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216999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格式:PPT
  • 页数:57
  • 大小:3.4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细菌 感染 免疫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与免疫重重 点点 与与 难难 点点 重点:重点:1.名词概念: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名词概念: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脓毒血症、ID50、LD50、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模式识别受体等概念。、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模式识别受体等概念。2.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3.抗感染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抗感染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4.医院感染的防控医院感染的防控难点:难点:1.名词概念名词概念2.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机理,内毒素,外毒素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机理,内毒素,外毒素3.机体获得性免疫机体获得性免疫4.

    2、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 2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细菌的感染(infection):是指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是指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并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殖并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引起宿主感染的细菌称为病原菌(引起宿主感染的细菌称为病原菌(pathogen)或致病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病原菌从一个宿主到另一宿主体内并引起感染的过程称病原菌从一个宿主到另一宿主体内并引起感染的过程称为传染(为传染(infection or communication

    3、)。有些细菌在正常情)。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只有在某特定些情况下才可引起致病,这类况下并不致病,只有在某特定些情况下才可引起致病,这类细菌称为机会致病菌(细菌称为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条件致病)或条件致病菌(菌(conditioned pathogen)。)。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抗感染免疫:是指微生物入侵宿主机体后,宿主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是指微生物入侵宿主机体后,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抗感染免疫应答产生抗感染免疫应答,以抑制或避免微生物致病作用的过以抑制或避免微生物致病作用的过程。程。免疫系统的这一功能被称为免疫防御。在宿主抗感染免免疫系统的这一功能被

    4、称为免疫防御。在宿主抗感染免疫的压力下,微生物还会还会产生免疫逃逸现象疫的压力下,微生物还会还会产生免疫逃逸现象,以逃以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避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微生物对机体的感染与机体对微生物的抗感染免疫,构微生物对机体的感染与机体对微生物的抗感染免疫,构成了一对基本矛盾。这一对矛盾力量的消长决定着疾病成了一对基本矛盾。这一对矛盾力量的消长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发生、发展与结局。4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Normal flor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是

    5、指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是指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的总称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的总称。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表生物。表6-16-1列举了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列举了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5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表表6 61 1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生物拮抗(biological antagonism)正常菌群在宿主

    6、体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的正常寄居可以内的正常寄居可以 妨碍或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入与繁妨碍或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入与繁殖,对宿主起着保护作用。殖,对宿主起着保护作用。2.营养作用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摄入的营养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摄入的营养物质进行初步代谢、物质转化和合成代谢,形成一些有物质进行初步代谢、物质转化和合成代谢,形成一些有利于宿主吸收、利用的物质,甚至合成一些宿主自己不利于宿主吸收、利用的物质,甚至合成一些宿主自己不能合成的物质供宿主使用能合成的物质供宿主使用。7细菌的感染与免疫3.免疫作用免疫作用 宿主的免疫系统有赖于抗原的刺激才能发育宿主的免疫系统有赖于抗原的刺激

    7、才能发育与成熟。正常菌群作为抗原可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与成熟。正常菌群作为抗原可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免疫系统的成熟与免疫应答。刺激免疫系统的成熟与免疫应答。4.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 研究表明,人一生的不同阶段,肠道正常研究表明,人一生的不同阶段,肠道正常菌群的构成与数量是不一样的,它们与人体的发育、成熟菌群的构成与数量是不一样的,它们与人体的发育、成熟与衰老有着一定关联。与衰老有着一定关联。8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正常微生物群还与它们存在的环境(即宿主)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正常微生物群还与它们存在的环境(即宿主)之间存在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状态。这种状态始终处于动态过程之中。只要这种与相互制

    8、约的状态。这种状态始终处于动态过程之中。只要这种动态过程不会引起疾病,就被称为动态过程不会引起疾病,就被称为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当宿主(免疫、营养及代谢等)、正常微生物群(种类、数量、当宿主(免疫、营养及代谢等)、正常微生物群(种类、数量、位置等)或外界环境(理化和生物)等因素变化打破了微生态平位置等)或外界环境(理化和生物)等因素变化打破了微生态平衡,就会导致衡,就会导致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最常见的是,最常见的是菌群失调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微生态学微生态学(microecology):它是从细胞水平或分子

    9、水平上研究微生:它是从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正常菌群的几个延伸概念正常菌群的几个延伸概念9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失调时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失调时,一些正常菌一些正常菌群会成为群会成为“机会致病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而引而引起宿主发病,故机会致病菌也称为起宿主发病,故机会致病菌也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常见的情况主要有:常见的情况主要有:1.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10、2.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菌群失调二、二、机会致病菌机会致病菌10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致病性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毒力毒力(virulence)用于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用于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一般常采用半数致死一般常采用半数致死量(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或半数感染量()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作为测定毒力的指标。)作为测定毒力的指标。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指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指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

    11、动物的实验动物死亡的微生物数量或毒素剂量。半数感染量(死亡的微生物数量或毒素剂量。半数感染量(ID50)是指能引起)是指能引起50%实验动物或组织培养细胞发生感染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毒力实验动物或组织培养细胞发生感染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毒力越强,越强,LD50 或或ID50数值越小。数值越小。第二节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致病作用 Pathogenicity of Bacteria1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病原菌的毒力是由许多基因所决定的。这些病原菌的毒力是由许多基因所决定的。这些致病性相关基因在病原菌的基因组内可以是散在致病性相关基因在病原菌的基因组内可以是散在存在的,也可以是簇集存在的。簇集

    12、存在的与细存在的,也可以是簇集存在的。簇集存在的与细菌致病性相关的菌致病性相关的DNA序列称为序列称为致病岛致病岛(patho-genicity island,PAI)。)。毒力岛的毒力岛的GC平均含量往往较大平均含量往往较大地地偏离于细菌偏离于细菌基因组的基因组的GC含量,提示毒力岛可能是通过水平转含量,提示毒力岛可能是通过水平转移获得的。移获得的。12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和繁殖扩散的能力。细菌的侵袭力包括与黏附、定植和产生侵定植和繁殖扩散的能力。细菌的侵袭力包括与黏附、定植和产生

    13、侵袭性相关物质的能力。与侵袭力有关的物质主要有黏附素、荚膜、袭性相关物质的能力。与侵袭力有关的物质主要有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一)一)黏附素黏附素(adhensin)黏附黏附素是一类存在于细菌表面的与素是一类存在于细菌表面的与黏附黏附相关的相关的物质,物质,可分为菌毛可分为菌毛黏附黏附素和非菌毛素和非菌毛黏附黏附素两大类素两大类。表表6-2列举了部分细菌的黏附素及其靶细胞受体列举了部分细菌的黏附素及其靶细胞受体一、侵袭力(一、侵袭力(invasiveness)1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参见表参见表6214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二)细菌的荚

    14、膜(二)细菌的荚膜荚膜(荚膜(capsule)是细菌菌体表面的一种特殊结构。细菌)是细菌菌体表面的一种特殊结构。细菌的的M蛋白、蛋白、Vi抗原、抗原、K抗原等称为微荚膜。它们在致病抗原等称为微荚膜。它们在致病中的作用表现为:中的作用表现为:1.抗吞噬细胞吞噬抗吞噬细胞吞噬 2.抵抗体液中杀菌物质抵抗体液中杀菌物质:如抗体、补体等:如抗体、补体等15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三)侵袭性酶类(三)侵袭性酶类致病性致病性葡萄球菌凝固酶葡萄球菌凝固酶,能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能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固态的纤维蛋白包绕在菌体表面,有利于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变为固态的纤维蛋白包绕在菌体表面,有利于

    15、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吞噬。A群链球菌产生的群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可分解细胞间质可分解细胞间质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利,利于细菌及其毒素的扩散。淋于细菌及其毒素的扩散。淋病奈瑟病奈瑟菌、脑膜炎菌、脑膜炎奈瑟奈瑟菌、菌、血链球菌、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口腔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产生流感嗜血杆菌等可产生sIgA的蛋白酶,分解免疫球蛋的蛋白酶,分解免疫球蛋白白IgA,破坏黏膜的特异性防御功能。某些致病菌被吞噬细胞摄入,破坏黏膜的特异性防御功能。某些致病菌被吞噬细胞摄入后,可产生一些酶类物质抵抗杀灭作用,如葡萄球菌能产生过氧化后,可产生一些酶类物质抵抗杀灭作用,如葡萄球菌能产生过氧化氢酶,

    16、抵抗中性粒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的杀菌作用氢酶,抵抗中性粒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的杀菌作用,有利于细菌随有利于细菌随吞噬细胞在组织中播散。吞噬细胞在组织中播散。1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四)侵袭素(四)侵袭素(invasin)细菌的这一侵袭能力受侵袭基因细菌的这一侵袭能力受侵袭基因(invasive gene,inv)所控制。所控制。inv基因编码产生侵袭素基因编码产生侵袭素(invasin)。具有侵袭素的细菌:具有侵袭素的细菌: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空肠弯曲菌等。淋病奈瑟菌、空肠弯曲菌等。(五)细菌生物被膜(五)细菌生物被膜(bi

    17、ofilm)细菌生物被膜是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细菌生物被膜是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胞外多糖或胞外多糖或蛋白质蛋白质)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材料表面后形成的膜状结构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材料表面后形成的膜状结构。17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18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二、二、细菌的毒素(细菌的毒素(bacterial toxins)(一)外毒素(一)外毒素(exotoxin)通常为蛋白质通常为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一般不耐热,容易被破坏一般不耐热,容易被破坏

    18、抗原性强抗原性强19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外毒素可分为三大类外毒素可分为三大类神经毒素神经毒素(neurotoxin):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细胞毒素细胞毒素(cytotoxin):致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致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肠毒素肠毒素(entertoxin):引起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引起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外毒素的种类及其毒性作用详见表外毒素的种类及其毒性作用详见表 6-320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多为多为G-菌的细胞壁物质菌的细胞壁物质 化学成分是脂多糖化学成分是脂多糖(LPS)理化性质稳定,耐热,理化性质稳定,耐热,LPS污染后不易被灭活污染后不易被灭

    19、活 不能用甲醛脱毒成类毒素不能用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毒性作用相对较弱 且对组织无选择性且对组织无选择性(二)内毒素(二)内毒素(endotoxin)22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致发热反应致发热反应 引起白细胞数量变化引起白细胞数量变化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LPS 的生物学作用示意图2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6-424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三、体内诱生抗原三、体内诱生抗原只有在细菌侵入宿主体内才诱导表达的基因,只有在细菌侵入宿主体内才诱导表达的基因,称为体内诱生抗原(称为体内诱生抗原(in vivo induced antigen,IVIA

    20、)。其中有些体内诱导基因与致病性密切相)。其中有些体内诱导基因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病原菌都有体内诱导表达关。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病原菌都有体内诱导表达基因存在。基因存在。25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四、超抗原四、超抗原超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en)是一类具有超强能力)是一类具有超强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刺激产生过量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刺激产生过量T细胞及细胞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特殊抗原,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是因子的特殊抗原,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是植物凝集素的数千倍。植物凝集素的数千倍。2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五、免疫病理损伤五、免疫病理损伤 有些本来没有直接毒性的抗原物质,有可有些

    21、本来没有直接毒性的抗原物质,有可能通过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基于超敏反应机理引起能通过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基于超敏反应机理引起组织细胞免疫病理性损伤,最终导致疾病。如长期组织细胞免疫病理性损伤,最终导致疾病。如长期或反复链球菌感染,可通过或反复链球菌感染,可通过型变态反应引起肾小型变态反应引起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结核杆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结核杆菌可通过菌可通过IV型变态反应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型变态反应引起免疫病理损伤。27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三节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Anti-infection of host 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进入机体时病

    22、原微生物或其产物进入机体时,机体首当其冲就面机体首当其冲就面临一个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识别。识别这些外来异临一个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识别。识别这些外来异物后,通过天然免疫(物后,通过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机制和获得性)机制和获得性免疫免疫(acquired immunity)机制清除进入外来异物。这个机制清除进入外来异物。这个过程称为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天然免疫也称固有免疫过程称为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天然免疫也称固有免疫(intrinsic immunity),获得性免疫也称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也称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28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机

    23、体天然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是通过机体天然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是通过“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与宿主体内的与宿主体内的“模模式识别受体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的,这种识别称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的,这种识别称模式识别。模式识别。一、天然免疫中的模式识别一、天然免疫中的模式识别29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一)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病原体体内存在一些进化上非常保守的、与致病性病原体体内存在一些

    24、进化上非常保守的、与致病性相关的、能与宿主体内的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结相关的、能与宿主体内的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结构称为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PAMP往往不是完整的分子,通常是一些病原体相往往不是完整的分子,通常是一些病原体相关分子中的某些片段或模体(关分子中的某些片段或模体(motif)。30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细胞壁的成份如肽聚糖细菌细胞壁的成份如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和和脂多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细菌蛋白、细菌脂类以、细菌蛋白、细菌脂类以及细菌和病毒的核酸残基等都可能成为及细菌和病毒的

    25、核酸残基等都可能成为PAMP。微生物种。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的抗原分子数不胜数。但若从分子结构中抽类繁多,它们的抗原分子数不胜数。但若从分子结构中抽提出提出“分子模式分子模式”,就可以把无限的抗原特异性种类归纳,就可以把无限的抗原特异性种类归纳为有限的为有限的“分子模式分子模式”。因此,因此,PAMP的数量是有限的。的数量是有限的。模式识别是机体内的一种经济的识别方式。模式识别是机体内的一种经济的识别方式。3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二)模式识别受体(二)模式识别受体(PRR)PRR是存在于机体血清中、免疫细胞膜表面甚至细是存在于机体血清中、免疫细胞膜表面甚至细胞浆内的与识别胞浆内的与识别PAMPs

    26、有关的受体。有关的受体。PRR在机体内的特在机体内的特异性种类是有限的异性种类是有限的。PRR对对PAMP的结合不是刚性的和的结合不是刚性的和十分准确的,只要两者在结合部位基本适合,就可结合十分准确的,只要两者在结合部位基本适合,就可结合且可通过分子振动提高结合的适合度,实现柔性结合。且可通过分子振动提高结合的适合度,实现柔性结合。PRR对抗原非钢性结合的对抗原非钢性结合的“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大大提高了机体大大提高了机体对外来异物识别的有效性。对外来异物识别的有效性。32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一)屏障结构屏障结构 1.皮肤与黏膜皮肤与黏膜(1)阻挡和排除作用)阻挡和排除作用(2)分泌多种抗菌

    27、物质)分泌多种抗菌物质:如乳酸、脂肪酸、溶菌酶等如乳酸、脂肪酸、溶菌酶等(3)正常菌群对外来菌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对外来菌的拮抗作用 二、天然免疫的构成与功能二、天然免疫的构成与功能3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血脑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通过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状胶质细胞等组成。通过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吞饮作用,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从紧密连接和吞饮作用,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

    28、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34细菌的感染与免疫3.血胎屏障(血胎屏障(blood-placenta barrier)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共同组成。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共同组成。此屏障可防止母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此屏障可防止母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保护胎儿免受感染。35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吞噬过程吞噬过程(phagocytosis)趋化:吸引吞噬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局部炎症趋化:吸引吞噬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局部炎症部位部位识别与黏附: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病原表面分子识别与黏附: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病原表面分子吞入:吞噬细胞伸

    29、出伪足,吞入病原体形成吞噬体吞入:吞噬细胞伸出伪足,吞入病原体形成吞噬体杀灭与消化:吞噬细胞内的超氧阴离子(活性氧、活性杀灭与消化:吞噬细胞内的超氧阴离子(活性氧、活性氮)以及各种溶菌酶的作用杀灭并消细菌氮)以及各种溶菌酶的作用杀灭并消细菌(二)吞噬细胞(二)吞噬细胞3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消化过程示意图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消化过程示意图吞噬作用的结果:吞噬作用的结果:完全吞噬 抗原提呈 组织损伤37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三)体液因素的作用(三)体液因素的作用1.补体的生物学活性补体的生物学活性溶解和杀伤作用:溶解和杀伤作用:C56789 攻膜复合物的作用攻膜复合物的作用趋化作

    30、用趋化作用:C3a,C5a等吸引吞噬细胞进入病灶等吸引吞噬细胞进入病灶促吞噬作用:通过促吞噬作用:通过C3b介导免疫黏附,促进吞噬介导免疫黏附,促进吞噬38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溶菌酶(溶菌酶(lysozyme)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黏膜分泌液中的溶菌酶,可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和黏膜分泌液中的溶菌酶,可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使细菌细胞壁裂解而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使细菌细胞壁裂解而溶菌。溶菌。3.抗微生物肽(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抗微生物肽是一类富含碱性氨基酸的小分子多肽,一般抗微生物肽是一类富含碱性氨基酸的小分子多肽,一般只有十多个到四十多

    31、个氨基酸。其杀菌机制是破坏细菌只有十多个到四十多个氨基酸。其杀菌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菌细胞溶解死亡。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菌细胞溶解死亡。39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三、适应性免疫(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适应性免疫也称适应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接触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接触病原之后或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的免疫反应,病原之后或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的免疫反应,其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其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分别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分别由由B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所介导。淋巴细胞所介导。40细菌的

    32、感染与免疫(一)体液免疫(一)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实现的免疫作用通过抗体实现的免疫作用:1.抑制病原体黏附抑制病原体黏附 2.调理吞噬作用:抗体与补体可激活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调理吞噬作用:抗体与补体可激活吞噬细胞吞噬功能。3.中和毒素毒性,故这类抗体也称为中和毒素毒性,故这类抗体也称为“抗毒素抗毒素”。4.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 5.依赖抗体的细胞毒作用依赖抗体的细胞毒作用4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三)黏膜免疫(三)黏膜免疫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黏膜表面,是病原微生物侵入的主要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黏膜表面,是病原微生物侵入的主要门户。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部位黏膜下的淋巴门户。分布

    33、在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部位黏膜下的淋巴样组织,构成了机体局部黏膜防御系统,称为黏膜免疫样组织,构成了机体局部黏膜防御系统,称为黏膜免疫系统系统 4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44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四、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四、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特异性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抗胞内菌感特异性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依靠细胞免疫。染的主要依靠细胞免疫。1.吞噬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在杀伤靶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在杀伤靶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2.细胞免疫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强化吞噬细胞功能。细胞免疫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强化吞噬细胞功能。3.特异性抗体对胞内菌的作用。特异性抗体对胞内菌的作用。

    34、45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四节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一、感染源与传播一、感染源与传播传染源:内源性:病人传染源:内源性:病人 外源性:病人、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外源性:病人、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性传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性传播、皮肤创伤和节肢动物叮咬等播、皮肤创伤和节肢动物叮咬等4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二、感染的发生二、感染的发生是否发生感染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是否发生感染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1.机体的免疫状态;机体的免疫状态;2.细菌因素:细菌毒力、数量与侵入途径;细菌因素:细菌毒力、数量与侵入途径;3.环境和社会因

    35、素。环境和社会因素。47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三、感染的类型三、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二)显性感染(二)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按病情缓急:急性感染(按病情缓急: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慢性感染)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按感染部位:局部感染(按感染部位:局部感染(localized infection)全身感染()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全身感染(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毒血症():毒血症(toxemia)内毒素血症()内毒素

    36、血症(endotoxemia)菌血症(菌血症(bacteremia)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脓毒血症)脓毒血症(pyemia)48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也称也称hospital infection)是指病人或医务人)是指病人或医务人员在医院环境内发生的感染。员在医院环境内发生的感染。一、医院感染的特点:一、医院感染的特点:(一)主要为机会致病菌(一)主要为机会致病菌(二)常具有耐药性(二)常具有耐药性(三)常发生种类的变迁(三)常发生种类的变迁 第五节第五节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49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嗜嗜6-750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二

    37、、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诊疗技术诊疗技术 2.侵入性侵入性(介入性介入性)检查与治疗检查与治疗3.损害免疫系统的因素损害免疫系统的因素 4.其他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5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消毒灭菌(一)消毒灭菌(二)隔离预防(二)隔离预防(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此外,还应对医院重点部门密切监测和预报。一次性使此外,还应对医院重点部门密切监测和预报。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器具、医院污物等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和用的医用器具、医院污物等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来规范化管理或毁坏处理,以期切断医院感染的要求来规范化管理或毁坏处理,以期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有效

    38、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有效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三、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三、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52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参考书目与文献参考书目与文献1 Jawetz,Melnick,&Adelberg主编的 Medical Microbiology,第25版(电子版),第8-10章.2 戚中田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三版第6章,科学出版社.2013.3 饶贤才,胡福泉主编分子微生物学前沿内与本章内容有关章节,科学出版社.2013.4 Sharma P,Dube D,Sinha M et al:Multiligand specificity of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

    39、r pattern-binding site in 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J Biol Chem,2011;286(36):31723-30.5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本章涉及了哪些名词概念?本章涉及了哪些名词概念?2.怎样理解正常菌群对宿主的利弊?怎样理解正常菌群对宿主的利弊?3.细菌通过哪些物质、什么机制引起疾病?细菌通过哪些物质、什么机制引起疾病?4.机体通过哪些机制抵抗微生物感染?机体通过哪些机制抵抗微生物感染?5.怎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怎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54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

    40、normal flora 机会致病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 致病性致病性/pathogenicity 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n immunity 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医院感染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55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外阅读资料课外阅读资料 1 Jawed,Melnick,&Adelbergs Medical Mic

    41、robiology,25th Edition,McGraw-Hill,June 20102 Lansing M.Prescott,Microbiology 6th Edition,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83 David White,The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prokaryotes,3rd Edition,Oxford Press,2007 4 Jha,J.K.,et al.,Chromosome dynamics in multichromosome bacteria.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BBA)-Gene Regulatory Mechanisms,2012.1819(7):p.826-829.5 Lod,T.,For Quite a Few Chromosomes More:The Origin of Eukaryote.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2012.423(2):p.135-142.5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57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1699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