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和基因组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基因和基因组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 基因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4章 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4.1 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1866年Mendel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的概念,1903年Sutton和Boveri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1907年Johannsen提出基因的概念,1926年Morgan出版了基因论。1941年Beadlr和Tatum 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1955年Benzer用T4噬菌体为材料,提出顺反子的概念。1961年Jacob和Moned提出操纵子学说,提出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纵基因等概念,1977年Sanger测定了X174的序列,发现了重叠基因,同年,J
2、acp发现了假基因,Sharp和Robert发现了断裂基因。现时可将基因定义为DNA分子中最小的功能单位,为RNA或蛋白质编码的基因称结构基因,只有调节功能,不转录生成RNA的称调节基因。4.2 基因的命名 基因的命名在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规则。顺反子通过顺反试验确定,如两个位点可以互补,则不属于一个顺反子;如两个位点不可以互补,则属于同一个顺反子。上图为突变发生在相同基因无互补,下图为突变发生在不同基因,图中蓝条表示基因,红点表示突变位点。4.3 基因组4.3.1 基因组的概念 某生物体所含的全部遗传物质称该生物体的基因组。“真核生物基因组”这个词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众多的不同基因存在于构
3、成细胞核基因组的各种类型的DNA序列中,也存在于细胞器所含相对较少的DNA序列中。广义的基因组包含细胞器的DNA序列,但由于真核生物最本质的特征是由分隔在细胞核内的核基因组决定的,通常说的基因组指的是核基因组,细胞器中的DNA可分别称作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某条染色体的基因的总和可称作某染色体基因组。4.3.2 基因组的大小和C值矛盾1.基因组的大小2.基因组的大小和C值矛盾 某生物单倍体的DNA总量称C值,C值与生物的进化程度不完全对应。4.4 病毒基因组4.4.1 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病毒核酸大小差别很大,3103 3106bp.2.病毒基因组可以由DNA或RNA组成,但每种病毒只
4、含有一种核酸。3.除逆转录病毒外,病毒基因都是单拷贝的,基因组的大部分序列是用来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之间的间隔序列很短。4.功能相关的基因常串联在一起,由共同的调控原件调控,并转录成同一mRNA分子,可指导多种蛋白质的合成。5.真核病毒基因有内含子,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中无内含子。6.有重叠基因,即一段核酸序列可以编码多个肽链,这样现象在噬菌体中较普遍。80年代中期之前,普遍认为重叠基因主要存在于病毒,但以后的研究发现,重叠基因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在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中,重叠基因可能超过基因总量的10%。重叠基因的生物学意义有待深入研究。4.4.2 病毒的核酸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单
5、链或双链,闭合环状或线状分子。病毒的DNA多数是双链分子,少数为单链分子。线状DNA有末端重复序列,复制时可以环化。不少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称作RNA病毒,可分为正链病毒正链病毒(positive strand virus)、负链病毒负链病毒(negative strand virus)、双链病双链病毒毒(double-strand virus)、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reverse transcription virus)4类。HIV的结的结构及其与构及其与宿主细胞宿主细胞的附着的附着4.4.3 噬菌体基因组1.噬菌体噬菌体 噬菌体的基因组长达50 Kb,共61个基因,其中38个较重要。
6、当细菌处于溶原化状态时,细胞质中有一些 CI基因的产物CI蛋白,阻止左、右两个早期启动子的转录,使之不能产生一些用于复制及细胞裂解的蛋白,的DNA随着宿主的染色体复制而复制。但在UV诱导下Rec蛋白可降解CI蛋白,诱导90的细胞裂解。有时也可自发地从宿主的染色体上游离出来,进行复制,最终导致宿主细胞的裂解。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可以进行滚环复制,产生多个拷贝,并合成头部和尾部蛋白,包装成完整的噬菌体,使细胞裂解,释放出噬菌体再感染新的细胞。在噬菌体DNA两端各有一条由12个核苷酸组成的互补粘性末端。当进入寄主细胞后,线性DNA分子通过粘性末端的碱基配对而结合,形成环状DNA分子。这种由粘性末端结合形
7、成的双链区段为cos位点(cohesive-end site)。1951年J.Lederberg的妻子Esther Lederberg证明了J.Lederberg和Tatum用来杂交的K12中有原噬菌体,并命名为,经10年的研究搞清了溶原化的实质。噬菌体的50个基因组成4个操纵子,即阻遏蛋白操纵子,左右两个早期操纵子和晚期操纵子,左向转录的为L链,右向转录的为R链,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前早期和后早期的基因首先表达,随后,若晚期基因表达,噬菌体进入裂解循环,若合成阻遏蛋白,则进入溶原状态。右早期操纵子的调节基因cro可抑制溶原型阻遏蛋白cI的合成,使噬菌体进入裂解循环,左早期操纵子的调节基因
8、N的表达产物为抗终止子,使前早期基因的转录越过终止信号进入后早期基因,后早期基因包括左右早期操纵子的3个调节基因,c/c与建立溶原状态的阻遏蛋白的合成有关,Q调节基因的产物亦为抗终止子,使晚期基因表达,噬菌体进入裂解循环。Figure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immediate early genes,N and cro,which are transcribed by host RNA polymerase.N is transcribed toward the left,and cro toward the right.Each transcript is ter
9、minated at the end of the gene.pN is the regulator that allows transcription to continue into the delayed early genes.It is an antitermination factor that suppresses use of the terminators tL and tR.In the presence of pN,transcription continues to the left of N into the recombination genes,and to th
10、e right of cro into the replication genes.2.X174的基因组 1977年Sanger测定了噬菌体X174的序列,5386nt,含11个基因,3个转录单位,由3个启动子(pA,pB,pD)启动。X174含有的5386nt最多能编码1795个氨基酸,若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则总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质为197,000D,但实际蛋白质总相对分子质量却为262,000D。将全部DNA顺序和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进行比较,发现了重叠基因。E基因全部包括在D基因内,B基因则全部包括在A基因内。4.4.4 几种病毒的基因组1.SV40基因组 猴空泡病毒40
11、(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SV40)载体基因组只有5243bp,序列已确定,基因组为共价闭合环DNA(cccDNA),酶切图谱及各种功能的基因定位均已详细了解。病毒DNA较易制备,但是,用SV40重组病毒转染细胞时,随着病毒的繁殖,细胞会裂解,这对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是很不理想的。SV40 DNA分子小,插入的DNA不能大于2500bp。SV40 DNA的早期功能区插入外源DNA,存在致癌的隐患,为此,人们对病毒载体进行了改造,同时插入tk,dhfr,neo,cat等标记基因,构成了适用于不同目的的表达载体。pSV 载体就是以SV40为基础构建的一群载体的总称。蛋白
12、质蛋白质 合成时间合成时间功能功能T抗原 早期启动DNA复制t抗原早期 未知VP1 晚期主要的病毒外壳蛋白VP2 晚期次要的病毒外壳蛋白VP3 晚期次要的病毒外壳蛋白2.腺病毒基因组 腺病毒(adenovirus,Ad)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 nm的颗粒,由252个壳粒呈廿面体排列构成。每个壳粒的直径为79 nm。其病毒壳体含有三种主要的蛋白:240个六邻体(II),12个五邻体基底(III)和纤突(IV),还有多种其他的辅助蛋白VI,VIII,IX,IIIa和Iva2。衣壳里是线状双链DNA分子,约含35 000 bp,两端各有长约100 bp的反向重复序列。由于每条DNA链的5端同
13、相对分子质量为55103Da的蛋白质分子共价结合,可以出现双链DNA的环状结构。人体腺病毒已知有33种,分别命名为adlad33,研究得最详细是ad2。腺病毒基因组是一个线性的双链DNA,其5端与一种末端蛋白(TP)共价结合,5端上还具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LTRs)。病毒DNA与核心蛋白VII和一个称为mu的小肽紧密结合。另一种蛋白V包被在DNA-蛋白复合物上,并且通过蛋白VI为DNA-蛋白复合物和病毒壳体间提供了结构上的联系。病毒含有一种病毒自身编码的蛋白酶,这种蛋白酶对于加工某些结构蛋白从而产生成熟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是必需的。腺病毒易于培养纯化,其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可插入较大的外源D
14、NA片段,最大的可达约7kb,且可在宿主细胞内大量扩增,宿主细胞范围广泛,可用于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不足之处是Ad在细胞内复制时可大量释出壳体蛋白,容易引起宿主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使转导的细胞遭到免疫攻击而被破坏。3.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种群特异性抗原种群特异性抗原LTR:长末端重:长末端重复序列;复序列;gag:种群特异性:种群特异性抗原(抗原(group specific antigen);pol:聚合酶:聚合酶(polymerase);env:被膜蛋白:被膜蛋白(envelope);是逆转录是逆转录RNA包装为病毒所必包装为病毒所必需的。需的。4.5 细菌基因组4.5.1 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15、1.细菌的“染色体”通常有一个环状或线型DNA分子组成,只有一个复制起点。不少细菌含有若干个小的环状DNA,被称作质粒质粒(plasmid)。有些质粒可以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不少经过改造的质粒在基因工程中被用作基因转移的载体。2.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为单拷贝的,但rRNA基因一般是多拷贝的。3.基因组中有多种调控区,和少量重复序列,调控原件比病毒复杂,但比真核生物简单,重复序列比真核生物少得多。4.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往往串联在一起,受它们上游的共同调控区控制,形成操纵子结构。5.基因组中存在与真核生物类似的可移动DNA序列(转座子)。DNA from a lysed E.coli ce
16、ll.In this electron micrograph several small,circular plasmid DNAs are indicated by white arrows.The black spots and white specks are artifacts of the preparation.蛋白蛋白结构结构功能功能含 量含 量/每每细胞细胞相当于核相当于核蛋白蛋白基基因因HU 和 亚基,每 个9KD使DNA压缩、类核凝聚,刺激复制,和1HF有关4万个二聚体H2Bh u pA.BH两 个 相 同亚 基,各28KD促使双链的互补、复性3万个二聚体H2A?IHF10
17、.5KD9.5KD有助于att位点配对重组?h i mA.D.H1(H-NS)15KD亚基和 D N A 结 合,与DNA拓扑结构有关1万?osZbglYpilGHLP117KD单体?2万?firAP3KD亚基?鱼 精 蛋 白(DNA结合蛋白)?E.coli含有的各种DNA结合蛋白4.6 真核生物基因组4.6.1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1)基因组较大,核基因由多条线状的染色体构成,每条染色体有一个线状的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多个复制起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其结构与原核生物的DNA相似。(2)不存在操纵子结构,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可以排列在一起,组成基因簇(g
18、ene cluster),也可以相距较远,甚至位于不同的染色体。即使同一个基因簇的基因,也不会像原核生物的操纵子结构那样,转录到同一个mRNA上。基因的协调表达,是通过多种调控因子构成的复杂系统完成的。(3)有重复序列,重复率达106以上的称高度重复序列,有数十至数十万个拷贝的序列,称中度重复序列。(4)有断裂基因,不少基因含有称作内含子的非编码区,编码区称作外显子,有些基因可含有几十个内含子。4.6.2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1.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 Many,if not most,eukaryotic genes have a distinctive and puzzling structu
19、ral feature:their nucleotide sequences contain one or more intervening segments of DNA that do not code for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polypeptide product.These nontranslated inserts interrupt the otherwise co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gene and the amino acid sequ
20、ence of the polypeptide it encodes.Such nontranslated DNA segments in genes are called intervening sequences or introns,and the coding segments are called exons.In higher eukaryotes,the typical gene has much more intron sequence than sequences devoted to exons.For example,in the gene coding for the
21、single polypeptide chain of the avian egg protein ovalbumin,the introns are much longer than the exons;altogether,seven introns make up 85%of the genesDNA.In the gene for the subunit of hemoglobin,a single intron contains more than half of the genes DNA.The gene for the muscle protein titin(肌联蛋白)is
22、the intron champion,with 178 introns.Genes for histones appear to have no introns.In most cases the function of introns is not clear.In total,only about 1.5%of human DNA is“coding”or exon DNA,carrying information for protein or RNA products.However,when the much larger introns are included in the co
23、unt,as much as 30%of the human genome consists of genes.Exon is any segment of an interrupted gene that is represented in the mature RNA product.Intron is a segment of DNA that is transcribed,but removed from within the transcript by splicing together the sequences(exons)on either side of it.RNA spl
24、icing is the process of excising the sequences in RNA that correspond to introns,so that the sequences corresponding to exons are connected into a continuous mRNA.Structural gene codes for any RNA or protein product other than a regulator.Transcript is the RNA product produced by copying one strand
25、of DNA.It may require processing to generate mature RNAs.Introns in two eukaryotic genes.The gene for ovalbumin has seven introns(A to G),splitting the coding sequences into eight exons(L,and 1 to 7).The gene for the subunit of hemoglobin has two introns and three exons,including one intron that alo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