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服务经济转型牢牢把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203004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X
  • 页数:65
  • 大小:588.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服务经济转型牢牢把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时期 职业教育 改革 发展 面临 新形势 服务 经济 转型 牢牢 课件
    资源描述:

    1、一一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二二服务经济转型,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服务经济转型,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三三明明确任务,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跨越确任务,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跨越一一.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经济建设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一是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攻坚时期二是进入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三是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四是进入了各项社会发展的加速时期五是进入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点时期(二)教育科学发展步入了以提高质量

    2、为重点的新阶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核心任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发展从城市取向向农村取向转变从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和战略举措,也是今后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三)职业教育发展步入了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一是要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 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遵循规律、服务需求

    3、、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为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入手 即从理念、结构、质量、脱节,投入和制度六个方面入手。坚持科研先行 坚持分类试点 坚持分步实施 两年形成体系初步架构,十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教育体系。二是要明确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 今年重点做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制度、教师培训、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衔接。三是要明确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阶段任务(一)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二二.服务经济转型,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牢

    4、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方向发展方向 一是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二是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三是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方针。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二)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准确定位,

    5、确定目标。一是指导思想 二是定位1.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端。2.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上,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3.在推动集团化办学、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传播和建设工业文明和企业文化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具有骨干示范作用。4.在办学育人上有着鲜明的特征:水平特征:办成世界一流品牌的职业教育国情特征:符合中国国情制度特征: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的发展。三是目标 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服务能

    6、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一)树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二)树立职业教育科学质量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三)树立职业教育的服务观,瞄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人才需求,建设具有医药卫生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三三.明确任务,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明确任务,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新跨越新跨越(一)树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1.以协调发展为切入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以对接产业为出发点,引导职业教育协调发展3.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

    7、构4.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1.以协调发展为切入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协调好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等培养层次 协调好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培养形式 协调好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协调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需要。协调好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在学校定位、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2.以对接产业为出发点,引导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

    8、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协调中等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统筹兼顾、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础。3.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作用,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现阶段要以提高质量、加强建设和规范管理为工作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现阶段

    9、要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优化结构为工作重点。4.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要围绕内涵建设、整合办学资源、拓展办学思路、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高等职业学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当前要努力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十个衔接当前要努力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十个衔接1.适应区域产业需求,优化培养目标的衔接2.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设置衔接3.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教材的衔接4.强化学

    10、生素质培养,优化教学过程的衔接5.促进信息化建设,优化教学资源的衔接6.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优化人才成长途径的衔接7.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优化质量评价的衔接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培养的衔接9.推进产教合作,优化行业指导的衔接10.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优化校企合作的衔接1.适应区域产业需求,优化培养目标的衔接 根据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高等和中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职业

    11、教育格局。2.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设置衔接 研究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衔接。逐步编制和推广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与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建设、优化专业布局、类型和层次结构,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3.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教材的衔接 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围绕中等和高等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4

    12、.强化学生素质培养,优化教学过程的衔接 根据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5.促进信息化建设,优化教学资源的衔接 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3、。6.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优化人才成长途径的衔接 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通过“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采取高起专,专升本,高起本的途径,使应届毕业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初中后五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在实践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研究制定免试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办法。7.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优化质量评价的衔接 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都要推行“

    14、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和参加技能竞赛活动。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培养的衔接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务(职称)评聘、表彰与奖励继续纳入高等教育系列。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改革试点。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通过参加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鼓励职校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年限的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9.

    15、推进产教合作,优化行业指导的衔接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积极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的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的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指导。10.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优化校企合作的衔接 引导和鼓励中高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紧密联系,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平台作用,建立

    16、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二)树立职业教育科学质量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要求,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树立人全面培养的理念 对所有受教育者的全面培养 对一个人的全面培养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要成为全面发展的高

    17、端技能型人才二是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 从教育观念、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系统培养。三是树立多样化的人才理念四是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要深入到教学体系、教学环节和育人实践中。五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1.三个紧密结合 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 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两个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3.两个增强 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4.一个目标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18、人 二是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四个模式,创新六个关键环节 办学模式 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 评价模式改革四个模式 改革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大力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政府主导:发展规划、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制度建设、标准规范、督导检查,依法治学。行业指导: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行业部门、行业组织、行业专家作为宏观管理的依靠力量,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企业参与: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19、、合作发展。鼓励校企共建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建立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就业指导,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深入社会调查,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双证书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瞄准国际标准,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高度重

    20、视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生产一线。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积极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改革职业教育的评价模式 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的就业率、

    21、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各地和各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创新六个关键环节 教学环境 专业设置 教材应用 教学方式 队伍建设 管理制度 创新教学环境 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积极营造实践教学环境,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创新专业设置 发挥地方及行业在专业设置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改革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完善学校自主设置专业,地方统筹、行业指导、国家备案、信息公开的管理机制: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

    22、态机制: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引导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国家建立专业设置平台,对全国专业分布情况进行年度统计,并向社会公布。创新教材应用 根据国家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合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创新教学方式 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协助式和自主学习,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满足专业建设的共性需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23、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递到课堂。创新队伍建设 创新职业学校师资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加快“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企业人才和

    24、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创新管理制度 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制度: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制度、职业教育管理制度、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制度、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制度、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和学生资助制度、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运行管理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的决策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机构,加强学校内部各

    25、项基础制度的建设。(三)瞄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人才的需要,建设具有医药卫生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今后十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突出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政策,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国家强盛提供强大的医药卫生人才支撑。”一是瞄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人才的需求,明确任务,积极发展医药卫生高职高专教育1.国家医药卫生人才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单位2009年2015年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万人7789531255执业(助理)医师/千人口1.

    26、751.882.10注册护士/千人口1.392.073.1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千人口0.530.680.832.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015年基层卫生医疗人员达387万人,其中全科医师18万人。2020年基层卫生医疗人员达462万人,其中全科医师30万人以上。3.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专业公共机构人员达95万人。2020年专业公共机构人员达118万人。4.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急缺专门人才 2015年注册护士达到286万人。药师达到55万人。2020年注册护士达到445万人。药师达到85万人。大力培养和培训护理、药师、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儿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专门

    27、人才。合理扩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医学教育规模,加强对相关领域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的培养。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药师规范化培训,完善药师岗位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卫生应急骨干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加强精神专科的医疗、护理及康复等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强新兴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及卫生信息化等人才队伍建设。5.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卫生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体系。动态调整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与结构,优化学科与专业设置,推动以提高素质与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

    28、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加强中医药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工程和医学康复等各类临床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健康管理、心理卫生、公共营养、老年护理、社会工作等相关人才培养。促进新兴与交叉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发展。6.积极开展现有人才的专业培训 对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到2015年培训3.5万人,到2020年培训10万人。开展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及临床执业医师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到2015年培训2.5万人,到2020年培训5万人。加强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培训4.6万人,到2020年培训6.5

    29、万人。加强食品药品监督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到2015年培训5.5万人,到2020年培训11万人。加强临床专科护士、康复人员培训,到2015年培训4.5万人,到2020年培训9万人。加强药师队伍人员培训,到2015年培训16.5万人,到2020年培训33万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每3年轮训一次。开展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以及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到2015年培训6.65万人,到2020年达到13.3万人。7.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发展医药卫生职业教育,加大各类医药卫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注重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和

    30、交叉学科领域人才。加强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培训体系。二是关注医学整合、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具有医药卫生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1.医学整合 根据医学发展整体化趋势,对医学各方面的知识、学科、资源、按照发挥最佳效益的要求,重新进行组合与协调。医疗保健服务与全民健康促进的整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医学内部学科的整合。医学教育与保健服务的整合。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2.医学教育国际化 引进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 制定中国医学教育的标准 开展医学教育认证 开展国际交流参与国际竞争3.积极探索具有医药卫生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

    31、念 树立以全民健康需求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全民健康为依据,重新设计培养目标;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为基础,制定课程计划;以生物医学为重点,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相结合观 念转变。适应医学整合趋势 促进医学教育与卫生保健系统紧密结合;促进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结合;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结合;引进国际医学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转变到授人以渔;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从考虑教师教什么转变为重点考虑学生学什么;教学策略从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为重点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学评价从重点评教师

    32、教的怎样转变为既评教师教的怎样又评学生学的怎样。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重新设计培养目标 新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医药卫生人才的特点,体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人才的需求,体现医学整合和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体现人的全面培养,全面发展。美国布朗医学院提出的医学教育九个方面的能力:有效的交流技巧;基本的临床技能;基础科学知识;诊断治疗及预防;终身学习;专业发展及个人发展;社区卫生保健;医德和临床伦理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33、注重学思结合 注重知行统一 注重因材施教 根据各专业特色创新工学结合,校院(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知识、技能、素养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专业课的需要和职业资格标准的需要)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专业为平台,分别精心设计基础课程,使学生既有出口时岗位适应能力,又有起码在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可持续适应和发展潜力。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将实验、实训、实习到最后的顶岗实习整个实践教学系统化,把工作过程改造成教学过程,不同的实践环节有不同

    34、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要求,由不同的教师带教。两个系统还要交叉融合。加强课程管理 制定课程规划,定期组织课程评估,对课程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形成激励机制。改革教学模式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教学在学校内由高水平的教师教,要 注意理论和社会实际的结合,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专业理论课教学要和临床实践、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专业课实践课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引导 案例教学 专题讨论 角色扮演 师生互动 有条件的院校、专业可推行PBL模式 PBL模式的六个基本要素 以学

    35、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引导 以自学为基础 以团队学习为主要形式 多学科知识的运用 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而不是授课者 改革评价方法 课堂评价:从评教师教的如何转到凭学生学的如何 增加客观性评价指标:如课堂上提出问题没有?对你的思维有何启发?有没有课堂讨论?通过讨论有什么收获?布置课外作业没有?作业对你学习能力有何帮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也可以自评互评。重视文档资料评价:用来评价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创新方法。案例报告录像材料研究项目报告发表的作品其他成绩的证据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回顾自己的表现 学生对过去自己学习程序的解释 学生自己描述自身发展重中的突破 学生用标准来评价自己 学生识别自己的优缺点 你们肩负着神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希望大家站在服务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国家任务、国家发展方向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方向和任务,全力以赴、奋发有为、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做出卓越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服务经济转型牢牢把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0300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