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课件第四章-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岩石力学课件第四章-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石 力学 课件 第四 关系 强度 理论
- 资源描述:
-
1、岩石力学岩石力学岩 石 力 学岩 石 力 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Rock Rock MechanicsMechanics第四章第四章 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4.1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岩石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岩石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岩石或岩体,其力学性质可用弹性、或岩体,其力学性质可用弹性、塑性、粘性和三者组合来表示,塑性、粘性和三者组合来表示,如弹性、弹塑性、粘弹性、弹如弹性、弹塑性、粘弹性、弹塑粘性等。塑粘性等。弹性力学是岩石力学的弹性力学是岩石力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弹性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作用或由于温度改
2、变等原因而发生体由于受外力作用或由于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形变和位移。的应力、形变和位移。(一)(一)弹性力学的基本内容弹性力学的基本内容1 1、研究任务、研究任务 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为一般及复杂形状的构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为一般及复杂形状的构件、实体结构、板壳等。件、实体结构、板壳等。2 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二)(二)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在弹性力学中,在满足实用所需精度的前提在弹性力学中,在满足实用所需精度的前提下做一些必要的假设,使问题得以求解。下做一些必要的假设,使问题得以求解。(1 1)连续性假设: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连续性假设: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
3、例如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可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例如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可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它们的变化规律。(2 2)完全弹性假设:假定物体为完全弹性体,)完全弹性假设:假定物体为完全弹性体,则服从虎克定律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和相应的形变成正比,弹应力和相应的形变成正比,弹性常数不随应力或形变的大小而变化。性常数不随应力或形变的大小而变化。(3 3)均匀性假设:假定物体由同一材料组成,)均匀性假设:假定物体由同一材料组成,这样物体的弹性不随位置坐标而变化。这样物体的弹性不随位置坐标而变化。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为: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为:(4 4)各向同性假设:物体内一点的弹性性质)各向
4、同性假设:物体内一点的弹性性质在所有各个方向都相同。在所有各个方向都相同。(5 5)小变形假设:假定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小变形假设:假定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这样,可以用变形前的尺寸代替变形后的尺寸,这样,可以用变形前的尺寸代替变形后的尺寸,在考察物体的应变和位移时,可以略去高阶小量,在考察物体的应变和位移时,可以略去高阶小量,这对于方程的线性化十分重要。这对于方程的线性化十分重要。以上的假设对于工程中不少问题是适用的,以上的假设对于工程中不少问题是适用的,但对于一些问题的误差太大,就必须用另外的但对于一些问题的误差太大,就必须用另外的简化方案,但许多概念基本理论仍然是共同的,简化方案,但许多
5、概念基本理论仍然是共同的,弹性力学是学习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有限元弹性力学是学习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有限元方法等学科的基础。方法等学科的基础。几何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物理方程平衡方程平衡方程边界条件边界条件(三)(三)弹性力学的解题程序弹性力学的解题程序位移解位移解应力解应力解位移位移形变形变应力应力体积力体积力面力面力几何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物理方程平衡方程平衡方程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四)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四)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 1、平面应力问题、平面应力问题(一)(一)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任何一个弹性体严格地说都是空间物体,它所受的外力一般
6、都是空间力系。但是,当所考察的弹性体的形状和受力情况具有一定特点时,只要经过适当的简化和力学的抽象处理,就可以归结为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平面问题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等厚度薄板,承受平行于板面并且不沿厚度变化的面力,同时体力也平行于板面并且不沿厚度变化。z=0 zx=0 zy=0 xy 特点:1)长、宽尺寸远大于厚度2)沿板面受有平行板面的面力,且沿厚度均布,体力平行于板面且不沿厚度变化,在平板的前后表面上无外力作用。问题相反。0z注意:平面应力问题z =0,但,这与平面应变2 2、平面应变问题、平面应变问题 很长的柱体,在柱面上承受平行于柱面并且不沿长度变化的面力,同时体力也平行于柱
7、面并且不沿长度变化。z=0 zx=0 zy=0 x 图 22如:水坝、受内压的圆柱管道和长水平巷道等。0z注意平面应变问题z =0,但问题相反。,这恰与平面应力xyP(二)(二)平衡微分方程平衡微分方程 无论平面应力问题还是平面应变问题,都是在xy平面内研究问题,所有物理量均与z无关。下面讨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点应力及体力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导出平衡微分方程。从薄板取出一个微小的正平行六面体PABC,它在z方向的尺寸取为一个单位长度。yoxydyyyyxdxxxxxydxxxyxyyxdyyyxyxPABCXYD),(yxxxxdx 设作用在单元体左侧面上的正应力是 ,右侧面上坐标 得到增量
8、 ,该面上的正应力为 ,将上式展开为泰勒级数:),(ydxxxnnxnxxxxdxxyxndxxyxdxxyxyxydxx)(),(!1)(),(!21),(),(),(222略去二阶及二阶以上的微量后便得 同样 、都一样处理,得到图示应力状态。dxxyxyxxx),(),(yxyyx 对平面应力状态考虑体力时,仍可证明剪应力互等定理。以通过中心D并平行于z轴的直线为矩轴,列出力矩的平衡方程 :0DM02121)(2121)(dydxdydxdyydxdydxdydxxyxyxyxxyxyxy将上式的两边除以 得到:dxdydyydxxyxyxxyxy2121令0,0dydx,即略去微量不计,
9、得:yxxyyoxydyyyyxdxxxxxydxxxyxyyxdyyyxyxPABCXYD 下面推导平面应力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对单元体列平衡方程:0111)(11)(:0dydxXdxdxdyydydydxxFyxyxyxxxxx0111)(11)(:0dydxYdydydxxdxdxdyyFxyxyxyyyyyyoxydyyyyxdxxxxxydxxxyxyyxdyyyxyxPABCXYD 整理得整理得:00YxyXyxxyyyxx 这两个微分方程中包含着三个未知数这两个微分方程中包含着三个未知数 。因此决定应力分量的问题是超静定的;还必须考虑形变和因此决定应力分量的问题是超静定的;还必
10、须考虑形变和位移,才能解决问题。位移,才能解决问题。对于平面应变问题对于平面应变问题,虽然前后面上还有虽然前后面上还有 ,但它们完全但它们完全不影响上述方程的建立。所以上述方程对于两种平面问题不影响上述方程的建立。所以上述方程对于两种平面问题都同样适用。都同样适用。zyxxyyx,(三)(三)几何方程几何方程 在平面问题中,弹性体中各点都可能产生任意方向的位移。通过弹性体内的任一点P,取一单元体PAB,如图所示。弹性体受力以后P、A、B三点分别移动到P、A、B。PoxyABPABuvdxxuudyyvvdyyuudxxvv一、一、P P点的正应变点的正应变xudxdxudxdxxuux)(在这
11、里由于小变形,由y方向位移v所引起的PA的伸缩是高一阶的微量,略去不计。同理可求得:yvy二、二、P P点的剪应变点的剪应变yuxvxy线段PA的转角:xvdxvdxxvv)(同理可得线段PB的转角:yu所以PoxyABPABuvdxxuudyyvvdyyuudxxvv因此得到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yuxvyvxuxyyx 由几何方程可见,当物体的位移分量完全确定时,形变分量即可完全确定。反之,当形变分量完全确定时,位移分量却不能完全确定。一、平面应力问题的物理方程一、平面应力问题的物理方程xyxyxyyyxxEEE)1(2)(1)(1)(yxzE且有:(四)(四)物理方程物理方程二、平面应变问
12、题的物理方程二、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xyxyxyyyxxEEE)1(2)1(1)1(122作代换112EE就可得到平面应变中的关系式:xyxyxyyyxxEEE)1(2111122 由于这种相似性,在解平面应变问题时,可把对应的平面问题的方程和解答中的弹性常数进行上述代换,就可得到相应的平面应变问题的解。三、平面应力的应力应变关系式与平面应变的关系式之间的三、平面应力的应力应变关系式与平面应变的关系式之间的 变换关系变换关系将平面应力中的关系式:xyxyxyyyxxEEE21)(1)(1(五)(五)边界条件边界条件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内部各点的应力状态应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在边界上应满足
13、边界条件。1 1、位移边界条件、位移边界条件 当边界上已知位移时,应建立物体边界上点的位移与给定位移相等的条件。如令给定位移的边界为 ,则有(在 上):uSuSuusvvs其中 和 表示边界上的位移分量,而 和 在边界上是坐标的已知函数。suusvv2 2、应力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 当物体的边界上给定面力时,则物体边界上的应力应满足与面力相平衡的力的平衡条件。YlmXmlsxysysyxsx)()()()(其中 和 为面力分量,、为边界上的应力分量。XYsx)(sy)(sxy)(syx)(当边界面垂直于 轴时,应力边界条件简化为:xYXsxysx)(,)(当边界面垂直于 轴时,应力边界条件简
14、化为:yXYsyxsy)(,)(3 3、混合边界条件、混合边界条件(1).物体的一部分边界上具有已知位移,因而具有位移边界条件,令一部分边界上则具有已知面力。则两部分边界上分别有应力边界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如图,悬臂梁左端面有位移边界条件:00vvuuss上下面有应力边界条件:0)(0)(sysyxYX右端面有应力边界条件:0)()(sxysxYqXlqxyo2h2h(2).在同一边界上,既有应力边界条件又有位移边界条件。如图连杆支撑边界条件:0)(0sxysYuu如图齿槽边界条件:0)(0sxsXvvoxyxyo(六)(六)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rrrrdrrrrrdd
15、drrdrrdrKrKyxoPABC02101KrrrKrrrrrrrrr(七)(七)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极坐标中的几何方程drdrruoruruururrururrrrr11(1)平面应力情况:rrrrrrEGEE)1(21)(1)(1(七)(七)极坐标中的物理方程极坐标中的物理方程(2)平面应变情况:rrrrrEEE)1(2)1(1)1(122 将上式中的 换为 ,换为 。E21E1(一)(一)直角坐标下的基本方程直角坐标下的基本方程1 平衡微分方程000ZyxzYxzyXzyxyzxzzxyzyyzxyxx2 几何方程zwyvxuzyxyuxvxwzuzvywxyzxyz3 物理方程 对于
16、各向同性体,形变分量与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如下:yxzzxzyyzyxxEEE111xyxyzxzxyzyzGGG111 这就是空间问题的物理方程。将应力分量用应变分量表示,物理方程又可表示为:zzyyxxGeGeGe222xyxyzxzxyzyzGGG其中:zyxe211E 在空间问题中,若弹性体的几何形状、约束情况以及所受的外来因素,都对称于某一轴(通过这个轴的任一平面都是对称面),则所有的应力、形变和位移也对称于这一轴。这种问题称为空间轴对称问题。根据轴对称的特点,应采用圆柱坐标 表示。若取对称轴为 z 轴,则轴对称问题的应力分量、形变分量和位移分量都将只是 r 和 z 的函数,与 坐标无
17、关。zr,轴对称问题的弹性体的形状一般为圆柱体或半空间体。(二)(二)空空间轴对称问题间轴对称问题(二)(二)圆圆柱坐柱坐标标系下的基本方程系下的基本方程1 平衡方程0Zrrzrzrzz0rrzrrKrzr2 几何方程zwruruzrrrrwzurzr3 物理方程 由于圆柱坐标,是和直角坐标一样的正交坐标,所以可直接根据虎克定律得物理方程:rzzrzzrrEEE111zrzrzrEG121 应力分量用形变分量表示的物理方程:zzrreEeEeE211211211zrzrE12其中:zre岩石力学岩石力学4.24.2岩石弹性本构关系岩石弹性本构关系岩石力学岩石力学 岩石的本构关系岩石的本构关系是
18、反映岩石力学性状的数是反映岩石力学性状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形式一般为应力学表达式,表示形式一般为应力应变应变强强度度时间的关系。时间的关系。本构关系本构关系也称为本构定律、本构方程、本也称为本构定律、本构方程、本构关系数学模型、本构模型。构关系数学模型、本构模型。1 1、弹性本构关系,塑性本构关系;、弹性本构关系,塑性本构关系;2 2、线性弹性本构关系,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线性弹性本构关系,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3 3、各向同性本构关系,非各向同性本构关系;、各向同性本构关系,非各向同性本构关系;4 4、岩石流变本构关系。、岩石流变本构关系。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岩石力学岩石力学1 1、各向同性体的线
19、弹性本构模型、各向同性体的线弹性本构模型若物体内的任一点沿任何方向的弹若物体内的任一点沿任何方向的弹性都相同,则这样的物体称为性都相同,则这样的物体称为各向同各向同性体性体。各向同性体的弹性参数中只有二个各向同性体的弹性参数中只有二个是独立的,即弹性模量是独立的,即弹性模量E E和泊松比和泊松比(或体积模量(或体积模量K K和剪切模量和剪切模量G G)。)。一、线弹性本构模型一、线弹性本构模型岩石力学岩石力学1()1()1()111,2(1)xxyzyyzxzzxyxyxyyzyzzxzxEEEGGGEG 一、线弹性本构模型一、线弹性本构模型二个参数:二个参数:E E和和岩石力学岩石力学3Vp
20、KqG一、线弹性本构模型一、线弹性本构模型二个参数:二个参数:K和和G123V1232221223312221223311()31()()()22()()()3pq平均主应力体应变广义剪应力广义剪应变岩石力学岩石力学221()11()12(1)0()xxyyyxxyxyzzxyEEE 平面应变问平面应变问题题一、线弹性本构模型一、线弹性本构模型岩石力学岩石力学Z1()1()2(1)00()xxyyyxxyxyzzyxEEEE平面应力问平面应力问题题一、线弹性本构模型一、线弹性本构模型岩石力学岩石力学在岩体某一平面内的各在岩体某一平面内的各方向弹性性质相同,这个方向弹性性质相同,这个面称为各向同
21、性面,而垂面称为各向同性面,而垂直此面方向的力学性质不直此面方向的力学性质不同,具有这种性质的物体同,具有这种性质的物体称为横观各向同性体。称为横观各向同性体。如:层状岩体如:层状岩体一、线弹性本构模型一、线弹性本构模型2 2、横观各向同性体的线弹性本构模型、横观各向同性体的线弹性本构模型岩石力学岩石力学211212222221121221111111,XZ2(1)yxzxyxzyyxzzxyxyyzyzzxzxEEEEEEEEEGGGEG (面各向同性)一、线弹性本构模型一、线弹性本构模型(只有(只有5 5个独立的常数)个独立的常数)岩石力学岩石力学二、邓肯张双曲线弹性本构模型二、邓肯张双曲
22、线弹性本构模型康纳康纳(Kondner)在在1963 年根据大量土的三轴试年根据大量土的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提出可以用双曲线拟验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提出可以用双曲线拟合三轴试验的合三轴试验的(1 3)a 曲线,即:曲线,即:其中其中a、b 为试验常数。对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为试验常数。对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a 1。邓肯等人根据这一双曲线应力应变。邓肯等人根据这一双曲线应力应变关系等提出了一种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增量弹性关系等提出了一种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增量弹性模型,一般被称为邓肯一张模型,一般被称为邓肯一张(DuncanChang)模型。模型。13aaab岩石力学岩石力学二、邓肯张双曲线弹性
23、本构模型二、邓肯张双曲线弹性本构模型鞍钢前峪鞍钢前峪尾矿库尾尾矿库尾矿砂三轴矿砂三轴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岩石力学岩石力学二、邓肯张双曲线弹性本构模型二、邓肯张双曲线弹性本构模型邓肯张邓肯张E-B模型:模型:其中为其中为K K、n n、c c、RfRf 、Kb Kb 和和m m 是七个是七个材料常数。材料常数。3()mbaaBK PP13233()(1 sin)()12 cos2sinfntaaREKPPc岩石力学岩石力学二、邓肯张双曲线弹性本构模型二、邓肯张双曲线弹性本构模型Duncan 双曲线模型可以反映土变形的非双曲线模型可以反映土变形的非线性和一定程度反映土变形的弹塑性;由线性和一定程度反映
24、土变形的弹塑性;由于它建立在广义虎克定律的弹性理论的基于它建立在广义虎克定律的弹性理论的基础上,很容易为工程界接受;参数及材料础上,很容易为工程界接受;参数及材料常数不多,物理意义明确,只需常规三轴常数不多,物理意义明确,只需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即可确定,所以为岩土工程界所压缩试验即可确定,所以为岩土工程界所熟知和广泛应用,成为最普及的本构模型熟知和广泛应用,成为最普及的本构模型之一。之一。岩石力学岩石力学4.34.3岩石塑性本构关系岩石塑性本构关系岩石力学岩石力学塑性是材料的一塑性是材料的一种变形性质或变形种变形性质或变形的一个阶段,材料的一个阶段,材料进入塑性的特征是进入塑性的特征是当荷载卸载
25、以后存当荷载卸载以后存在不可恢复的永久在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变形。、塑性本构关系及特点、塑性本构关系及特点岩石力学岩石力学塑性本构关系与弹性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塑性本构关系与弹性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 1、应力、应力应变关系的多值性应变关系的多值性 对于同一应力往往有多个应变值与它相对对于同一应力往往有多个应变值与它相对应,因而不能像弹性本构关系那样建立应力应,因而不能像弹性本构关系那样建立应力和应变的一一对应关系,通常只能建立应力和应变的一一对应关系,通常只能建立应力增量和应变增量间的关系。要描述塑性材料增量和应变增量间的关系。要描述塑性材料的状态,除了要用应力和应变这些基本状态的状态,除了要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