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07章-列宁的哲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07章-列宁的哲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 哲学史 07 列宁 哲学思想 及其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发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七章 列宁的哲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世纪世纪初,在世界历史的新变化中诞生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等著作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列宁哲学思想。列宁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占有重要地位。目录第一节 时代变化与列宁主义的形成 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列宁对时代特点的科学分析 二、俄国革命形势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 三、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捍卫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节 唯
2、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捍卫和发展 一、认识论中两条对立路线和哲学党性原则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论、真理论 三、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四、把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第三节 哲学笔记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一般与个的辩证法 三、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四、辩证法体系的构想第四节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阐发与拓展 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二、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与“一国革命首先胜利论”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总结和深化第
3、五节 列宁哲学思想在十月革命后的丰富和发展 一、领袖、政党、阶级、群众关系的科学阐释 二、工会问题争论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三、新经济政策阐述中的哲学思想 四、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五、世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革命道路特殊性的辩证法第一节 时代变化与列宁主义的形成 世纪世纪初,伴随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世纪初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
4、克思主义哲学。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列宁对时代特点的科学分析列宁认为,正确把握时代特征,要从整个世界的范围去考察,不能仅仅局限于把握个国家的个特点。第一,帝国主义及其基本特征。第二,无产阶级革命。第三,辩证地理解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二、俄国革命形势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 俄国是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但自年废除农奴制度以后,俄国资本主义也迅速发展起来。由于俄国沙皇政府、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多重剥削压迫,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和革命意识不断高涨。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俄国的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农民革命运动不断高涨,并成为工人运动的同盟军
5、,知识分子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要求自由民主的斗争中也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世纪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俄国迅速传播开来,各种革命组织纷纷建立。年,普列汉诺领导建立了劳动解放社;年,列宁领导建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年,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团体联合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日益结合,使得在帝国主义链条薄弱环节的俄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起来。年,俄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年月,俄国人民一举推翻了腐朽的沙皇政府,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年月,在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工人和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
6、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俄国二月革命列宁在十月革命三、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捍卫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批判民粹派的空想社会主义,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俄国的民粹派是世纪年代年代初产生的一个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派。民粹派宣扬主观社会学和英雄史观,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歪曲和攻击唯物史观,成为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主要障碍。列宁在年发表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等著作,对民粹派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批判“人类性论”,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二,批判“个人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论证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列宁关于历史必然性与个
7、人能动作用辩证关系的论述,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思想,划清了唯物史观和形而上学宿命论的界限,有力地驳斥了民粹派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歪曲。列宁还进一步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驳斥了民粹派所谓的只有英雄才能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为解决俄国社会革命主体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二)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主义”,阐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他指出,“客观主义者”在谈论历史过程的必然性时,一方面,只承认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而不承认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认为资本主义是不可超越的;另一方面,他们总是站在为现实作辩护的立场上,只肯定现有的必然性,而不愿揭露现有的阶级矛盾,揭露资
8、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历史唯物主义则不仅指明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而且指明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因而它“贯彻自己的客观主义,比客观主义者更彻底、更深刻、更全面”。(三)批判经济派的自发论,阐明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 经济派是世纪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影响下产生的一个机会主义派。经济派崇拜自发论,醉心经济斗争,否定自觉的政治斗争,是当时俄国提高无产阶级觉悟、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大障碍。列宁在世纪初期写了怎么办?等著述,批判了经济派的自发论和修正主义的错误观点,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捍卫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在坚持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的前提
9、下,强调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第二,阐明革命理论和革命政党的巨大能动作用。第二节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捍卫和发展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哲学著作。列宁在批判以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俄国马赫主义者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以来哲学发展新成果的基础上,对一系列重要哲学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阐释,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认识论中两条对立路线和哲学党性原则 在科学的哲学物质观基础上,列宁进一步阐明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列宁特强调了这一对立的相
10、对性,指出“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就是说,在承认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世界本原这个哲学基本问题范围内,它们的对立是绝对的。否认这种对立的绝对性,就是抹杀物质和意识的区,就是取消两种世界观和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列宁在对马赫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经验概念的批评中,进一步指明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定义关系到两条哲学基本路线。马赫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感觉”、“要素”。“感觉”和“要素”就是经验或“纯粹经验”。他们把自己的哲学叫做经验
11、批判主义,就是为了否定经验中包的客观内容,主张唯一存在的只是感觉、经验,从而否定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列宁指出,经验“这个概念的各种不同的定义,只是表现着被恩格斯十分鲜明地揭示出的哲学上的两条基本路线”。恩斯特马赫 俄国马赫主义者切尔诺夫()歪曲和攻击恩格斯对不可知论的批评,把恩格斯对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认识的批评歪曲为对“自在之物”的存在的批评。列宁在关于休谟和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比较中,驳斥了这一观点,指出休谟和康德这两个哲学家的共同点是把现象和显现者、感觉和被感觉者、为我之物和“自在之物”根本分开。不同点则是休谟根本不愿意承认“自在之物”,认为关于“自在之物”的思想本身在哲学上是不可允许的,
12、是“形而上学”;康德则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不过宣称它是“不可认识的”,属于另一个根本不同的领域,即属于知识不能达到而信仰却能发现的“彼岸”领域。恩格斯所批评的不是承认“自在之物”存在的观点,而是关于“自在之物”不可认识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列宁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的结论”:“()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差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认识的东西之间。()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
13、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二、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论、真理论 波格丹诺宣称,他只承认“仅仅在某一时代范围内的客观真理”,认为马克思主义否定任何真理的绝对客观性,否定任何永恒真理。列宁批评波格丹诺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有没有客观真理?()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波格丹诺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在于他把真理看做是“思想形式”,看做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列宁指出,如果真理只是思想形式,那就是说,不会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真理了,因为除了人类的思想以外,我们和波格丹诺都不知道的什么思想。如果真理是人类经验的形式,那就是说,不会有不依赖于人类的真理,不会有客观真理了。真理
14、观上的主观主义表现为相对主义,表现为对绝对真理的否定。波格丹诺在论证他的相对主义真理观时,硬把恩格斯与他拉在一起,曲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的观点。他还以恩格斯在书中说明永恒真理的客观性时使用的一个例子,以证明恩格斯的错误,这就是“拿破仑死于年月日”。列宁针对波格丹诺对恩格斯的反驳指出,如果你不能断定“拿破仑死于年月日”这个命题是错误的或是不确切的,那么你就得承认它是真理。如果你不能断定它在将来会被推翻,那么你就得承认这个真理是永恒的。把真理是“经验的生动的组织形式”这类词句叫做反驳,这就是用一堆无聊的话来冒充哲学。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马赫把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同认识论上区真理和谬误的问题混为一谈
15、,用前一个问题否定后一个问题,把实践标准从科学认识中排除出去。列宁则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主张“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是关于认识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观点,也是这个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列宁也反对把认识的实践标准作绝对化的理解,承认实践标准也具有不确定性,指出:“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三、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针对马赫主义对物质概念的歪曲和攻击,列宁给物质下了一个明确的
16、科学的定义,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个定义概括起来有三层意义:一是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把握物质,揭示了“客观实在性”这一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定。二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把哲学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区开来。哲学的物质概念是对一切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共同本质的概括,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是对特定的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认识。三是既概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也概括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物质观上完成了自然和历史的统一,为系统地、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
17、了基础。四、把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列宁批判了波格丹诺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上的错误观点。波格丹诺认为,人们在生存斗争中,只有借助于意识才能结合起来,没有意识就没有交往。因此,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都是意识心理的生活,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不可分离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按这两个词的确切的义来说,是同一的。列宁批判了这一观点,指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不是同一的,正如一般存在和一般意识不是同一的一样。人们可以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但是这种反映只能是对社会存在的近似正确的复写。列宁从哲学史的角度说明以波格丹诺为代表的“现代俄国的马赫主义”的历史特点,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
18、义的割裂。列宁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与费尔巴哈的哲学的关系说起。他指出,费尔巴哈“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毕希纳、福格特()、摩莱肖特()和杜林等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不过有一个本质上的差,就是所有这些哲学家和费尔巴哈比起来,都是一些侏儒和可怜的庸才。列宁强调,那些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马赫主义者是在与此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这时候资产阶级哲学已经专门从事认识论的研究了,对历史哲学注意得比较少,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保护或恢复下半截的唯心主义,而不是集中在保护或恢复上半截的唯心主义。他说,马赫主义者不理解马克思主义,因为他们是从另一个方面接近马克思主义的,他们接受
19、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但并没有弄清楚它们的基础,即哲学唯物主义。因此,应当把波格丹诺等叫做颠倒过来的俄国的毕希纳分子和杜林分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发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关于“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思想、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论述、“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的结论”、哲学党性原则的思想、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结论、物质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整块钢的思想等,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新的内容。第三节 哲学笔记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发展 哲学笔记是列宁在年间研读哲学著作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时所写的摘要、短文、札记和批语。为了科学判定时代性
20、质、特点和任务,应对各种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思潮的挑战,列宁在瑞士伯尔尼大量阅读欧洲哲学史上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辩证法著作,写下了八个笔记本的摘录性笔记。这八个笔记本在列宁去世后被发掘、整理和出版,并被命名为哲学笔记。这本笔记体著作在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方面,在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在关于唯物辩证法体系构想方面,以及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列宁在黑格尔一书摘要中关于辩证法的性质的观点是他提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的基础。他指出:“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
21、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做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做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彼此转化的东西。”列宁把辩证法的对象、内容理解为对立统一(同一),接近于他后来明确提出的关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列宁是在黑格尔一书摘要中把“辩证法的实质”与对立统一规律联系起来的。他说,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裂,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陋化,不加以划分,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思想对运动的描述,总是粗陋化、僵化。不仅思想是这样,感觉也是这样;不仅对运动是这样,对任何概念也都是这样。由此,他得出结论:“这就是辩证法的实质。对立面的统一、同一这
22、个公式正是表现这个实质。”列宁的这一思想,直接地说,是在对运动的理解中提出的。第一,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法的其他范畴的钥匙。列宁谈到了对立统一规律对于理解辩证法的其他规律的决定意义,认为它对于理解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即只有“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观点,“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列宁还谈到在相对与绝对、一般与个的关系中包的对立统一关系。二、一般与个的辩证法 首先,一般与个是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一
23、般不是个,个不是一般。个是指现实存在的具体的单一的事物,又指事物的个性;一般指具体的单一的事物所属的一类事物,它是在许多个事物中重复出现的东西,是把许多个事物联系起来的相似点、共同点,因而它又是事物的共性。但是,一般与个又是同一的,个与一般相连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中存在,只能通过个而存在。任何个(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或本质)。一般与个的辩证法具有普遍性。从个到一般,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一般概念,是一个过程,一个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过程。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一般、概念以及关于任何事物的本质的和规律的认识,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4、。所以,在认识的发展中,人们在认识一种新的具体事物时所具有的或遇到的关于该类事物的既定概念,“它是僵死的,它是不纯粹的、不完全的”,“一般的义是矛盾的”。这些概念一定会在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得到检验、修正、充实和发展。三、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列宁首先在黑格尔一书摘要中,阐述了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是“同一个东西”的思想。这充分体现在他关于逻辑的理解中。他认为:“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的以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