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合理?-道德判断的社会心理模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合情合理?-道德判断的社会心理模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情合理 道德 判断 社会心理 模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道德判斷:情緒或認知?兼談道德心理學的研究進路陳舜文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綱要當代道德心理學的基本立場道德判斷的三種傳統模型及其疑難道德判斷的雙重歷程模型道德心理學的研究進路與知識網當代道德心理學的基本立場當代道德心理學(Moral psychology)綜合演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認知神經科學(cognitive neuroscience)、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以及文化心理學(cultural psychology)等學科,從經驗科學的角度,探討人類的道德判斷、道德情緒與行為之歷程與影響因素。道德自然主義(moral n
2、aturalism):探討道德議題時,不涉及任何超自然或超驗的因素。(Flanagan,Sarkissian,&Wong,2019)當代道德心理學人究竟是如何進行道德判斷?進行道德判斷的心智歷程為何?道德判斷究竟是出自理性的認知推論?或是依據情感直覺?(理性論 vs 情緒論)道德判斷是否有人類普同性?抑或是文化相對?(普世主義 vs 相對主義)道德判斷歷程的三種傳統模型:心理理性論(Psychological rationalism)情緒直覺論(Sentimental intuitionism)雙途論(Dual-pathway model)當代道德心理學道德判斷的傳統模型心理理性論(Psych
3、ological rationalism)道德判斷是源自內在的理性認知能力或官能。約1970年代開始,Kohlberg 道德發展理論成為主流。其理論依循Kant的認知主義倫理學傳統。道德判斷傳統模型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簡述 Kohlberg(1927-1987)依循Piaget對發展的基本觀點,建立複雜的道德發展理論。約自1970年代開始,成為道德心理學的主流理論。使用道德兩難的故事作為研究材料,連續數年研究一群約十至十七歲的男孩。道德兩難測試中,參與者必須對特定行為做出道德上對或錯的判斷,並且清楚說出判斷的理由與推論。分析重點不只在於對或錯的判斷,更重要的是:基於什麼理由而做出判斷
4、。道德判斷傳統模型Kohlberg的道德兩難例題 以自我利益為中心,且會權衡風險。(這樣做我可能得到什麼好處?有多大風險?)階段二階段二工具式利己道德觀工具式利己道德觀(morality of naive instrumental hedonism)此時孩童盲目遵從權威,道德判斷的主要特徵是為了避免受到懲罰。(是否會因讓太太死亡,或是會因犯罪而受到懲罰。)階段一階段一他律的道德觀他律的道德觀(morality of punishment and obedience)此時期的道德觀念是由外在界定,以避免懲罰或獲得獎勵為考慮。95的七歲孩童處於此層次。道德前成規期道德前成規期(pre-conven
5、tional)約七歲至十歲推理依據推理依據道德發展層次與階段道德發展層次與階段此時期孩童希望被周遭人士視為善良乖巧,道德決定是基於他人之讚許或為了維持良好社會關係。(我這樣做才能與人維持良好關係)階段三階段三人際規範道德觀人際規範道德觀(morality of maintaining good relationship)此時孩童認為道德是由規則和法律界定,法律與規則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工具。無論是贊成救助生命或保護私人財產,都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我應該維護社會秩序)階段四階段四社會秩序道德觀社會秩序道德觀(morality of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瞭解個人行為會影
6、響社會整體利益。社會規則已經內化,遵守規矩是因為遵守規矩是一件對的事。道德成規期道德成規期(conventional morality)約十至十六歲此時認為法律和規則是由抽象的普世倫理價值所證成,例如人類生命的價值和尊嚴的價值等。階段六階段六普世倫理原則道德觀普世倫理原則道德觀(morality of 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s)此時認為社會行為的規則是為了共同利益的社會契約,但權威並非永遠正確,而且有時個體權利重於法律。階段五階段五社會契約道德觀社會契約道德觀(morality of social contract)瞭解道德反映的是重要潛在原則。雖然實際作法可能
7、因情境而異,但原則是相同的。道德後成規期道德後成規期(post-conventional morality)約十六歲之後Kohlberg 道德發展理論受到的批評道德判斷受情境脈絡影響,反應並不穩定。性別差異:Gilligan(1982)認為除了注重理性與正義原則的道德觀之外,還有強調特殊人際關係中之義務、關懷與照顧的道德觀。文化差異大,尤其是北美與西歐以外的人們較少出現後成規期之反應。此理論是否帶有文化價值偏誤?此理論只探討道德推理能力與發展形式,未顧及道德情緒。但日常生活中,道德事件常引發強烈情緒反應,豈是如此冷硬?道德判斷傳統模型情緒直覺論(Sentimental intuitionism
8、)人知覺到特定事件後,會馬上產生情緒反應,道德判斷源由而生。認知推論只是事後為情緒直覺找理由。依循Hume的觀點:理性是情感的奴隸。道德判斷的傳統模型道德判斷傳統模型許多心理學研究顯示,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是依靠下意識的直覺與情緒進行道德判斷,而不是依靠理性的認知推論。例如:道德錯愕(moral dumbfounding)反應。(Haidt,2019,2019)道德判斷傳統模型道德錯愕的例子食用大體合意亂倫道德判斷傳統模型雙途論(Dual-pathway model)道德判斷同時涉及情緒與認知成份,兩者為不同心智運作路徑,可能協同也可能發生衝突。主要根據當代神經科學之研究發現(Damasio,
9、1994;Greene et al.,2019)道德判斷的傳統模型道德判斷傳統模型傳統道德判斷模型的疑難 當代情緒直覺論者常與雙途論者聯合起來(統稱為反理性論者),對理性論觀點提出質疑。理性論者除了回應之外,亦對反理性論提出批評。道德判斷傳統模型當代反理性論者對理性論觀點提出質疑認知推論並非人們作出道德判斷的必要條件,更不是充分條件。人們常常靠直覺便可作出不錯的判斷。某些重刑犯智力與推理能力正常,但其道德情緒卻違常(例如欠缺同情心),其道德判斷與行為亦有異於常人。援引演化心理學與動物行為學的觀點,認為道德情緒與直覺有助於社會動物的生存與適應,也具有跨物種之間的連續性。道德判斷傳統模型理性論者的
10、主要回應懷疑反理性論者的研究方法以及實驗的效度。採納一部分情緒直覺論的觀點,認為人的確有時會依靠情緒與直覺作出判斷,但這不代表人完全沒有以理性作出道德判斷的能力。區分不同的理性或理性論立場,或者採取較弱的理性論觀點,亦即不把理性認知因素視為道德判斷的必要條件或充分條件,只視為是影響因素之一。道德判斷傳統模型理性論者亦對反理性論者提出批評反理性論者無法良好地說明或區辨人類與其他物種(尤其是其他靈長類)在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上的重要差異,例如:人可以作出公正無私的判斷,並且重視道德判斷之間的一致性。人類具有獨特的認知與行為特徵,包括抽象思考、使用語言、揣測他人意圖、協同合作等心智與行為能力,這些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