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两汉 经学 时代 文学理论 批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两汉文学批评 首先,人们的文学观念越来越明晰 其次,两汉文学理论批评集中于对诗经、楚骚和汉赋的研究与讨论 第一节 诗大序及封建正统文学观的确立第二节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第三节 依经立论的汉代辞赋批评第四节 王充的文学批评思想第一节 诗大序及封建正统文学观的确立 四家诗:鲁之申培生、齐之辕固、燕之韩婴、鲁人鲁人毛亨毛亨传毛苌传毛苌 郑玄诗谱序谓“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则认为是后汉卫宏所作 诗大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 诗大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2、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周文王妃太姒周文王妃太姒孔颖达毛诗正义:言后妃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
3、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毛诗序的主要文学思想:1,诗的特征,诗的特征情志合一与诗乐舞三位一情志合一与诗
4、乐舞三位一体体 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诗的社会作用,诗的社会作用诗政相通与诗政相通与“诗教诗教”功能功能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政乖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教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3,诗的创作原则与方法,诗的创作原则与方法“发乎情,止发乎情,止乎礼义乎礼义”与与“主文而谲
5、谏主文而谲谏”4,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六义六义”说说“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政有小大,故有大雅焉,有小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返回返回 第二节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司马迁(约前145前86),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我国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史记一百三十卷。司马迁游历图司马迁游历图 一、一、“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的独创追求的独创追求 夫人
6、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与挚伯陵书:“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言功,其次立言。”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天下放失旧闻,考略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
7、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究天人之际究天人之际 探究天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天人关系 道家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消极被动的 荀子提倡“制天命而用之”,即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董仲舒: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通古今之通古今之变变:就是探寻历史的规律,把古与今联系起来,从中认识盛衰之理,兴亡之道 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奉天法古”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汉书董仲舒传)一是历史进化思想一是历史进化思想 二是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辩证思想二是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辩证思想 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强调了他的独创性 二、二、“发愤著书发愤著书”的创作思想的创作思想 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
8、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二、二、“发愤著书发愤著书”的创作思想的创作思想 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1、发愤著书说的形成、发愤著书说
9、的形成 A:诗“可以怨”;屈原楚辞:“发愤以抒情。B:现实生活的遭遇 2、发、发愤愤著书的基本精神著书的基本精神 主张文学要抒写怨愤之情,表达讽刺之意主张文学要抒写怨愤之情,表达讽刺之意 “实录精神实录精神”汉书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故谓之实录实录。”3、发愤著书说的意义、发愤著书说的意义 第一点意义:涉及到创作发生的理论,即第一点意义:涉及到创作发生的理论,即“创作为
10、什么发生创作为什么发生”第二点意义: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之所在第二点意义: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之所在悲剧美。悲剧美。第三点意义:就是对后世的影响,韩愈第三点意义:就是对后世的影响,韩愈“不平则鸣不平则鸣”、欧阳、欧阳修修“穷而后工穷而后工”三、关于屈原的独立见解三、关于屈原的独立见解 1 1、司马迁在、司马迁在史记史记中为屈原列传,保存了屈原中为屈原列传,保存了屈原生平最详细的原始资料生平最详细的原始资料 2、司马迁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司马迁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屈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11、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对屈原创作、对屈原创作“盖自怨生盖自怨生”和和“直谏直谏”精精神的见解神的见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返回返回第三节 依经立论的汉代辞赋批评 一、扬雄一、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仿论语而作法言、仿周易而作太玄、又有语言学著作方言 1、征圣、宗经的主张、征圣、宗经的主张 法言吾子篇说:或曰:人各是其所是
12、,而非其所非,将谁使正之?曰:万物纷错,则悬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或曰:恶睹乎圣而折诸?曰:在则人,亡则书,其统一也。“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法言问神)舍舟航而济乎渎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弃常珍而嗜乎异馔者,恶睹其识味也?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2、对屈原的评价、对屈原的评价 首先对屈原及其作品提出批评并表示对传统评价不满的是扬雄。班固的汉书扬雄传曾说扬雄“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过以浮”、“蹈云天”扬雄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扬雄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也有肯定、赞也有肯定、赞扬的方面扬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