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1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201789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62
  • 大小:13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1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区域规划 理论 实践 课件
    资源描述:

    1、区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一、国外国土规划概述二、国外区域规划演变历程三、区域规划的基本类型四、区域规划新背景五、区域规划新理念六、区域规划新理论七、区域规划新目标八、区域规划新内容九、区域规划新方法十、区域规划实施新手段一、国外国土规划的基本概念1、背景和基本概念p 根据国家的不同、名称和重点也不同:空间秩序规划、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社会资本建设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等。p 欧美主要国家的国土规划的社会制度基础和体制。n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要素(特别人口)自由移动和全国统一的市场。n 地方自治政策:法定地方有自治权利和义务、中央与地方在空间上的事权和财权。n 国民的基本权利平等:生活环境的平等、就

    2、业机会的平等、接触公共服务的机会平等纳税、国民所得的地区再分配。n 政策理念:福利社会和完全雇用、地方议员代表制度什么是事权和财权?n 事权是某项事务归哪一级政府管,财权是某项财政收入归哪一级政府使用。n 事权是各级政府对所管理的国营企业与事业的行政管理权,它反映的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划分,突出的是行政隶属关系。财权是指在法律允许下,各级政府负责筹集和支配收入的财政权力,主要包括税权、收费权及发债权。现阶段我国政府间事权安排的基本现状与主要特点o 事权安排的基本现状 我国政府规模庞大,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全部政府收支相当于 GDP 的 30%以上,高于世界一般水平。但从结构来看,直接用于企业的各

    3、项支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支出和政府本身支出占据了很大份额,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开支如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福利、医疗卫生等反而份额较小。各级政府事权目前缺乏明确而正式的划分,宪法原则上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范围做出了规定,但没有通过立法对各级政府的事权加以明确划分,造成实际上各级政府间并没有明显区别,除了少数事权如外交、国防等专属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拥有的事权几乎全是中央政府的事权翻板,从而呈现出“上下对口、职责同构”的特征,以致支出范围的划分过于笼统,而且流于重复,财政分权体制缺乏合理事权划分的配套。o事权安排的主要特点 一是现行政府事权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外不清”问题,市场与政府职能的界定不

    4、明确,政府“越位”与“缺位”同时存在。政府“越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政府承担了不少应该由市场去做的事情,财政尚未退出盈利性领域,继续实行企业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等方面。另一方面能力比较低的政府承担了能力比较高的政府才需要承担的职能。政府职能“缺位”主要表现在对基础教育、基础科学、卫 生保健、农业等投入不足。二是各级政府事权分配不合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上下不清”问题,造成中央与地方事权错位、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相互错位。中央政府过多承担了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责任,而且不合理地直接干预微观企业层面的运营。省以下各级政府事权划分不统一、不规范,省与市县政府间事权错位。较高级政

    5、府集中了过多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支出份额,对农村的扶助支出主要落在县乡政府身上。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这类区域性外溢效应较强的公共品过多地由县乡政府承担,主要的社会保障支出落在地县两级政府。福利社会o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先进国家都引入了福利国家的制度体制。o 福利国家其基本做法是把税收、社会保障等通过财政的渠道将国民的所得进行再分配,从而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水准,也就是社会保障制度设定了国民生活的安全网,是以一种寻求均衡为目的的制度体系。效率效率均衡均衡 公正公正自由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2、背景o 最早的国土规划背景 苏联实施计划经济和1929年世界大恐慌。o 自由放任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o 凯

    6、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o 1921年,苏联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了改造自然计划,并在1928年编制一五计划,开始进行生产力布局。3、国土规划与区域政策以及地方规划的关系o 国土规划考虑国家全盘利益,决定国土发展框架的10年以上的长期基本规划,对国土资源和在国土上主要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和配置。o 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仅限于某个区域,是为了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控制不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和国土整治,提高区域的综合福利水准和可持续发展,一国对国内某一地区或特定地区实施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政策和规划。o 地方规划:站在地方的立场上,由地方主导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规划。4、

    7、国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作用o 从政治角度来看,国土规划具有诱导和体现民主政治的作用,是政治和舆论的一种装饰,是民主意识形态的表现。“缩小地区间差距”、“国土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等随着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形势的不同,国土规划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国民发出的一种宣言。o 从完善行政体系来看,国土规划是国家协调部门间的利益、国家和地方的利益的一个总原则,是统一和调整各种社会资本建设计划的一种装饰,即具有行政性的协调和统一的作用。5、国土规划的功能和目的p 合理设计和构造国土利用的空间框架;(针对发展中国家:促进或完善全国的统一市场)p 通过政府行为确保地区间的公平和协调发展;p 解决萧

    8、条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以及人口经济活动过密地区的区域问题;p 有效地进行公共投资和诱导民间资本投资;p 支持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p 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土地、水、能源、海洋、矿产、森林等);p 保护和整治国土、防灾减灾、生态系统。6、国土规划和区域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p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一定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公共投资能力等强有力的宏观协调功能和国民所得再分配能力;p 有一套能够约束和保障的法规制度,确定财权和事权,保障国土开发利益和契约的履行以及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并形成了一个体系;p 有一套比较正确的数据统计和标准、科学正确地评价国土资源存量和空间容量以及地

    9、区差距的标准;p 有一套促进民间部门参与区域开发的政策金融制度和税制;p 对开发过份密集的地区或对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一套严格限制开发的政策和措施;p 有一套为国民收集和公开信息的体系以及使民众参与,强调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这六项条件同时在区域政策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被完善7、世界各国的国土规划体系p 国家级规划(全国规划National Planning与区域规划)规定国土开发和诱导下一级的国土政策实施的框架;p 全国、地区以及地方开发的政策对与地方之间的经济活动社会和福利有关的财富进行调整和再分配;p 地方级的国土规划在地方范围内实施的国土规划;p 规范土地利用方法和私有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市和县一

    10、级实施。二、国外区域规划演变历程1、区域规划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末1940年代)o 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企业和人口向少数工矿区和城市集中,城市的集聚和中心化程度迅速提高。但集聚本质上只是城市自由膨胀的表现,它带来了几个突出的矛盾区域内的居民点体系分布、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变得无序和混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地区差异扩大等。对此,“田园城市”的思想要求突破城市界限,将城市与周围乡村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城市发展问题,为区域研究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最朴素的区域规划思想。o 规划先驱们开始意识到仅仅局限在狭小的市区范围内来谋求城市问题的解决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城市置于更为广阔的区

    11、域里联系起来进行统筹规划。o 1920年5月德国成立的鲁尔煤矿居民点协会,是德国区域规划开始的标志,该协会编制的鲁尔区区域居民点总体规划开创了区域规划的先河。o 1921年前苏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经济区划,成为国家计划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全国进行分区开发的典范。o 19221923年英国当卡斯特编制了煤矿区的区域规划;1929年美国纽约编制了城市区域规划等。这些规划都是以城市为核心,融合周围地区进行整体规划,他们对缓解城市无序扩张所产生的“城市病”起到积极的作用。o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个时期区域规划的理念逐渐清晰化:1930年,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芒福德提出了区域整体发展理论。o 193

    12、3年拟定的“雅典宪章”。承认城市及其周围区域之间存在着基本的统一性,这在后来的“马丘比丘宪章”中得到了重申。2、区域规划的繁荣(1940年代中期1960年代末)o 区域规划的大量展开是在二战之后,在西欧许多国家的城市、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因重建城市的需要,规划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加上重建城市和新社区的建立强调综合性的计划。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规划在战后进入了繁荣时期。o1944年英国学者艾伯克隆比主持编制了大伦敦区域规划,成为以大城市为中心进行区域发展规划的大胆尝试,被誉为“霍华德之后最杰出的规划贡献”。o联邦德国自1945年开始着手编制上至国家(“联邦德国国土整治纲要”)、下至各

    13、个州(“空间规划”)、县(“区域规划”)的区域规划。o法国区域规划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先后有计划地开发整治了罗纳河流域、北阿尔卑斯山区以及濒临大西洋的阿基坦地区。o日本编制了全国性的综合开发计划。o瑞典斯德哥尔摩于1952年编制了综合规划等。这些区域规划对国家、城市经济恢复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o 区域规划的理论研究得到广泛深入的发展。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集聚原理、倒字形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生产综合体理论等相继被提出并在很多国家得到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区域规划的深度和应用价值大大加强。3、区域规划的一度衰弱和复兴(1970年代初20世纪末)o 1960年代末,从大学校园里兴起了要

    14、求“公众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抗议活动,随即这项抗议遍布了全社会。他们向往自然,强调环境保护,追求平等。在规划方面,他们一面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认为规划专家仅是为地方规划服务的客体,公众才是规划的主体;一面又强调环境保护。这次抗议标志着时代精神的转变,新自由主义思想在各国萌芽并盛行。“新自由主义”的本质o 新自由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右翼的意识形态。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政府调控,鼓吹市场万能,断言只要靠市场机制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就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o“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思想、理论

    15、的反对派。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实行国家垄断,不相信市场机制万能;而“新自由主义”主张:全面“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特征o 反对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中央集权、专制主义,违反人权和西方式民主自由;凡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极权专政国家;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是最“自由、民主和福利”国家。o 反对公有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集体化”、公有制经济必然“效率低下”;主张“全面私有化”,认为私有经济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主张“全面市场化”,认为市场决定一切,只有贸易自由化,才能有效配置资源。o 反对集体主义,鼓吹极端个人主义,认为“人的

    16、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经济、政治上主张“个人完全自由”,个人拥有生产资料,“个人决定一切”,“自由竞争”;政府不能干预,反对一切“权威”。o 当时的区域规划观与新自由主义思想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在1970年代,区域规划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度呈衰弱状态。o 进入1980年代后,随着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整合。地区、政府对经济、政治等的影响逐步减弱,一些超地区、超国家组织逐步兴起,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o 对区域的研究五彩缤纷。o 全球经济活动的整合唤起了区域规划的复兴,但此时的区域规划与以往有所不同,它

    17、继承了新自由主义思想里平等、环境保护等社会学、环境学思想,不再单纯地仅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区域规划。o 1990年代以来,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于1992年颁布的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形成国际共识,这时的区域发展规划在内容、范围、理论研究、方法技术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规划复兴的时代要求1、自由市场的失败o 市场经济的理性对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它对保证城市与区域持续发展的非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公益行为等)则并不偏好,对区域内的恶性经济竞争(争夺市场、重复建设、诸侯经济等)也无能为力。市场环境

    18、中无数个体理性的叠加并不等于区域发展的整体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区域规划成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双向共同需求。2、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速o 经济的网络化及迅速发展的交通、技术体系支撑,使得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空间演化的主导趋势,由此带来了对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共存共生、设施共享共建等多方面的需求。传统的以单个城镇为中心视点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与思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一新境况,因而区域规划日渐体现出其无法替代的价值。3、经济全球化的挑战o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能在这个全球竞争体系中占据更高的地位,强化区域内的联合,目前几乎

    19、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区域集团化的浪潮,其成员单位大多已超出城市的范畴,空间经济协调组织尺度亦已扩大到国家间层次。o新马印尼增长三角是最著名的跨国区域集团之一,区域内各个城镇将通过产业的协调分工、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密度基础设施的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区域整体。欧盟正由政治、经济一体化迈向空间一体化,编制的“欧洲空间展望计划”已取得重要成果。我国珠江三角洲也正在积极建构港深一体化、粤港澳一体化等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三、区域规划的基本类型1、自上而下强制型o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前苏联及日本、新加坡等,规划基本是计划的代名词,国家具有完善的区域规划编制体系及保障体系。区域规划的强烈

    20、指令性使其成为一种绝对的政府行为,规划成为国家干预、调控地方发展的有力工具。实际情况是除了少数国家较为成功外,这些规划虽然表面上具有强大的权威,但大多由于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往往缺乏可操作性。2、自下而上放任型o 由于自由经济意识形态在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渗透,“控制”的观念薄弱。综合性区域规划在美国等国家基本不能真正开展。“区域性的规划”实际是为无数单项的规划、契约或法规所取代。美国国家级的规划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全国或全区的立法和分配国家对区域建设的财政补助(联邦基金)来干预影响地方。3、控制与引导双轨型o 西欧国家相对集权的价值观及并不宽裕的生存空间,使得区域规划不仅成为政府的一

    21、项重要工作,亦能基本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政府通过权威的规划、完备的法规、开放的规划体系、市场化的经济手段等,将控制与引导较好的结合起来,基本保证了区域规划由编制到实施的一致性。四、区域规划新背景o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深刻影响了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反映在城市、区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的相应变化,这导致了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异。o 后现代城市形态已经开始形成。城市以阶层、种族和空间分隔为特征的城市社会空间极化日趋尖锐。城市郊区化消耗了大量土地,使得城市中心区出现“空洞化”现象。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给城市带来相当的危害。o 当代城市的发展需要与一个范围更宽广、经济比较密集的大区域联系在一起。“城

    22、市体系将不再是传统的行政区相连模式,而是构建在功能节点(中心城市)和发展轴上的商品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顾朝林)”。o 传统的以单个城镇为中心视点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与思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一新境况,区域规划体现出其无法替代的价值。新经济时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之动力o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o 以知识资源占有与配置,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主要特点的经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上是以知识智力来推动的。o 人力资源极为重要。因为人掌握、了解、只有和使用知识信息。后工业社会社会发展阶段o 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以服务业为支柱,以信息、知识为主体的社会。全球化时代国家及社会发展关系o 全球成为一个统

    23、一的经济单元,空间的概念和行政界限的概念逐步淡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o 城市经济o 网络经济o 竞争经济o 全球区位论五、区域规划新理念1、整体协调发展理念o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巨大变迁使区际、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空前密切。因此,区域规划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上封闭的行政区界限的束缚,着眼于区域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但这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指令+强烈干预”所达到整体性的模式,而应是一种“共识”型、“契约”型,强调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相互协调;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整体协调发展。2、城乡一体化理念o 传统的区域规划由于将规划视野过多囿

    24、于经济生产领域,因而将区域的经济中心城镇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仅强调城镇为研究的重点,而其它基质地域(生态地域、农村地域)作为一种支撑城镇发展的成本。但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越来越多城乡界限日益模糊的城镇密集区、都市连绵区、城乡混合区等表象的空间形态,而事实上从更为深刻的层面将城镇与区域、乡村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新的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化”正日益被广泛接受。3、可持续发展理念o 德国学者(Albertschmidt)于1995年指出,区域发展规划最要紧的是必须立足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针对区域的固有特点制定区域发展目标,并对自然环境加以重视。可持续发展有多种解释方式,生态的、社会

    25、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因而规划时应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保证区域的可持续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性。4、以人为本理念o 城市中人与人相互依赖与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城市和区域规划也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规划从人的尺度、人的需要、人的情感和人的知觉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等方面出发,编制出真正符合人类需求的,能达到“富民”目的的合理规划。六、区域规划新理论o 程序式规划理论:以卡尔曼海姆为代表,相信科学技术,不相信政府是谋求公众利益的手段,强调社会公平与和谐,政府只有借助于规划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o 倡导式规划理论:以保罗达维多夫为代

    26、表,主张规划不能仅仅为政府服务,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o 渐进主义规划理论:认为科学的理性规划与现实中的规划有很大差距,经验有时更重要,主张规划全过程必须有政治力量参与。o 新马克思主义规划理论:主张规划是国家行为,用于保证社会再生产和资金积累,属客观的中兴规划和科学规划。o 新人文主义规划理论:以约翰弗里德曼为代表,主张规划应来自基层,深入社区,不依赖国家指导为公众牟利,强调公民在规划中应扮演重要角色。o 实用主义规划理论注重规划的实施与行动,只要是可行的规划,哪怕是伪科学的,也是正确地和实用的。七、区域规划新目标o 由经济单目标型规划转向综合目标型规划。区域规划从单目标的

    27、物质建设规划或经济布局规划为主开始转向综合的区域发展目标规划,规划中的社会因素与生态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最佳化成了未来区域规划的新方向。o“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区域规划走出以经济为唯一目标的误区,重构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综合目标型的规划已成为时代的必然。o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将逐渐成为社会的核心资源,知识、技术、信息将成为新型的资本和财富,这使技术愈来愈成为决定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o 美国区域规划协会指出:表征生活质量的“3”(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公平Equity),它们是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正日益成为评判区域在国内

    28、外竞争力大小的标准。一个基本的规划理念是,社会与生态环境尺度必须同时作为衡量最佳规划方案的重要标准。o 经济、公平、环境共同决定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是城市体系存在的基础;优化社会系统是区域规划的目标;环境要素是维持城市体系支撑系统,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八、区域规划新内容o 由面面俱到型规划转向问题型规划。区域是个处于时代变化中复杂的综合体,尤其在区域内要素流动快速而又复杂的背景下,区域规划只能是有限目标的规划,必须对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内容进行规划,提高规划的编制效率与可操作性。针对每个规划的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特定背景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重点问题”规划,提高区域规划的编制效率与效果

    29、,力戒面面俱到、泛而无物。o 日本的五次国土综合规划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日本第一次国土规划主要是实现生产力的最优经济布局,第二、三次的国土规划则主要是逐步解决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第四次国土规划则着重强调人口高龄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把建设舒适开放的安居社会、形成安全而富饶的国土、整顿充实长寿社会中的生活空间和整备交通、信息和通信体系作为主要议题。第五次国土规划则将提高日本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地位与能力,及建立高水平的地域文化目标作为规划的主题。o 美国在1990年代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规划,不再面面俱到,如洛杉矶地区进行了以解决空气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规划,佛罗里达州进行了土壤侵蚀

    30、规划。九、区域规划新方法o 规划方法逐渐由定性描述、区划及分析等传统方法转变为使用系统工程、灰色控制系统、法、系统动力学模型、多目标决策规划等方法。1960年代以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机助制图技术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中。1990年代后,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引入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是规划方法手段革新的又一大转折点。o 新技术帮助规划师与决策者们更好地解决规划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弱化人为因素的主观性影响,并重视规划中的量化问题。十、区域规划实施新手段o 传统区域规划效果低下而难以对区域发展起到真正调控与引导作用,重要原因是缺乏权威性的可以调控区域发展的“砝码”。这影响

    31、了区域规划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区域规划往往仅是一种“虚调控”型的规划。o“空间管治”是实现区域规划由虚调控型规划转向实调控型规划的关键“砝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空间管治如同法规、税收等,是政府掌握为数不多而行之有效的调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o 区域规划作为一种空间地域规划,它不再被动地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地域上的落实,而是通过“空间准入”规则来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控,修正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空间管治o 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区域规划是政府提出的资源空间配置方针,实施区域计划不能简单依靠指令性方式来进行人口、产业的布局,而是要采用法律、经济、行政、公众参与等综

    32、合方式以及提高规划管理和科学性等手段,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工业区形成等途径,大力采取引导的方式,使国土开发与区域建设能按规划所示的方向发展。1、法律手段o 国外一些国家大都制定有对区域规划的基本任务、组织、管理进行界定的基本法,作为编制区域规划和综合开发计划的依据,并在实施中制定相关的具体法律、法令以及政策作为保障。o 德国制定了国土规划法和国土整治法;o 日本制定了国土 综合开发法。还有包括地域开发、土地、水资源、交通、生活环境整备等庞大、完备国土法律体系。o 法国国土规划法;o 美国没有明确的区域规划法,但地区复兴法、城市增长与社区发展法等,承担了一定的区域性管理权力。

    33、2、财政和经济手段o以德国为例,其财政政策中有关区域规划的内容主要有:o明确划分联邦、州、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基本法规定各级政府承担实现各自任务的支出。联邦政府承担建设和管理联邦基础设施、负责社会保障、进行跨区开发以及全国性经济发展与调整等;各州政府主要负责州的公路和住房建设,改善农业结构、环境以及科教文卫等事业;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地方公路建设和公共交通事务、住宅与城市发展、城镇水电和能源供应、社会救济、文教体育保健等;o实行横向和纵向的拨款,保证各州财政平衡。基本法规定,人均收入高的州通过横向拨款帮助人均收入低的州,联邦政府通过纵向拨款补助财政不足的州;o 国家投资政策,联邦政府财政预算中一直保

    34、持的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通过地方进行,各州和地方财政预算中政府投资高达以上;o 诱导资金和减免部分税率的办法。历年德国各级国土主管部门均掌握一部分对企业的补贴资金,用以引导企业按国土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3、行政手段o 区域规划实施管理机构。区域规划实施管理机构。在不同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差异。o 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一般是通过审批、发放许可证、签订合同等,鼓励或限制某些地区、某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4、社会手段o 主要是采用公众参与和广泛的社会支持,以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规划,保证与监督区域规划的实施。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国家有德国、日本等。o 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及社会中各种正式、非正式力量的成长,人们如今所崇尚与追求的最佳管理和控制往往不是集中的,而是多元、分散、网络性以及多样性。区域规划作为对未来时空范围内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科技等方面发展协调的总体战略和宏观调控手段,其传统带有很强指令性色彩的单一、纵向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施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发展一个公平、公开又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管理与协调系统就成为保障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因而,管治理念在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中的应用成为当今区域规划发展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1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20178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