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模式应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值模式应用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值 模式 应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7 7章章数值模式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早期历史早期历史1957年Saunders利用气块模式分析人工播云的效果n第一个、最简单的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模式第一个、最简单的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模式1959年Malkus和Witt模拟热泡的发展n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云模式,但无凝结过程,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云模式,但无凝结过程,末用于人工催化末用于人工催化1965年Orville模拟山地积云发展n随后引入人工催化试验随后引入人工催化试验早期历史早期历史19771977年年OrvilleOrville和和KoppKopp模拟冰雹云的发展模拟冰雹云的发展n详细模拟微物理过程详
2、细模拟微物理过程19781978年年KlempKlemp和和WilhelmsonWilhelmson模拟三维风暴动模拟三维风暴动力结构力结构n动力场模拟较好动力场模拟较好数值模式简介数值模式简介数值模式基础数值模式基础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学研究方法实验物理实验物理理论物理理论物理计算物理法计算物理法三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三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数值模式数值模式数值模式是计算物理方法的实现数值模式是计算物理方法的实现形式。形式。它是它是基于基于实验实验(观测观测)和理论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结果,归纳构造出的的结果,归纳构造出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再把物理模型再把物理模型以逻辑为框架以逻辑为框架数学数学化,
3、成为一个方程与变量闭合的、化,成为一个方程与变量闭合的、可进行推理和计算的可进行推理和计算的程序包程序包。数值模式基本框架数值模式基本框架 模式基本上由三部分构成:前处理,给出初、边值和背景场;主模式,完成方程组的积分和计算相关量;后处理,完成分析、诊断,给出图表产品。主模式的构建主模式的构建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数值模式,由宏观动力-热力模式、云-降水微物理模式和人工影响作用的程序或模块三部分组成。宏观动力宏观动力-热力学模式热力学模式1 1、水平运动方程,如、水平运动方程,如:n2、垂直运动方程:n3、热力学方程:4 4、水汽守恒方程、水汽守恒方程:n5、状态方程,为水凝物比含量宏观动力-热力
4、学模式n6、质量连续方程,1 0.608vvPRT TTq水 汽云降水物理模型云降水物理模型云冰雪雪霰 冻滴霰云水雨冻雨雹雪雨 霰雨 雹雨 冻雨 雨0 C(1)(1)云冰的产生:冰晶核化云冰的产生:冰晶核化PNIC(PNIC(数数),PMIC(PMIC(量量)(2)(2)云水凝结云水凝结PMCC(PMCC(量量)(3)(3)冰晶凝华增长冰晶凝华增长PMCI(PMCI(量量)(4)(4)云水向雨水自动转换云水向雨水自动转换PMRC(PMRC(量量),PNRC(PNRC(数数)(5)(5)冰晶间攀附,造成冰晶浓度减少冰晶间攀附,造成冰晶浓度减少PNII(PNII(数数)(6)(6)冰晶向雪晶的转化
5、冰晶向雪晶的转化PMSI(PMSI(量量),PNSI(PNSI(数数)(7)(7)雪的凝华增长雪的凝华增长PMSS(PMSS(量量)(8)(8)雪间攀附雪间攀附PNSS(PNSS(数数)(9)(9)雪凇附云水雪凇附云水PMSC(PMSC(量量)(10)(10)雪凇附率的变化雪凇附率的变化SPMSC(SPMSC(量量)(11)(11)凇附的雪转成雪霰凇附的雪转成雪霰PMSG(PMSG(量量),PNSG(PNSG(数数)水汽和7种水凝物的相互作用与转化(12)雪凇附云水PMSCI(量),云水减少PNSCI(数)。(13)雨雨并合PNRCR(数)。(14)雨并合云水PRCC(量)。(15)雨冻结转成
6、冰雹PIFI(量),PNI(数),转成冻雨PIFR(量),PNR(数)。(16)雨并云冰冻结:被雨碰并的云冰PMRCI(量);碰并云冰后冻结的雨水PMIRF(量);碰并云冰后冻结的雨滴PNIRF(数);云冰减少PNICR(数)。(17)雪并雨,雪并冻雨,雪和雨都转成雪霰:雨转成雪霰PMSCR(量),雪转成雪霰PMRCS(量),雪的减少PNSCR(数),雨的减少或雪霰增加PNRCS(数)。水汽和7种水凝物的相互作用与转化(18)(18)雹并冻云水雹并冻云水PIAWI(PIAWI(量量)。(19)(19)冻雨并冻云水冻雨并冻云水PIAWR(PIAWR(量量)。(20)(20)雹并冻雨水雹并冻雨水P
7、IARI(PIARI(量量),雨水减少,雨水减少PNRH(PNRH(数数)。(21)(21)冻雨并冻雨水冻雨并冻雨水PIARR(PIARR(量量),雨水减少,雨水减少PNRF(PNRF(数数)。(22)(22)霰转雹,雪霰转雹霰转雹,雪霰转雹PMGRH(PMGRH(量量),PNGRH(PNGRH(数数),雨霰转雹,雨霰转雹PMGSH(PMGSH(量量),PNGSH(PNGSH(数数)。(23)(23)霰并冻云水霰并冻云水PMGRCC(PMGRCC(量量),PMGSCC(PMGSCC(量量)。(2 4)(2 4)霰 并 冻 云 水 繁 生 冰 晶,雨 霰 并 冻 云 水 繁 生 冰 晶霰 并 冻
8、 云 水 繁 生 冰 晶,雨 霰 并 冻 云 水 繁 生 冰 晶PNGRRI(PNGRRI(数数),PMGRRI(PMGRRI(量量),雪霰并冻云水繁生冰晶,雪霰并冻云水繁生冰晶PNGSRI(PNGSRI(数数),PMGSRI(PMGSRI(量量)。水汽和7种水凝物的相互作用与转化(25)(25)雨霰并冻雨水雨霰并冻雨水PMGRCR(PMGRCR(量量),PNGRCR(PNGRCR(数数);雪霰并冻雨水;雪霰并冻雨水PMGSCR(PMGSCR(量量),PNGSCRPNGSCR(数数)。(26)(26)液态与固态粒子间的碰并增长,有干、湿二种状态,二种液态与固态粒子间的碰并增长,有干、湿二种状态
9、,二种增长量,取其小者。湿增长率为增长量,取其小者。湿增长率为PWH(PWH(雹雹),PWGR(PWGR(雨霰雨霰),PWGS(PWGS(雪霰雪霰),PWRF(PWRF(冻雨冻雨)。(27)(27)雹融化:雹融化:PID(PID(量量),PNHGR(PNHGR(数数);雹块因湿增长表面有水膜;雹块因湿增长表面有水膜而吹脱下来的雨而吹脱下来的雨PH2R(PH2R(雨数增加数雨数增加数),PMNM(PMNM(雨增加量雨增加量)。(28)(28)霰霰融化:雨霰融化融化:雨霰融化PMMGR(PMMGR(量量),PNMGR(PNMGR(数数),雪霰融化,雪霰融化PMMGS(PMMGS(量量),PNMGS
10、(PNMGS(数数),雨数增加,雨数增加PNG2R(PNG2R(数数)。(29)(29)冻雨融化冻雨融化PIS(PIS(量量),PNRF(PNRF(数数);PNRF2R(PNRF2R(数数)。(30)(30)雪融化雪融化PS2RM(PS2RM(量量),PS2RN(PS2RN(数数)。水汽和7种水凝物的相互作用与转化(31)(31)云冰融化云冰融化PMMI(PMMI(量量),PNMI(PNMI(数数)。(32)(32)雨蒸发雨蒸发PRE(PRE(量量)。(33)(33)雨冻结破裂次生冰晶雨冻结破裂次生冰晶PNRRFI(PNRRFI(数数),PMRRFI(PMRRFI(量量)。(34)(34)雨的
11、流体动力学破碎雨的流体动力学破碎PNRDY(PNRDY(数数)。(35)(35)雨相碰破碎雨相碰破碎PNRIMP(PNRIMP(数数)。按上列各项,共有按上列各项,共有7676种过程或环节,其中量变化种过程或环节,其中量变化4242种,种,数变化数变化3434种种 水汽和7种水凝物的相互作用与转化举例:总雨水发生项举例:总雨水发生项云转雨云转雨雨并云雨并云雪转雨雪转雨并冰冻并冰冻雪冻雨雪冻雨霰冻雨霰冻雨霰融雨霰融雨雪霰冻雨雪霰冻雨雨冻雹雨冻雹 雹并雨雹并雨 雨冻雨雨冻雨 冻雨并雨冻雨并雨雪霰融雨雪霰融雨雨蒸发雨蒸发云降水物理模型各类水凝物的平衡方程各类水凝物的平衡方程:比含量比含量:Qx=Qv
12、,Qc,Qi,Qr,Qs,Qgf,Qgr,Qgs,Qr比浓度比浓度:Nx=Ni,Nr,Ns,NRF,Ngr,Ngs,Nh对水汽没有计入比浓度对水汽没有计入比浓度;对云水初始比浓度依赖对云水初始比浓度依赖于云核比浓度于云核比浓度,可以由观测资料来给出常定值。可以由观测资料来给出常定值。模式的求解方法模式的求解方法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数值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方法变量的离散和差分格式变量的离散和差分格式空间差分空间差分向前差分向前差分向后差分向后差分中央差分中央差分1iiiAAA1iiiAAA112iiiAAAAi-1i+1i变量的离散和差分变量的离散和差分微分微分差分差分近似误差:使用
13、近似误差:使用1/101/10于尺度的格点于尺度的格点截断误差:截断误差:差分计算的稳定性差分计算的稳定性线性稳定判据(CFL)网格结构网格结构 (a)(b)两种垂直网格结构(a)全分层;(b)半分层(垂直跳点网格)一维模式:垂直网格一维模式:垂直网格二三维模式:垂直网格、水平网格二三维模式:垂直网格、水平网格网格结构网格结构JJ-1.1 2 3.I-2 I-1 I32i,jArakawa的四种水平网格结构(1977)网格结构网格结构网格格式和差分方法的选用(1)(1)网格距最好是全场均匀的网格距最好是全场均匀的;(2)(2)水平格距的分辨率应与垂直格距分辨水平格距的分辨率应与垂直格距分辨率协
14、调率协调;(3)(3)差分格式和算法不仅要保持一定准确差分格式和算法不仅要保持一定准确度下的稳定性,也要保证波动的保真性,度下的稳定性,也要保证波动的保真性,不可对所关心的波动造成明显的歪曲和衰不可对所关心的波动造成明显的歪曲和衰变。变。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微物理过程参数化问题问题:如何在现有的探测水平和计算能力:如何在现有的探测水平和计算能力上,把微物理过程结合到动力学模式中上,把微物理过程结合到动力学模式中来?来?方法:微物理过程参数化用宏观参量(如质量、密度、热量、速度等)和宏观运动学(如水分连续方程)来描述云降水形成的微物理过程及其对宏观动力过程的作用。分档与参数化分档与参数化云降水的发展
15、过程云降水的发展过程分档与参数化分档与参数化云降水的发展过程云降水的发展过程谱分布的表示方法1.分档方法分档方法2.参数化方法参数化方法比含水量和比浓度谱分布的表示方法 400461aDaNdDDmDNQ冰晶:冰晶:2;云滴:云滴:1;雨滴、雹:雨滴、雹:0双参数方法双参数方法:N0和和若已知若已知Q和和N,则可得则可得N0和和谱分布的表示方法101aNN 谱分布的表示方法单参数方法单参数方法:假定:假定N0为常数,则谱变化只为常数,则谱变化只用用的变化描述的变化描述单滴凝结率云滴分布谱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微物理过程参数化-举例举例-云滴凝结滴群凝结率其中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微物理过程参数化-举例举例
16、-云滴凝结单雨滴(单雨滴(DR)碰并云滴群碰并云滴群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微物理过程参数化-举例举例-雨滴碰并云滴云滴谱分布:云滴谱分布:20ccDccN DN D e雨滴落速:雨滴落速:bRRVaD云滴落速:云滴落速:0cV 雨滴群碰并云滴群雨滴群碰并云滴群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微物理过程参数化-举例举例-雨滴碰并云滴模式的建立和调试模式的建立和调试选择计算区域(Domain),维数,大小(一般用活区域)。选择网格结构。设计差分格式。把微分方程改写成差分方程。选定要用的计算机语言,如Fortran90。模式的建立、调试、评估模式的建立、调试、评估按物理逻辑和差分方程以选定的语言来编写程序。选择网格结构。
17、用计算机编译系统检查程序的编写错误和连结错误,并逐一改正。检查源代码流程结构,防止物理和计算错误。一种有用的办法是对每一子程序提供随机数,检查其数据传递、数组结构的正确性和数据的有效性。保证计算中动能和水物质的守恒模式的建立、调试、评估模式的建立、调试、评估给定合理的初始场和边值条件。可能时与其它同类程序进行试算比较,同模式的不同版本间也可相互比较。敏感性试验是必要的。选择有解析解的现象或熟悉的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再现解析解的特例,或熟知的个例。若整体特征再现了,则表明模式通过了起码的检验。数值模式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数值模式在人工
18、影响天气中的应用1 1、人工播云原理的理论研究、人工播云原理的理论研究nKrausKraus和和SquiresSquires早在早在19471947年提出动力催化理论,年提出动力催化理论,Simpson(1965,1971)Simpson(1965,1971)利用一维定常云模式验证利用一维定常云模式验证n80-9080-90年代以来,大量多维时变模式做为人工年代以来,大量多维时变模式做为人工播云理论假说检验的工具播云理论假说检验的工具n19831983年年KoppKopp等进行干冰播云数值试验等进行干冰播云数值试验n19901990年年OrvilleOrville等进行实例播云数值研究等进行实
19、例播云数值研究n19941994年年TzivionTzivion等进行对流云的吸湿剂播撒等进行对流云的吸湿剂播撒数值试验数值试验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2 2、可播性估算、可播性估算可播性:对于某一个或某一类云或云系播撒某类可播性:对于某一个或某一类云或云系播撒某类催化剂后能够产生预期效果(如增雨、减雹、催化剂后能够产生预期效果(如增雨、减雹、增加能见度、促进云体发展等)的潜力增加能见度、促进云体发展等)的潜力可使用探空资料和简单云模式进行此类工作可使用探空资料和简单云模式进行此类工作如如19721972年年WeinsteinWeinstein、198219
20、82年年WiggertWiggert利用云利用云模式考察积云冰相催化潜力模式考察积云冰相催化潜力可播性需要综合考虑微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的综可播性需要综合考虑微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的综合效应(合效应(OrvilleOrville等等,1982,1982)有时候有效的微物理正效应可被随后引起的动有时候有效的微物理正效应可被随后引起的动力负效应削弱力负效应削弱因此,可播性并非一个完全精确的概念因此,可播性并非一个完全精确的概念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3 3、试验设计、试验设计较完善的云模式可对催化较完善的云模式可对催化效果和最佳播撒方案进效果和最佳播撒方案进行预估行
21、预估如播撒部位、时间、剂如播撒部位、时间、剂量等量等(BruintjesBruintjes等,等,1995)1995)SF6SF6烟羽模拟与观测,所得烟羽模拟与观测,所得结果用于播撒时催化剂结果用于播撒时催化剂影响扩散区域的确定影响扩散区域的确定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4 4、作业指挥、作业指挥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可利用探空资料或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可利用探空资料或大中尺度模式输出结果,预测云状、云的发展、大中尺度模式输出结果,预测云状、云的发展、降水量、云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雷达回波等降水量、云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雷达回波等在作业开始前对于人工
22、催化做播撒和末播撒的试在作业开始前对于人工催化做播撒和末播撒的试验,预先估计播撒效果和最佳播撒方案,从而验,预先估计播撒效果和最佳播撒方案,从而用于作业指挥决策用于作业指挥决策19751975年年CottonCotton等用一维模式研究动力催化的播撒时间、等用一维模式研究动力催化的播撒时间、剂量等剂量等19941994年年KoppKopp等选用二维时变模式研究积云和层云的发展等选用二维时变模式研究积云和层云的发展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5 5、效果检验、效果检验常用于外场试验、作业效果的评估常用于外场试验、作业效果的评估可用云模式估算单块云发展过程加快、第一
23、回波出现时可用云模式估算单块云发展过程加快、第一回波出现时刻等刻等可以对大量作业对象进行基于热力、动力作用相结合的可以对大量作业对象进行基于热力、动力作用相结合的分类分类以上结果用于播撒效果的统计检验以上结果用于播撒效果的统计检验19751975年年DennisDennis等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随机播撒产生的雷等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随机播撒产生的雷达回波变化达回波变化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6 6、对播云作用的分析、对播云作用的分析对于播云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可用数值对于播云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可用数值模式方法进行分析。模式方法进行分析。例如很多年不
24、少云物理学家认为,引晶催化产例如很多年不少云物理学家认为,引晶催化产生的效果是来自于微物理效应还是动力效应生的效果是来自于微物理效应还是动力效应很难确定。至今还无定论。很难确定。至今还无定论。OrvilleOrville等(等(19821982)、)、SmithSmith等(等(19861986)专门对此问)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观测与数值试验相结合的研究题进行了观测与数值试验相结合的研究对于云降水发展过程的细节亦可用数值模拟的对于云降水发展过程的细节亦可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方法分析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数值模式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数值模式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模式简介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模式简介按空间维数分
25、:按空间维数分:0 0维、维、1 1维、维、2 2维、维、3 3维维按随时间的变化分:按随时间的变化分:时变、定常时变、定常按微物理与动力过程相互作用分:按微物理与动力过程相互作用分:耦合、非耦合耦合、非耦合0 0维维模式模式气块模式气块模式拉格朗日模式拉格朗日模式多用于模拟单个粒子或粒子群、降水形成多用于模拟单个粒子或粒子群、降水形成1 1维维定常模式定常模式气柱模式气柱模式基础为常微分方程组,基础为常微分方程组,求解得到垂直方向求解得到垂直方向上的各要素值上的各要素值19881988年年ValiVali等用非等用非耦合模拟冰晶对耦合模拟冰晶对降水的作用降水的作用1 1维维定常模式定常模式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