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浙江新农村建设金名片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210411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格式:PPT
  • 页数:80
  • 大小:4.0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浙江新农村建设金名片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建设 美丽 乡村 打造 浙江 新农村 名片 课件
    资源描述:

    1、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三农”工作。中国青年网记者对这一年来习总书记的乡村之行足迹进行梳理后发现,最让他念念不忘的三大关键词分别是:乡 愁生态环保精准脱贫前 言 在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视察时,总书记深情地说: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乡愁在云南省大理市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视察时,总书记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生态环保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新建社区农家乐小院视察时,总书记说:“你们看,这房子多干净啊,下次来了咱们就在这儿住。”农民增收 生态环

    2、保、乡愁记忆、农民增收,习总书记道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之基、文化之魂、发展之本这三大核心要旨。美丽乡村建设在浙江首开了先河。2010年6月,省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浙江大地的两大板块描绘了两个宏伟蓝图,就是在城镇我们建设绿色城镇,在农村我们要打造美丽乡村。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成为美丽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美丽乡

    3、村到美丽中国,浙江为中国的美丽事业进行了探索、作出了贡献。美丽乡村与美丽中国根脉相联、一脉相承,都蕴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理念。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认真总结并推广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和做法,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5月,省委召开十三届五次全会,系统总结了我省世纪之交以来深入推进“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的好做法,作出了

    4、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地净”,建成“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2015年5月25日,习总书记在舟山调研时,对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前瞻性。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些地方虽然条件差,但主观很努力,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列!”我们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示范县为载体,全面开展“十三五”时期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工作,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浙江农村传

    5、统村落的现状与特点二一三四五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沿革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科学研判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城乡统筹整合、促进城乡一体化这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认真分析浙江农村村落个性和特点基础上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美丽乡村要围绕着我省农村村落的现状与特点,一方面,要着眼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更要着力于补齐短板,更好出发!围绕“村、地、房、人、田”等构成村落的五大元素,来分析一下我省农村村落的现状与特点。一、浙江农村传统村落的现状与特点村:村庄类型多姿多彩。地:村庄建设粗放分散。

    6、房:农村建筑个性缺乏。人:人口流动多元趋向。田:农业产业特色精致。(一)村:村庄类型多姿多彩。浙江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而且浙江又是山水资源独特、人文积淀浓厚、块状经济凸现和乡土文化个性十足,农耕文明特色鲜明的地区,因此,浙江村庄的类型非常的丰富多彩。(一)村:村庄类型多姿多彩。1、从地形地貌的角度看,我们既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村落,也有丘陵山区林家铺子这样的村落,也有海岛渔区渔家风情这样的村落。杭嘉湖平原,老百姓民房大多沿河而建、枕水而居,美好生活非常惬意浙南山区,浙江的山水资源是七山二水一分田,以山区为主,但山并不高(丘陵山区)非常秀气沿海地区,岸线资源、港口资源、

    7、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渔区渔家渔民的生活习俗风情独特(一)村:村庄类型多姿多彩。2、从人文积淀的角度看,习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会议上指出,城乡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让城乡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要特别谈谈“乡愁”这一事。(1)什么是乡愁。“乡愁”表达的是一种心理,一种对变化的不安和对未来不测(不确定)的心理。这种不安和不确定推动了整个社会对于发展路径的反思。或者更加理论化地讲:乡愁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具理性张扬后而引发的对价值理性的追寻。“文化断根造就无信仰、无历史的非英雄”他们从旧的社会组织和思想模式中游离出来,被抛入新的存在形式,却找不到思想归宿,只能将就

    8、地在失去意义的世界里不带信仰地生活。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后的公共知识分子、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1916年1962年)工具理性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价值理性追求行为合目的性。在价值理性视野中,人是终极目的,人是各种努力的终极关怀。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中国文化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冯骥才 传统社会的乡愁指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土的山水、风土人情、草木鱼虫等事物的深切缅怀和美好记忆。当下社会的乡愁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指城市化背景下涌入城市的乡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依恋感和对当下城市生活

    9、模式的失落感相互交织形成的困顿体验。(2)乡愁一词的源起。乡愁 nostalgia 一词起源于西方,指当时军队士兵由于远离祖国、亲人产生的强烈思乡病,并导致的身心上的不适反应。后指称西方19世纪中叶的工业化与都市化发展造成了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的人群普遍怀念曾经的稳定生活。(3)乡愁的类型。据以上分析,传统社会的乡愁与当代社会即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愁是不一样。传统农业社会的乡愁主体:一是宦游的官员;二是游学的举子。传统乡愁的产生:乡土社会性质决定了安土重迁是必然选择。“水有源,树有根。“首先首先儒家文化对于人伦的强调,使得人们不愿意外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其次其次怀才不遇、战争带来的

    10、背井离乡和乡土难返等让“异乡客”变为“本地人”,从而产生乡愁。“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第三第三 最近听金星脱口秀,说2015年最短的诗是故乡,一开始还我不明白,后来仔细想了想才明白过来,小桥流水人家的故乡只剩下了“故乡”两个字了,小桥断了,流水黑了,人家折了!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当下社会的乡愁与传统农业社会的乡愁是不一样的,乡愁主体分三类: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外出的流动人口)。中国的城镇化率1990年是26.41%,2014年猛增到54.77%,仍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基数异常庞大,中国的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1400万人进离乡进城。已经生活在城市里的中青年,至少一

    11、半是异乡人。一类是“蚁族”即(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读书花掉了家里的积蓄,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凭借,没法拼爹、拼关系,只能靠自己,他们留在城市里的意愿更为坚定。另一类是“蜗居族”即城市居民中的一部分(大多数是在城市中操着普通话的一群人)。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不同,中国的城市化带有鲜明的政策驱动色彩,是主动选择和市场驱动两只轮子走出来的。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城市居民的根还在乡村。今天,6.06亿中国人生活在655个城市和20000个建制镇,基本上是农民的后代,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产儿。再一类是“异乡族”乡关何方?乡愁何寄?梁漱溟老先生讲,原来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和主

    12、体的,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浙江的乡村乡愁记忆更加浑厚、更加丰富。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历史悠久。早在距今一万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就有了人类的活动,上山文化、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人类文明的篇章。南宋定都临安后,浙江进入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农村人口以亲缘、血缘、业缘、地缘为纽带,根据宗族姓氏、山川地形、日月风水、文化取向,从散居转向聚居,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和内涵迥异的历史文化村落,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的宝贵财富。按照“有价值、有形态、有文脉、有故事、有人脉”的要求来衡量,浙江全省历

    13、史文化村落保有数量和名单共1237个。我省历史文化村落历史普遍久远,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有,大多经历了数百年、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岁月沧桑。浙江历史文化村落数量较多,与千年来浙江地灵人杰,浙江人勤进学、善经商、少战乱密切相关。据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载,唐以来共产生进士10.17万名,其中浙江占13.9%以上,据各省市区首位。古代社会是“学而优则仕”,当官的多了,便出现许多名宅。近现代出了许多国学大师、文豪和文化名人,比如我们教科书中讲的六大文豪(鲁郭茅、巴老曹),前三位中有两位就是我们浙江的。此外,由于现代史的特殊原因,民国将领和高官数冠全国,随着文化认同的加强,保护这些人的家宅,已成为

    14、两岸和平发展的一种推力一是勤进学浙江又有悠久的经商传统。从战国时范蠡的弃官经商,到宋朝的市镇勃兴(南宋时全国有16个镇的商税超3万贯,其中浙江占了5个),浙江的商业开始走在前列。明代继晋商、徽商后兴起的龙游商帮,“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邻”,时有“遍地龙游”之誉。宁波商帮形成较晚,清大盛,在晋商、徽商等商帮相继式微以后,宁波帮却代有强人,新才辈出,而后,以胡雪岩为代表的杭商、以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代表的湖商相继登场,浙江商人在商场独领风骚。商人多了,便有能力打造许多豪宅大院。二是善经商浙江的历史文化村落得以保存,除了经商、进学的悠久传统以外,还与地处相对偏远,经历战事(特别是太平天

    15、国以后)相对较少有关。近代中国内战的主战场是在中原等在平原地带,地处山区丘陵的浙江,自然能躲过一劫。三是少战乱3、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浙江的产业很有个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产业集群化、块状化、区域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城乡二元建设体制下,由于村庄建设与发展没有规划或者有了规划、但没有按照规划进行很好的引导和控制,浙江的村庄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村庄形态大多骑河型、骑马路型。浙江全省28653个行政村,但是5户农户以上居住在一起的自然村落有20万个,言下之意,1个行政村下面有510个左右的自然村落。现代人与老祖宗关于村落选址讲究天人合一理念、讲究

    16、堪舆学理论相比差距甚远。过去村落的选址一般都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水口。浙江传统村落选址有三大特点:崇尚自然、讲究风水;强化血缘、聚族而居;顺应礼制、注重人伦。就是山水聚合、藏风得水,重于水的流畅,并通过祠堂把神圣世俗化(二)地:村庄建设粗放分散2、村庄建设发展“摊大饼”式。就是旧村外面围新村,空心村、烂心村的现象比较多见,我们与国土、建设部门作过普查,浙江农村人均建设用地171.51平方米左右。3、村庄发展相对活跃。过去外省的朋友到浙江农村考察,给浙江乡村两句话的评价,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集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现在的评价是,浙江的村庄很美,浙江的集镇不如农村。(二)地:村庄建设粗放分散(

    17、三)房:农村建筑个性缺乏。大自然赋予了浙江农村非同凡响的山水资源,但一些地方的建筑、民居却与之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是煞风景的,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农村老百姓挣钱的唯一目的就是建房,有钱就任性,民居建得犹如哥特式的城堡,体量巨大,有的甚至高达五层、六层。一是土豪式的城堡农村建房没有很好的规划引导和控制,沿溪、沿路而建的民居大多犹如部队的营房,存在着“新而不美、富而不美、古而不美”、“千村一面、千户一面、千房一面”的现象,没个性、没特色。二是兵营式的民居。三是赤膊式的立面。在浙中、浙西一带,部分老百姓建房不做外立面,存在建筑形制、立面同质化、低质化的现象,有的农户建房不刷墙并不是财力不够,而是一种陋

    18、习。(三)房:农村建筑个性缺乏。林语堂先生说,大自然永远是美的,但人类的建筑并不美,问题是我们的建筑与山水不相协调。王澍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获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说,我搞现代建筑就是要把时间和记忆找回来。程泰宁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说,我们有民国的建筑,但却没有共和国的建筑。费尔登教授(英国建筑大师)说,水泥是乡土建筑的大敌。一方山水养育一方水,更培育出包括一个地方建筑风格在内的各种风格。在美丽乡村、美丽浙江建设中,我们要坚持“规划、设计、建设”并重,按照“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统筹安排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对村庄的建筑风格、

    19、乡土风情、村落风貌、田园风光、生活风俗、特色产业进行个性化指引,推行“现代建筑乡土化、传统建筑现代化、基础设施景观化、建筑用材本地化”:在新阶段的美丽乡村、美丽浙江建设中,我们要逐步解决农村建设与乡土风格不相协调以及农村建筑没门没派的问题,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打造浙派民居 一是现代建筑乡土化,为农民群众提供接地气的建筑样式,个性化设计并推广应用与当地山水资源、民俗风情相协调的民居风格、形制、高度、体量、色彩等,使现代建筑彰显当地农村、当代农村的个性特色,具有乡土基因、文化内核、价值灵魂。二是传统建筑现代化,一个时期的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历史印记,是宝贵财富,必须保护保存。但这些民居往往居住

    20、条件比较恶劣、落后时代,要满足老百姓改善条件、提高生活品质的诉求,对传统建筑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现代化改造,建筑样式可以是传统的,但内置的生活设施应该是高水平的。三是基础设施景观化,在美丽乡村、美丽浙江建设中,各地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但这些设施不要太突兀,一定要融入到当地的山山水水、乡土风情,使之成为一个景致、一个小品,形成美丽乡村亮丽的风景线。四是建筑用材本地化,一个地方溪里允许采的鹅卵石、山上允许伐的木材等建材具有本地的特色基因,要用心选材建房、建设施,利用生态环境和自然山水的脉络,依山就势、沿水而居、就地取材,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和谐美感。“现代建筑乡土化、传统建

    21、筑现代化、基础设施景观化、建筑用材本地化”(四)人:人口流动多元趋向。浙江农村人口流动方式从以往的单向流动向城乡双向流动转变。习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2015年1月20日,习总书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农家庭院里与村民聊天时说,“城乡一体化,不是叫你们都到城里去,而是要把村了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搞得城里一样,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新常态下城乡人口流动趋势的规律性。对浙江来讲,我省城乡人口流动已经处在城镇化与郊区化并存的新阶段。1、郊区化的苗头在浙江一些发

    22、达地区出现一种叫新“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口流动现象,特别是已经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不想住在城里,喜欢住在农村。习总书记把这种现象叫做逆城市化现象,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态。浙北某县的调查:A、有64%的农村居民选择继续留在乡村C、有20%的农村居民迁移意愿是县城B、有11%的农村居民迁移意愿是建制镇D、有5%的农村居民迁移意愿是地级市或以上城市四种意向2、城镇化的主流农村人口不断迁移到城里,一部分农村存在凋敝、凋零的现象,这依然是城乡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目前,全国农村有四分之一的住房无人居住,农村常住人口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在下降。对浙江来讲,我们跟国土部门作过普查,全省大概10户农户有1户也

    23、是铁将军把门,有2户是城乡两栖人口。对农村人口减少以及减少趋势向弱的情况,我们要有科学分析和判断。浙江农村老百姓大规模、盲目地进城务工的现象已不会再现,过去盲目进城而导致就业无岗、居住无所、保障无门的生活窘境以及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的城市病,已经让广大农民对进城有了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反而对文化认同、身份认同、记忆认同的乡村有了新的期待。3、有序化的布局发达国家的城乡发展历程表明,农村人口下降,一部分农村出现是老龄化、空洞化、少子化、无聊化的现象,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性的问题,而不是终极格局,农村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单元,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消亡。因此,新常态下的城乡人口布局,已经到了政府

    24、用规划来控制和引导的新阶段,必须优化并建立人口在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的布局体系。通俗地讲,就是该有人的地方有人,该没人的地方没人。(1)日本农村振兴计划上20世纪70年代末的日本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外流到城市,农业劳动力从1600万人减少到760多万人,农业生产力大幅下降,农村出现了凋敝萧条景象,以造町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振兴计划因此展开。农村振兴运动以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业生产力(“一村一品”)为起点,随着形势发展,重点从农地整备转移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景观与环境改善、历史建筑保存、健康与福利事业发展等,力求全面推进农村振兴。相应地,村庄建设方面的重点也在不

    25、断提升,上世纪70年代,日本农村振兴运动主要侧重于农村基础设施配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80年代,主要是改善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建设安全宜居农村;90年代,积极营造农村景观,打造与都市相似的生活环境;本世纪以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加强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追求农村区域的个性、活力、魅力,努力形成向城市居民开放的美丽农村。(2)韩国新村运动1970年前后,韩国经济起飞不久,就遇到了农业发展严重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村运动,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项目开发为纽带,以政府支援和农民自主

    26、为基本动力,带动农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主要实施农村公路改善、农民住房改善、村庄环境改善、农村电气化、农民饮水、兴建村民会馆、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3)台湾农村再生计划1990年,台湾当局颁布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提出“照顾农民、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实施农村社区更新、海堤整建、河川治理、路桥修建、公共设施建设、水系整治等6大工程,建设富丽农渔村。1993年,台湾“农委会”出台了农渔村社区整体规划暨建设计划,提出以“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理念为指导,集中各方人力财力,建设26个兼顾生产、生活、生态的示范富丽农渔村。台湾富丽农渔村建设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企业化,推行农地重划,发展专业化

    27、生产,改善农产品运销,实现农业产销一体化;二是农民生活现代化,发展农村教育,增进农民福利,缩小城乡生产差别,维护农村繁荣安定;三是农村生态自然化,加强自然文化景观保护,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绿化、美化农村环境。(五)田:农业产业特色精致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从历史到现代,浙江农人一直按照“精耕”、“精准”、“精致”、“精品”的要求发展农业产业,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农业已经成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亮丽风景。传统中国对外交流与物品输出的老三宝(即茶叶、丝绸、瓷器),浙江样样都有而且名气不小。1、稳定发展粮油等战略性农业产业。(1)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300亿斤以上,全年全省粮食播

    28、种面积在1950万亩左右,保护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800万亩。(2)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955万亩,流转率达到50.1%,流转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占67%。(4)发展旱粮以上宜糖米、富锌米、山稻、渔塘稻、海水稻等功能性粮食产品。(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5%。(1)培育历史经典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茵、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2)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平台。通过要素集聚、层次提升、产业延伸,“十三五”时期,我省要打造30个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0个现代特色农业强镇。(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力推进农

    29、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农业领域的机器换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高出全国平均7个百分点。(4)发展设施栽培农业,全省设施栽培面积达到321万亩。十大农业主导产业2、重点培育十大农业主导产业。(1)培育现代农业主体,全省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4万家、家庭农场1.8万家、农 业 龙 头 企 业7600家。(2)鼓励共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每年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在170亿元以上。(3)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2015年全省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超过300亿元。(4)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省有17个被列为全国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举办各类农时节庆活动200个,2015年全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达到8000万人

    30、次,收入近200亿元。农业第六产业3、发展农业第六产业 2003年,针对农村人居环境与农民群众改善生活质量需要越来越不适应的实际,省委、省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这一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行动。十四年来,省委、省政府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形成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格局。可以这么说,通过十四年努力,农村环境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二、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沿革第一阶段 20032007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

    31、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第二阶段 20072011 年以“五大项目”建设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第三阶段20112015年以创建先进县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第四阶段 20162020年以美丽乡村示范县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第一阶段 20032007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2003年,为尽快改变农村村庄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满足日益富足起来的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即“用5年时间,对全省10000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

    32、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通过榜样的示范和引领,来带动周边村落的环境整治。经过五年努力,全省累计投入建设600多亿元,完成建设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181个,10303个村庄的环境得到较好整治。第二阶段 20072011年以“五大项目”建设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 为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我们在落细落小落地做文章,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着力推进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等五大项目建设。通过五年努力,全省所有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初步轮了一遍。第三阶段 20112015年以创建先进县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正式提出创建美丽乡

    33、村建设,明确以“全县域做品牌、风景线做主题、精品村做个性、农家居做乡土”为美丽乡村先进县创建的基本骨架,以中心村培育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为支点,以深度开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并彰显村落干净质朴第一感观为基本面,着力开展美丽乡村的市、县、乡、村、户的五级联创。到2015年底,全省已有58个县(市、区)创建成为美丽乡村先进县。全省98%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4500个村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79%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农户受益率80%以上),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65.5%。培育建设了1200个左右中心村(全省规划布点中心村3468个),已建在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

    34、利用重点村130个、一般村649个。第四阶段 20162020年以美丽乡村示范县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五个转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基本要求。推动美丽乡村从单个村点建设向连线成片转型,是美丽乡村建设“面”升级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点带面”,整乡整镇和点线面片相结合抓推进,把盆景变成风景,在整体上、区域上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群众的生活品质,切实改变过去“走过很多垃圾村,来到一个新农村”的状况。一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彰显乡村美的常态。基本要求。建管并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链”升级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净为

    35、底”,全方位治理与日常化管理相结合抓推进,既高度重视阶段性的工程建设,又切实注重持久性的维护运行,巩固建设成果,保持农村环境面貌干净整洁的第一感观。二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彰显乡村美的长态。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乡土味道,是美丽乡村建设“核”升级的基本要求。坚持“以文为魂”,挖掘乡村的文化特质和体现民居的地域特色,推动美丽乡村从环境美向形制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的不断递进,整体彰显浙江乡村“诗画江南”的独特魅力。三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型,彰显乡村美的“心”态。基本要求。运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是美丽乡村建设“果”升级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业

    36、为基”,运用经营村庄的理念,美乡村、育产业、富农民有机结合抓推进,培育新型业态,发展美丽经济,实现美村与富民的互进互促。四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型,彰显乡村美的业态。基本要求。实现“人改造环境”与“环境改造人”的良性循环,是美丽乡村建设“本”升级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培育广大农民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村的德治、法治和自治,实现“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的相得益彰。五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风景美”向“风尚美”转型,彰显乡村美的状态。2003年以来,全省各地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住条件诉

    37、求,一以贯之、扎扎实实地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在浙江农村的具体实践,农村大地环境面貌发生了美丽蝶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美丽浙江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是建设“两美浙江”的基层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推手。必须以新常态的思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大建设的力度和热度,拓展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活力和强大动力,深刻转变农村建设方式、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全面开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三、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建设美丽乡

    38、村,是缩小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差距的需要。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上有差距。这几年我省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不断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财政对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投入向农村倾斜机制,逐步形成了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但是农村依然是洼地、是短板,在某些公共资源在城乡配置上依然还存在城优乡劣、城高乡低、城乡二元的问题,特别是城乡之间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交换上仍很不平等。必须坚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均衡、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美丽乡村作

    39、为农村生产要素集聚利用的新平台,建立起“资源往城里流、资金往农村流”的双向流动机制,把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更多地用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新台阶。(二)建设美丽乡村,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需要。收入登上两万元台阶。2015年浙江省农村常住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21125元,继2009年“破万”后,2015年再登“两万”新台阶,成为全国3个破“两万”的省(市)之一,绝对值连续31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绝对值仅次于上海市。全省11个市中有9个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其中最高的嘉兴市为26838元;最低的丽水市为15000元,也比全国平均高

    40、3578元。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2009年的2.461缩小到2015年的2.071,比全国平均的2.731小0.66。连续6年保持缩小态势。全省有7个市的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在21以内,最 低 的 嘉 兴 市 仅 为1.701。浙江已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最小的省份。2015年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浙江农民收入增速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是2005年以来首次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第15位,排名比2014年前移了9位。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1、从农业领域增收看。农业

    41、发展面临的“天花板”、“高地板”和“紧箍咒”问题尚未真正破解。即“价格和补贴的天花板”、“劳动和土地成本的高地板”、“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紧箍咒”。农业劳动力工资、土地租金、流通成本、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加上自然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农业比较效益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2、从工业领域看。我省市场改革取向早,民资丰厚,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群众大多在二三产业就业,收入也多来自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52.6%提高到62.0%。过去我省农民增收主要是靠农民转移就业不断扩大带来的工资性收入的不断增长,现在,一方面,我省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已基本完成,再靠扩大农民转移就业来提高农民收入已经越来越难

    42、了。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大,我省的中小、微小企业转型发展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农民收入的结构性问题与我省产业的结构性问题正在形成历史性交汇,再靠增加工资来提高收入越来越困难3、从生活生计成本看,维持农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的成本节节攀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要保持浙江农民收入持续、全面、较快增长还有不少困难。因此,必须在巩固传统增收渠道的同时,拓展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新门路,充分发挥美丽乡村“美村富民”的功效,大力培育和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文化+、运行+等多元化的农村新型业态。民宿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五十多年前的英国西南部,为了增加收入,当地人采用BE

    43、D AND BREAKFAST的经营方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家庭式招待。后来,这门“房经济”漂洋过海,法国、台湾地区都涌现了出色的民宿经济,当前的民宿讲究的是个性、特色、味道和私人定制 台湾的民宿要有“七个头”:1、有看头:最旖旎的乡村美景;2、有玩头:最个性的深度体验;3、有住头:最温馨的特色民居;4、有吃头:最健康的乡间料理;5、有买头:最精美的手工艺品;6、有学头:最自然的科普知识(农业DIY);7、有疗头:最品质的环境理疗(大氧吧)农家乐、民宿都要有“家+”的理念,既是我的家,也是你的家,更是我们的家。(三)建设美丽乡村,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需要。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

    44、出了生态文明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第三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习总书记在视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时指出:“余村人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我们过去讲既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两山理论”要念好“三字经”。治养转驰而不息抓好环境治理久久为功涵养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生态涵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不遗余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建设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向绿色化转变。方式不绿色,美丽乡村就一定会

    45、失色 总书记在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出特别强调“就是”是有条件的,是需要我们努力转化的,是需要克服一些困惑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区,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崛起之路,有三大困惑:一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山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净外出,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峻。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出现了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为标志的空心村,同时也产生了发展能力的空心、崛起信心的空心、社会伦理的空心以及传统文化的空心,这是一幅令人心酸的空心图。二是“山穷水复无路,山高路远坑深”(很多地方的村名都叫什么什么坑的,阴坑、阳坑,东坑、西坑,这个坑也是坑人的坑,坑爹的坑)。山区的基础

    46、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比较滞后,水、电、路、气、网等不完善、不配套,大好河山只能晒着太阳、陪着月亮。三是“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山区生态资源充沛,但大多处在江河源头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核心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富民的矛盾比较尖锐。(四)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生态文明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广大农村作为全省工业化发展的初始基地和初级基地,各类资源被过度利用,工业污染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村环境日趋恶化,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已成

    47、为全省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急中之急。一是以水为净,方能全链条净 二是以水为景,方能风光无限三是以水为镜,方能转型升级四是以水为经,方能牵动全局 这里重点谈谈“五水共治”这项工作。思想认识与行动成正比,没有高度的思想认识就没有真正的行动。认识的高度、共识的强度决定了我们行动的力度。现就“五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谈四个观点。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首先回答好四个问:1、“两山理论”指导下的美丽乡村有什么要求(生态环境)?2、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美村富民)?3、城乡一体化新阶段的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的定位(科学规划)

    48、?4、富有浙江地方特色和具有浙江味道的美丽乡村应该彰显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彰显特色)?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十四年来,我省一直在探索并努力回答好这四个问题,确立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即“四美三宜二园”。四美三宜二园二园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和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新阶段新任务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在继续坚持“四美三宜两园”方向的基础上,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在农业、工业、创富领域,一般都把生产工具的升级换代作为产业升级换代的标志。农业农业创富创富工业工业农业3.0版,农业1.0是农耕时代,农业2.0是机械化时代,农业3.0

    49、是互联网时代,农业3.0的主要标志和特点就是智能化、精准化和定制化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互联网时代,工业4.0的主要标志和特点是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和机器自组织,建设智能工厂、组织智能生产创富1.0,灰色经济时代,主角:倒爷,手法:把权力货币化;创富2.0,商品经济时代,主角:老板,手法:把产品商品化;创富3.0,地产经济时代,主角,房企,手法:把房地产市场化;创富4.0,股权货币时代,主角:野蛮人(股权投资者,风投),手法:把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宝能与万科的股权争夺)。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打造,也要以信息技术、改革创新和城

    50、乡一体这一系列的创新、变革、升级为动力,赋予新的功能特质。新的功能定位可以考虑概括为三句话,产村人内外在居业游融合并重共进城乡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乡土特色风貌更加彰显乡村新型业态更具活力农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具体要达到以下重点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推进总导向、水平提升总抓手、形象打造总举措。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抓牢重点、把握节奏、破解难题、体现实效,切实使浙江的新农村建设顺应形势、体现特色、惠及民生。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一)要把“友城友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理念城市与乡村是硬币的两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浙江新农村建设金名片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1041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