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218580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格式:PPT
  • 页数:93
  • 大小:716.8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地理 科学 研究 范式 课件
    资源描述:

    1、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专题专题 一、地理科学问题及其构成 二、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三、科学研究维度的根据 四、科学研究维度:空间秩序 五、科学研究维度:时间序列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国家级规划教材云南省优质精品课程材云南省优质精品课程“地理科学导论地理科学导论”主要对地理科学问题及其构成、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地理科学研究维度的根据、地理科学研究的空间秩序维度和地理科学研究的时间序列维度等问题进行讨论,为在价值判断(价值研究维度)和伦理选择(伦理研究维度)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秩序和时间序列的全面掌握和科学调控,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共生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根

    2、据和基本方略奠定基础。基本逻辑结构如图5-1。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范式,包括所研究的学科的科学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维度。作为科学问题之一的地理科学问题,应该是发生在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并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高度关联的科学问题。对于这一地理科学问题应该从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等科学研究维度,以科学研究维度为基础的价值研究维度和以科学研究维度和价值研究维度为基础的伦理维度等三个研究维度进行系统研究。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地理研究维度的根据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三重研究维度的关系地理科学问题及其构成地理科学问题及其构成地理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3、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地理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科学研究维度科学研究维度时间序列时间序列时间序列的含义时间序列的层次时间序列的语言时间序列的路径时间序列的事例科学研究维度科学研究维度空间秩序空间秩序空间秩序的含义空间秩序的层次空间秩序的语言空间秩序的型式空间秩序的路径通 过 空间 秩 序和 时 间序 列 的全 面 掌握 和 科学调控,为 人 地关 系 地域 系 统的 共 生提 供 理论 根 据和 基 本方略。科学研究维度的根据科学研究维度的根据地理学思想史的阅读中国地理学家的贡献价值判断伦理选择图5-1基本逻辑结构 一、地理科学问题及其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孙正聿教授在其哲学通论一书中阐述了人类认

    4、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问题,认为最基本的方式包括:得到世界的哲学知识的哲学方式、得到世界的科学知识的科学方式、得到世界的常识知识的常识方式。据此认识,地理问题可以分成地理哲学问题、地理科学问题和地理常识问题。其中,地理科学问题是多数地理学家关注的重要领域,是地理学的科学知识形态科学问题、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科学学说、科学假说和学科体系等等中的最基础的知识范畴。地理科学研究开始于地理科学科学问题,地理学家的成长开始于地理科学问题的提出。要成为地理学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要学习和掌握地理科学问题及其构成的一般方法。(一)地理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地理科学问题的重要性是与地理科学研究从哪里开始密切关

    5、联的问题。地理科学研究是从哪里地理科学观察、地理科学事实和地理科学问题开始的?应该怎样思考与回答这个问题呢?请各位同学未来的地理学家们不要停留在感性世界而和我一起进入理性思维的世界,从科学哲学那里寻找答案吧。科学哲学家林定夷教授在其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一书中全面地阐述了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起始于科学问题。由于地理科学问题从属于科学问题,所以,地理科学问题的重要性从属于科学问题的重要性。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家的成长历史和科学哲学理论均表明,科学研究始于科学问题,而不是开始于科学观察。1、科学研究始于科学问题:科研历史的维度 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均高度重视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

    6、要作用。爱因斯坦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其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将科学问题看作是科学发展的契机,将物理学进化的历史看作是科学问题不断展开和深化的历史,提出了“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希尔伯特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诸多数学领域的杰出的数学家。他在其数学问题一书中,将科学问题看作是科学和数学发展的灵魂,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科学问题和学科问题)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

    7、终止”。正是数学问题所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即“希尔伯特问题”,成为数学科学领域20世纪以来发展的最重要的起点。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认为“提出(科学)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著名动物学家贝弗里齐认为“确切地陈述(科学)问题有时是向解决问题迈出了一大步”。2、科学研究始于科学问题:科学哲学的维度 科学哲学特别是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认为,科学研究不是始于科学观察而是始于科学问题,以科学观察为基础的科学问题的明确提出是科学认识活动的起点。任何一个学科的创立都起源于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研究主体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运用各种手段去研究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理论。在培根之前,人们把科学的研究对象看作是

    8、概念,科学研究遵循着演绎的逻辑,凡是符合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的就是科学的,“但三段论不是应用于科学的第一性原理,应用中间性原理又属徒劳;这都是由于它本身不足以匹对自然的精微之故。所以,它就是命题迫人同意,而不是抓住事物的本身。”(培根,1984)培根在对研究逻辑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归纳逻辑的观点,即科学开始于对事物的观察的观点通过对观察所积累的经验的归纳,揭示出事物的普遍原理。他的这一科学观一致影响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但也受到当代一些科学哲学家的批判。波普尔认为,科学起始于猜想,而不是观察,通过猜想的反驳和证伪,而不是经验的归纳和证实,达到科学的进步。他阐述到“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问题会突然发生,当

    9、我们的预期落空或我们的理论陷入困难、矛盾之中时,尤其是这样”,“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的问题的问题”(波普尔,1987)。尽管波普尔过分强调猜测和证伪的思想受到库恩等学者的批判,但他把问题当作科学的起始和研究对象的思想为后来许多学者所认可。只不过在波普尔的理论中,问题可能是单个的或随机的问题,而在库恩的理论中,问题是集束的和系统化的,只有系统的或集束的问题才会引起科学共同体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才可能引起科学的革命。3、地理研究始于地理问题 据此,地理科学问题显然也是地理科学研究的起点,只有提出了明确的地理科学问题,才可能进入地理科学研究,才可能

    10、取得地理科学研究成果。因此,要想成为地理学家特别是大地理学家,要想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做出重大贡献,就要从学习并掌握提出以科学观察为基础的地理科学问题开始。要提出和把握作为科学研究起始的科学问题,就要全面掌握科学问题的属性。如此重要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研究起始有哪些基本属性呢?(二)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 地理科学问题是地理问题的一种,不同于地理哲学问题,也不同于地理常识问题。科学认识论专家李祖扬教授在其科学认识论简明教程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问题问题,为我们讨论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 科学问题是以人们对既有科学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动态的把握为基础而形成的,它

    11、的形成要求人们首先回答在某一学科领域中何为已知、何为未知。如果未能正确划分出已知和未知的界限,也就无法提出作为具体探索目标的科学问题。人类的认 识对象是一个系统(图5-2),包括较小的“现实的认识对象 子系统”和较大的“可能的认识对象子系统”。其中,在 “现实的认识对象子系统”中,有更小的认识子系统“已经 认识到的已知领域”。科学问题应该是以现实的认识对象为根 据而提出的。根据现实认识对象提出的科学问题并不一定是当时 即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但总是和人类既有科学知识与科学实践有 密切联系的问题。而只有基于对人类实践需要和科学发展要求的充分理解,才能正确判断何者为“现实的认识对象”并据此正确地提出

    12、科学问题。所以,科学问题不仅不是仅仅与“未知”相联系的问题,而且是与“已知”相联系的问题,是界于“已知”和“未知”之间的问题。属于科学问题系统的子系统的地理科学问题有哪些特殊的基本属性呢?可能的认识对象 现实的认 识对象已知领 域图5-2认识对象系统 、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 “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及其回答,既有历史的根据又有逻辑的根据,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指导下的产物。()地理学所研究的地理科学问题本身的发展变化的历史和地理学(家)对地理科学问题本身的认识的历史,均表明,地理科学问题一定是发展是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中并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

    13、生联系的科学问题。这是历史的根据。()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核心对地理科学问题的属性的界定,则是逻辑的根据。地理科学问题是地理科学知识的一种形态或范畴,受更高级的地理科学知识诸如地理科学知识体系等的制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核心是地理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科学问题的属性以及地理科学问题的构成具有制约作用和指导意义。地理科学问题除了具备科学问题的一般属性外,还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和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有关。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和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规定了地理科学问题的学科属性。()基本

    14、属性: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属性 作为地理科学问题,应该是“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科学问题,不是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问题不是地理科学问题。比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恒星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的起源和演化及运动规律、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及整体运动规律、地壳的板块运动和地震等运动.问题可以是科学问题,但不是地理科学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不是发展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问题。而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和气候等问题是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问题,可能成为地理科学问题。又如,“地震”是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边界以外的而不是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事件,所以它不是地理科学问题;但“地震

    15、”所导致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确是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事件,所以,它(可能)是地理科学问题。再如,“洪涝及其灾害防治”,无论是“洪涝本身”还是所致“灾害及防治本身”均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是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事件,所以,“洪涝及其灾害防治”均(可能)是地理科学问题。复如,区域发展及其差距,均是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事件,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都关注的问题,可以通过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形成科学问题,所以,它可以成为地理科学问题。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问题或事物即具备了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属性的问题或事物,一定是典型的地理科学问题吗?()基本属性:人地关系地域系

    16、统属性 作为地理科学问题特别是典型的地理科学问题,应该是具备了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属性并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高度关联的科学问题。“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以划分成“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两个方面,它对地理科学问题特别是典型地理科学问题的属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问题,虽然可能成为地理科学问题,但不一定就是地理科学问题特别是典型的地理科学问题。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问题很多,只有问题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即“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发生联系,即具有“人地关系属性”或“地域系统属性(或区域差距、区域差别和区域多样性属性)”时才是地理科学问题特别是典型的地理科学问题。

    17、比如,对于国家高度重视并力求解答的农民增收问题,它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可能是地理科学问题。但如果,仅研究某地区的某类或某个农民增收问题,则其不是地理科学问题。如果不仅全面研究某地区的全体农民增收(特别是从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并研究不同地区的全体农民增收的区域差距,其就是一个典型的地理科学问题。地理学(家)如何根据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属性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属性将“地理经验事实”和“地理科学事实”转换成作为地理科学研究起点的“地理科学问题”呢?一、地理科学问题及其构成 (三)地理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 “科学问题”与“学科的科学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

    18、尚不具备从事跨学科综合研究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地理学工作者或青年地理学家而言,掌握将“一般性的科学问题”转换为“地理学学科的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将“科学问题”转化为“地理学科的科学问题”特别是“典型的地理学科的科学问题”,是地理科学研究的起始。这个能力的培养或养成,要从全面理解和系统掌握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入手。、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 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对于科学问题是如何构成的或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构成这个问题,是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索或回答的角度尚存在比较的的分歧。南开大学胡国定在其信息论与或然逻辑中阐述了科学问题

    19、及其解决方面的问题。任何一个科学问题(SP)不是仅由“已知条件(a)”和“未知项(X)”构成的,而是由“已知条件(a)”、“未知项(X)”、“已知条件(a)与 未知项(X)之间的关系(R)”和“已知有关知识库(Q)”四种科学问题构成元素相互作用组成的,即:SP(a,X,R,Q)当知识库(Q)充分够用时,科学问题(SP)就是普通性科学问题;当知识库(Q)不够用时,科学问题(SP)就是创新性科学问题。、地理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 地理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除了应遵循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外,还要遵循地理科学问题属性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属性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属性所决定的学科原则“地球陆地表层(

    20、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化原则”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化原则”。地理学家要想办法将科学问题与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联系起来,使“一般的科学问题”成为“地理学科的科学问题”。()学科原则: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化原则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这就要求地理学家将与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有关的科学问题”转换为或分解出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本身的科学问题”。比如,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是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问题,而不是以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问题。由于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是地球系统的

    21、子系统,因此,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可以分解出从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角度研究的科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成为地理科学问题。()学科原则: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化原则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就要求地理学家将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中的科学问题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即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典型的)地理科学问题。比如,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三农问题”之一的“农民增收问题”是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的科学问题,是很多学科的科学家都在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杰出的或优秀的经济学家特别是三农问题方面的一流专家们,他

    22、们研究这个问题主要从农民个体即农户的角度去研究并取得了可以为党和国家制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服务的重要成果。但更重要的是从区域角度对农民增收的研究。由于农民增收与地理环境有关,与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有关,可以成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问题。因此,对农民增收这一多学科共同关注的“一般性的科学问题”和困扰着我国区域科学发展加速实现的现实问题,可以遵循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思想进行转换,将其转换成为(典型的)“地理学科的科学问题”。我们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农民增收与区域差距”就是遵循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思想而设计并系统研究的。再如,作为教育发展中尤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义务教育发展差距问题,是发生在地球

    23、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的科学问题,是很多学科的科学家都在回答的问题。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是多方面的,包括类型差距和区域差距等。我们从义务教育的区域差距的角度从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将其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合起来,即遵循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思想设计和系统研究。我们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区域均衡系统研究”就取得了可喜成就,为云南省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中的科学问题,是否可以成为地理学科的科学问题这个问题,关键的是这个科学问题是否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有联系、是否与人地关系有联系、是否与地域系统有联系。最好的情况是,这

    24、个科学问题与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都有联系。如果这样的话,这个科学问题就可以成为典型的地理学科的科学问题,即可以成为“关于某地理事物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问题。比最好的情况稍差一些的情况是,这个科学问题仅与人地关系活仅与地域系统有联系。如果这样的话,这个科学问题仍可以成为比较典型的地理学学科的科学问题,即可以成为“关于某地理事物的人地关系系统问题”即主要研究某一个地域的人地关系问题、“关于某地理事物的地域系统问题”即主要研究各个地域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与“学科原则: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化原则”想比,“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化”这一原则是更重要的原则,是各位学生应重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对于已

    25、经构成了的发生在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中的、可以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或人地关系和地域系统)发生联系,并成为“关于某地理事物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典型的地理科学问题,应该从哪些维度进行研究呢?二、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对于一个地理科学问题,应该从哪些维度进行研究呢?仅回答这个地理科学问题的科学答案吗?还是还要回答这个科学答案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应该从这些维度进行研究即有什么根据呢?(一)地理研究维度的根据 地理学(家)是怎样研究以及应该怎样研究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和作为“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一部分的地域或区域”以及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

    26、心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呢?对于这些有待进一步创新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地理科学认识论和地理研究方法论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呢?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创新的最高原则历史与逻辑的统原则为科学回答地理学的研究维度这个问题奠定了哲学认识论和哲学方法论基础。所谓“历史”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以及人类认识客观现实的历史;所谓“逻辑”是客观现实以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形式在思维中所反映的逻辑体系;所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指思维或理论的逻辑结构与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思维或理论的历史发展之间的一致性。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域或者区域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客观存在的发展历史、科学认识的发展历史和概念之间的逻辑

    27、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构成了地理学研究维度存在的根据。1、根据:客观存在的发展历史 从客观存在的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和作为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地域(系统)或区域(系统)”以及逐渐形成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客观存在的发展历史看,()它们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作为“分布规律的空间秩序”及其所决定的作为分布规律具体表象的“分布格局的空间秩序”和“分布实况的空间秩序”,()它们具有鲜明的时序特点作为“变化规律的时间序列”及其所决定的作为变化规律的具体表象的“变化现象的时间序列”和“变化格局的时间序列”,()它们区域特点和时序特点都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与人

    28、们期望的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并可以适度调控的。2、根据:科学认识的发展历史 从地理学(家)对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和作为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地域或区域”以及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认识的发展历史看,地理学自诞生以来,无论是古代地理学,还是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职业地理学家始终高度重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差异性和人地性,在不断探索它们的分布实况、分布格局、变化现象、变化格局和因素作用的基础上,穷究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及其支配或决定着它们的因素的作用机制,()职业地理学家或直接地运用已经认识到的关于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29、、变化规律和因素综合作用机制方面的地理科学理论知识服务于区域问题特别是区域发展问题区域发展的空间战略、区域规划的空间战略的科学决策,或通过向受教育者和政府官员传播地理科学知识而间接地服务于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和作为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地域(系统)或区域(系统)”。3、根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系统论指导下的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和作为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地域或区域”以及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有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看,它们有自己的分布、自己的变化和自己的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因此,从认识论和方

    30、法论方面看,地理学(家)对于它们的研究,不仅要从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来进行研究,而且要从它们与人们的期望之间的关系的角度以及对这种关系的调整的角度来思考和研究。所以,对于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和作为“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一部分的地域(系统)或区域(系统)”以及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而言,无论是从它们的客观存在的发展历史看,还是从对它们的科学认识的发展历史看,以及从对它们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看,它应该有一定的基本研究维度。二、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二)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地理学对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和作为“地球陆

    31、地表层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地域(系统)或区域(系统)”以及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其具体研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些研究应该从哪些角度或框架进行研究呢?它们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呢?这种角度或框架就是地理学的研究维度。地理学的研究维度应该包括:()包括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在内的科学研究维度,()以科学研究维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价值研究维度,()以科学研究维度和价值研究维度为基础的伦理研究维度。地理研究维度这一地理学基本理论命题的逐渐提出和不断探索以及系统求解,不仅对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建设和区域实践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明天的地理学家的地理科学意识和地理科学能力

    32、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1、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科学研究维度 科学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是否”问题,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的真实情况方面的问题。如果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一直,那么研究及其结果就是正确的,就是“真”。否则就是错误的,就是“假”。地理学与任何学科一样,在科学研究维度方面追求“真”或“准真”,要不断屏弃“假”和“造假”。地理科学研究维度所回答的“是否”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诸如,()中国或你所在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中国或你所在地区的2008年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中国人类发展指数(CHDI)”是多少,()中国或你所在地区的2008年的“人类发展

    33、指数(HDI)”和“中国人类发展指数(CHDI)”的各个分指数的构成比例是多少,()中国或你所在地区的2008年的总量GDP是多少、人均GDP是多少、地均GDP是多少、产业的产值结构是多少,()中国或你所在地区的2008年的总量GDP的区域差距(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是多大、人均GDP的区域差距(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是多大、地均GDP的区域差距(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是多大,()中国或你所在地区自改革开发以来总量GDP的增长率是多少、人均GDP的增长率是多少、地均GDP的增长率是多少,产值结构的变化率是多少,()中国或你所在地区人均GDP今后若干年可能是多少、人均GDP的区域差距今后若干年可

    34、能是多大、人均GDP的区域差距与中国或你所在地区的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中国或你所在的地区的人均GDP的区域差距的可能的最大值是多少,()一般而言,某地区的人均GDP的区域差距是否有极大值和最大值以及极大和最大值是多大.这些问题,都是地理学科学研究维度方面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也是各位有志于地理学事业的同学未来的地理学家和用地理学服务于国家发展思考和探索的问题。2、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价值研究维度 价值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有用无用”、“益害”问题,涉及到主体和客体及其所构成的价值关系,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某地理事物及其状态对于某地区、某群体等的作用的好坏等方面的问题。诸如,问题:“某省

    35、区的区域差距的大小及其对区域和谐科学发展的影响”。经过系统收集资料和计算分析得出某省的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HDI)”的2008年的各地市州之间的区域差距及预测出来的今后若干年的区域差距()这是科学研究维度所应该回答的问题;将与“适度的区域差距”数值()进行比较,如果远大于,那么居高不下或不断加大的区域差距会对这个区域和谐科学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呢这是价值研究维度应该回答的问题。如何回答“有什么重大影响”这个问题呢?地理学家可能有多种办法,比如,第一种办法是运用有关的关于区域差距大小对区域发展影响方面的理论,遵循演绎的逻辑路径来思考与研究这个问题。第二种办法是运用有关区域的区域差距大小对区

    36、域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的经验事实,遵循类比的逻辑路径来思考与研究这个问题。3、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伦理研究维度 伦理研究维度主要回答“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方面的问题。它不仅关注历史时期和当代时期已经发生过的行为的评价,而且更关注“今后应该或不应该怎么样”的问题。诸如,对“某省区的区域差距的大小及其对区域和谐科学发展的影响与调控”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呢?这个回答,不仅要回答“不同时期历史、当前和未来的区域差距的大小”和“一定大小的区域差距对区域科学发展的积极和消极的全面影响”,而且还要回答“区域差距今后应该怎样调控”等问题。假定()在科学研究维度上进行研究,得出这个省区的各地市州之间“历史时期1

    37、990年到2007年的区域差距(T2008-i或G2008-i)”、“当前时期2008年的区域差距(T2008或G2008)”和“未来时期预测出来的今后若干年的区域差距(T2008+i或G2008+i)”;()在价值研究维度上进行研究,它们特别是“当前时期2008年的区域差距(T2008或G2008)”和“未来时期预测出来的今后若干年的区域差距(T2008+i或G2008+i)”与“适度的区域差距(T0或G0)”相差甚远,这显然不利于这个省区的区域科学发展及其目标的实现;()在伦理研究维度上进行研究,今后应如何科学调控今后若干年的区域差距(T2008+i或G2008+i),使其接近“适度的区域

    38、差距(T0或G0)”。二、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三)三重维度的关系 1、三重维度的逻辑顺序:科学价值伦理 对某地理问题的研究,这三个研究维度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一般而言:第一,是从科学研究维度进行研究,解决和回答“是否”问题即“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什么状态或不是什么状态”等方面的问题;第二,是以科学研究维度的结论为基础,进行价值研究维度研究,解决和回答“有用无用”和“有益用害”以及益害的大小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在科学研究和价值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伦理维度研究,解决和回答今后应该怎么办等方面问题。2、地理研究维度的选择:三维最系统 对于同一个地理问题,其具体的研究维度的选择或确定可能有三种情

    39、况:第一,只从科学研究维度进行研究;第二,不仅从科学研究维度进行研究,而且从价值研究维度进行研究;第三,不仅从科学研究维度和价值研究维度进行研究,而且从伦理研究维度进行研究。显然,第三种情况优于第二种情况、优于第一种情况。按第三种情况研究,才能比较好地回答作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最高目标协调共生或控制共生的最优或满意路径和最优或满意对策等方面的问题,其研究结论才可能是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比较容易为国家或区域发展服务。如何才能真正地比较好地按照第三种情况将科学研究维度、价值研究维度和伦理研究维度三个研究维度统一起来进行地理研究呢?成功地进行这种系统研究的最重要的学科基础是,各

    40、位同学要全面理解好地理学的综合性和软科学性等地理学的基本性质,全面理解和初步掌握杰出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所创立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要全面掌握地理学的整体知识。在这三个研究维度中,地理科学研究维度是最基础的研究维度,也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应该首先掌握的,是形成地理科学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更是成为地理学家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地理科学意识和地理科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家)是怎样或应该怎样从科学研究维度进行研究呢?它包括哪些更具体的研究维度呢?它有什么根据呢?各位同学在课后阅读“中国自然地理丛书”各卷、“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各卷和地理学报等学报上的有关文章,看他们是怎样进行和表达科学研

    41、究维度的。三、科学研究维度的根据 (一)科学研究维度的研究思路 地理学(家)对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和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研究,是从哪些维度进行的呢?不同时代的地理学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以及后现代地理学对它们的研究和表达的科学维度是有一定差距的。现代地理学是怎样理解和把握地理研究的科学维度呢?系统总结地理学家群体对于这方面问题的认识及其重要思想,是回答这个问题的重要基础。(二)科学研究维度的研究现状 对于在悠久的地理学发展历史特别是地理学思想史中有重大影响的地理学大师是怎样进行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研究方面

    42、的问题,大家可以在通过阅读各种版本的“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著作后逐步得到答案。我正在从事的“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发展研究”的重要结论之一是,中国的地理学家在20世纪特别是中叶以来对全世界的地理学理论的贡献是很大的。仅在地理学的科学研究维度这个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方面,就有很重要的思想或理论萌芽。可能是他们埋首于用地理科学理论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重大科学决策,而没有时间系统思考与回答地理学的科学研究维度这个近乎地理学元问题的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三、科学研究维度的根据 (三)科学研究维度的思想基础 中国的地理学家群体特别是杰出地理学家对地理学研究特别是地理实证研究的科学研究维度这个问题已有相

    43、当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杰出的自然地理学家黄秉维院士在其19561967年基础科学学科规划地理学学科规划说明书中阐述了研究自然综合体的研究要“根据自然综合体的发生与形态进行类型划分,根据类型分布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区域划分;研究现代自然地理作用与自然综合体发展的规律;用历史方法研究自然综合体的发生经过”的重要思想。()杰出的人文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在其“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阐述了要进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人地相关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析”等研究的重要思想。()杰出的自然地理学家郑度院士在其自然地域系统研究中阐述了“自然地理学通常从过程、类型和

    44、区域等三个角度与层次来研究自然综合体”等重要思想。()杰出的人文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和地理学家蔡运龙教授在其“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阐述了“研究发生在区域中的过程和演变规律,而不是静态地研究区域.将格局和过程关系的研究作为重要的观点和技术路线”等关于我国地理学发展趋势的重要思想。.他们的这些重要思想,对于在继承地理学传统的思维模式即以观察材料和事实为基础,从相互关系中去认识和阐述规律、概括理论的经验归纳型综合思想的基础上,从理论演绎综合思想提出和系统阐述地理的科学研究维度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这些关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维度的思想,是构建地理学的科学研

    45、究维度的理论的重要基础。三、科学研究维度的根据 (四)地理研究的科学维度 在系统总结近、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发现,现代地理学不仅(应该)重视空间分布研究区划研究和类型研究及其变化过程的研究,而且(应该)重视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的原因及其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这些在地理实践研究中所形成的研究内容进行科学哲学的整理,可以得到地理的基本的科学研究维度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限于教学对象和有待深入系统研究等原因,下面主要讲授并和各位同学共同讨论“科学研究维度:空间秩序”和“科学研究维度:时间序列”方面的问题。四、科学研究维度:空间秩序 (一)空间秩序的涵义 地理学在其漫长的发展

    46、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别、学派差别和分支学科之间的差别,但都高度关注某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地理位置、要素关系和地域关系等多种关系的优化去思考和解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控制共生和协调共生问题。地理位置、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是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对于这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层次、研究方法和表达层次存在区别。对于这些本质特征应该如何进行认识和研究以及如何表达认识到的结果呢?这就是空间秩序的基本任务。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的空间秩序可以从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的地理位置、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等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地理位置看,某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

    47、的空间秩序是其既有的地理位置和未来地理位置的重组。比如,某偏僻的县区目前的交通条件不好,则目前的经济地 理位置特别是交通地理位置是不理想的。而要使其得到较好发展的可能条件之一是改善其经济地理位置特别是交通地理位置,则就要重组这个县区今后的地理位置,就要进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从要素结构看,某地区的诸多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其要素结构。如果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利于区域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那么就要想办法优化要素结构,要素结构需要重组或重建。第三,从地域结构看,某地区与与其有关的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地域结构不利于其发展,则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地域结构,对地域

    48、结构进行重组或重构。因此,空间秩序的概念与空间结构的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还考虑了空间结构的重组或重建或重构。对于如何科学地定义空间秩序进而对其系统阐释的任务是艰巨的,是各位今后有志于地理学学科建设特别是地理学理论系统化研究的同学你可能成为地理学家乃至地理学大家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本节中,主要从地域结构特别是次级地域结构角度探讨空间秩序。作为空间结构的另一个重要角度要素结构的研究框架与从地域结构研究空间秩序基本相同。四、科学研究维度:空间秩序 (二)空间秩序的层次 古今中外的地理学家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和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

    49、系统”的空间秩序的“理论认识”和“现实重构”的研究的层次有三个:分布实况层次的空间秩序、分布格局层次的空间秩序和分布规律层次的空间秩序。它们在空间秩序的理论认识和实际应用中的具有不同层次。一般而言,“空间秩序的理论认识”阶段的研究的逻辑顺序主要是由“感性(而非理性)具体到一般或理性的逻辑顺序”的逻辑过程,“空间秩序的现实重构”阶段的研究的逻辑顺序主要是由“一般或规律到理性(而非感性)具体的逻辑顺序”的逻辑过程。这两个阶段,构成了对空间秩序的层次的研究的整个过程,是空间秩序层次研究的创新。1、空间秩序的“理论认识”“理论认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最基本的科学任务。从对空间秩序的“理论认识”角度看,地

    50、理学(家)对空间秩序的研究和表达的层次有三个:分布实况、分布格局和分布规律。一般而言,对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的分布实况的认识,是探索分布格局和揭示分布规律的客观基础。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的分布规律的认识是地理学探索空间秩序的最高目标。因此,分布实况是最低级的认识过程、认识目标和认识结果,而分布规律是最高级的认识过程、认识目标和认识结果。地理学(家)对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的空间秩序的认识,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文地理要素所构成的人文地理综合体的空间秩序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发现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鲜明的区域差异或区域多样性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185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