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造型基础与构成设计概述》—教学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203812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格式:PPTX
  • 页数:127
  • 大小:19.3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造型基础与构成设计概述》—教学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造型基础与构成设计概述 造型 基础 构成 设计 概述 教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美 术基 础项 目 素描的基本概述透视 素描基础练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Part one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本章主要讲解美术造型基础知识,同时简单介绍了素描的造型规律和造型方法,以及素描工具的使用。理解素描的造型规律和造型方法。掌握素描基础知识。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1素描的基本概述 素描是人类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自远古人类的涂鸦、生产和生活用品纹饰中就出现了。它是人类情绪和自我认识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一直在不断演进中,其手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2 素描概述1.2.1 素描的功能与题材 素描大多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

    2、造型,是以陶冶情操的纯艺术创作发挥其造型功能的。在绘画时,画家都是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表现艺术形象。在照相机发明以前,人类都是通过绘画的方式以图像的形式记录历史事件、风土人情,以供后人瞻仰。这在许多洞窟或是石壁的壁画上可以见到。素描有几个最主要的功能:1.在医学上,解析肌体的内在构造、了解构成肌体的具体器官等;2.通过研究自然世界的光影、质感变化来塑造形体;3.在实用美术领域中发挥设计的作用。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2.3素描的造型规律 素描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层次变化,细腻的明暗变化,在二维平面上描绘出客观物象的色调变化,以达到模拟出真实体积感的视觉效果。在人们长期绘画

    3、研究过程中发现,必须准确描绘出物体特征,才能再去表现物体的影调。在表现物体影调时,可将物体的影调划分为三大面和五个色调,而这个表现物体的基本造型规律的掌握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快捷地学习表现的技巧。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准确描绘物体的特征 所有物体都有区别于不同物体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初学者在描绘物体的同时要准确地观察物体的特征,这一步也就是绘画时常说的“找型”。(2)三大面 所有物体在受光的情况下,它的表面都会产生明暗变化,光线的强弱程度就会使物体表面产生三大部分;受光部分、背光部分、受光过渡到背光的部分也就是明暗交接部分(又称明暗交界线)。这三大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大面。(3)五大

    4、调子 在这三大面的基础上受光部又可细分为亮面和灰面,有些质地坚硬表面圆滑的物体还会有轮廓很明显的高光,在背光部分为暗面和反光,这就构成了五大调子。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2.4 素描的造型方法(1)明暗素描(2)结构素描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2.4 素描的造型方法(3)线描表现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3素描工具材料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课后练习 查阅相关的素描书籍,对优秀的素描作品进行观摩与比较、分析和临摹。收集和研究中外素描大师的创作草图和手稿,比较和感悟怎样衔接好素描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画种的特点都与其工具材料的性能有密切的联系,准备好学习

    5、绘画的材料和工具,便于随时练习使用。透视Part two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本章通过讲述透视学的基础概念、绘画透视基础、物体成角透视的形成与特点、曲线透视的画法及应用,来重点掌握透视原理,目的是使初学者能熟练描绘物体的结构。透视学的基础概念。重点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原理。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 透视的基本概念2.1.1什么是透视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源与阿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称该景物的透视图。后来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

    6、科学称为透视学。透视是造型艺术所依赖的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视觉现象。这种视觉现象是随着人的视点移动而产生变化,即这种变化与视点的位置和距离是分不开的。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边走边看景物时,景物的形状会随着脚步的移动在视网膜上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某个物体很难说出它固定的形状。观者只有停住脚步,眼睛固定朝一个方向看去时,才能描述某个景物在特定位置的准确形状。再则,随着景物与我们远近距离的不同,所看到的景物形状也不一样。通常在距离的前提因素下,空间越深,透视越大。同样大小的物体,也会因视点与物体远近距离的不同而产生大小变化。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2透视的特点及分类

    7、 透视是一种绘画与艺术设计活动中观察方法和研究画面空间的重要手段。运用物体形状近大远小、物体明暗对比的近强远弱、物体的色彩近纯远灰等规律,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使平面景物图形产生距离感和立体凹凸感。所以说透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形成视觉三维立体空间。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透视的分类(1)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分类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将透视分为三种;线透视、色彩透视、消逝透视。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线透视:它是使观察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方法。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去越远越聚拢,直至会和于一点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色彩透视:近处色彩偏暖,远处

    8、色彩偏冷。这是大自然层的阻隔而产生的变化,如:近处物体色彩倾向鲜明,接近固有色,带有黄橙色调。远处色调倾向暗淡灰紫,深色物体则偏蓝灰色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消失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的变化而产生强弱变化,如:近处物体明暗对比强烈,有较清楚的视觉轮廓;远处物体明暗对比弱,轮廓和细节都比较模糊,甚至混为一片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从教育目的上分类从教育目的上透视可分为绘画透视与设计透视两种。绘画透视:它是绘画艺术所依赖的一门科学技法,是研究在平面上塑造具有高、宽、深三度空间的重要法则,是帮助画者表现各种客观物象的体积、位置和空间关系,以便真实而艺术地表达出画者的视觉感受。

    9、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设计透视:它是以绘画透视为基础,把透视原理与法则运用于工艺美术设计中,是一门研究和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效果,具有空间结构景象的设计的基础学科,是造型设计师准确到位地表达空间立体效果图的重要方法。应用于室内外设计图、视觉传达或服装效果图等等。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从形式角度上分类从形式角度上分类,透视可分为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两种。1焦点透视:它是在遵守视觉感受的基础上,从一个固定的位置写生,以一点为视觉中心进行作画,是大多山水画大师和传统西画构图的重要法则。焦点透视有三个基本规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散点透视:它是不受一个焦

    10、点的限制可以在一幅画上有多个心点,如图2-18 所示。中国画和装饰画都有这个特征,可以把不同视点上所看到的景物组织到一副画面上来。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3透视的常用术语(1)视点(EP)观察者眼睛所在地点与位置。(2)足点(SP)观察者在地而上的位置点。(3)地平线观察者所见延伸远处的水或地与天的交接线,与观察者眼睛的高度相同。在画面上,平视的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斜俯、仰俯的地平线的上、下方,正俯、仰视的画面上只有视平线,没有地平线。(4)视平线(HL)与画面平行的一条水平线。水平线与目点等高,并且是视平面(目点、目线高度所在的水平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线。(5)心点(CV)观察者中

    11、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点。它位于正常视域和视平线的中央。它是与画面成90角的水平段的点。按焦点透视规律,一幅画面上只有一个心点。(6)距点(D P)它们是与画面成4 5角的平变线的灭点。一幅画面上只有两个距点,分别位于心点左右视平线上,并与心点的距离相等。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7)灭点画面上不平行的直线无限延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的一点。与画面不平行而相互之间平行的直线。向同一个点汇聚并消失;与视平面平行而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灭点。灭点在视平线上有心点、距点、余点;倾斜于视平面而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灭点在视平线的上、下,有升点和降点。(8)画面(PP)视点与被画物之间假设的一透明平面。(9)

    12、基面(GP)通常是指物体放置的平面,户外多指观察者所站立的地平面。(10)基线(GL)画面与地平面(桌面、台面)的交线。(11)中心视线(CVR)视点至视心的连接线及其延长线。中心视线在任何情况下都垂直于画面,平视的中心视线平行于地平面。俯、仰视的中心视线倾斜或垂直与地平面。(12)余点 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900角、450角以外的任何角度)的水平线段的灭点。在视平线上可以有很多个余点,余点的位置因水平线与画面所成的角度而定。画面所成角度小于60度的水平线段灭点在视圈以外。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3)视圈 它是由视点引出的视角约为600角的圆锥形空间;圆锥与画面交割的圆圈是画面上的正常视

    13、域范围,称视圈。物体的透视图要画在视圈以内。(14)天点(U P)近低远高(如向上的阶梯、房盖的前面)向上倾斜,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的延长线,在水平线上方的消失点。(15)地点(DP)近高远低(如向下的阶梯、房盖的后面)向下倾斜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的延长线,在水平线下方的消失点。(16)透视线 任何一种线只要与画面成角,皆会消失于某一点,这样的线都称为透视线。(17)视高 平视时,视点至被画物体放置面的高度,视平线和基点的距离。(18)视中线 视点与心点相连的,与视平线成直角的一条直线。(19)视垂线 由心点引出与画面平行,与视平线成直角的垂直线。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

    14、题2.1.4 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代表视点主视方向的心点,理论上永远在视圈内画面的中心,这是不变的因素。但对于景物,视点可以从高、宽、深三个角度上选择与构图,这是可变的因素。1、视位上下高度的变化2、视位左右角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5绘画透视基础2.1.5.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1)平行透视的形成平行透视从面的角度讲是立方体的两对竖立面,其中有一对与画面平行,则为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从线的角度讲,是立方体的12条边线,其中四条边线平行于视平线,四条边垂直相互平行,四条边延长交于心点,则为平行透视。平行透视是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其中有一对边线平行于画面,为平行透视。学习目标章节

    15、知识点课后习题2 2、特点、特点 原理及特征原理及特征 (1)无论是正方形或立方体只有一个灭点,即心点。(2)正方形和立方体,只要与画面垂直或与基面平行的棱线都在心点消失。(3)正方形和立方体,只要与画面平行或与基面平行的棱线永远没有消失点。(4)正方形和立方体,只要与画面平行或与基面垂直的棱线永远没有消失点。(5)正方形和立方体中,距离观察者最近的只有一条边或一个面。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平行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的规律 (1)如果心点正处在立方体正面上或正面的边线上,只能看到一个面。(2)如果立方体的位置在视中线上、下移动或在视中线上左右移动,就可看见正面和另一个直立面两面。(3)如果

    16、立方体离开视中线和视平线就可看见正面、侧面和顶面三个面。(4)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离视平线和视中线越近越窄,越远越宽。(5)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正处在视平线和视中线上,这面就成了一直线。(6)立方体如处在视平线以下,远高近低,不能见到底面。如处于视平线以上,远低近高,不能见到顶面。(7)方形平面的透视线有两边是平行画面的直线,另两边在心点消失。(8)方形平面上、下位置移动时,越靠近视平线就扁平。如果与视平线重叠,透视就形成了一条水平直线。(9)方形平面左右位置移动时,正对视中线时,近处两角成小于90的锐角。一侧边与视平线垂直线。在左右两侧时,靠近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10)方形

    17、平面离视平线越近就越小。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2.1.5.2 2.1.5.2 平行一点透视的做法平行一点透视的做法 从“足点”到物体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称为足线。利用足线所做的透视图法称为足线法。先定好正方形体的平面图A B C D的大小。定出视平线(H L)、基线(G L)、画面(P P),确定心点(C V)及足点(S P)的位置。将平面图A B C D置P P上,A B边与H L重合。由C、D两角点向足点(S P)画连线,交于H L上的两点W、Y。A、B两点下垂线至基线(G L)之上。由基线上A、B两点向心点(C V)引消失线,与C 7、D 7两点的下垂线相交 两点为C、D两点

    18、的空间位置,平面图A B C D的 空间位置就已找到。基线上A、B两点上垂至H、I两点(高度用尺量出即可)。再由H、I两点向心点(C V)引消失线,与过点C7、D7的垂线相交于E F两点,就得出顶面的H I E F正方体的透视图就已得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2.1.62.1.6成角透视的形成与特征成角透视的形成与特征2.1.6.1 2.1.6.1 成角透视的形式成角透视的形式成角透视的形式有三种:1.成角透视从面的角度讲是立方体的两对竖立面都不平行于画面,为成角透视。2.成角透视从线的角度讲是立方体的十二 条边线,其中四条边线是垂直相互平行的。向左倾斜的四条边线延伸后消失在左余点上;向

    19、右倾斜的四条边线延伸后消失在右余点上。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故又称为二点透视。3.成角透视是方形平面的两组对边线都不平行于画面,为成角透视。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2.1.62.1.6成角透视的形成与特征成角透视的形成与特征2.1.6.2 2.1.6.2 成角透视的的特点及规律做法成角透视的的特点及规律做法1成角透视的特点正方形体分别有两个消失点。正方形体中垂线置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棱边没有消失点。在正方形体中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但与基面平行的棱边分别消失于两个消失点。正方体中离观察者最近的棱边只有一条。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2.成角透视的规律成角透视的规律立方体处在心点或顶、

    20、底两面,有一面与视平线重叠在视平线上,左右移动时只能看到左右两个面。立方体离开视平线,上下位置移动时,则可看见左右两面及顶面或底而三个面。立方体直立棱边与视中线重叠时,左右两直立面是对称的。立方体愈向视中线左右移动,左右两直立面的面积相差愈大。立方体的两直立面从近到远体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都是由宽变窄。正方形平面的透视形两组对边分别消失于两点。位置左右移动时,在视中线左右两侧时,透视形显狭长。如远近两角均在视中线上。透视形左右两边是对称的。位置上下移动时,离视平线愈近透视形愈扁平,愈远透视形就愈宽。如果与视平线等高时,透视形就变成一条水平直线,重叠于视平线。位置远近移动时,愈远就愈小,离视

    21、平线愈近。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6.3 2.1.6.3 成角透视的做法成角透视的做法连接B-S P交P P于B点,连接D-S P交P P于D点。A点引下垂线交G L于A 点。连接A 7-V L与B的下垂线交于B点。连接A-V R与D的下垂线交于D点。连接D-V L与B-V R相交于C点,这样方形体的平面ABCD的透视图得出。由A点上垂线量得E点,AE为方形体的高度。连接E-VL与B点的上垂线交于H点。连接E-VR与D点的上垂线交于F点。F-VL与H-VR交于G点。由此,方形体的透视图ABCD-EHGF得出。首先确定方形的平面图A B C D的大小位置。画出面(P P)、视平线(H

    22、L)、基线(G L)三线的位置和S P的位置。由S P画保持直角的左右两线相交于P P上两点ZZ,再由ZZ 两点画下垂线至H L交得左右两消失点V L和V R。将平面图A B C D置于P P之上,A点与P P线相重合。使线段A B、D C平行于Z-S P,线段A D、B C平行于Z-S P。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72.1.7曲线透视的画法及应用曲线透视的画法及应用2.1.7.1 曲线透视的概念与原则画法曲线的概念与原则画法空间中除了直线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曲线。曲线形体也同直线形体一样,要和视点产生各种角度的透视变化。由于曲线不像直线那样始终保持一个方向,消失那样直接,而是不断转

    23、向渐变的,其透视图不易直接确立。而且,在写生中容易产生概念化的、不确切的、错误的表现。能附着一个平面转换方向的曲线叫平面曲线,脱离一个平面转换方向的曲线叫立体曲线。有规律旋转的曲线是规则曲线,无规律可循的曲线是任意曲线。圆与椭圆形属规则曲线,弯转的小路、环山的梯田、天空的云朵属任意曲线。不论曲线规则与否,在视觉中都不能脱离近宽远窄、正宽侧窄的透视属性。曲线透视的原则画法,一般是采取间接的直中求曲、方中求圆的方法做出的(可见本章节各图),实际是一种在直线透视变化中寻找曲线轨迹的办法,轨迹点找得越多,透视图就越准。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7.2 2.1.7.2 圆形透视图画法圆形透视图画

    24、法具体作图过程是:确定视平线、心点、距点,然后将正方形及圆放到视域中预定的位置上;由顶边两端及各交点向心点连直角线,再由一个端点向距点连线,将正方形透视图画出;在正方形透视图中画另一条对角线,过中心交点画水平线,8个点的透视位置即相交;以弧线连接8个点,圆的透视基本形即完成。这种方法叫“八点”法。图中的正方形由于与视点的高度、深度、角度不同,要产生不同的形变,随之8个点的透视位置也不同,因此内切圆的透视变化也必然不同。为了简略画法,可将8个点减至正方形与圆的四个切点,又称“四点”法。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7.3 2.1.7.3 圆形透视的变化特点圆形透视的变化特点(1)正面圆最长线

    25、段是直径,而平置的圆在视觉中最宽的线段不是直径,这正是近宽远窄的原因所致。图2-33,从上面三个圆与下面视点的顶视关系可以看出,由视点对圆作两条相切视线,切点间的线段在顶视画面直线上的投影最宽,而不是直径。从中间的3个圆的透视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种关系。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7.3 2.1.7.3 圆形透视的变化特点圆形透视的变化特点(1)正面圆最长线段是直径,而平置的圆在视觉中最宽的线段不是直径,这正是近宽远窄的原因所致。从图上面三个圆与下面视点的顶视关系可以看出,由视点对圆作两条相切视线,切点间的线段在顶视画面直线上的投影最宽,而不是直径。从中间的3个圆的透视图中可以更清楚地

    26、看到这种关系。(2)从正方形中心垂线所代表的圆的横向直径与纵向直径相交的关系可以看出,横向直径将正方形与圆的透视图一分为二,上半部分窄,下半部分宽,因此纵深直径上短下长。(3)圆与正方形在透视变化上有协调性,平面圆形,从高度上分析,离视平线越远越宽,上下曲度明显;越近越窄,上下曲度平缓,两侧加剧;与视平线等高时,前后曲线合一变直。从角度上分析,不同方位形态不一样,正前方的形状周正,两侧的形状偏斜,所以视点所看到的最宽部位不一样。从深度上分析,不同深度的圆横向直径近宽远窄,形由大变小;曲度变化上,离视点越近上下曲度越明显,越远越平缓,两侧曲度加剧。(4)直立平面圆与画面偏斜角度不同,宽窄变化不一

    27、,越正越宽,正对画面时是正面圆形,这与立方体的直立平面变化规律一致。另外,图中圆柱体深度轮廓边线,并不是由圆面直径两端作出的。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82.1.8阴影和反影透视原理与绘制方法阴影和反影透视原理与绘制方法2.1.8.1阴影透视原理与绘制方法 阴影是在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光照射物体,使物体呈现受光面和背光面。背光面称为阴面,而物体投到其他物面上的部分称为影。阴影是阴与影的统称。我们研究阴影是为了加强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故在艺术设计与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源由于性质的不同,可把阴影分为两种。其一是日光阴影(又称平行光线)。二是灯光阴影(又称

    28、中心光线)。光线的倾斜度决定了阴影的长度,如:光线斜度越陡峭,阴影就越短;光线斜度越平缓,阴影就越长。平行光线的方向是与画面平行的。每道光线在画中相互平行,光线无消失点。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平行画面光线的阴影绘制方法如下平行画面光线的阴影绘制方法如下 (1)确定光线从左边来,定出光线G的倾斜角;(2)过A点作直线平行于G,再过B点画平行于g的直线,两线相交得B;(3)连接B-M2与过C点引平行G的直线交于C点;(4)连接C-M1,就可得到影子的外形轮廓。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2.1.8.22.1.8.2反影透视原理与绘制方法反影透视原理与绘制方法镜面、水面、不锈钢或光滑的地面、桌面等

    29、均会产生反射作用,可以看见与物体相反或颠倒的影像。我们把这种称为虚像或反影。虚像常用于环艺设计、工业设计来扩大空间感、衬托气氛等。反影现象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垂直面上的反影;第二种是倾斜面上的反影;第三种是水平面上的反影。垂直面上反影透视垂直面上反影透视、反影与反射面的距离和实物与反射面的距离是相等的(从侧面剖视图可看出)。但观者所处的角度不同,物体与观者就出现不同的角度、距离,它也就会反映不同的透视现象。(1)确定光线从左边来,定出光线G的倾斜角;(2)过A点作直线平行于G,再过B点画平行于g的直线,两线相交得B;(3)连接B-M2与过C点引平行G的直线交于C点;(4)连接C-M1,就可得到

    30、影子的外形轮廓。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1垂直面上反影透视的绘制方法一作AB与镜面底边的延长线相交得Bo点。在B Bo的延长线上量取 b Bo=Bo B、a b=AB、AB在镜中的虚像就是a b从Bo点作上垂直线,与CD的延长线交于C o点。在C D的延长线上量取C o c=Co C,c d=CD、CD在境中的虚像就是c d。用上述同样原理完成其余部分,这样,实物在镜中的反影就得出了。2垂直面上反影绘制方法二 作DC、AB与镜面底边的延长线相交得Co、Bo两点。分别从D点,C点引直线经过Co Bo的中点0,与AB的延长线相交得a b两点。由a b两点分别作上垂直线与D C延长线相交得d c两

    31、点。连接a-b,c-d,a-d,b-c线,方形体的一个面就得出。其他部分按同样的方法,这样实物在境中的反影就得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课后练习 总结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区别。根据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原理,绘制出几组透视图(不少于2幅)Part three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掌握简单几何体结构、复杂几何体结构。加强想象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对物体结构及光影关系的掌握。本章主要进行素描准确描绘能力及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课前应准备好练习所需的画板、画纸、画笔、圆规、尺子等画具。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3.1.1素描从几何形体学起的意义(1)在观察和表现形体时,可以概括所任何形体的外部结构

    32、特征和内部的结构特征,包括整体的组合结构和局部结构。(2)以几何形体的方式来观察和分析,简化形体,概括形体,表现形体,对形体有特别的整合的作用。对于提高形体的分析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基础理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3.1.2素描观察方法细解(1)整体观察 在素描训练中整体的观察是整体表现的前提。是捕捉形体和表现形体的灵魂。整体的内涵有三个内容:a.整体的观察是指联系的观察,既将形体的各个局部联系起来进行观察。b.整体的观察是指概括的观察。c.整体的观察也是指整体与局部之间的交替观察,即以整体观察为主,以局部的观察为辅进行交替的观察和交替的表现。但从观察的角度讲必须是以整体的观察来开始,以整体的

    33、调整来结束。(2)用几何形体的方式来观察 用几何形体的方式来观察主要是用几何形体的方式来分析和概括形体。在简化形体以后,把形体的整体抓住。(3)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来观察 综合比较的方法主要是运用比例的方式来进行。比较的方法是先整体,后局部。主要的目的是把整体的定位与局部的定位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课后练习选择书上的案例或通过自己搜集的素材,临摹头像素描1一幅、半身像素描1幅。Part four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本章内容为平面构成知识点的学习,课前应准备好练习所需的画纸、画笔、圆规、尺子等画具。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理解点、线、面的概念,掌握其形态作用及特性。掌握

    34、基本型的简单画法,理解骨格的概念。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方法。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1 构成设计概述 构成设计是通过对事物形态的分解组合来实现艺术形式的再创造。具体地说是将大自然中的现象或规律经过理性的概括,总结出的一整套系统理论,其创作过程也体现了从具象形象到抽象形象的转变,是现代设计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式法则也是现代设计的理论依据。构成设计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一般被合称为三大构成。三者之间既是一个整体,又自成体系,是现代设计的主要基础课程,也是从事设计工作者及爱好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如图中的孔雀开屏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呈现了平面构成中的“离心

    35、发射”构成原理。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2 构成设计的确立与发展 提到构成设计的发展历程,首先得提到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后掀起的“构成主义设计”运动。构成主义又名结构主义,大约开始于1917年,当时的俄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通过十月革命,无产阶级宣告胜利,旧制度被终结,社会迎来了新风貌,进入工业化时代,艺术家们也迫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人们思想和意识上的迅速变革,于是发起了“构成主义设计”运动。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技术性、肌理、构成,其中技术性代表了运用于社会的实用性;肌理代表了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构成象征了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其特征是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式

    36、和鲜明的色彩,强调结构的单纯性。构成主义的观念首先被运用在建筑和电影领域,并影响了绘画、雕塑、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随着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家到西方旅行和交流,俄国的构成主义观念和思想被带到了西方,并对其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尤其是德国。在1919年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和现代没计教育的发源地。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不仅受到构成主义的现代设计思想等的影响,还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综合发展和逐步完善。包豪斯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以于工艺的训练方法为基础,通过艺术的训练,使学生对于视觉的敏感性达到一个理性

    37、的水平,也就是说对于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一个科学的、技术的理解与传统基础课程以单纯的技术训练不同的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基础课程以严谨的理论作为基础教学的支柱,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置为主要基础课程。通过理论学习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同时通过技能操作使学生掌握创造基本造型的技巧和能力,为专业设计奠定基础。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当时一批著名画家受聘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如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罗克利、约翰伊顿、奥斯卡施莱默和乔治蒙克等他们都担任过基础课程的教学,特别是现代艺术的先锋康定斯基和克利一直坚持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出版了自己的设计基础课程教材,如康足斯基的点、线

    38、与面,克利的速写教学法等,他们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都强调对于平面及立体形式和色彩的系统研究,虽然包豪斯设计学院自1919年成立至1933年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4年时间,但是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现代设计艺术,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构成设计的理论已发展成一个完整成熟的现代设计理论体系。时至今日,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仍沿用包豪斯所创立的教学体系,其中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入门课程,是每一个进修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三大构成作为衔接美术与设计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4-2和图4-3为包豪斯1924年-1933年时

    39、期的构成作品。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3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就如同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一样,都是解决结构和造型的手段。平面构成作为构成设计中最基本的体系,主要研究在平面表现中的造型以及美的基本原理和形式法则。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不是以表现自然界具体的物象为主体,而是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物象和过程,化解为最简洁的点、线、面;并研究各种物象的构造、分析其特征,利用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形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解、组合、重构、变化,创造理想的新视觉形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构思和设计,如图4-4所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3.1平

    40、面 平面是指没有高低曲折的面,或者只有长度和宽度,但不具备深度的二维空间。4.3.2构成 构成是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几个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等,并赋予其视觉化、力学化的观念。构成的示例如图4-5和图4-6所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3.3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变化构成的科学,即将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按照一定的美学原理,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重构、变化,进行编排和组合,从而创造出理想的形态的组合形式。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是理性和感性的产物。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

    41、度空间的视觉文法。其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空间与矛盾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见到影子,如立体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它们都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到后来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形成一个完善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平面构成

    42、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领域。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4 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点 从造型要素来看,“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也是造型要素的最小单位。几何学对“点”的定义是:点是线的开端和终止,两线相交而成的交点只显示了点的位置,因此,点只具有位置,不具有大小。从造型意义上去认识“点”,首先,点应该是可见的视觉形象,因此,点必须具备其形象及大小。其次,点的大小是有限度的,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在对比中,不但有大小还有形状。就大小而言,越小的“点”,作为“点”的感觉就越强烈。能不能成为“点”,并不是它本身的大小所决定的,而是

    43、由它的大小和周围元素的大小两者之间的比例所决定的。面积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反过来,面积越大的形体,就越容易呈现“面”的感觉。比如飞机在机场起飞前,飞机所占的面积与机场对比,飞机成面不是成点。当飞机在几千米高空时,飞机与天空对比,飞机就成为点了。另外,点的形状是多样的,很多细小的形象可以理解为点,一般可分为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两类。规则形状王要是指有序的几何形,圆、方、三角、星形、菱形、梯形,等等。不规则形状指的是随意自由和偶然产生的点的形状。点在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态,是造型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是视觉设计最小的单位。生活中的点如图4-7至图4-10所示。学习目标

    44、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4.4.1点的形态及特征 有规则的点和不规则的点,规则的点指的是比如圆、矩形、三角等几何形状,具有严谨有趣的外形,如图4-11所示。妞妞家不规则的点,指的是外形没有规则的细小形象,轮廓线比较自由随意。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可以产生不同形态的点,如图4-12所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点的形态特征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如图4-13所示。图4-13 点太大太小都会引起视觉感受不同。点越大就成了面,面越小就成了点,如图4-14所。图4-14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4.2点的位置用及作用 从几何学的角度看,“点”的作点是

    45、力的中心。如三脚架的三线相聚于一点,是最稳定的状态,这一点就是力的中心点,如图4-15所示。作为视觉造型,“点”的作用是:点在版面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因为,当版面空间中只有一点时,由于点的刺激而产生集中力,将视线吸引聚集在此点上。这就说明了,点有紧张性。点的紧张性和张力在人们的心理上,有一种扩张感。点在版面空间中的位置不同、数量不同、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当一个点在版面的中央时,或垂直线上部、下部,能使空间保持安定感、平稳,并且由于点的单纯性,使注目性更加提高。点在版面中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感觉也不同。可能是稳定的,也许是不稳定的,但丝豪不会影响其注目性。例如

    46、,点在中央时能提高和加强注目性,有安定和平稳感,但缺少变化过于单一;点在上方偏边缘,有失平衡感觉,不稳定,但带有较强的动感;点在下方中央,稳定性较强,有下沉的感觉;点在下方偏边缘,平衡性差,感觉失重。如图4-16所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如果当画面中有两个同样大小的点,并各自放在不同的位置时,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人的视线会在这两个点之间来回移动,可以产生线的感觉;当两个点的大小不同时,大的点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视线会逐渐从大的点移向小的点,最后集中在小的点上,越小的点积聚力越强;如果有两个不同虚实程度的点,人们的视线会先注意到实的点,然后才注意到虚的点。如图4

    47、-17所示。当空间中有三个点并在三个方向平均散开时,点的视觉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反应。如图4-18所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 从点的排列看,点的规律排列可以形成节奏感,横向排列具有稳定感,倾斜排列具有动感,弧线排列具有圆润感。例如,两个以上的点并列时,可以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看不见的线,当它们顺着一个方向排列时就形成了线;但是,当无数的点散开或者聚在一起时,就形成了面的感觉,如图4-19所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4.3点的构成(1)等点构成 点的形状、大小一致的构成方式。在一定的规律中,组成多样的图形,别有一番心意。由于点的连续排列所形成的虚线,点和点考的越近,

    48、线的特征就越明显,如图4-20所示。(2)差点构成 点的等间隔排列会产生井然有序的美感。间隔采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会产生动感的美。渐进排列的点的大小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会增加画面的渐进感和动感。差点构成也是大小形状不同的点的构成方式,不但可以展示生动各异的图形,而且给人以前进或后退、曲面或阴影以及其他复杂的具有三维画的立体感、纵伸感、节奏感和韵律感。点的密集排列也可以作为表现权重力量的象征,如图4-21所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3)网点构成 点做不同的排列和多种次序变化,产生明暗调子的构成方式,带有机械性又有规律的网点构成的设计作品。图像清晰度不高,却往往给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这恰好是

    49、设计者欧追求的与众不同的表现特征,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构成方式。距离相同的点向四周密集排列时,能形成虚的面,其距离越近时,面的特征就越显著,点的集结也能增加空间的变化效果。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图像会产生深度感,把这些点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明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一些点的特效会产生特殊的感受和趣味,如图4-22所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4.4点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点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注意程度,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不同、强弱程度有差异的点来调节人们对形态观察时,视觉移动的先后次序以及实现运动的节奏。如果依据具体内容对点进行巧妙设计,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事半功倍、画龙点

    50、睛的作用。点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如图4-23至图4-28所示。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4.5点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点在设计中,不仅具有装饰美化、调节气氛的功能,如果将点与形态语意、色彩语意相结合,还能产生强调、警示和提示等方面的功能。图4-29至图4-34为点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课后练习 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点元素,并从收集到的元素中挑选4个形做成4幅12cm12cm点的构成,要求每幅画面的视觉感受不同。学习目标章节知识点课后习题4.5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线 几何学里“线”的定义是: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只具有长度和位置,而不具宽度和厚度,是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造型基础与构成设计概述》—教学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038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