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第三版教学课件完整版.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资本论选读第三版教学课件完整版.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论 选读 第三 教学 课件 完整版
- 资源描述:
-
1、 资本论选读(第三版)杨志 选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序 言 马克思学习经济学的主要马克思学习经济学的主要原因原因 19世纪40年代,整个欧洲在跌宕起伏的革命运动中高举着现实主义批判的旗帜,一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猛烈地抨击,另一方面对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给予热情地推崇。面对同样的现实,马克思起先表示反对那种肤浅的言论,但同时在具体问题的争论中也坦率地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为了寻求解决使他苦恼的疑问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动因主要动因。1843年1845年,曾经作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灵魂”的马克思一直在思索:1、利益、经济、法律,三者之间
2、的关系?与绝大多数人生活状况紧密相关的物质利益问题,与维护整个社会是否公正公平的法律功能问题,以及对上述所有问题作出判断的人类精神取向问题,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2、什么是社会,构成社会的要素是什么?社会在历史场合中有那些具体的形态,什么是推动历史运动的力量,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在什么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发生影响?3、什么是资本,如何理解资本以及资产阶级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4、什么是无产阶级,它与资产阶级是什么关系?5、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建立一个能够使大多数人或全人类
3、都能幸福的,或每一个人都能全面发展的社会?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和关注,是马克思终身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动因。-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根本动因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它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运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恩格斯曾经说过,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贬低以至否定资本论的思潮,认为资本论已经“过时”了。这是毫无根据的。资本论三卷长达2465页,近180万字,在校期间读完,特别是用目前这么少的课时讲完,十分困难,因此,我们用的是资本的节选本。第1部分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认识视角与研究方法法的关系。家庭关系第1部分
4、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认识视角与研究方法第1部分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认识视角与研究方法第一版序言第一版序言写于1867年,共14段,说明了五个问题:1、指出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关系。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曾指出计划出6本书: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出版了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撰写资本论。2、指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必须用抽象法。所谓抽象法,就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一版序言3、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对象:“资
5、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马克思的这句话,人们存在着不同理解:指生产关系;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指劳动的组合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4、资本论研究的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马克思认为,这是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的。5、预告资本论分卷出版计划及其内容第二版跋第二版跋写于1873年,讲了四个问题:1、指出第二版的修改情况。2、资本论的创作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中心说明,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以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丧钟就
6、敲响了。因为这时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就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了,无产阶级也要求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应运而生,资本论就是为此目的而创作的。第二版跋3、驳斥德国资产阶级代言人对资本论的恶意攻击。4、资本论运用的方法是辩证法。在这里,马克思引了考夫曼的一段话来印证马克思的方法是辩证法。这段话包括6层意思:马克思认为,经济科学的研究,在于发现被研究对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马克思要证明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必然性;社会运动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唯物主义基础。因为他研究的是客观事实,而不是这些事实在
7、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规律。马克思是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去阐明社会形态的更替的。马克思认为,要把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钥匙交给那个知道怎样使用他的人。据此,他研究了全部具有的经济范畴,研究了劳动形成价值的特性,进而研究商品和货币的关系。研究了货币向资本的转化,确定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一个详尽的阐述了剩余价值形成的实际过程,根据剩余价值阐明了第一个合理的工资理论,第一次指出了资本主义积累使得各个基本特征,并说明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第1部分部分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思路认识视角与研究方法认识视角与
8、研究方法第第1部分部分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思路认识视角与研究方法认识视角与研究方法第2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节选)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这一卷共七篇25章。从体系结构来说,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原文三章,都作了节选),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分析商品、货币理论的过程中,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原文共17章),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考察,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是本卷的核心和主体部分。第三部分(第七篇,原文共五章),这部分考
9、察资本的积累过程,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第1章 商品 1、剖析研究资本主义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2、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分析:含义;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以一定量为前提。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3、商品的价值。这里要强调:对价值的分析,是从商品交换出发的,说明决定这种交换背后的本质的东西。一定要准确理解“价值”本身的含义,不能把价值与使用价值、效用混淆起来。价值量的分析是一个难点,特
10、别是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界有争论。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只有建立起劳动二重性学说,才能解决价值的源泉问题,也才能建立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2、具体劳动及其特点:含义;特点:a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不同的;b、各种具体劳动的质的区别,形成社会分工;c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3、抽象劳动 作为价值,是同种劳动的产物;一般人类劳动,以简单平均劳动计量;价值量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4、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
11、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是质的区别;抽象劳动是量的区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本节就是要研究货币的起源。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价值形式两极的确定:完全取决于它们在价值表现中的地位。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2)相对价值形式(a)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首先应把价值表现两极的商品看成是同质的物;但是,两个同质的物(商品)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个的价值得到了表现,另一个成为
12、表现价值的材料。商品的价值性质通过该商品与另一个商品的关系而显露出来。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上。(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 相对价值形式要表现一定量的价值,即价值量。相对价值量变化的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和这个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同时发生的变化,完全不需要一致。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3)等价形式)等价形式 含义: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它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13、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简单价值形式的实质:一个商品的价值通过它而得到独立的表现。简单价值形式是商品内在矛盾的简单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部矛盾通过两个商品的外部关系表现出来。商品的简单价值形式同时又是劳动产品的简单商品形式。简单价值形式是不充分的。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件上衣 =10磅茶叶20码麻布 =40磅咖啡 =1夸特小麦 =2盎斯金 =1/2吨铁 =其他商品(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从质上看,这个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量上看,消除了不同商品相交换的价值量上的偶然性。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2)特殊的等价形式)特殊
14、的等价形式 每一种其他商品的一定的自然形式都成为一个特殊等价形式;种种具体劳动成为一般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的缺点;扩大的等价形式的缺点;扩大价值形式要向一般形式过渡。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C、一般价值形式 1件上衣=10磅茶叶=40磅咖啡=20码麻布 2盎斯金=1/2吨铁 其他商品=(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 相对价值形式的变化:说明相对价值形式的变化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相联系的。等价形式的变化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
15、形式的发展关系 相对价值形式决定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对立发展。(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D、货币形式 1件上衣=10磅茶叶=40磅咖啡=1夸特小麦=2盎斯金 20码麻布=1/2吨铁 其他商品=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前两种形式的变化都是本质的变化,而货币形式的出现,只是因为金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作为货币的金,原来就是商品。从它成为货币商品的时候起,一般价值形式才转化为货币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中心是阐明价值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社会关系。1、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商品的神秘性质既不是来自使
16、用价值,也不是来自价值规定的内容。商品的神秘性质来自商品形式本身。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商品拜物教的根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第四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2、离开商品生产的社会,商品拜物教就不存在了。马克思对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的劳动作了预测。第四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第2章 交换过程 这一章的内容与第一章第三节相同,都是阐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但考察的重点不同。第一章第三节是通过对商品价值形式发展过程的考察,着重考察货币形式是价值表现的完成形式,说明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侧重于抽象的逻辑分析。本章则分析交换过程的历史发展,进一步说明金银为什么会成为货币以及货币的本质
17、,侧重于历史分析的方法。第2章 交换过程 1、商品交换的条件和交换的必然性 私有制是商品交换的一个基本条件 商品的交换决定于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商品对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而对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一矛盾要通过交换解决。2、商品交换的矛盾和货币的出现 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想卖掉自己的产品,同时又都想使自己的商品成为一般等价物,矛盾产生了。因此,需要分离出来一个特定的商品,全面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成为价值表现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第2章 交换过程 3、货币的历史形成过程和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由产品的偶然交换到商品交换 开始时用于交换的是产品,因为它们不是为
18、交换目的而生产;但随着交换过程的反复进行,交换成为经常的事情,这时,商品交换产生了。商品交换中出现了一般等价物,这是为解决交换矛盾的需要。至少有一部分劳动产品必定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便形成了货币。其他一切商品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而货币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一节第一节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 1、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不能直接表现;价值有一个外在的表现尺度,这就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是用来计量商品价值。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将商品的价值转化为价格。a、价格形式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b、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c、没有价
19、值的东西在形式上也可以具有价格。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2、价格标准 含义: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价值尺度:将商品的价值转化为价格;价格标准:作为规定的金属重量,计量这些金量。金的价值变动不会妨碍金执行价格标准的职能,不过,货币价值的变动对商品价格会发生影响。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3、价格形式所包含的矛盾 在商品价格形式上,金属重量的货币名称同它的原来的重量各称相分离。在商品价格形式上,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包含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以及价格偏离价值的可能性。在商品价格形式中,包含着一个质的矛盾。货币虽然只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但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
20、。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节第二节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a)商品的形态变化 1、商品的形态变化是交换过程的实际运动形式 交换过程是一种物质变换过程,它是在两个互相对立和互为补充的形态变化中完成的。2、两个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形态变化 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WG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a、这一形态变化十分重要;b、商品转化为货币会遇到的困难:使用价值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商品是否能按价值售出去。C、第一形态变化发生困难的原因。D、商品转化为货币,同时就是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GW 这是商品最终的形态变化,因为货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转换形态。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3、商品的总形态变化 一
21、个商品的总形态变化由WG(卖)和GW(买)组成;商品形态变化的两个阶段组成的循环,对其占有者来说,起点是非使用价值,终点是使用价值;每个商品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结合在一起,就是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不同于直接的产品交换。4、商品流通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b)货币的流通 1、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货币流通:同一个过程的不断的、单调的重复。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于实现商品的价格,因此,货币流通只是商品流通的表现;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运动,实际上只是商品本身的形式的运动的反映。2、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
22、货币量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C)铸币。价值符号 1、铸币的产生。铸币是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分离,这种分离就产生了一种可能: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记号或用象征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铸币的或能。2、纸币。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之所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原因。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三节 货币 前面的两个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产生后就具有的职能。而本节所说的三个职能,是货币产生以后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a)货币贮藏 1、货币贮藏的产生和发展 含义。随着商品流
23、通的发展,出现货币贮藏者。货币贮藏最初是朴素的,后来就成为一种必然。货币贮藏发展的原因: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从质的方面看,它是无限的,因为它能直接转化为任何商品;从量的方面看,每个货币的购买手段又是有限的,这种质和量的矛盾推动着货币的积累。2、货币贮藏的作用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b)支付手段 1、支付手段的产生。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点:起偿还债务的作用;反映商品交换过程的变化。3、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所包含的直接的矛盾。4、货币流通量的总规律。5、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引起信用货币的产生;超出商品流通的领域;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形式的货币贮藏增长了。第3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C)
24、世界货币 1、只有在世界市场上,货币才充分地作为这样一种商品执行职能。2、最主要的职能: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3、货币贮藏的职能一部分来源于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从本篇开始进入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研究。本篇分析资本的来历,怎样从货币转化而来;说明资本产生的条件和本质。本篇只有一章,即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第4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1、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2、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二者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WGW(为买而卖),GWG(为卖而买)两者有本质的区别:a、运动的目的不同;b、运动的内容不同;
25、c、运动的界限不同;d、运动中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3、资本的总公式:GWG,为了贵卖而买。第4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总公式的矛盾 1、总公式的矛盾: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2、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第三节 劳动力的买和卖 1、劳动力的买和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价值增殖不可能发生货币本身上,也不可能发生在买和卖的流通行为上,而只能发生在所购买的商品上,这种独特的商品即劳动力。第4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a、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包括三方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