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精编发展经济学课件资料.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99872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176
  • 大小:35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编发展经济学课件资料.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精编 发展 经济学 课件 资料
    资源描述:

    1、发展经济学何国平第第1篇篇 经济发展导论经济发展导论第第1章章 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及其特征l发展中国家的由来l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l发展中国家的分类l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第第3节节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发展中国家的分类l发展中国家的多样性发展中国家的多样性l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发展中国家的分类n按收入水平分按收入水平分u世界银行的分类u经合组织(OECD)的分类n按发展程度的分类n按地理位置的分类n按经济制度的分类第4节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l产业结构低度化l收入低,两极分化严重l生活水平低,贫困问题严重l人口增长率高,失业问题严重l二元经济结构明显l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2、思考题思考题l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第第2章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l经济发展的含义l经济发展的度量第第1节节 经济发展的含义及演变经济发展的含义及演变l发展的含义及其演变发展的含义及其演变l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n经济增长 n经济发展,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增长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n增长而非发展的情况(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u无工作的增长u无声(没有民主和自由)的增长u无情(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增长u无根(毁灭传统文化)的增长u无未来(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的增长第第2节节 经济发展的度量经济发展的度量l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及缺

    3、陷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及缺陷n度量指标:实际度量指标:实际GNP或或GDP;或人均实际;或人均实际GNP或或GDP第第2节节 经济发展的度量经济发展的度量n缺陷uGNP在衡量增长时,统计进去的是可以由市场价格标价的产出,但许多经济活动没有市场价格u各国货币价值不同,人均GNP不能完全反映不同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差异 解决办法p 汇率换算,但汇率非完全市场化;一些影响汇率的因素不能在外汇市场上很快反映出来;只反映贸易的商品和服务,汇率不能准确反映各国货币价值,存在低估。p 购买力平价(PPP)换算。u人均GNP不反映一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uGNP不反映一国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l发展的各种度量指标

    4、发展的各种度量指标n从结构角度度量发展n从生活质量上度量发展u莫里斯D: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l)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u联合国发展计划暑:人类发展指数 构成:寿命、教育程度、生活水准(按PPP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调按的GNP)。思考题l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l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形lGNP的缺陷及其修正第三章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演变l发展经济学的特点l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演变l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思路 思考题l何为发展经济学?第第4章章 收入分配与贫困收入分配与贫困第第1节节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l收入分配的分类和衡量原则l收入分配的度量方法n收入

    5、分配的度量问题n洛伦兹曲线收入不平等指标(p66-67)曲线越弯曲,越不平等。n基尼系数 值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n其他指标三角形面积成的图形面积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围基尼系数 第第1节节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l库兹涅茨倒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及其验证型假说及其验证n库兹涅茨假说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变化规律 贫穷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富裕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n原因:u贫穷国家二元经济显著,工农业、工业内部各产业、地区等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u贫穷阶段,个人受教育程度差距,从而个人人力资本差距,进而收入差距扩大;国家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较少考虑不

    6、平等问题。u贫穷阶段,国家权力主要集中在富人手里。n对假说的检验第第1节节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l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影响n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口控制n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保护产权n不利于市场扩大第2节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l贫困及其衡量l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l贫困的原因n内因u自然因素u经济制度和政策u政治制度u文化因素n外因第3节 收入分配战略与反贫困措施l收入分配战略n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依据u财富集中有利于资本积累u经济增长会自动导致公平分配u发达国家的经验 失败原因u财富集中导致高消费和资本外流u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制度落后和缺乏人力资本

    7、u该战略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提高人力资本、不利于市场扩大第3节 收入分配战略与反贫困措施n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依据u收入分配平等有利于储蓄u有利于市场扩大u资源均等,为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结果助长了贫困和不平等n边增长边分配战略l反贫困战略思考题l何为公平分配?如何衡量分配的公平性?l运用我国实际说明库兹涅茨假说l收入分配对经济的影响l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及对策第第5章章 经济增长理论与历史分析经济增长理论与历史分析n经济增长模型n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n后发障与后发优势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n概述概述哈罗德-多马模型(20世纪40年代末)新古典增长模型(20世纪50-60年代)新增长

    8、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以来)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n哈罗德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多马增长模型)5(/,)4(132)3(21YKkksYKsYSYsSKIKKISISI有:产出比为设资本)得:)代入()(将(即:),民收入)乘以国民产出(或国率等于储蓄倾向(即储蓄)(,于是:的变化,即量实际为一个经济资本存)(),即:)必须等于意愿储蓄(意愿投资(就业均衡,论,要使经济达到充分依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ksGaksYYGGYYkYsYYkaaYkKYKYKkYKkk产出比除以资本等于储蓄倾向长率多马模型,即:经济增这就是哈罗德

    9、,有:,并令两边同除以)得:)入(代(也即:)相等,即:产出比(增量资本与产出比(不变,那么平均资本产出比(假定资本)7(/)7(46)6()6(/)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实。劳动比不变的假定不现)(暗涵)资本(实际;产出比不变的假定不合)资本(家尤为)不现实;资的假定(对发展中国)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对模型的批评:的关键。)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于资本匮乏;)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模型显示:32121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n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生产函数LKFY 00002222LFLFKFKF,为人口增长率其中,人均储蓄人

    10、均产出或人均收入),即:,(得:两边同除以nnkksfnkikksfsyLSikfkfyLLLKFLYL)9()()(/)8.().()1,(/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促进作用是有限的。这种)来促进经济增长,但口增长率()或降低人向(体可以通过提高储蓄倾的减函数,一个经济是人口增长率(的增函数,是储蓄倾向(人均产出模型表明:趋于稳定,称为稳态及时,均衡时,即nsysyyknkksfk)()10.(.)(0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14()(/1)14(/)()13()()()12()()(911)11(ankfksnkksfkknksfknksf

    11、knLnL即:得:两边同除以稳态时,方程为:)得:)入(代()之和,即:增长率()与劳动力长率(即技术进步率)应等于劳动生产率增增长率(,那么,有效劳动力劳动力有效规模的扩大假定技术进步可以看作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则有:其为为人均收入增长率,令移项得:于是:,)左边即为经济增长率多马模型知,(由哈罗德bnGanGnGGa15)15()15(14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符合事实。最终趋同的结论不完全水平步、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推论出世界各国技术进,术)完全自由流动假设)商品、要素(包括技()技术进步是外生的;(模型缺陷:。人均收入增长率为增长

    12、,但均衡条件下,同比例件下,国民收入与人口)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步增长;)与劳动生产增长率同人均收入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和人口增长率()在储蓄倾向(模型表明:2102)1ns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n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 坚持要素自由替代与自由流动,放弃资本报酬递减的新古典主义假定,技术进步内生化(技术进步是投资的结果)。技术进步内生化三方法:l技术进步储蓄率或投资率的函数,即:(16):外生的技术进步;b:内生的技术进步。代(16)入(15)得:(17)这样,长期人均增长率通过技术进步成为储蓄倾向(即投资率)的增函数。因为各国储蓄倾向不同,所以增长率不同。bsa a

    13、bsa 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l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研发投资的函数。卢卡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资的函数。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内部效应对己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己的生产率;外部效应知识扩散,促进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收益递增特性。由各国人力资本存量差异及其收益递增特性决定,各国经济增长率不同。第第1节节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l罗默:储蓄(资本存量)技术进步的源泉。l新增长理论的理论意义:u解释了技术进步和长期增长的源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和收入水平不断扩大的原因;u认为储蓄和投资是技术进步的源泉,重申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u肯定

    14、了人力资本投资、科研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l政策含义:强调政府教育、科研投资,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储蓄、投资刺激体制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l缺陷:u忽略了制度、市场、基础设施等对经济发展更重要的因素;u忽略了对中、短期经济增长的讨论。第第2节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n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的性质与特征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的性质与特征l现代经济增长定义u现代经济增长表现为产品数量和品种日益丰富;u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u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变革是技术进步和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第2节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l现代经济增长特征:u人均产出、人口增长率均高,

    15、但前者更高。u生产率高,且增长迅速(源于物质、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这是人均产出高,且增长快的根源。u经济结构优化、提高u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迅速变革(民主、开放、富于进取取代专制、封闭、保守)。u国际经济迅速扩人。u经济增长在国际间有限扩散。原因:在国内,落后国家僵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和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在国际方面,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第第2节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l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n阶段划分u传统社会(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特征(p101)。最重要的经济特征产出增长缺乏持续性,原因:剩余很少用于扩大生产;政治上专制、腐败;技术落后、进步缓慢;

    16、消极思想观念。u起飞准备阶段(现代科学思想开始转变为新生产力)进入此阶段两类型:内因推动(西欧);先进国家外部入侵。进入此阶段的决定性力量有效率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第第2节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u起飞(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主要特征(p101)u走向成熟 主要特征(p102)u大众高消费时代 主要特征(p102)u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追求闲暇和娱乐,不把收入增长看得最重要)。第第2节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l起飞的性质与条件n性质n条件:u科学思想;u有利于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家创业的社会环境;u政治条件:国家统一;一个集中到谋求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

    17、政治目标;强有力的中央政府:u经济条件:以工业为主体,坚实的农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积累率;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第第2节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n对阶段论的评论 缺陷:强调其理论的一般适用性,忽略了世界历史的多样性,即各国的特殊性。第第3节节 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l后进国家发展障碍后进国家发展障碍 罗斯托理论的基本假定(当今后进国家所处环境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环境基本相同)与现实不一致。发展障碍: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环境与条件相比n收入水平悬殊 当今后进国家起飞更困难;先进国家一开始其收入水平在世界上就是最高的,在国际关系中具有

    18、多种绝对优势;当今后进国家其收入水平比当今先进国家低得多,且差距有扩人趋势。这给后进国家带来巨人压力。u后进国家对先进国家消费模式的模仿引起储蓄与国际收支压力;u心理压力引起“冒进”。n人口增长更快 当今后进国家比先进国家工业化前和中人口增长更快;先进国家工业化前和中人口的快速增长源于高速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当今后进国家人口高速增长主要源于传统观念,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p105)。n 国际移民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移民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解决剩余人口的有效途径;当今后进国家无法借助国际移民解决剩余人口,同时,最稀缺资源高素质人口严重外流。n农业生产率相对更低n 社会政治和文

    19、化存在很大差异 资产阶级革命为发达国家经济起飞准备了相应的社会政治、文化条什;而今日发展中国家还远未具备这些条件。n国际经济环境 先进国家经济上的先进性决定了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落后决定了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劣势地位。第第3节节 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l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n资本后发优势(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优势)n技术后发优势n人力后发优势(劳动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n制度后发优势n结构后发优势(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n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条件:u政权稳定;u政策稳定;u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制度环境;u

    20、必要的基础设施。第第3节节 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思考题n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意义与局限性n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区别及其局限n新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区别n何为现代经济增长n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是什么?如何发挥其后发优势?第第2篇篇 发展中的结构变化发展中的结构变化第第6章章 农业转变农业转变第第1节节 农业的作用农业的作用l产品贡献产品贡献l市场贡献l资本贡献第第2节节 传统农业及其转变传统农业及其转变l传统农业及其现代化传统农业及其现代化n传统农业特征 技术长期不变 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低 规避风险的经营目标 生产率长期低下n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21、投入、技术、组织管理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n韦茨:农业发展阶段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特征:121页 多种经营的混合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特征:121-122页 专业化、商品化的现代农业 特征:122页第第2节节 传统农业及其转变传统农业及其转变l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n耕地不断减少n农业投入不足n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低n规模小、成本高、商品率低n分散经营n市场竞争能力弱n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第三节 农业的技术变革l农业技术进步方式 速水佑茨郎(日本)弗农拉旦(美国):诱导型创新理论或资源替代论n农业技术进步方向、形式:u替代劳动为主的机械技术进步;u以替代土地为主

    22、的生化技术进步。n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一国技术进步形式。n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诱导技术和制度变迁。u诱导型创新理论假定:技术需求方(农民、私人农业投入供给商)、技术供给方(研究机构)间有效影响。u诱导技术供给与需求相一致的办法:给予供给方有效的(物质的或荣誉的)刺激。l农业技术进步阶段农业技术进步阶段 约汉梅勒(美国):农业发展阶段论或资源互补论n技术停滞阶段。农业生产的增加取决于要素的相应增加。n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重点。n特征(p128)。n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n特征(p128)。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第2阶段,应多使用与劳动互补的投入。互补性

    23、投入:刺激性体制(如土地制度);由农业的地区差异(如气候)决定,建立分散的农业研究机构;新的物质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教育。n评:梅勒理论基本符合人多低少国家情况,但不适合人少地多国家的情况。l绿色革命第三节 农业的技术变革第第4节节 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l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判定土地制度好坏的标准:是否能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是否能使农业生产者付出的成本与收益对称)。n土地所有制形式与经济刺激u农奴制性质的庄园制 特点:所有权(庄园主)与管理权(管家)相分离;人少地多,粗放经营;农业劳动者(佃农、小农、无地的外来移民)不享有或享有很少收益权,效率极低。u殖民地性质

    24、的种植园制 特点:所有权(外国资本家)与管理权(经理)相分离;农业劳动者(农业工人)的工资与产出不相关,其效率低,但高于庄园制。第第4节节 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u封建性质的租佃制 特点:所有权(地主)与使用权(佃农)相分离;经营规模小,劳动和土地集约型;生产者付出的成本与收益相关,其效率低,但高于前两种土地制度。地租形式:固定地租。分成地租。分成地租使地主和佃农的收益都与产出相关,共担风险,其效率高于固定地租。u公有制 生产者付出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效率低。n土地改革u目标 包括经济、社会、政治u形式租佃契约期限、租金的界定。减租。土地所有权的有偿转移。土地所有权的无偿转移

    25、。两种形式:小农剥夺大土地所有者;土地集体化或国有化。n土地改革与规模经济l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第第4节节 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l政府的农业政策政府的农业政策n价格政策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依据、批评(p136)。改善农业贸易条件(即工农业产品比价),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投资的动力、能力,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率提高。改善农业贸易条件,提高农产品价格悖论:一方面,提价幅度太小,改善农业贸易条件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提价幅度较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引起市民不满和不稳定;同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悖论的解决:政府以较高价格收购,以较低价格销售

    26、给市民。后果: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同时,助长投机。最优价格政策:建立粮食储备,保持工农业产品比价稳定。第第4节节 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第第4节节 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农业进步的制度与政策n投资政策 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教育的投入。n信贷政策 设立农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n研发、推广、教育思考题n梅勒的资源互补论与速水佑茨郎-拉坦的资源替代论之异同n发展中国家存在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其效率如何?n土地改革的类型及意义n农业价格政策的种类与选优n农村教育与农业技术进步n目前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第7章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第第1节节 工业化的含义与

    27、意义工业化的含义与意义第第2节节 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l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n初级消费品工业为主,资本品工业发展缓慢的阶段n初级消费品工业为主,资本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n资本品工业逐渐取代消费品工业的主导地位阶段l经验分析第第3节节 工业发展战略工业发展战略l罗森斯坦罗森斯坦罗丹:全面工业化战略(罗丹:全面工业化战略(“大推进大推进”战略)战略)n“大推进”战略以社会基础资本(基础设施)和需求不可分为依据。投资依赖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规模,规模过小,不足以刺激投资。n评:u“大推进”战略夸大了“不可分性”;强调部门间需求方面具有互补性(不可分性)是正确的,但没有认识到部门间在资源方面的竞争性。u“

    28、大推进”战略假定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其主要问题是资本短缺,但没有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是简单的剩余劳动,人力资本的短缺比物质资本短缺为甚。u所有工业部门同时大规模投资不现实。l部门优先发展战略部门优先发展战略 部门优先发展战略由资源有限决定。n普雷维什辛格: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理论基础:基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认识。n弗尔德曼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主要理由:资本品工业的发展可能牺牲短期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但却创造了长期的工业生产能力。第第3节节 工业发展战略工业发展战略第第3节节 工业发展战略工业发展战略l罗斯托:优先发展主导部门 一个成功

    29、的发展战略n主导部门非孤立地发展,而是在与之联系的若干部门构成的主导部门综合体系中发展的。n由低级到高级的主导部门变换序列(p154)n主导部门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机制u后向u前向u旁侧效应n主导部门选择依据u旺盛的需求u导入新生产函数u高投资u显著的带动效应第4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l信息化及其作用l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l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工业化 表现:n信息化n强调可持续发展n强调工业化进程中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思考题n我国目前工业化程度n“大推进”战略述评n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述评n目前我国的主导部门有哪些?n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与路局第第

    30、8章章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人口流动与城市化n人口流动的动因与前提n刘易斯模型n拉尼斯-费景汉模型n托达罗模型n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第1节 人口流动的动因与前提n人口流动的趋向及动因 人口从农业向工业及服务业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u动因:推力农村的低收入水平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机会成本很低教育、信息、交通的发展拉力城市较高的收入水平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第1节 人口流动的动因与前提n农村剩余劳动与人口流动u刘易斯等的农业剩余劳动定义 农业技术停滞假设 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0u舒尔茨等否定农业剩余劳动u第3种观点 如果工作日长度不变,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大于0 如果工作日长度

    31、增加,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0 评:农业技术停滞与不存在农业剩余劳动与实际不符u第4种观点 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时,存在农业剩余劳动第第2节节 刘易斯模型刘易斯模型n基本假定u二元经济结构u工资水平不变 无限的劳动供给决定u无限的劳动供给 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非现代部门劳动者、妇女(无限劳动供给的后备军)第第2节节 刘易斯模型刘易斯模型n工业扩张与劳动力转移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阶段u无限的劳动供给阶段 资本积累,工业扩张,农业剩余劳动向城市工业转移,农业总产出不减少,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不变,利润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工业进一步扩张u资本赶上劳动供给 剩余劳动转移完毕,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

    32、济n对刘易斯模型的评论u意义开辟了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结合;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结合。u对模型的批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不变的假定不符合实际。无限劳动供给相当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为0(或接近于0)不符合实际。仅强调工业部门的扩张,无视农业的发展。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不存在失业的假定不符合实际。由于无限的劳动供给,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变的假定不符合实际。第第2节节 刘易斯模型刘易斯模型n基本观点u假定 在有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时,农业劳动者的收入(不变制度工资)由制度决定,非市场决定。u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过程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0阶段。农业

    33、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会引起农产品减少和粮食短缺,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变,工业部门劳动供给无限。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0,小于不变制度工资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出下降,粮食短缺,粮价上涨,工业部门工资水平提高。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低于不变制度工资的劳动力隐蔽性失业者(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消失,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由市场(边际生产率)决定。第第3节节 拉尼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费景汉模型第第3节节 拉尼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费景汉模型n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关键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工业扩张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因为在第二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会引起农业总产出下降、工业部

    34、门工资水平提高,从而阻碍工业扩张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如果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不会引起农业总产出的下降和工业部门工资水平的提高。因此,工业化必须使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平衡增长,工工业化必须使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平衡增长,工农业贸易条件保持不变。农业贸易条件保持不变。n人口增长与临界最小努力 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困难,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因此,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必要的。临界最小努力的政策含义:一国工业部门劳动力增长率必须大于人口增长率。第第3节节 拉尼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费景汉模型第第3节节 拉尼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费景汉模型n对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

    35、评论u贡献突出了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为工业扩张提供劳动力,而且为工业发展提供农业剩余)。考察了人口增长对工业扩张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影响,突出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u缺陷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的假定不符合实际。农业收入不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的假定不符合实际。第第4节节 托达罗(美国)模型托达罗(美国)模型n基本观点u一期模型 人口流动M是城乡预期收入差异d的增函数。:城市实际工资率;:就业概率;:农村平均实际收入。:现代部门工作创造率;:现代部门总就业人数;:现代部门总劳动力规模。:工业产出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0),(fdfMrwdwrNSNNS第第

    36、4节节 托达罗(美国)模型托达罗(美国)模型u跨期模型(p179-180)农村一些青少年虽然进城后不能很快在正规部门找到工作,但仍愿意流入城市失业,因为他们预期在城市里呆一段时间会找到工作。第第4节节 托达罗(美国)模型托达罗(美国)模型n政策含义控制城乡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解决严重的城市失业。u资本积累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需求的增长低于工业产出的增长,因此,单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城市失业。u即使城市工业部门扩张与劳动需求扩张同步,单靠扩张现代部门也不能解决城市失业。因为现代部门工作创造率越高,就业概率就越大,就会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且流入的数目远大于工业部门

    37、创造的就业机会。u消除一切人为地扩大城乡收入差异的政策(最低工资法、工会力量)。u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城市失业的根本。第第4节节 托达罗(美国)模型托达罗(美国)模型n对托达罗模型的评论u特点(p181)u缺陷假定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假定流入城市的劳动者一定在城市里寻找工作,而不返回农村。否定迁移者流入城市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意义。第第5节节 城市化城市化n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城市化水平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效率:产生集聚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u比较成本优势 地区资源禀赋形成地区成本比较优势,使有关生产集中,形成城市。u规模(企业、行业、城市规模)经济u循环积累效应(工业化和城市化

    38、相互促进)第第5节节 城市化城市化n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与问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与问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u起步晚,水平低u不平衡u滞后u过度城市化u城市首位度畸高第3篇 经济发展的国内因素第第9章章 资本形成资本形成n资本形成及作用n资本形成及来源n金融体系与资本形成n政府财政融资、通货膨胀与资本形成第第1节节 资本形成及作用资本形成及作用n资本与资本形成资本与资本形成u传统的资本概念,即物质资本。u物质资本特征投资的结果代表生产能力耐用性资本宽化一定的资本吸收更多的劳动者。资本深化人均资本增加。净资本形成=总资本形成-更新的旧资本。总资本形成(包括总固定资本形成与存货增加),主要是

    39、指总固定资本形成。第第1节节 资本形成及作用资本形成及作用u现代资本概念 在长期能够产生收入流的一切东西。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包括智力资本资本品社会资本(公共设施)n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资本劳动比负相关(仅为一般趋势,并非绝对)。第第1节节 资本形成及作用资本形成及作用第第1节节 资本形成及作用资本形成及作用n资本投资效率GNP增长率与投资占GNP的比重之比,即:YKYYE/资本投资效率悖论:理论上,发展中国家资本劳动比低于发达国家,资本投资效率应高于发达国家;实际上,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营管理差,多数发展中国家资本投资效率低于发达国家。第第2节节 资本形

    40、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来源n资本形成过程资本形成过程 资本形成步骤(p199)第第2节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来源n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来源国内来源国外来源(外援、外债、外国直接投资、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内储蓄(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闲置资源的利用公共储蓄私人储蓄u政府储蓄政府储蓄政府储蓄=政府收入政府经常性消费支出政府储蓄主要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政府储蓄增加的源泉增收:增税、发行国债、通货膨胀、等节支第第2节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来源通过增税来增加政府储蓄须考虑的问题是否减少私人储蓄是否抑制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政府储蓄与私人储蓄的使用何者更有效率发展中国家开发政

    41、府税收潜力的途径完善税收制度改进税收结构通货膨胀的政府储蓄效应在短期,增加政府储蓄,刺激政府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中长期,阻碍经济发展发行国债加重私人未来的税收负担第第2节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来源u私人储蓄私人储蓄(包括个人或家庭储蓄和公司储蓄)个人或家庭储蓄动机 (1)预防(不确定性)动机 与社会保障、家庭大小负相关。(2)养老动机 与社会保障、子女多寡负相关。(3)遗赠动机 利他主义、控制子女、意外事故(使实际寿命小于预期寿命)。(4)投资动机 取决于投资收益率(利息率)、耐用消费品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第第2节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来源第第2节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来源利率对

    42、储蓄的影响:替代效应(利率上升,当前消费的成本上升,未来消费的成本下降,储蓄替代当前消费)、收入效应(利率上升,财富增加,当前消费增加,储蓄减少)。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这两种相反因素作用的强弱。耐用消费品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引致的储蓄与信用发展水平负相关。第第2节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的来源u公司储蓄 与金融、证券市场发展水平负相关。公司储蓄挤掉部分个人或家庭储蓄,因为公司储蓄,即属个人或家庭所有的未分配利润。第3节 金融体系与资本的形成n金融体系在资本形成中的作用u提高储蓄和投资水平u提高投资效率n美Shaw,E.S.,Mckinnon,R.I.的金融发展理论u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

    43、浅化(或金融抑制)的现象 主要表现: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力量认为地将利率压低到远低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在通货膨胀时期,可能为负),从而一方面抑制了储蓄;另一方面刺激了不适当的投资,降低了投资效率;等等。u提出金融深化的主张金融资产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为此主张放松,甚至取消对金融系统的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第3节 金融体系与资本的形成n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第4节 政府财政融资、通货膨胀与资本形成n政府财政融资与资本形成n通货膨胀与资本形成第第10章章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n人口增长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n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及其特点n人口过快增长的危害及对策第第1节节 人口增长及其与

    44、经济发展的关人口增长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系n人口增长的趋势与转变人口增长的趋势与转变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阶段(人口转变):u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阶段(19世纪前),人口增长缓慢。u高出生率与死亡率迅速下降阶段(19世纪和20世纪初),人口迅速增长。u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但出生率下降快于死亡率下降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人口迅速增长,但增长率下降。u低出生率与低死亡率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人口趋于稳定。发达国家开始进入第4阶段;发展中国家处于第3阶段。n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第2节节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特点特点n快速的人口增长快速的人口增长n死亡率下降及原因

    45、死亡率下降及原因u20世纪初,农业经营制度、技术创新,饥荒减少;u公共健康事业发展,医疗、卫生进步;u年轻人在总人口中比重高。第第2节节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特点特点n较高的出生率及其原因较高的出生率及其原因u生育的微观经济学分析生育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子女价格养育子女的净成本=养育子女所花费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子女为父母带来的预期收入。子女为父母带来的预期收入=子女在未成年之前为家里带来的收入+父母年老后子女支付的赡养费用 家庭生育决策由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决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育差别 发达国家出生率低 高度竞争的环境迫使父母为其子女进行智力投资。妇女教育水平

    46、高、就业机会多,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高。子女在上学年龄没有为家庭挣前的机会;父母年老后一般无须子女赡养,子女为父母带来的预期收入少。生育观念先进。儿童死亡率低,解除了为保证一定数目的子女而多生一些的忧虑。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故出生率高。第第2节节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特点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特点第第2节节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特点特点u人口出生率下降及其原因人口出生率下降及其原因 过去几十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结果。引起人口出生率下降因素: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共同原因);出生率控制(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

    47、因)。第第2节节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特点特点经济发展与出生率下降: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父母往往以生育子女作为生活的重要乐趣。传统观念。传统社会中。家庭和家族是保护个人安全的重要手段。收入水平低,养育子女(特别是儿子)是父母养老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投资越来越重要。妇女地位提高。妇女接受较高的教育。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增加。受过教育的妇女,趋向晚婚晚育,也容易掌握避孕的知识。倾向于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婴儿死亡率降低第第3节节 人口增长的危害及对策人口增长的危害及对策n人口过快增长的危害u食物供给压力。u赡养负担耗费大量发展资源。u加速环境恶化。u失业问题。

    48、第第3节节 人口增长的危害及对策人口增长的危害及对策n政策措施政策措施 降低人口增长率之关键:降低人口出生率 经济发展是降低人口出生率之根本;控制人口政策是经济发展和降低人口出生率之必要路径。控制人口出生率政策之关键提高养育子女的成本。u扩大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u提高正规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私人费用。u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证制度。u计划生育奖惩制度。u改善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和儿童营养,降低婴儿死亡率。第第11章章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n人力资源及其作用人力资源及其作用n劳动力市场与失业劳动力市场与失业n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n营养、健康与人力资本形成营养、健康与人力资本形成第第

    49、1节节 人力资源及其作用人力资源及其作用n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n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u吸引外资u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快于投入增长的主要原因u教育与收入正相关第第2节节 劳动力市场与失业劳动力市场与失业n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特征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特征u劳动力供给迅速增长劳动力供给迅速增长u劳动力市场呈分割状态劳动力市场呈分割状态u分割为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分割为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u知识失业问题突出知识失业问题突出u自谋职业普遍自谋职业普遍第第2节节 劳动力市场与失业劳动力市场与失业n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特征u基本情况失业率持续上升失业增加快于就业增加

    50、就业不足严重u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失业之不同发达国家失业集中在城市,发展中国家失业广泛分布于城市和广大农村。发达国家失业主要表现为公开失业,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比公开失业更严重。发达国家失业类型单一,发展中国家失业多样化。u发展中国家失业形式公开失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失业具有周期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具有持续性。发达国家的城市失业具有周期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具有持续性。就业不充分就业不充分伪装失业伪装失业剩余劳动剩余劳动隐蔽失业隐蔽失业由于无工作可做而选择非就业活动,如被迫上学由于无工作可做而选择非就业活动,如被迫上学提前退休提前退休健康受损引起不能做全日制工作健康受损引起不能做全日制工作无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精编发展经济学课件资料.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998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