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413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13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 海峡两岸 交往 课件 人教版 新课 年级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13课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课件 (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_ _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地提出了“_ _”的伟大构想。的伟大构想。资本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祖国祖国和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2)“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含义:含义:在在._境内,大陆实行境内,大陆实行_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行_制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生主持(3)香港、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1984年底,年底,_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2、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87年年4月月_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_年年_月月_日,中国恢复对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行使主权。_年年_月月_日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葡中葡 中英中英 1 1997 7 1999 2012(4)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_ _。洗雪了百年国耻;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了重要的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小时侯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母
3、亲在那头/长大后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余光中乡愁乡愁名诗欣赏名诗欣赏 掌握掌握和平统一祖国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的大政方针;“和平统和平统一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汪辜会谈汪辜会谈”及及“九二共九二共识识”;江泽民提出的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八项主张;了解;了解海峡两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岸交往概况。认识到认识到台湾自古是就是中国的领
4、土;海峡台湾自古是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人民同住同根,血浓于水;两岸经贸文两岸人民同住同根,血浓于水;两岸经贸文化往来日益密切;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化往来日益密切;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然趋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放在首位,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课题中的课题中的“海峡海峡”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两岸两岸”分别指的又是什么?分别指的又是什么?2.联系:联系:台湾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说?(1)三国时,吴国派大将卫温到达)三国时
5、,吴国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夷洲,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就是今天的台湾.(2)元朝加强对)元朝加强对琉球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的管辖。的管辖。(3)明朝时,)明朝时,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年)。(4)1683年年,清军进入台湾清军进入台湾,郑氏后代归顺清朝郑氏后代归顺清朝。(5)1684年年,清朝设置清朝设置台湾府,台湾府,隶属隶属福建省。福建省。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课题中的课题中的“海峡海峡”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两岸两岸”分别指的又是什么?分别指的又是什么?2.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3.为什么
6、为什么乡愁乡愁中说中说“我在这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大陆在那头”?导致目前这种海峡两导致目前这种海峡两岸同胞分隔两地的局面,岸同胞分隔两地的局面,原因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台湾问题的出现。怎样出现?台湾问题的出现。怎样出现?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的由来1624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8951895年日本通过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强占台湾强占台湾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台台岛岛湾湾台台峡峡海海湾湾东东 海海南南 海海台湾问题的形成台湾问题的形成19491
7、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后退守台湾。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后退守台湾。为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怎样为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怎样因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对台方针因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对台方针政策,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政策,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成立初、5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对台湾的方针政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各是什么?阅读策各是什么?阅读教材教材P65回答。回答。一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一)一)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为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怎样为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怎样因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对台方针因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对台方
8、针政策,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政策,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成立初、5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对台湾的方针政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各是什么?阅读策各是什么?阅读教材教材P65回答。回答。毛泽东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初:明确提出新中国成立初:明确提出解解放台湾放台湾。50年代中期:确年代中期:确立了用立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的思想。思想。材料一:材料一:1950年解放军的任务,是解放海南岛、年解放军的任务,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但到了台湾和西藏。但到了1950年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月,朝鲜战争爆发,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53年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月,朝鲜停战协
9、定签署。毛泽东认为是该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了。签署。毛泽东认为是该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了。10月,毛泽东要求大家月,毛泽东要求大家“从现在起,就应该就此从现在起,就应该就此着手准备,要长治久安,不解放台湾不行着手准备,要长治久安,不解放台湾不行”。材料二:材料二:1954年年8月月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联合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联合发表发表解放台湾联合宣言解放台湾联合宣言指出指出:“台湾是中国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学习不仅仅为了应付考试,从长远来说,应该学习不仅仅为
10、了应付考试,从长远来说,应该培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独立的分析能力,敏锐的观察力、独立的分析能力,有有创新精创新精神神。因此,不可仅仅照本宣科,应适当结合社会。因此,不可仅仅照本宣科,应适当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本地及学生实际增加历史资料,予以热点问题、本地及学生实际增加历史资料,予以分析。如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中山籍战士、香分析。如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中山籍战士、香山人精神。山人精神。为什么要为什么要重视结合社会、学生实际重视结合社会、学生实际学习历史?学习历史?时时 间间政政 策策新中国成立初新中国成立初5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以后以后 武装解放武装解放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争取用
11、和平方式解放台湾邓小平邓小平江泽民江泽民毛泽东毛泽东(一)(一)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2000年年3月以来月以来1.阅读教材内容阅读教材内容P652.观看视频,分析以下材料:观看视频,分析以下材料:重点内容探究:重点内容探究:材料二:材料二:1979年元旦,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表告台湾同胞书告台湾同胞书。提出首先通过中国。提出首先通过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军事对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峙状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宣示,台方针政策的重要宣示,标志着对台方针标志着对台
12、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材料一:材料一:1978年年12月,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决定了党和国家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而且确立了而且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科学构想。3.分组讨论后回答分组讨论后回答本课重点:本课重点: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对台采取了什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对台采取了什么方针?有何重大转变?么方针?有何重大转变?1.阅读教材内容阅读教材内容P652.观看视频,分析以下
13、材料:观看视频,分析以下材料:结论:改革开放后,结论:改革开放后,和平统一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之下,又科学构想之下,又形成了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对台基本方针。邓小平邓小平时时 间间政政 策策新中国成立初新中国成立初5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以后以后 武装解放武装解放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邓小平邓小平江泽民江泽民2000年年3月以来月以来毛泽东毛泽东重点:重点:和平统一祖国、和平统一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一)党和政府
14、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的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从此以从此以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台湾问题。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方针的制定、的制定、两会达成的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江泽民江泽民关于发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八项主张的提出等,都是这的提出等,都是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物。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物。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与其它政策措施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与其它政策措施之间有何关系?间有何
15、关系?课后补充:课后补充:在台湾实行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否可行?有无先例?是否可行?有无先例?解决解决难点:难点:材料一:材料一:香港香港回归回归15年年,仍被公认为,仍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城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和全世界名列前茅,保持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和全世界名列前茅,保持了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力。了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力。材料二:材料二:澳门回归澳门回归10年后的年后的2008年年,居民,居民月月工资中位数达工资中位数达8500澳门元澳门元,回归初期只有,回归初期只有4900澳门元;澳门元;2008年年居
16、民存款由居民存款由843亿澳门亿澳门元上升到元上升到1854亿澳门元亿澳门元。港澳回归后的港澳回归后的“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继续保持繁荣稳是香港澳门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的重要条件。定的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台湾实行因此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有是有先例先例可循的,也是可行的。(注意:可循的,也是可行的。(注意:在在“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框架下,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更大的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台湾比港、澳享有更大的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到了上世纪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新形势发年代,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有展的需要,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有
17、哪几项?(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做记号)哪几项?(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做记号)有何意义?有何意义?江泽民对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江泽民对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一)坚持(一)坚持 的原则,是实现和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平统一的 。(二)进行海峡两岸(二)进行海峡两岸 谈判谈判。(三)努力实现(三)努力实现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四)不以(四)不以 去影响,干扰两岸去影响,干扰两岸 。一个中国一个中国 基础和前提基础和前提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政治分歧政治分歧经济合作经济合作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江泽民对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江泽民对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五)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五)两岸同胞要共同继
18、承和发扬 .的优秀传统。的优秀传统。(六)双方领导人以(六)双方领导人以 互访。互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适当身份适当身份意义:意义:江泽民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江泽民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1.到了上世纪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新形势发年代,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有展的需要,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有哪几项?(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做记号)哪几项?(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做记号)有何意义?有何意义?2.2000年年3月以来,情况又如何?齐读月以来,情况又如何?齐读P66最后一段。最后一段。时时 间间政政 策策新中国成立初新中国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