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模板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西方文化-模板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方 文化 模板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二)中西文化的主导模式及其评价 一、中西文化的起源一、中西文化的起源 二、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二、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四、中西宗教文化比较四、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五、中西社会规范体系比较五、中西社会规范体系比较 六、中西艺术比较六、中西艺术比较三、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三、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天人合一”与“二元对立”直觉形象与逻辑推理 实践理性与抽象理性 人类任何自觉的行为,都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所以说,思维方式是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天人合一”与“二元对立”中国的“天人合一”重和谐西方的“二元对立”重对立“天人合一”认识论自然观(道)社会观(儒)
2、宗教观 中国人的观念,明知物我、人我之间的种种矛盾,但力求避免强化对立,希望相融和合一,追求对称、平衡、和谐。中国文化的三种平衡:人与自然界的平衡(天人平衡)、社会内部人与人的平衡(人伦平衡)、人心内部的平衡(身心平衡)。“天人合”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它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它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它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它反对空谈玄想,憎恶口是心
3、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它包含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融,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天”是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主客体合一。把天地人我、人身人心、万事万物都处在一个系统之中,肯定各子系统合要素的内外依存,密切联系。如以“道”、“一”、“太和”表明整体,以阴阳为两面,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整体综合。强调了宇宙一元论、世界的一体化,是一种古朴的系统论。而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又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辨
4、证思维。认识论认识论在天人统一体中,人处于中心位置,认为天道(自然规律)与人道(社会规律)是同一的宇宙规律的表现,因此,“人者,天地之心也”,了解人道,就是了解天道,或者说用人道取代天道。忽视天道,就是对客观不做分解分析,也不做界限区别,用主观代替客观。所有的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乃是因为:(1 1)他假设了有一个在很大程度 上不依赖于人类观察者的客观世界的存在。(2)(2)主张唯理论,相信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相信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虽然相信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合理性,却否定了一个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实体的存在,与科学需要的客观精神相悖。列子天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礼记:阳盛则散
5、为雨露,阴盛则凝为霜雪淮南子论镜: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国语论地震: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是为地震。吕氏春秋论酒:黍为阳,麴为阴,阴阳相感,乃能沸动。蔡邑论虹:阴阳交接之气,着于形色者也 思维对事物整体“统观会通”的缺点在于即使对客体解析区别,也是用简单的阴阳(一分为二)解释一切,穷尽真理。这种朴素系统论,就是对系统内部的子系统、要素不做具体研究分析,而是笼统地解释。这种思维方式断绝了进一步的探索,堵塞了走向近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道路。自然观“天”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有机的联系。中国文化从来不认为自然是外界、是彼岸,是人身外的知识活动对象,而是与
6、人自身融为一体的统一有机体。“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道家)文化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协调和感恩,以人与自然的亲和作为其文化的价值基础。这种思想受到现代环境保护人士、绿色和平组织的推崇。“泰坦尼克泰坦尼克”的沉没不是因为船不够坚,而是因为人们太相的沉没不是因为船不够坚,而是因为人们太相信它的坚固了。信它的坚固了。现代世界越来越证明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过分现代世界越来越证明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过分依赖科技赋予我们的依赖科技赋予我们的“超人超人”能力,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彻底埋能力,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彻底埋葬,灾难必然降临。葬,灾难必然降临。地球是一个活的地球是一个活的“女神女神”,她不但具有生产功能
7、,还具有自,她不但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然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却没有领会和珍我调节功能。然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却没有领会和珍惜自然的功能,反而肢解她的躯体惜自然的功能,反而肢解她的躯体田园和草原,毁损其筋田园和草原,毁损其筋骨骨山脉,毁坏她的肾脏山脉,毁坏她的肾脏湿地系统,切断她的血脉湿地系统,切断她的血脉河河流水系,毒化她的肺流水系,毒化她的肺林地和各种生物栖息地林地和各种生物栖息地使她丧失服使她丧失服务功能,最终就连一场小雪或暴雨都可以使整个城市瘫痪。务功能,最终就连一场小雪或暴雨都可以使整个城市瘫痪。社会观“天”是道德之天,儒家将天道、天理视为社会伦理价值的最
8、高来源。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社会观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统一。统一观念表现于政治领域,是春秋大一统的观念;在伦理上表现为顾全大局,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天人合一: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由此,它引导中国文化理性趋于实用,它指导了一个较少宗教情结的乐观坚定的民族,一个关注热爱现实生活的文化。二元对立认识论自然观 社会观 宗教观 与所有其他文明一样,西方文化中也出现过早期人类与自然混沌一体的认识。但随着文明的发展,他们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识,确立了一个物我分离,主客对
9、立的二元世界。二元对立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对立,人自身的分裂。由此西方人建立起无数对立的范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与肉,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理性与经验,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西方文化正是认定事物内部、外部的矛盾冲突促成了事物的发展,所以宇宙世界、人类社会才如此充满生机活力,永不止息地运动。也正是承认事物的差异特征,强调个性的价值,才有了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世界,才有了一个个独立的各具风姿的人和人的独特价值,以及对人的尊重及平等观念。然而,对错、好坏这类对立思维,使西方人倾向于把世界看成为黑白两色世界,把对世界的看法简单化了。他们通
10、常依据自己的标准对一切事物作出评价,这在东方人看来是一种傲慢的表现。认识论物我二分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二分。因为发现了人在认识活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将认识主体从自然万物中分离出来,把自然界看作一个课题,这样才有了科学研究,才有可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这种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就成了西方哲学思维的基本前提,构成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二元对立的哲学范畴。自然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控制与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是整个西方文化突出的特征。征服自然必以认识自然为基础,于是科学理论作为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备受西方文
11、化重视。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做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蔬菜一样。”圣经“人为自然立法”康德“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活动,用它并借助于它来进行生产的材料。”马克思 “全部文明的进程是以精神法则全部文明的进程是以精神法则战胜自然法则战胜自然法则人战胜自然为标志人战胜自然为标志的。的。”亨利亨利托马斯托马斯布克尔布克尔 英国文明史英国文明史社会观个人是自由独立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而群体(社会)则注重共同目标。从这种意义上讲,社
12、会共同利益的原则对个人个性原则毫无疑问是一种限定、制约、压制。西方文化不仅关注社会与个人的对立,也承认每个个体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承认对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社会中每个个人的独立权利。宗教观人的存在有理性与动物性,心与物或灵与肉的二元对立。宗教徒把人生当作皈依上帝的旅程,将肉体与灵魂、此岸与彼岸、天堂与地狱作绝对的分割。直觉形象与逻辑推理 中国式的直觉形象 西方式的逻辑推理中国式的直觉形象重形象、重体验、重直觉。从语言、宗教开始,中国人认识事物习惯借助具体的、形象的符号,用形象来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从感官感知的事物入手,以直观具像的符号说从感官感知的事物入手,以直观具像的符号说明道理,用某种具
13、体事物或直观表象表示抽明道理,用某种具体事物或直观表象表示抽象概念、思想意境。用特殊性例子(不经过象概念、思想意境。用特殊性例子(不经过归纳)直接得出普遍性结论,抽象概念均由归纳)直接得出普遍性结论,抽象概念均由感性词汇借喻演变而来。感性词汇借喻演变而来。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大小大小=体积,东西体积,东西=物体,尺寸物体,尺寸=长度长度“螳螂捕蝉螳螂捕蝉”、“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庖丁解牛庖丁解牛”以阴阳五行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解释一切以阴阳五行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解释一切 两两 小小 儿儿 辩辩 日日选自列子选自列子 汤问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
14、曰: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乎?”一儿曰: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乎?”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为汝多知乎!”类比外推:类比外推:1、事物现象或属性间的相似,是类比的基础,而比喻、附会则是、事物现象或属性间的相似,是类比的
15、基础,而比喻、附会则是类比推理的出发点。万物感应关联,由特殊事物推出特殊事物。类比推理的出发点。万物感应关联,由特殊事物推出特殊事物。文学中形象思维:文学中形象思维:2、认为只要把握了某些现象的某些特征和属性,就可以推导出其、认为只要把握了某些现象的某些特征和属性,就可以推导出其全部特征和属性。全部特征和属性。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拱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千里之堤,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蝼蚁之穴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崇尚一种观物取像、立像尽意的
16、思维方式。故事寓言本身不直接说明理论,而是要人从中领悟道理。这种领悟,不需要言传,只要意会,靠心领神会,直觉体悟。都是要求超越逻辑,扫除概念,排斥分析。中国人思维方式重形象、重体验、重直觉,但抽象逻辑思维却不够发达。所有重大基本的哲学概念都落不到实处,都没有确定明晰的内涵与外延。如“仁”、“道”。“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汉语语法研究直至1898年马氏文通出版,才成为独立的学科,大大晚于印度文化体系和希腊文化体系。鸦片战争之后,逻辑一词由严复译自英文logic。评价之一优点:体现中国式智慧。所谓中国式的智慧,是指这种思维拒绝任何规则的限制,包括逻辑和语言规
17、则,因而灵活,有创造力。钟会答嵇康缺点:造成“无法无天”的对外在约束,对法律的蔑视。阿拉伯分驴故事何武断剑 评价之二优点:为认知者留下了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因而,在那些对主观创造力有极大依赖的文学、艺术、工艺、实用技术领域,中国人都有极好的创造成就。缺点:给思想的理解、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传授带来一定的障碍。孔子门生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评价之三优点:直觉思维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中医文学艺术缺点:由于不受科学方法的束缚,这种联系有时达到荒唐的程度。西方式的逻辑推理 优点:逻辑思维具有严密性和清晰性的特点。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使经验和技能转化为可以交流和传承的知识。缺点:限制了主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