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15-语文版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庸之道15-语文版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庸之道 15 语文版 课件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庸之道中庸之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面孔子面对流水兴叹的同时,也给后人描述了这样对流水兴叹的同时,也给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一种人生轨迹人生轨迹:“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论语为政为政)那么什么叫作不惑?于丹那么什么叫作不惑?于丹教授解释是:教授解释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去思考、行事。有人认为人活到四十就会。有人认为人活到四十就会圆滑、平庸、和稀泥,这就是中庸。同
2、学圆滑、平庸、和稀泥,这就是中庸。同学们,你的看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四们,你的看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四课中庸之道。课中庸之道。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9章)二、整体感知文本二、整体感知文本1、诵读感知,注意下列字的读音、诵读感知,注意下列字的读音民鲜久矣民鲜久矣()狂狂()狷狷()讪讪()徼徼()讦讦()原原()XinKung jun shn jio jiYun 通通“愿愿”何谓中庸?何谓中庸?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 欹器欹器 孔子曰: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满则
3、覆。”荀子荀子宥坐宥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程子不偏不易2、大意感知、大意感知(1)概括原文,说说中庸之道具体体现)概括原文,说说中庸之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哪些方面?明确:明确:中德中德(6.29)中行中行(11.16、4.10、13.21、13.24、17.13)中礼中礼(1.12、17.24)中和中和(13.23)629章:中庸做为一种道德,老百章:中庸做为一种道德,老百姓已经缺少他很久了。姓已经缺少他很久了。1116章: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章: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狂。410章:君子亲近义。章:君子亲近义。1321章:指出章:指出“狂狂”“
4、狷狷”两种对立的两种对立的性格。性格。112章:要以和谐,中正为贵。章:要以和谐,中正为贵。1323章:为君子小人下了一个定义。章:为君子小人下了一个定义。1324章:好人能让好章:好人能让好人喜欢,让坏人厌恶。人喜欢,让坏人厌恶。1713章:对不讲原则章:对不讲原则的人深恶痛绝。的人深恶痛绝。1724章:对不合章:对不合“仁仁”的行为的憎恶。的行为的憎恶。【明确】【明确】孔子明明白白地把中庸与平均主义孔子明明白白地把中庸与平均主义对立对立起来,可见起来,可见决不是折中决不是折中的意思,也决不的意思,也决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之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之“中中”是一个动态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平衡点
5、。犹如一杆秤,秤锤必依所秤之物的。犹如一杆秤,秤锤必依所秤之物的轻重而在秤杆上移动,才能找准平衡点,从轻重而在秤杆上移动,才能找准平衡点,从而把秤杆摆平,把重量搞定。如果把秤锤固而把秤杆摆平,把重量搞定。如果把秤锤固定在秤杆的中点,那秤杆只能添乱而无用处。定在秤杆的中点,那秤杆只能添乱而无用处。(2)中庸的)中庸的“中中”是否为折半以取中,是否为折半以取中,搞平均主义?搞平均主义?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中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中庸属于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
6、庸。中庸就是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为“中行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相牵制、互相补充。三、探究文本三、探究文本1“中中”德德(1)结合译文,自读)结合译文,自读6.29部分,学生部分,学生质疑,教师释疑质疑,教师释疑中庸中庸之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7、取消句子独立性为德为德也,其也,其至至达到极点达到极点矣乎!民矣乎!民鲜鲜少少久矣。久矣。治大国若烹小治大国若烹小鲜鲜:芳草芳草鲜鲜美:美:好犯上者,好犯上者,鲜鲜矣:矣:葬葬鲜鲜者自西门:者自西门:鲜鱼、活鱼鲜鱼、活鱼鲜艳鲜艳少少夭折、早死夭折、早死(2)探讨探讨:“民鲜久矣民鲜久矣”的原因的原因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探讨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探讨 1、“中中”观念最初源自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观念最初源自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与弓箭发明使用有关,本义为射击与弓箭发明使用有关,本义为射击“中的中的”之意,之意,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由此衍生出了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由此衍生出了“中央之中
8、中央之中”的意义,的意义,“中中”观念发展早期主要表观念发展早期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强化中央权力的绝对性。现在政治领域,强化中央权力的绝对性。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礼)。(周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论语为政)为政)“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而亲仁”。(论语。(论语学而)学而)“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士师又用公正的惩罚制御百官,教导臣民敬重德行士师又用公正的惩罚制御百官,教导臣民敬重德行)(尚书(尚书吕刑)吕刑)【明确】【明确】中庸之道,谈何容易,中庸之道,谈何容易
9、,把握好度并不是件容把握好度并不是件容易一事易一事,连孔子也发出如此,连孔子也发出如此沉重感叹沉重感叹。中庸之所以会中庸之所以会“民鲜久矣民鲜久矣”,归根到底,是由,归根到底,是由于于“民民”之价值不被统治者重视之价值不被统治者重视“久矣久矣”,从伦理,从伦理学角度,是由于道德的规范性因维护统治者利学角度,是由于道德的规范性因维护统治者利益过度张扬而民主主体性不被突出益过度张扬而民主主体性不被突出“久矣久矣”。孔。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从子核心思想是仁,从“中政中政”到到“中德中德”,意味着,意味着孔子意识到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丰孔子意识到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丰富富“中中”的内涵。
10、从政治学角度看,的内涵。从政治学角度看,“爱人爱人”根本根本要求是统治者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利益与需要,要求是统治者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利益与需要,在自己的利益和民众的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自己的利益和民众的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关系。关系。三、章节梳理三、章节梳理 629子曰:子曰:“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之为德也,其至至矣乎!民矣乎!民鲜鲜久矣。久矣。”本章内容是中庸是一种道德(中德)。本章内容是中庸是一种道德(中德)。【评析】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评析】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中提及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中
11、提及“中庸中庸”一词,仅此一一词,仅此一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中行是说,人,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
12、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2“中中”行行(1)结合译文,学生质疑,教师释疑。)结合译文,学生质
13、疑,教师释疑。然则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既然这样,那么师愈师愈与与“欤欤”,语气词,语气词?不得中行而不得中行而与与交往交往之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适(亲近)也,无(亲近)也,无莫莫(淡(淡漠)也,义之漠)也,义之与与和和比比(2)说说)说说过犹不及的含义过犹不及的含义【明确】【明确】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都是不好的。(3)学生联系生活,找出过犹不及的)学生联系生活,找出过犹不及的例子例子有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宋时秦桧的私人办事密有一则故事耐人寻味,宋时秦桧的私人办事密室室“一得阁一得阁”落成,广州守臣送来一卷地毯,大落成,广州
14、守臣送来一卷地毯,大小尺寸竟分毫不差。这个地方官可谓马屁拍到小尺寸竟分毫不差。这个地方官可谓马屁拍到家了。当接到那卷地毯时,聪明而狡猾的秦桧家了。当接到那卷地毯时,聪明而狡猾的秦桧想到,他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想到,他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室中的尺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就不在话下室中的尺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就不在话下了。没过多久,送地毯的人就被秦桧除掉了。了。没过多久,送地毯的人就被秦桧除掉了。问问:孔子认为子张和子夏谁更优秀?:孔子认为子张和子夏谁更优秀?要点要点:师过,商不及,即过犹不及。其实两人都不优:师过,商不及,即过犹不及。其实两人都不优秀,因为他们没做到中庸。
15、秀,因为他们没做到中庸。探究探究:“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能举个例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子说明吗?要点要点:过犹不及的含义: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过犹不及的含义: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强调处事有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强调处事有“度度”。探究探究:怎样理解:怎样理解“过犹不及过犹不及”的内涵?(五年高考的内涵?(五年高考P198)探究(课后练习一)探究(课后练习一):“过犹不及过犹不及”(中庸)和(中庸)和“折中主折中主义义”有何区别?有何区别?要点要点:中庸,不是中庸,不是“过过”,也不是,也不是“不及不及”,是指在,是指在“过过
16、”与与“不过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度”。“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成语成语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17、事情做得过分,就如同做得不够一样,不合:事情做得过分,就如同做得不够一样,不合适。适。(4)总结)总结“过犹不及过犹不及”的的处世之道处世之道。【明确】【明确】交往中过分的热情与冷漠的对待一样交往中过分的热情与冷漠的对待一样会使心灵窒息。教育中过分的渲染与毫不声张会使心灵窒息。教育中过分的渲染与毫不声张一样会无甚收效。管理中过分的民主与一人专一样会无甚收效。管理中过分的民主与一人专制一样会没有进步制一样会没有进步凡事有度,与人交往凡事有度,与人交往“亲密有度亲密有度”,让对方拥有,让对方拥有独立的空间。独立的空间。(5)与人交往要有度,究竟以何为)与人交往要有度,究竟以何为依据依据?它的它的标
18、准标准是什么?是什么?410子曰: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适也,无也,无莫莫也,义也,义之与比。之与比。”本章内容是中行。本章内容是中行。【评析】【评析】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义之与比。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问问:本章指出行:本章指出行“中庸中庸”的前提是什么?的前提是什么?要点要点:符合道义,这是与人交往的依据。:符合道义,这是与人交往
19、的依据。】“义之与比义之与比”的义是与的义是与人交往的依据,以人交往的依据,以道义道义为标准去比较选择,符合道义的就去做,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做。为标准去比较选择,符合道义的就去做,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做。只要努力求得合情合理就够了,就是一个君子了。只要努力求得合情合理就够了,就是一个君子了。成语成语 无适无莫无适无莫:形容对人对事没有偏向。:形容对人对事没有偏向。1321子曰:子曰:“不得不得中行中行而而与与之,必也之,必也狂狷狂狷乎!狂者进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本章内容是中行。本章内容是中行。【评析】【评析】“狂狂”与与“狷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是
20、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6)依据义的标准,从原文找出可交往和不可)依据义的标准,从原文找出可交往和不可交往的人,并加以比较。交往的人,并加以比较。【明确】值得交往的人依次是:【明确】值得交往的人依次是:君子、狂狷君子、狂狷 不值得交往的人
21、依次是:不值得交往的人依次是:小人,乡原小人,乡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论语述而)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论语宪问)宪问)“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论语子子路)路)问问:这一章,强调了一种怎样的处事原则?:这一章,强调了一种怎样的处事原则?要点要点:取两中用:取两中用温和的处事原则温和的处事原则,强调
22、了,强调了“权权”的的重要性(通权达变)重要性(通权达变)。一切事物在按照常规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还可能出一切事物在按照常规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还可能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况。而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切合实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况。而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切合实际的思想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所以,当在具体实践中际的思想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所以,当在具体实践中运用运用“中中”这一基本原则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这一基本原则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通。这种应变的灵活性就叫做通。这种应变的灵活性就叫做“权权”。问问:孔子的:孔子的“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与中庸之与
23、中庸之道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五年高考道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五年高考P198)(7)为什么孔子在提倡)为什么孔子在提倡“君子君子”人格时要以人格时要以“小人小人”而不是以而不是以“乡原乡原”来做来做陪衬陪衬?【明确】【明确】“乡原乡原”在人格特征上具有欺骗性,在人格特征上具有欺骗性,孔子说他是德贼,意即孔子说他是德贼,意即“乡原乡原”乃道德的盗乃道德的盗窃犯,是一枝射向仁德的窃犯,是一枝射向仁德的“暗箭暗箭”,以此来,以此来陪衬陪衬“君子君子”,不足以彰显,不足以彰显“君子君子”人格的风人格的风范和特征。而小人缺点明显,易分辨,是范和特征。而小人缺点明显,易分辨,是射向仁德的射向仁德的“
24、明枪明枪”,以,以“小人小人”陪衬陪衬“君子君子”,更能起到强烈的道德警示作用,在孔子眼更能起到强烈的道德警示作用,在孔子眼中,中,“小人小人”尚有可取之处,求真君子固然尚有可取之处,求真君子固然难,求真小人也不易,惟独伪君子易找。难,求真小人也不易,惟独伪君子易找。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提到东汉末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提到东汉末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讲什么事,他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讲什么事,他一律就回答一律就回答“好好”。久而久之,别人送他一个。久而久之,别人送他一个“好好好先生好先生”的绰号。的绰号。唐代有个文学家苏味道,官居相位,处事唐代有个文学家苏味道,官居相位,处事圆滑
25、,人称圆滑,人称“苏模棱苏模棱”。他对人传授其处世经,。他对人传授其处世经,叫作叫作“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8)【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好好好好先生先生”在现实生活的危害。在现实生活的危害。11.16、13.21章是对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子张章是对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过犹不及”。“狂狂”与与“狷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