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套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套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年级 地理 下册 全套 课件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人教版(2024)_地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小魔方站作品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盗版必究目目 录录 第七章力 第1节 力 点击幻灯片可观看动画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难点)3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重点)4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难点)?新课引入新课引入人推车人推车举重运动员举起杠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铃 推土机推推土机推土土 运动员踢足运动员踢足球球 我我们们在在日日常常生生活活中中提提到到的的力力 人人 推 车车 汽车汽车 拉 拖车拖车 左手左手 拍 右手右手 手手 拍 桌子桌子起重机起重机 吊 货物货物 运动员运动员 踢
2、 球球 运动员运动员 举 杠铃杠铃 运动员运动员 扣 球球 磁铁磁铁 吸引 大头针大头针 地球地球 吸引 篮球篮球 物体 作用作用作用作用物 体 物 体 物 体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1.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力的相关概念弓的形状发弓的形状发生改变生改变竿子发生了形变竿子发生了形变沙发发生沙发发生了形变了形变竹子发生了形变竹子发生了形变力可以使物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体发生形变请学生说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观察总结共同特点新课讲授新课讲授二、力
3、的作用效果(a)投球手把投球手把静止的棒球投静止的棒球投掷出去掷出去;(b)棒球被接棒球被接球手接住;球手接住;(c)接球手将接球手将棒球击出。棒球击出。棒球的运动方向棒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改变静止静止运动运动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运动静止静止新课讲授新课讲授1.力可以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大小,运动方向)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运动状运动状态改变
4、态改变 (a)速度大小发生改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b)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 时发生改变。时发生改变。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除了力的大小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力的除了力的大小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作用效果呢?击球时用力的方向很重击球时用力的方向很重要要新课讲授新课讲授分别在分别在A A、B B处用力开门,处用力开门,说出感受到说出感受到的开门难易的开门难易程度是否相程度是否相同。这说明同。这说明了什么?了什么?AB三、力的三要素新课讲授新课讲授 结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物理中通常把它们称
5、为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出来 线段的长短线段的长短 表示表示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箭头箭头 表示表示力的方向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例:用例:用5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F=50N四、力的示意图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手竖直向上托手竖直向上托 一本书一本书F F=5N=5N 与水平方向成与水平方向成3030度角度角斜向上拉木箱斜向上拉木箱F F=10N=10N 重物受竖直向重物受竖直向下下F F=20N=20N的力的力 地面受重物
6、向地面受重物向下下F F=20N=20N的压力的压力 四、力的示意图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注意注意 1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2 力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不能省略不画。力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不能省略不画。3 线段的长度必须与比例相符。线段的长度必须与比例相符。4 必须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有角度的力必须标明角度。必须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有角度的力必须标明角度。5 必须画成实线。必须画成实线。新课讲授新课讲授将质量相等的磁体和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将质量相等的磁体和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手,的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手,
7、观察现象?观察现象?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受力,向前运动;磁铁也向前运动,说明磁铁也受到了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受力,向前运动;磁铁也向前运动,说明磁铁也受到了力。力。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滑冰时,甲对乙有推力滑冰时,甲对乙有推力的作用,甲是施力物体,的作用,甲是施力物体,乙是受力物体;同时,乙是受力物体;同时,乙对甲也有推力的作用,乙对甲也有推力的作用,这时,乙是施力物体,这时,乙是施力物体,甲是受力物体,甲是受力物体,由此可见,施力物体同由此可见,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的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甲乙乙(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新课讲授新课讲授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物理学中
8、,力是物理学中,力是 _ 的作用。的作用。2当物体的当物体的_ 和和 _ 发生改变时,就发生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_ 、_ 和和 _ 有关,称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为力的三要素。4用手拍打课桌,手是用手拍打课桌,手是 _物体,课桌是物体,课桌是_ 物体;同物体;同时手感到疼痛,说明手受到了时手感到疼痛,说明手受到了_ 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由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此说明力的作用是 _ 的。的。5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
9、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 _ ,使落叶的使落叶的 _ 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改变。分析分析归纳归纳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的两个作用效果。3.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大量生活、大量生活、生产中的生产中的例子;例子;大量实验大量实验现象;现象;亲身体验亲身体验 透透 过过 现现 象象 看看 本本 质质课堂小结课堂小结4.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后思考课后思考船是如何离开岸边的?船是如何离开岸边的?第七章力 第第2 2节节 弹力弹力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4知道在其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1知
10、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并能正确使用。(重点)3 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新课引入思考: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这些现象与弯曲的撑杆、弯曲的跳板产生的弹力有关。新课讲授一、弹性与塑性一、弹性与塑性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气球、橡皮泥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与分类吗?新课讲授总结: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形变。物体形变后不能自
11、动恢复原来形状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形变。新课讲授二、弹力二、弹力活动: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活动: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粉笔头能弹出去吗?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粉笔头能弹出去吗?总结: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新课讲授 取出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取出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发生较大形变。观察后一种情况下,较大的力拉,发生较大形变。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总结:总结:物体的弹性
12、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1弹力: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受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受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大小:与物体弹性强弱和弹性形变量大小有关,大小:与物体弹性强弱和弹性形变量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就越大,形同一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就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4.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且总是与接触面
13、垂直。5.作用点:作用在施加外力的物体上,也可等效在作用点:作用在施加外力的物体上,也可等效在接触面的一点上。接触面的一点上。新课讲授弹力的相关概念新课讲授三、弹簧测力计三、弹簧测力计新课讲授1.1.用途:用途: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力的大小。2.2.构造:构造:拉环、弹簧、指针、挂钩、拉环、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刻度盘。握力计握力计形形色色的弹簧测力计形形色色的弹簧测力计新课讲授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新课讲授3.3.原理: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 力越大,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4.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1)观察:)观
14、察:量程、分度值。量程、分度值。(2 2)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用手拉挂钩检查用手拉挂钩检查弹簧是否灵活,摩弹簧是否灵活,摩擦是否过大。擦是否过大。(3 3)测量:)测量:不能超过量程。不能超过量程。(4)被测力一定要作用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严禁倒挂。)被测力一定要作用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严禁倒挂。新课讲授5.5.活动活动:(1)(1)感受感受1N1N、3N3N、5N5N的力。的力。(2)(2)测出一个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测出一个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3 3)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
15、)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力。课堂练习1.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为量程为_,分度值为,分度值为_,现,现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2.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则手拉弹簧的力为()A、4.2N B、4N C、3.8N D、无法判断、无法判断3.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6、)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 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D课堂练习4.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重测一个物体重力时力时,手持挂钩手持挂钩,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测测力计的读数为力计的读数为5N,则物体的重力为则物体的重力为()A.大于大于5N B等于等于5N C.小于小于5N D.以上都有可能以上都有可能C课堂练习探索新知探索新知用
17、手捏一个厚玻用手捏一个厚玻璃瓶,它会发生璃瓶,它会发生弹性形变吗?请弹性形变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验证你的想法。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题例题1.1.一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一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两人分别用两人分别用5N5N的力拉挂钩的吊的力拉挂钩的吊环环,则测力计的读数为则测力计的读数为 N N。例题例题2.2.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重力时测一个物体重力时,手持挂钩手持挂钩,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测力计的读数为测力计的读数为5N,5N,则物体的重力为则物体的重力为()()A.A.大于大于5N B.5N B.等于等于5N 5N C.C.
18、小于小于5N D.5N D.以上都有可能以上都有可能5 5C C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一、弹性与塑性一、弹性与塑性二、弹力二、弹力条件、大小、方向、作用点条件、大小、方向、作用点三、弹簧测力计三、弹簧测力计1.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长。2.2.使用:看、调、测、读使用:看、调、测、读课后思考课后思考轻按桌面能使它发轻按桌面能使它发生弹性形变吗?请生弹性形变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证你的想法。第七章力 第第3 3节节 重力重力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5能熟练利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19、(重、难点)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点)4会画重力的示意图。(难点)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会判断重心的位置。?新课引入熟透的苹果为什么向地面下落?熟透的苹果为什么向地面下落?水为什么总是往低处流?水为什么总是往低处流??新课引入抛出去的物体为什么往下掉抛出去的物体为什么往下掉新课讲授一、重力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用表示,重力用表示,单位:单位:注意注意:1.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2.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0、你还能举出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证明重力的存在吗?存在吗?新课讲授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举起他们的感受也不同。的重力不同。举起他们的感受也不同。我们如何找出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我们如何找出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呢?质量之间的关系呢?新课讲授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2.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把把已知质量已知质量的钩码挂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静止时时,
2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新课讲授3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录在表格中。质量 m/kg重力 G/N进行实验进行实验4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m/kgG/N0实验结论:实验结论:(1 1)物体受到的重)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关系。关系。(2)物重跟质量的)物重跟质量的比约等于比约等于_。正比正比10 N/kg新课讲授二、重力的大小二、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的物体所受
22、的重力重力与物体的与物体的质量质量成正比。成正比。2gmG或或mgG 3 g=9.8 N/kg。它表示质量为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略计算时可取g=10 N/kg。新课讲授二、重力的大小二、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的物体所受的重力重力与物体的与物体的质量质量成正比。成正比。2gmG或或mgG 3 g=9.8 N/kg。它表示质量为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略计算时可取g=10 N/kg。新课讲授新课讲授例题例题:质量为质量
23、为0.25kg0.25kg的木块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个人所受的重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力为450N45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 g取取1010N/kgN/kg。解:G=mg =0.25kg10N/kg =2.5N m=G/g=450/10=45kg答:木块所受重力为2.5N,人的质量为45kg。三、重力的方向三、重力的方向新课讲授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图中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下落,这说明了重力的方向是什么?新课讲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新课讲授请你画出以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请你画出以下物体所受重力
24、的方向。新课讲授我们平时说的我们平时说的“下下”,到底指的,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是什么方向?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新课讲授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其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其每一部分都受力。每一部分都受力。在作用效果上就好像作用在某在作用效果上就好像作用在某一点上的力。一点上的力。四、重心四、重心新课讲授1 1.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心重心的位置跟物体形状和质量的分布有关系。重心的位置跟物体形状和质量的分布有关系。2 2.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五、重力的由来五、重力的由来新课讲授牛顿研究后提出:
25、宇宙间任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探索新知探索新知重心的应用重心的应用 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因此,这种状态的平最低。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