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概论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国际理解教育概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理解 教育 概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国际理解教育概论国际理解教育概论(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二)国际理解教育的由来与发展(三)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四)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五)国际理解教育目标、内容、途径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 国 际 理 解 教 育(E d u c a t i o n f o 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
2、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1。1 雅克德洛尔,联合国教育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页。国际理解教育由来与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在交织着冲突、发展、困惑、忧虑和希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经历如下发展阶段:前国际理解教育时期谋求和平的希望 40年代的倡导 50年代的初步实施 60年代的进一步推进 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1974-1994)“和平文化的创立”70年代中期的转折 80、90年代的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1994至今)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第44届大会,提出全新的教育哲学:“
3、和平、人权、民主”。与之相辅相成的各项决定与宣言,包括Delors Report中提出的“四个学会”。前国际理解教育时期 20世纪40年代的倡导 “国际教育理解”的萌芽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1945年,联合国组织在美国的旧金山诞生。一年以后基于对教育在实现和平的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在英国伦敦成立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首次大会上,其组织法中指出:“既然战争是起于人的思想的,所以必须在人们的思想中树立起保卫和平的信念。”1947年,教科文为了使各国对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统一认识,
4、在巴黎郊区召开了一次国际研讨会。把国际理解的核心观念确定为:理解国际重大问题;尊重联合国和国际关系;消除国际冲突的根源;发展对他国的友好印象。此后,教科文组织又召集了6个国际研讨会,探究国际理解教育的特殊领域,如历史、地理教学、教师培训和教科书编写等问题。40年代,国际理解教育处于理念产生和初步倡导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突出表现在和平教育、国际组织宣传与了解、尊重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50年代的初步实施 1950年,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提出“世界共存教育“的八项目标:(1)开展全球社会的教育,缔造一个与联合国宪章精神相一致的社会;(2)各成员国无论存在着何种差异,都有权力和义务在国
5、际机构中合作;(3)世界文明来自许多国家的共同贡献,所有国家之间都相互依存;(4)不同人们在生活方式、传统习惯、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所不同,但各自都有存在的理由;(5)人类在历史上、道德上、智力上和技术上的进步逐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尽管世界仍被冲突的政治利益和紧张局势所分割,但是人们之间相互依赖日益明显;(6)国际组织成员国所制订的条约要各国人民积极的支持,就会发挥重大作用;(7)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在心灵上要有全球和平的责任意识;(8)发展儿童健康的社会态度,为增强国际理解与合作奠定基础。以上八项目标成为以后推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原则,并产生过持久的影响。另外,这个小组还
6、提出在联合国成员国的学校中开展国际协作性的行动方案,被称之为“联合国教科文联合学校计划”(Unesco Associated School Program,简称为“ASP”)这项计划从1953年开始,至今仍在进行,我国只要陕西省的一个学校,在参加JIP研究时,进入 ASP.ASP在探索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50年代早期,国际理解教育具有理想主义倾向,比如提倡教育人类成为世界共同体;“建立世界大家庭”。50年代后期,国际理解教育逐渐带有冲突性的问题,比如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冲突所引起的如何正确妥当地认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成为国际理解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课题。特别是1954
7、年,苏联加入联合国后,以及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发布了新的不结盟协定,使得国际形势发生极大转折,联合国的研究项目,包括国际理解教育计划开始披上“冷战”的政治色彩。60年代的进一步推进 1960年被人们称之为“非洲年”因为该年许多刚刚独立的非洲国家加入了联合国这对现存的世界秩序和联和国体制来说,不仅是量的变化,而且也是一次质的飞跃和根本结构的转变。第三世界开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显示出力量,“发展”成为联合国的焦点议题和教科文资助项目的优先计划,提出“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放在首位,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点由具有和平演变为两大阵营的政治立场对立和意识形态冲突。60年代后期,
8、国际理解教育的地位转向低落。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70年代中期的转折 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认识到只有和平的理想和人权的要求是不够的,需要把它们具体化的时候,就开始谋求通过教育建立国际理解的观念,实现和平和人权。70年代有关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戒毒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问题成为国际教育的焦点。然而,1972年由“国际教育教展委员会”写的学会生存报告并未对国际理解教育和国际和平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197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第18届常务理事会上发表了为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及与人权和基本自由相联系的教育之建议成为一个转折点。比较明确地界定了“国际教育理解”的内涵,使青年一代获得关于
9、世界和世界人民的知识;使青年一代养成同情与博爱的态度,能够没有偏见地欣赏与吸收别国的文化,学习外国语;使青年一代以理解与合作的精神看待与处理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使青年一代树立尊重人权、正确的道德、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为大众谋福利等观念。该建议进一步明确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突出“道德教育、价值教育、公民教育,改变东西方对峙的国际环境”等。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公民与道德方面:自由、平等、人权、消除种族歧视、尊重别人权力以及社会和公民责任。2、文化方面: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文明遗产,不同生活方式和观点以及学习外语。3、研究和解决人类主要问题:权力平等和自我选择权、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尊重国际
10、法和国际关系、裁军、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难民、解放运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人口问题、文盲、健康、疾病、饥饿、生活质量、自然资源与环境、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国体制的作用等。4、其他方面:国际惩罚及解决问题办法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策略等。1974年的建议不仅是理论或学术上的课题设计,而且也是30年来联合国论坛一直探讨的问题。它为以后的国际理解教育拟定了行为框架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它指出教师职前职后教育、教材开发、教学实验与研究、校内外教育结合、成人教育等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上的重要意义;强调积极参与“联合学校计划”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重要性;倡导在历史、地理教学中开展跨文化的研讨与活动;恳
11、请各国政府充分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的作用,并在教育政策、教育观念、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规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80、90年代的发展 80年代后期,由于东西冷战局面的正渐结束,国际理解教育从政治阴影中走出,迈上新的台阶。被誉为“人们思想上的和平国际大会”1989年在亚穆苏克罗召开。会议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既以所以各种文化都共同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和平文化”来代替“战争文化”。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斗转星移,继旧金山、伦敦、维也纳、马耳他、亚穆苏克罗等会议之后,世界发生了剧变。柏林墙推倒了,集权主义退却了,世界政治地图重新画了,新技术诞生了,社会经济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变化了.当今世界是
12、一个飞快发展与变化着的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时代的飞跃。在信息时代,人的智能将作为社会重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世界的经济疆界正在逐渐地模糊,“一国的产品”、“一国的技术”、“一国的公司”、“一国的工业”、“一国的经济”等概念正在逐渐地消失,留在一个国家界限内的一切将是组成国家的公民。每个国家的重要财富是其公民的素质。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下一代的素质成为影响每个民族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这个新到来的新世纪充满了残酷的代替选择,对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学习能力的人来说,新时代意味着充满机遇的世界,对于那些没有新技术而且缺乏学习能力的人来说
13、,新世界则意味着,旧的工作消失,旧的体制消失,他们面临着失业、贫困和绝望。这样,穷国与富国之间的距离拉大了,贫困在大城市中蔓延,战争的危险增加。1994年,教科文组织在国内瓦召开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这次大会主题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会议制定了“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综合纲领”。教科文围绕这个主题举行了六次国家首脑会议,其主要内容分别为:“经济全球化与教育政策”、“为宽容和相互理解的教育:宗教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学校项目,促进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所行之有效的网络”、“相互开展外语教学:国际理解的一种因素”,“人权教育”“媒体和国际理解:为更好地理解提供信息”44届国
14、际教育大会宣言和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科综合行动纲邻草案,这两个总结性文件以建设“和平文化”为中心内容,实质上它们既是联合国际科文组织所推行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又是在当代国际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背景下,为各国在新世纪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指南。新世纪国际理解教育的展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50年历程记载着国际理解教育在国际社会中的曲折变化,同时也预示着国际理解教育在新千年的以下发展动向: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将继续起着重大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不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积极引导各国关于国际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大力推行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计划以及支持和帮助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实
15、践活动。第二,国际理解教育迎来了积极的、广阔的国际社会背景:全球政治民主化、经济贸易国际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信息技术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的扩大以及各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等因素越来越对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产生有利影响。第三,民族差异的存在,宗教派别的争端,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社会冲实突变性的呈现,导致世界大战因素的潜伏等现象将长期持续,困此,各国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共同承担在全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心灵深处播种“理解”理念的重大使命。第四,国际理解教育将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又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它是在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和国际理解基础上的民族主义两种思想的统一体现。第五,各国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一方
16、面将持有共同的教育目标,接受国际社会的指导,另一方面将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内容。第六、各国将普遍关注国际和平问题与教育、国际环境问题与教育、国际权问题与教育、多元文化与教育、全球问题与教育、国际化问题与教育、青少年问题与教育、国际价值观问题与教育、世界人口问题与教育等等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这个期间广泛的开展了亚太地区学校交流联络网项目(ASP),一些相关的国际组织如:“国际教育理解与价值教育学会(APNIEVE)”等也相继成立,推动了亚太地区国际教育理解活动的开展。2000年1月在日本召开“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学术研讨会”我国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17、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意义: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意义:(1)世界发展趋势是即竞争又合作,需要共同的游戏规则(2)建立“和平文化”是基础(3)“和平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4)价值观包括和平、民主、宽容、坦诚、明智等,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在对本民族文化强烈认同的基础上,产生了解世界的愿望,学习国际交流的技能,领悟别国发展历史和文化沉积;赞成和平、发展、平等、民主、自由、幸福并准备为之奉献;形成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积极态度与行为等现代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一个理论问题:一个理论问题:世界各国人
18、民世界各国人民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价值观的本质是什共同价值观的本质是什么么?理论思考理论思考 多元主义价值观 民族性与国际性 各国教育都在寻求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平衡点。国际性与民族性是文化交往中的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民族性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个性,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独特的尊严。国际性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持续交往中形成的相互理解能力。教育应该发展学生理解其他民族,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的能力。生活在多元文化中的“地球村”公民对形势和问题的认识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但是当今世界上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只有唯一的解决方法的。因此寻求共同的基础
19、,相互理解、磋商、合作非常重要。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 多元主义价值观内化于教育领域,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应运而生。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旨在教育中实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内在一致。它包括教育青少年要要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能够理解和欣赏别国文化,尊重相互之间的差异,与其他国家人民在平等的基础上交往与合作。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背景 1。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战后,国际理解教育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联合国宪章提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是消灭战争的根本方法”。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在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努力推行下,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到了20
20、世纪后半叶,科技发展迅速,经济增长速度史无前例,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突飞猛进的提高。人类活动的全球化现象日趋明显。“全球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正日益加深。全球化的特征首先体现在经济贸易的全球化现象;其次体现在新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再次是人口流动扩大引起的国际移民现象空前增长;最后体现在语言、衣食、娱乐、体育等文化现象的国际流行”。但是,这种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少数富人与多数百姓之间、少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分子”与多数基础教育还未得到保障的大众群体之间,这种差距还越来越有扩大的趋势。国际形势非常复杂而微妙,民族差异的存在,
21、宗教派别的争端,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社会冲实突变性的呈现,导致世界大战因素的潜伏等现象将长期持续。在发展与危机并存的今天,谁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谁都明白任何一项突破性的进展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谁都看到了各国普遍关注国际和平问题、环境问题、多元文化发展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世界人口问题等都需要各个国家共同研究解决。而且人类的交流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与飞跃。这些为在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社会发展的必然 经济全球化 政治民主化 信息网络化 学习社会化各民族走向世界的各民族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 2。国家发展的需要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什
22、么样的国家在教育中含有浓重的国际理解色彩?什么样的国家的教育中缺少这种色彩?翻开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使人看到,自认为能够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富裕而保守的“文化贵族”不认为有理解别国文化和与世界各国共同解决国际问题的必要;宗教色彩极浓、民族主义严重的国家害怕先进、科学的思想进入本国;还在为温饱而努力的国家还没有产生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在这些国家的教育中很少见到国际理解的内容。在国际社会中只有经济地位的日本,盼望着能够把自己的政治影响随着经济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因此提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亚洲四小龙”和其他经济崛起的国家希望世界有良好的秩序和公平的竞争,提倡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
23、北欧和澳州一些经济发达而思想开放的国家,认为国际理解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了更高的境界,这些国家的教育中已经不同程度地融入国际理解的内容。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从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越来越大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仅是政治、军事上的,而且已经深入到经济、文化、教育。加入WTO和成功申办奥运会就是明显的标志。公民的国际理解的意识、知识、技能和态度是综合国力的一项指标,是未来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象现在使用互联网一样)。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要求我国的公民具有日益开阔、超前、优秀的素质。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法则,树立为世界人民多做贡献的国际主义思想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