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中国 思想 文化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考点考点1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贡献。(3)(3)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考点考点2 2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1)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2)(2)知道汉武帝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这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3)(3)体会汉代儒学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一观念的认同。考点考点3 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1)(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人物;(2)(2)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
3、主要观点(3)(3)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4)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考点考点4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之际著名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2)(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3)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提倡个性”、“批判专制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等主张的思想价值。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
4、艺术(必修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必修专题)考点考点1.1.科技成就科技成就(1)(1)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2)(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价值。考点考点2.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1)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2)(2)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
5、、苏轼、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3)(3)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王维等著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王维等著名画家;名画家;(4)(4)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考点考点3.3.文学成就文学成就 (1)(1)知道知道、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3)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
6、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考点考点4.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产生和发展(1)(1)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思想连连看思想连连看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时期汉武帝汉武帝时期时期宋明宋明时期时期明末明末清初清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之”明确提出明确提出仁政仁政“礼法并用,以礼为主礼法并用,以礼为主“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事不穷,则
7、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则阙了一物道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我之出为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我之出为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循天下之公循天下之公”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
8、镇兴盛,传统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中,一批士人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文化的觉醒。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涌现了许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同的见解,涌现了许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岳麓版教材岳麓版教材结合材料思考百家争鸣的社会形成的
9、社会背景?结合材料思考百家争鸣的社会形成的社会背景?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经济经济:生产力进步,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进步,铁器牛耕的使用政治:分封制崩溃政治:分封制崩溃社会:大变革统治者急需人才社会:大变革统治者急需人才阶级:阶级:“士士”的崛起的崛起文化:文化: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第第1 1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点考点】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的思想】百
10、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观点)1 1(20112011年广东文综,年广东文综,12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C学派学派代表代表主张主张评价评价儒家儒家孔子孔子哲学哲学思想思想政治政治思想思想教育教育思想
11、思想孟子孟子政治政治思想思想哲学哲学思想思想道德道德思想思想人格人格精神精神荀子荀子哲学哲学思想思想政治主政治主张张核心是核心是“仁仁”、“礼礼”;(仁者;(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中庸爱人,克己复礼)、中庸主张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含民本(含民本思想)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等等“仁政仁政”(核心)、(核心)、“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性善说性善说”(了解)(了解)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了解)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制天命而用之之”(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性恶论性
12、恶论”(但教育可使(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人由恶变善)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被推崇为“圣人圣人”。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后列为“四书四书”之一;之一;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仁政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尊为“亚圣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对传
13、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大影响。基本上继承儒家思想,但基本上继承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学学派派代表代表主张主张评价评价道道家家老子老子哲学哲学思想思想政治政治主张主张庄子庄子哲学哲学思想思想文学文学成就成就法法家家韩非韩非墨墨家家墨子墨子“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定“天命论天命论”;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转化)“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齐物观齐物观 哲理智慧和浪漫主义风
14、格,哲理智慧和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新“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同尚同”、“节俭节俭”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15、。在西汉以后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期的显学;曾广泛流传,战国以后不再受曾广泛流传,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重视。孟子把孟子把“仁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实行仁孟子认为,土地、
16、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政必须重民。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次之,君为轻”的主张。的主张。“仁政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核心。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生俱来的。孟子对孟子对“性善说性善说”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小孩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在井边玩耍,不小
17、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恻隐之心”。这说明,人的内心本来就存在着善良的本。这说明,人的内心本来就存在着善良的本性。性。孟子倡导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们应具有取义。孟子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的人格精神。-岳麓版教材岳麓版教材 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天天”就是客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的运行有
18、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制天命而用之而用之”。荀子主张荀子主张“性恶论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荀子说,由于人生来好利欲,好声色,所以才会发荀子说,由于人生来好利欲,好声色,所以才会发生争夺、残害、淫乱的事情:如果顺从这种性情发展,就生争夺、残害、淫乱的事情:如
19、果顺从这种性情发展,就会引起争夺和暴乱。因此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会引起争夺和暴乱。因此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但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又吸收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并施。作为战国时期百时他又吸收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并施。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岳麓版教材岳麓版教材 庄子提出了庄子提出了“齐物齐物”的观点。的观点。“齐物
20、齐物”,就是万物,就是万物齐一,庄子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齐一,庄子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别。庄子讲过这样一个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他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怎么样怎么样?猴子听了,都怒气冲冲。老人改口说:那么早晨猴子听了,都怒气冲冲。老人改口说:那么早晨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听了,都很高兴。在猴子听了,都很高兴。在这里,名称和数量没有一点变化,为什么猴子会先怒后喜这里,名称和数量没有一点变化
21、,为什么猴子会先怒后喜呢呢?这是因为猴子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庄子认这是因为猴子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庄子认为,如果人们不知道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为,如果人们不知道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就会像猴子一样,陷入莫名其妙的烦恼之中。就会像猴子一样,陷入莫名其妙的烦恼之中。从从“齐物齐物”的观点出发,庄子提出的观点出发,庄子提出“逍遥逍遥”的人生的人生态度。所谓态度。所谓“逍遥逍遥”就是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就是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要想达到然的态度。要想达到“逍遥逍遥”,就要,就要”无所恃无所恃”,不要,不要受各种条件左右。受各种条件左右。
22、-岳麓版教材岳麓版教材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4 4、它们、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 1、儒家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则;2 2、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学说构成了2000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 3、法家、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
23、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儒家推崇推崇“人治人治”,”,“德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政。法家法家提倡提倡“法治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道家主张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时势和民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孔子
24、孔子“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荀子荀子.王制王制“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春秋繁露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为人者天这一组材料的主题是什么?这一组材料的主题是什么?从材料分析君主地位的变化。从材料分析君主地位的变化。君臣有别、相互尊重君臣有别、相互尊重君主地位最高君主地位最高君权神授君权神授(20112011温州八校联考)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温州八校联考)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
25、族同商人发现东方,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新的精神世界世界”是指是指A A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 B B道家的无为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C C儒家的仁政思想儒家的仁政思想 D D墨家的非攻思想墨家的非攻思想C(20112011高考预测卷)荀况在荀子高考预测卷)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故曰:以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