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生心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心理 小学生 心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小学生心理小学生心理 注意力最多维持2025分钟 记忆多以机械、无意和具体形象记忆为主,慢慢向理解、有意和词的抽象记忆为主 思维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 情感外露、易激动向内化的稳定的表现发展 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根据教师、同伴和家长的评价作出的,还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 李玲才二年级,父母就给她开小灶,每晚做完作业之后,就认真地教她学英语。父母教得很费劲,李玲却瞌睡得要命,学了一小时还记不住一个单词。是她太笨了吗?不,是因为她对枯燥的字母、单词根本不感兴趣。后来李玲的父亲改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不到一个月,李玲就能用英语对客人作简单的应酬。其实小学生的记其实小学生的记忆是以具体形
2、象记忆为主,向词的抽象记忆是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向词的抽象记忆发展。忆发展。二年级的杨光,平时不愿动脑筋做作业,东抄西凑地向老师交差,父母对此视若无睹。到了临考前两天,父母才硬逼着杨光挑灯夜战。杨光还真聪明,一读就记住,不到10点钟就可以收兵了。谁知考试结果只有70分。父母长吁短叹,说这孩子忘性大。为什么杨光前一天晚上能背诵如流,第二天考试时却忘了一大半呢?原来,儿童的记儿童的记忆有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只有通过忆有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只有通过反复复习才能强化记忆,减少遗忘。反复复习才能强化记忆,减少遗忘。杨光的父母得知这个道理后,改变了过去“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注意平时的学
3、习与复习,杨光的成绩很快达到90分以上。高强的父母每晚安排他做作业达三个小时之久。往往一吃好晚饭就开始,到11点还不一定结束。高强也不“争气”,人在书桌前,心在电视机上,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小时能做完的功课,花了三小时还不能完成。父母怀疑他有多动症,高强却抱怨说:“反正做快做慢都要10点钟结束,干脆边做边玩。”为什么高强要马拉松似地做作业呢?原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最长时间仅的最长时间仅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限度,他们就分钟左右,超过这个限度,他们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地连续动脑筋做作业不可能专心致志地连续动脑筋做作业。高强的
4、父母了解了这个特点后,妥善地安排了夜自修时间。从此,晚饭后高强除了做作业,还可以休息、玩耍,甚至看电视。虽然做作业的时间短了,但自觉性提高,作业做得又快又好。当老师还有什么意思(当老师还有什么意思(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 2000年年12月月04日日)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一个老师,今天给你们写信,不是要诉说什么委屈,只是想让你们多了解点教师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教师总是被人为地赋予太多的社会意义,几乎已成了某种特定的社会符号。人们关注教师,也只是从精神上把他们抬到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再从物质上居高临下给予象征性的施舍。说句良心话,教师的物质条件不像媒体宣传得那样差,至少比一般工人还强点,但教师
5、的精神生活却远远不能够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高尚。教师也是人,作为普通人的教师,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无法想象的,有时恶劣到令人难以忍受。所以现在有媒体说教师一半以上有心理疾病,人们大惊小怪,其实只要你真正在中小学当几年教师,你就会知道,心理上不得病那才真叫怪呢。一个初二的学生特皮,打架滋事,甚至偷看女同学小便。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没有效果,前几天他甚至拿起带子弹的玩具枪把别的同学伤得不轻。女班主任气坏了,当场在教室里打了他一下。他的爸妈立刻带了一堆人到学校来闹,扬言孩子要留家观察,出什么事要找班主任算账,还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女班主任气得眼泪汪汪,大家也都叹息这么搞下去当老师还有什么
6、意思。现在很多媒体都热衷于搞这方面的新闻,有时明明是老师学生间的一点小事,也硬要上纲上线,弄出个大轰动来。很多管教育的官员,也主要把不出事当做一个学校或自己的政绩来衡量。老师体罚学生,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千错万错总是老师的错,可很多人也不想想,老师为什么要体罚学生,当一个老师不得不用体罚来对付学生时,他(她)愿意吗?我们首先要搞清老师这样做是对谁负责。现在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与老师的关系是合同文本式的,校长与老师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说白了,老师这碗饭是校长给的,他给吃你才有的吃,老师一定意义上也是为老板打工。而校长衡量一个老师称职与否的主要依据就是成绩,所以一个老师为了保住饭碗,为
7、了博得家长校长的欢心,就不得不狠抓成绩。同时,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压力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或逆反心理,导致学生与老师间很难沟通。所谓“不让学生讨厌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大概就是指这个。最苦的还是老师,夹在领导和学生之间,两头难做人。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夸大了老师对学生的能动感化作用。就目前情势看,老师与学生之间实际上已是一种职业关系,老师为了眼下的生计觉得该教给学生点什么,学生为了将来的生计觉得需要学点什么。老师与学生的接触,往往局限于课堂公开场合的职业性知识灌输,平均一天下来每个老师也就几个小时。通常说来,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知心与不知心的。老师们不
8、可能、现在的条件也不允许,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就学习以外的某些东西与学生进行交流,更谈不上“爱”和奉献。我不否认的确有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爱的老师,但就现在的形势而言,要求老师都来对学生奉献,我觉得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公平的。每个老师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人孩子,凭什么要求我们对学生都来奉献呢?实际上,真正能对学生心性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家长。特别是学生到了中学,更要家长格外注意。可现在有的人有了点钱或是有了点权就不得了,孩子娇惯得不行,有的学生根本不像个学生,成绩好不好不说,还跑到学校存心惹是生非,屡教不改,牛得不得了,有时甚至让老师下不来台。出了问题,家长怪学校,校长
9、怪老师,媒体更是不遗余力地揭露老师。更可笑的是,有些长期脱离教学实践的理论家们,还在那儿一味鼓吹“爱”、“素质教育”。尊敬的先生,我只想问一句,当你上课时,你的学生故意和你唱对台戏,让你的课上不下去怎么办?你让他站起来他不起来,让他出去他不出去,让他讲原因他理都不理你,实在气不过打他一下他还要上诉告你,你怎么办?请设身处地为一线教师想想吧。江苏常熟市冶塘中学刘工昌 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教师来信当老师还有什么意思,立即引发全国范围内教师的大讨论,而实际上,“讨论”并非讨论,因为90%以上的教师发言中充满苦涩、辛酸的味道,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却没有感受到“太阳”的光辉与荣耀,相反,
10、被夹在升学率与减负之间、应试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口号之间,他们同时承受着来自学校、家长、社会媒体的压力与指责,呕心沥血的工作换来的仅仅是薄如纸的“蜡烛”称号和淡如水的生存环境,他们的灰心、寒心决不是毫无来由 热脸贴上冷屁股谁能不寒心 这句话虽然难听,但却是一些教师遭遇的真实写照。都是学生,但并不是每个都是来“学习”的。一次,一个老师找一个经常逃课的学生谈话,那学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对我那朋友说:“拿去,你们北方人(珠三角地区的人称广州以北的都是北方人)来这里教书不就是为了几个钱吗,这里够你两个月的工资,你以后少来缠我。”(K12网友:北江)社会的想象中,教师对学生的感化教育是没有“化而不改”的
11、,只有老师自己知道,“顽皮”的学生根本“不吃这一套”。其实偶而发发牢骚,对我们的健康是比较有利的,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况,老师的压力这么大,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更有必要寻找一些合理的宣泄途径,人不能老憋着,老憋着容易憋出病来。当然,只要不是天天发牢骚就行,天天发牢骚那就不只是发泄了,那是发泄的过了头,过了头,反而会让自己没有好心情,也容易影响别人的情绪。我要天天在你面前说“烦、烦、烦”,恐怕你不烦都会被我说的烦透了 我既不是什么理论家,也没脱离实践,我也领教了不少学生的难缠,不过我知道小学生可能是犹为难缠的,老实说,各位其实都比我更有资格谈论如何教育小学生。接下来我还是要随意和各位谈一些
12、东西,这些东西要是落入那位刘工昌老师的耳中,怕是又要被他骂个狗血淋头了,在这里希望大家就不要骂我了,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拿出来一起讨论,我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座的各位如果有什么宝玉,最好是拿出来大家一起鉴赏鉴赏,不要一个人珍藏着,我也可以借此机会多学习学习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
13、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一个启示:“赏识:成功的教育。”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1至6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未知可否地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
14、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大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
15、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赏识要有发自于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激励才能做到。背景:背景:“对孩子要实行赏识教育”的文章:南京一个从小双耳全聋的女孩周婷婷在父亲周弘的教育下16岁就成为大学生,并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这是中国第一个聋人研究生。1980年6月29日,周婷婷来到了这个世界,但女儿的出生带来的幸福很快就被巨大的痛苦取代,一岁半时,周婷婷双耳全聋。从此,一家人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拼搏之路。当女儿含混不清地说出“鼻子、嘴巴、耳朵”等最基本的词时,已经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
16、龄段,并且已经习惯于用手语表达,这样下去孩子将永远是个哑巴。为此,家人决定采用“食物刺激法”。一天中午,周婷婷醒来后习惯性地用手比划着要吃饼干,但奶奶就是不给,并反复要让她说“饼干”两个字,周婷婷就是不说。在一老一少整整“对抗”了40分钟后,婷婷的喉咙里终于发出了含混不清、后来被周弘称之为“石破天惊”的“布单”两个音。从此,一个聋童驾着希望之舟,扬帆驶出了无声的世界。周弘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入迷了,他在寻找一条崭新的教育之路。周弘从一本书中看到“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由此打开了“赏识教育”的大门,不断向女儿灌输“你是天才”的概念,让女儿在欢乐和入
17、迷中学习。周弘第一次看周婷婷做数学应用题,10道题她只做对了1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钩,错的地方不打红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10道就对了1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哎!”小婷婷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做对的多。数学居然考了99分。在父亲的鼓励赞扬下,小婷婷居然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10岁时,她与父亲一起撰写了12万字的童话故事从哑女到神童;16岁时,她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破格录取;大学毕业后,她到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
18、硕士学位“无错原则”、“差异原则”:学生是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生命个体,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没听清教师的问题,允许学生回答得不对或不完全对,允许学生理解偏了、理解错了,允许学生没有学会,要理解、宽容、善待孩子的失误与弱点 “无错原则无错原则”并不是一味地宽容与放纵,不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置之不理,而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运用恰当的鼓励评价,不让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如学生站起来不会回答某个问题,则告知“不会很正常,因为不会我们大家才坐在这里学”“教了多少遍了,居然还是不会”,不少老师常常被学生气的不行。为了自身的
19、健康着想,也要少生点气,女老师为了自己的美丽容颜着想,更应该少生气。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将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摄氏零度、冰和水混和的容器里,藉以收集人们不同情绪时呼出来的“气水”。结果发现,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凝成的水澄清透明、无色、无杂质。悲痛时呼出的气凝成的水有白色沉淀而生气说呼出的气凝成的水则会出现紫色的沉淀;研究者将这“生气水”注射到一只强壮的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後,大白鼠居然死了。生气对自己身体不好,也不利于教学 有人对学生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老师的课堂上保持微笑,最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愁眉苦脸、发脾气、训斥学生。师生交往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老师的快乐会感染学生
20、,老师整日板着脸,学生就会战战兢兢。教师把微笑给了学生,学生又以微笑回报了老师,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思维更活跃了,学习效果明显增强,自己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愉快 微笑,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讲授的知识,正如西方一句谚语所说的:“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莫体罚莫体罚例一:老师误会学生考试作弊打疯女孩例一:老师误会学生考试作弊打疯女孩日前,省高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体罚学生致使学生疯了的巨额索赔案。曾兰(化名)是梓潼县大新乡小学二年级学生,2001年11月的一次半期考试中,监考老师梁仕鹏误认为曾兰作弊,于是对其顺手、反手打了右脸两耳光后致使曾兰发疯。曾兰经四
21、川西南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认为曾兰存在与应激 例二:心痛伤痕累累的小手例二:心痛伤痕累累的小手据燕赵都市报报道,河北省曲周县侯村镇东高固小学教师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竟用削笔刀将名学生的手掌心划破!为了防止学生逃跑,刘丽娜还将教室的门顶上,逐个划伤每个学生手掌。第一个被划的是坐在教室前排最南头的赵某,老师划的时候用的是刀背,所以受伤并不很重 例三:例三:8岁男孩课堂上打瞌睡岁男孩课堂上打瞌睡 老师用针头喷水将其扎瞎老师用针头喷水将其扎瞎 日前,五常市一小学教师赵某体罚学生致残涉,嫌过失伤人罪被五常市检察院提起公诉。2003年7月2日,年仅8岁的岩岩因在课堂上打盹儿,被老师赵某用带针头的针管往
22、脸上喷水,结果针头飞出将岩岩的右眼扎瞎。例四:家长气愤:三台电风扇对着娃娃吹了半节课昨日(9日),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先生给本报打来热线,称他孩子是水碾河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上周星期四,孩子回家后就咳嗽不止。他询问孩子得知,上午上音乐课时,课堂纪律不好,老师就让他们做下蹲运动;做完后,就打开教室里的四台电风扇让同学们吹。幸亏有一台坏了,但三台电风扇还是对着全班同学足足吹了半节课。这名家长愤怒地说,学生不听话,可以批评教育,但是采取这样漠视孩子身体健康的做法严重违背师德。例五:云南曲靖一老师12耳光扇死学生 2000年4月3日晚上7时30分,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中学初一(4)班的学生正在上
23、晚自习,历史课教师聂朝宽来到班上检查学生作业。当他发现学生张波及另外两名学生没完成作业时,便将三名学生叫到黑板前罚站。好动的张波与坐在二排的一名同学用粉笔头互相打闹,聂朝宽老师便上前连扇张波10个耳光,把16岁的张波扇倒在地,当场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聂老师认定张波有意装死,火气更大,抓着头发将张波拎起又狠狠扇了他两个耳光。张波又一次栽倒在地,从此无法起来。晚上9时,张波经抢救无效死亡 体罚是对学生身心的一种摧残:小学生的心灵比较脆弱,过大的刺激往往容易对其心理带来难以治愈的巨大创伤,而不少心理问题都与早期创伤性经验有关愤怒的情绪往往容易使人失去理智,以至体罚失控,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2000年
24、5月22日(星期一)上午第三节课,陕西省澄城县庄头乡柳池小学女教师李某检查数学作业时发现,她上星期五中午布置的56道数学应用题,班上有8名同学未完成,于是,这些同学被老师叫上讲台站成一排,让做完作业的18名同学上去,每人打这8名同学10个耳光。挨了180记耳光之后,这8名二年级的小学生都哭了,脸也被打得肿起来 1999年9月27日上午10时许,黄陵县田庄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葛某正上数学课,22岁的代课老师葛小侠因他数学作业未完成,当即打了它两记耳光,并将其蹬倒。葛小侠当堂宣布,全班50名学生对葛某须每人抽打10教棒,打得重表扬,打得轻受10教棒处罚。全班28名男生轮流抽打葛某的臀部、大腿、小腿
25、。葛某被打得大小便失禁,倒在地上呕吐 株洲铁路二小的一名班主任老师是这样对待学生的。12月20日上午,该班班主任余老师安排同学们根据拼音写汉字,写完后当场进行批阅,谁没有做对便“赏”以尺子,错一个“赏”一下,由于一学生写错了13个字,结果,他被老师用塑胶尺子在脸上打了13下。儿童学习困难是指儿童难以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跟不上常规教育进度、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而且智力又基本正常。国内外多数调查资料显示,在校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为15%20%,男女比例约为2:1 世界以上人口都是正常的 生物因素:大脑神经缺陷 心理因素:儿童心理冲突与紧张,学习动机受损,学习价值取向偏差,父母与学校的要求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