMP NH4AMP转变为IMP,意味着腺苷酸总量减少,但这种减
4、少量非常小,在运动后经嘌呤核苷酸循环的部分途径重新合成。肌激酶反应的结果是降低ADP的浓度,使ATP/ADP比值重新恒定在稍低于安静时的水平上。运动开始在骨骼肌磷酸原的快速动用过程中,ATP含量的下降极小,CP 储量接近耗竭,伴有Pi、肌酸、ADP、AMP、IMP 和NH4含量的增多,但是ATP/ADP比值变化不大。(二)骨骼肌糖酵解的调节1磷酸化酶的调节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是糖原分解过程中第一个关键酶。安静时,骨骼肌中磷酸化酶大多以低活性的磷酸化酶存在,只有少量高活性磷酸化酶。运动时,磷酸化酶受代谢物、Ca2和激素调节,磷酸化酶活性增强或转换为磷酸化酶。(图5-2-1)图
5、5-2-1 糖原磷酸化酶活性的调节(1)磷酸化酶活性的调节。磷酸化酶容易受细胞内各种代谢物浓度变化而改变活性。安静时,这些调节剂使磷酸化酶活性降低;运动时,调节物浓度发生改变,有利于磷酸化酶的激活。这种调节形式的灵敏度很低,只有当调节物浓度发生极大改变时,才能引起酶活性明显改变。无机磷酸盐葡萄糖-1-磷酸的比值升高 5-AMP、Pi的浓度升高 激活条件 葡萄糖-6-磷酸、ATP、ADP 抑制剂(2)磷酸化酶转换为磷酸化酶的调节。肌肉收缩时,Ca2+可调节磷酸化酶的活性。Ca2+是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桥梁,当动作电位沿肌膜传递至三联体时,引起肌质网释放大量的Ca2+,从而使肌浆内Ca2+浓度上升
6、。激活肌原纤维ATP酶 ATP水解 肌肉收缩激活磷酸化酶激酶 磷酸化酶 磷酸化酶Ca2+浓度升高肌细胞pH上升时,Ca2+对磷酸化酶激酶的激活作用增大。磷酸化酶转变成的过程受肾上腺素调节。运动时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升高 骨骼肌内cAMP浓度增加,激活蛋白激酶 磷酸化酶激酶活性增大,磷酸化酶转变成磷酸化酶 磷酸化酶增多,糖原分解加速2己糖激酶的调节己糖激酶(hexokinase)催化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活性抑制剂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限速酶果糖磷酸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FK)催化果糖-6-磷酸磷酸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的反应过程(图5-2-2)图图 5-2-2 5-2-2
7、糖酵解过程及其限速酶调节的示意图糖酵解过程及其限速酶调节的示意图3果糖磷酸激酶的调节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同工酶,其中较重要是LDH1(心肌型)和LDH5(骨骼肌型)。LDH1在慢肌纤维中活性相对高于快肌纤维,其主要功能是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LDH1活性与丙酮酸浓度呈反比。LDH5在快肌纤维中活性相对高于慢肌纤维,其主要功能是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LDH5活性不受丙酮酸和乳酸抑制。所以,大强度运动时,肌乳酸生成量随丙酮酸生成增多而增多。4乳酸脱氢酶的调节图 5-2-3 无氧代谢运动时能量释放和利用的调节二、运动时有氧代谢的调节n 有氧代谢调节与糖酵解过
8、程调节有所不同,主要受组织供氧量和可供肌肉利用的能源物质含量的调节。1.随着运动强度增大,氧的供应和利用对运动能力影响越大;2.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能源物质的供应和利用将是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矛盾。(一)运动时糖利用的调节运动肌可利用的糖有三个来源:1.肌内储存的糖原2.肌肉吸收血糖3.肝糖原释放入血的葡萄糖1.运动肌摄取和利用血糖的调节葡萄糖-6-磷酸浓度下降使其对己糖激酶的抑制作用减弱,ATP/ADP比值下降,葡萄糖磷酸化作用加强,血液中的葡萄糖向肌细胞转运速率加快。肌糖原大量消耗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浓度下降运动肌吸收血糖增多 骨骼肌收缩时,肌浆Ca2浓度升高,肌膜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增大。运
9、动肌内血流量增多,运动肌结合的胰岛素数量增多,促进肌细胞吸收葡萄糖。因肌细胞内代谢途径的调节,葡萄糖转移进入运动肌的绝对量增加,且不依赖血胰岛素浓度。2肝葡萄糖生成和释放的调节 运动时,运动肌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增强,加速肝脏释放葡萄糖入血。要求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速率作出相应改变,即尽可能做到:肝葡萄糖生成释放速率血糖利用速率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多加速糖异生调节肝葡萄糖的生成速率(1)运动时(2)血糖浓度降低肝内葡萄糖浓度相应下降激活肝糖原磷酸化酶活性,抑制糖原合成酶活性肝糖原降解和释放葡萄糖增多(图5-2-4)图 5-2-4 血糖浓度对
10、肝葡萄糖释放的调节注:1.糖原合成酶;2.糖原磷酸化酶;3.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3)随着耐力运动的进行和肝糖原储备下降血浆乳酸、丙酮酸、甘油等代谢物增多糖异生过程底物浓度升高进一步加快糖异生代谢速率因此,长时间运动前期,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是血液葡萄糖的主要来源;但运动后期,糖异生糖异生成为肝释放葡萄糖的主要来源。(二)脂肪酸利用的调节1脂肪动员、脂解作用的激素调节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运动时,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与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并通过cAMP蛋白激酶系统激活脂肪酶,
11、促进脂肪的分解。生长激素能降低肌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并促进其氧化。胰岛素具有抗脂解作用。运动时血浆胰岛素浓度降低,其对脂解的抑制作用减弱(图5-2-5)。图图 5-2-5 脂肪组织内脂解作用的激素调节脂肪组织内脂解作用的激素调节2酮体对脂肪酸释放的调节血浆脂肪酸水平可调节肝内酮体生成速率,而血液中高浓度的酮体又可抑制脂解。图图 5-2-6 酮体对脂解作用的反馈调节酮体对脂解作用的反馈调节3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循环的反馈调节脂肪组织中脂解和酯化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只是不同机体状态下,其侧重不同肌肉利用脂肪酸的速率增大时肌肉利用脂肪酸的速率增大时,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下降,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增多,从而使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