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部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98698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86
  • 大小:65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部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代汉语 王力 一册 第一 部分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三單元第三單元文文 選選论 语一、论语的简介(一)、论语名称的由来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論語:語言的論纂。(二)、论语的作者及编著年代 論語是若干斷片的篇章集合體。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麽邏輯和關連。論語一書,篇幅不多,却出現了不少次的重複的章節。所以論語一書絕不能看成某一個人的著作。論語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學生之手,而且還出自他不同的再傳弟子之手。這裏面不少是曾參的學生的記載。因此,我們說論語的著筆當開始於春秋末期,而編輯成書則在戰國初期(三)、论语的版本1、論語注疏即何晏集解、

    2、邢昺疏,在十三經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襲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記,可以參考。2、論語集註宋朱熹(11301200)從禮記中抽出大學和中庸,合論語、孟子爲四書,自己用很大功力做集註。固然有很多封建道德迂腐之論,朱熹本人也是個客觀唯心主義者。但一則自明朝以至清末,科舉考試,題目都從四書中出;所做文章的義理,也不能違背朱熹的見解,這叫做“代聖人立言”,影響很大。二則朱熹對於論語,不但講“義理”,也注意訓詁。所以這書無妨參看。3、劉寶楠(17911855)論語正義清代儒生大多不滿意於唐、宋人的注疏,所以陳奂(17861863)作毛詩傳疏,焦循(1763一1820)作孟子正義。劉寶楠便依焦

    3、循作孟子正義之法,作論語正義徵引廣博,折中大體恰當。只因學問日益進展,當日参考價值仍然不小。4、楊伯峻論語譯註(19091992),原名杨德崇,湖南省长沙市人,著名语言学家。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古汉语语法和虚词的研究方面以及古籍的整理和译注方面。论语译注一书译文明白流畅,注释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5、錢穆論語新解(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为文史大家,尤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精研甚深甚切。本书乃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实为阅读和研究论语之入门书和必读书。二、孔子简介孔子名丘

    4、,字仲尼,一說生於魯襄公二十一年(公羊傳和穀梁傳,卽公元前五五一年),一說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史記孔子世家),相差僅一年。孔子自己說“而丘也,殷人也”(禮記檀弓上),就是說他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滅了殷商,封殷商的微子啓於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國宗室,因爲距離宋國始祖已經超過五代,便改爲孔氏。孔父嘉無辜被華父督殺害(見左傳桓公元年和二年)。據史記孔子世家索隱,孔父嘉的後代防叔畏懼華氏的逼迫而出奔到魯國,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因此孔子便成爲魯國人。孔子的志向很大,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在魯國行不通,到齊國也碰壁,到陳蔡等小國,更不必說了。在衞國,被衞靈

    5、公供養,住了較長時間,晚年終於回到魯國。大半輩子精力用於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獻。他對後代的最大貢獻也就在這裏。三、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 经典论述解析(一)、孔子的教育思想1、學 而 學而為論語第一篇,“學而”為篇名是後人加上去的,一般摘取篇首的前兩字(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單言子,特指孔子。除孔子以外的先生,前加其姓,如“曾子”、“閔子”、“顏子”等。在春秋時期,夠稱得上“子”的不多,只有孔墨顯學的創始人孔丘、墨翟為學者所宗,故可稱子。論語時代,一般人相互尊稱“吾子”。時:當“以時”、“按時”講,名詞作狀語。上古對學的規定是:根據時令季節來調整學習的內容。禮

    6、記王制記載:“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文王世子篇載:“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故教材注講為按時誦習是可信的。這裏“時”“習”放到一起,還有珍惜光陰的意思,也就是孔子一再宣導的不舍晝夜、銳意進取的精神。“而”為承接連詞。之,語助詞,起補湊一個音節的作用。習,說文習部:“數飛也。從羽從白可見,“習”的本義是指雛鳥經過多次的飛行,才能學到飛翔的本領。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引伸為人們經過反復的練習來學到某一專業領域的本事。這裏的“習”是指誦習。“不亦乎”是一個固定搭配(或稱凝固結構形式),是以否定性的反問形式來表式肯定的意思。“亦”在這裏不能看成是表頻率的副詞,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三:“凡言不亦者,

    7、皆以亦為語助。”不亦乎,可譯為不是嗎?說,喜悅,高興。此句可譯為:學能按時誦習,不是很愉悅的事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說文、詩傳、左傳杜注、公羊何休集解皆曰:“同門曰朋。”即同出一師門的都可稱朋。而鄭玄注周禮大司徒曰:“同師曰朋。”則師兄弟才可稱朋。清毛奇齡論語稽求篇以為當以“同門曰朋”為正。鄭注顯得偏狹。今“朋友”一詞為同義聯合的合成詞,但古代“朋”與“友”是有細微的差別的,同門曰朋,同志為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表現出了儒家敬業樂群的文化心態。“敬業樂群”與“離群索居”,是相對而言的。樂群,樂於合群,樂於合群的人是心胸寬廣之人,常有快樂伴隨著他,而

    8、離群索居者,很容易進入到寂寞孤單的心境中。故樂群是使人快樂的事,離群是令人痛苦的事。但為了求學,這兩種心態就不時的交替地伴隨著人的一生。中國古代的讀書人深受其影響。此句意為:有同門學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的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知,瞭解。説文,矢部:“知,詞 也。从口,从矢。”徐鍇繫傳:“凡知 理之速,如矢之疾也,會意。”段玉裁注:“詞也 之上當有 識 字。原意為知識。慍,說文心部:“怒也。”惱怒。孔子這句話旨在告戒弟子們要以達觀的態度對待社會人生。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人事的紛爭。心胸坦蕩蕩,天地自然寬,即便聲名不顯於當世,也要芳名留垂於青史。本章以一“學”字貫穿

    9、三層涵義:一、為學要銳意進取;二、學有所成要敬業樂群;三、具備功德要達觀坦然。(2)曾子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名參,字子輿,孔子晚年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歲)。其父曾點(字皙)也是孔子的學生。三:作為動量詞是實指,應放到動賓結構之後,說成“省吾身者三”,可見這裏是表概數,極言其多。三,在易經中代表天、地、人三才,宇宙之中,舍此三者無它,故“三”實為包羅萬象之數。故可表示多。“三省”應講為多次檢查。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查我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傳不習乎習乎?謀,策劃。忠,盡心為忠。而,表轉折的連詞。以下三個“而”字同。信

    10、:誠信。説文 信,誠也。本義為言語真實不虛偽。从人,从言。引申為人的道德真誠傳:傳授(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饱:饱足安:舒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意思是說有德行的人,就不會去追求高級的生活享受。鄭玄注曰:“學者之志,有所不暇。”劉寶楠正義曰:“君子當安貧力學也。”這裏有微言大義,就是要致力於學,奮發向上。不要沈愐於紙醉金迷的生活而不思上進。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敏:敏捷。就:走向,靠近。正:説文:“正,是也。从止,一以止。”饒炯部首訂:正下云 是也 是 下説 直也,義即相 當無偏之謂 説文

    11、 是,直也。从日、正。星,籀文是,从古文正。”段玉裁注:“以日為正則曰是。从日、正,會意。天下之物莫正於日也。”正,原本为公平公正之意,引申為“正定”。好:説文:“好,美也。从女、子。”段玉裁注:“好,本謂女子,引申為凡美之偁。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要求飽,居住不要求舒適,在做事上勤快,在言論上謹慎,在學業上有弄不清的地方,向有道德的人請教,以正定其是非。2、為政(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孔子説:“在温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孔子説:“只是讀書,却不思考,就會惘然無所

    12、得;只是空想,却不讀書,就會疑惑。”(3)子曰: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由:仲由,字子路。是:説文是,直也。从日、正。”段玉裁注以日為正則曰是。从日、正,會意。天下之物莫正於日也。”3、里 仁(1)子曰: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朝聞道,夕死可矣。”道:真理。譯文:孔子說:早晨得知真理,要我當晚死去,都可以。4、公 冶 長 公冶長也是孔子的弟子,姓公冶,名長,孔子對他評價很高,並願意把女兒許配給他。(2)子貢問曰: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子曰: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謂,叫做。文:說文:“文,錯畫也。”徐中舒甲骨文詞典:“象正立之人形,胸部有刻畫之紋飾。本義為(在胸肌上)刻畫花紋。敏:理解問題快。下問: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5、雍也(1)哀公問: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未聞好學者也。”哀公:魯哀公。者:語氣詞。遷:移。不遷怒,不把怒氣轉移到與那件事無關的人身上。貳,重複一次。不貳過,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亡:通無。短命公羊傳把

    14、顏淵的死列在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其時孔子年七十一,依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顏淵少於孔子三十歲,則死時年四十一。但據孔子家語等書,顏回卒時年僅三十一,因此毛奇齡(論語稽求篇)謂史記“少孔子三十歲,原是四十之誤”。【譯文】魯哀公問:“你的學生中,哪個好學?”孔子答道:“有一個叫顏回的人好學,不把怒氣轉移到與那件事無關的人身上;也不再犯同樣的過失。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没有這樣的人了,再也没聽過好學的人了。”(3)冉求曰: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冉(rn)求:字子有,孔子的弟子。說(yu

    15、):喜歡,後來寫作“悅”。道,這裏指孔子的學說。畫:劃界,畫斷。指給自己劃定一個界限,不肯前進。【譯文】冉求道:“不是我不喜歡您的學説,是我力量不够。”孔子道:“如果真是力量不够,走到半道會再走不動了。現在你却没有開步走。”6、述而(1)子曰: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倦,何有於我哉?”識:(zh),記住。說文:“識,常也,一曰知也。”常,古代的一種旗幟。識(sh),知道。厭:滿足。何有於我哉,在古代是一常用語,在不同場合表示不同意義。在這裏為“有什麼”的意思。何有於我哉,對我來說有什麼呀?也就是說,這三件事對我來說都不難。【譯文】孔子説:“把

    16、所見所聞的默默地記在心裏,努力學習而不厭棄,教導别人而不疲倦,對我來說有什麼呀?”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走路。【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塊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為我所取法的人;我選取他們的憂點而學習,他們身上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藉以改正自己身上與他們相同的缺點。子曰: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若聖與仁,則吾豈豈敢?抑為之不厭,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誨人不倦,則可謂云云爾已矣。爾已矣。”公西華曰: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正唯弟子不能學也!”聖:孟子公孫丑上載子貢對這事的看法說:“學不

    17、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可見當時的學生就已把孔子看成聖人。抑:轉折連詞,這裏有“不過”的意思。為之,指學習“聖人之道”。雲爾已矣:等於“雲爾”。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孔子的弟子。唯:句中語氣詞,表示判斷。【譯文】孔子說道:“講到聖和仁,我怎麼敢當?不過是學習和工作總不厭倦,教導別人總不疲勞,就是如此如此罷了。”公西華道:“這正是我們學不到的。”10、先進 子貢問:子貢問:“師與商也孰師與商也孰賢賢?”子曰:子曰:“師也師也過,商也不及。過,商也不及。”曰:曰:“然則師然則師愈愈與?與?”子子曰:曰:“過猶不及。過猶不及。”師:顓孫師,字子張。商,卜商,字子夏。兩人

    18、都是孔子的弟子。過:超過。不及,沒有達到。猶,像 一樣。這句是說:超過或沒有達到,都是不好。孔子以“中庸之道”作為行為的準則,所以認為“過”與“不及”同樣的不好。【譯文】子貢問孔子:“顓孫師(子張)和卜商(子夏)兩個人,誰强一些?”孔子道:“師呢,有些超過;商呢,有些趕不上。”子貢道:“那麽,師强一些嗎?”孔子道:“超過和沒有達到同樣不好。”子路問:子路問:“聞斯行諸?聞斯行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冉有問:“聞斯行聞斯行諸?諸?”子曰:子曰:“聞斯行之聞斯行之”。聞,聽見,這裏指聽見了應當做的事,即“聞羲”。斯,就,馬上。行,實行,

    19、實踐。諸,“之乎”的合音字。如之何,等於“如何”。【譯文】:子路問:聽到就實行起來嗎?孔子道:有父兄活著怎麼能聽到就實行起來?冉有問:“聽到不實行起來嗎”孔子道:“聽到就實行起來。”公西華曰:公西華曰:“由也問由也問聞斯行諸聞斯行諸,子曰,子曰有有父兄在父兄在;求也問;求也問聞斯行諸聞斯行諸,子曰,子曰聞斯聞斯行之行之。赤也惑,敢問。赤也惑,敢問。”子曰:子曰:“求也退,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退:指遇事畏縮不前。進:使動用法。下文“退”的用法同此。兼人:指勝人。這裏說子路喜歡勝過別人。公西華道:仲由問聽到就幹起來嗎,您說;有父兄活著,(不能這樣做;)冉求

    20、問聽到就幹起來嗎,你說聽到就幹起來(兩個人問題相同,而您的答覆相反,)我有些糊塗,大膽地來問問。孔子道:“冉求平曰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壯膽;仲由的膽量卻有兩個人的大,勇於作為,所以我要壓壓他。”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仲尼焉學?”子貢子貢曰: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zh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公孫朝:衛大夫。焉學:從哪里學。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亦:又。何常師之有,等於說“何有常師”。之:代詞,補指

    21、賓語“常師”。【譯文】:衛國的公孫朝向子貢問道:“孔仲尼的學問是從哪里學來的?”子貢道:“周文王武王之道,並沒有失傳,散在人間。賢能的人便抓住大處,不賢能的人只抓末節。沒有地方沒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師何處不學,又為什麼要有一定的老師,專門的傳授呢?”14、衛靈公 子曰:子曰:“吾嘗終曰不食,終夜不寢,以思,吾嘗終曰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無益;不如學也。”【譯文】: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沒有益處,不如去學習。二、孔子的倫理思想3、里 仁子曰: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參這時正及同門一起陪侍老師,曾子熟知孔子學說,故孔子呼喚曾子,並提出“吾

    22、道一以貫之”的命題,讓弟子們去領會。一,作為介詞“以”的賓語,是為了強調而提前。這是一種修辭手法,而不是合符規律的賓語前置。貫,串通也,如以繩穿物。之,指代詞,指代吾道。唯唯 應答之辭。孔安國在這裏有一個注,是這樣說的:“直曉不問,故答曰唯。”(見論語正義)就是對人家的話題心知肚明,就不要提問,只是應答一下,一般就用“唯”字。朱熹集注:“應之速而無疑者也。”即對老師的話深信無疑。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嗯或者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孔子說過這句話以後,就走出屋去,門人,其他的弟子,受學于孔子門下的人,稱門人。對孔子的這句話不理解,就問曾子,先生的話說的是什麼意思?何謂,

    23、謂何。何,疑問代詞作賓語提到動詞的前面。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子即曾參,曾子也有著作流傳於世,大戴禮記有曾子十篇,是孔子的高足中最有成果的一個人。先生的學說,只不過“忠”“恕”二字罷了。而已,表示限止的語氣詞,再加上表報道的語氣詞“矣”,增添了確認的語氣。【譯文】孔子説:“參呀!我的學説貫穿着一個基本觀念。”曾子説:“是。”孔子走出去以後,别的學生便問曾子道:“這是什麽意思”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學説,只是忠和恕罷了。”“忠”“恕”就是貫穿於孔子學說的核心的觀念。盡己之心以待人謂之忠盡己之心以待人謂之忠,一般是下對上而言。推己之心以及人謂之恕推己之心以及人謂

    24、之恕。錢穆論語新解對這一句的微言大義作了闡釋:“人心有相同,己心所欲所惡,與他人之心之所欲所惡,無大懸殊也,故盡己心以待人,不以己所惡者施於人。忠恕之道即仁道。其道實一本之於我心,而可貫通之于萬人之心,乃至萬世以下人之心者。”忠恕即仁道,仁是孔子政治倫理學說的核心,忠、恕是仁的行為體認,表現了儒家對人對己的價值評判。4、公 冶 長 公冶長也是孔子的弟子,姓公冶,名長,孔子對他評價很高,並願意把女兒許配給他。宰予晝寢宰予晝寢 宰予宰予:孔子的學生,魯國人。字子我。予、我都可作第一人稱代詞,有意義上的聯繫。晝寢晝寢,有兩說:一說“晝”為“畫”字之誤,“晝寢”當為“畫寢”,就是給自己的寢室刷上油漆之

    25、類,作為裝飾。一說“晝寢”就是白天睡大覺,“寢”就是睡覺的意思。比較而言,還是白天睡懶覺這一解釋切合文意,若是“畫寢”,孔子只會責備其塗畫朽木爛牆的不當,而不當深責其志氣昏惰。孔子看到宰予白天睡懶覺,十分生氣,以朽木穢土作譬,責其不長進。子曰: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朽木不可雕,朽爛了的木頭不可以雕刻成大器。“糞土”猶如說“穢土”,杇,同圬,塗牆,也就是粉飾;一說泥工抹牆的工具,名詞動化。這兩個“也”字用在描述句中,仍有表示確認的語氣。於予與何誅!於予與何誅!於予,對於你呀,我還責備什麼?何誅是賓語前置(疑問代詞作賓語)。朱熹集注:“言不足責,

    26、乃所以深責之。”實際是說宰予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了。始吾於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始吾於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始,時間副詞,當初。於,對於,也,句中語氣詞,表提頓。聽其言而信其行:聽他嘴上說得好,就相信行動上也是如此。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於予與改是。今,現在,指見了宰予晝寢之後,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了他說的以後還要觀察他的行動。以上三個“其”,都是代詞,當“他的”講,做定語。於,介詞,“通過”。與,同歟。語氣詞,是,指代詞,指“聽其言而信其行”。【譯文】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説:“腐爛了的木頭雕刻不得,糞土似的牆壁粉刷不得;對於宰予麽,不值得責備呀

    27、。”又説:“最初,我對人家,聽到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爲;今天,我對人家,聽到他的話,却要考察他的行爲。從宰予的事件以後,我改變了態度。”宰予本來是孔子的高足,這一段把他說得一無是處,可見孔子對弟子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錢穆論語新解有一按語,可以參考:宰予預于孔門之四科(案即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見先進篇),與子貢齊稱,亦孔門高第弟子。此章孔子責之已甚,甚為可疑。或因宰我負大志,居常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孔子故作嚴辭以戒耶?顏淵季路侍。子曰: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盍各言爾志”。子路。子路曰: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憾。”顏淵曰:顏淵曰:“願

    28、無伐善,無施勞。願無伐善,無施勞。”子子路曰:路曰:“願聞子之志。願聞子之志。”子曰:子曰:“老者安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盍:“何不”的合音。共:動詞,指共同享用。敝之而無憾:把它用壞了也不懊恼。伐:誇耀。無施勞,:指不把勞苦的事加在別人身上。懷,歸(依孔安國說)。【譯文】孔子坐着,顏淵、季路兩人站在孔子身邊。孔子道:“何不各人説説自己的志向?”子路道:“願意把我的車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壞了也没有什麽不滿”顔淵道:“願意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道:“希望聽到您的志向。”孔子道:“(我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對少年人,使他

    29、們歸依我。9、鄉黨 廄焚,子退朝,曰: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傷人乎?”不問馬。不問馬。廄:馬棚。11、顏 淵(2)司馬牛憂曰: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子夏曰:夏曰:“商聞之矣: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亡,通無。聞之矣,聽說過這樣的話了。敬:嚴肅。说文:“敬,肃也。”本義為嚴肅。失:這裏指放縱,隨便。恭:說文:“恭,肅也。”禮記注曰:“在貌為恭,在心為敬。”【譯文】司馬牛憂愁地説道:“别人都有好兄弟,單單

    30、我没有。”子夏道:“我聽説過:死生聽之命運,富貴由天安排。君子只是對待工作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待别人詞色恭謹,合乎禮節,天下之大,到處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12、子 路 子路曰: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子曰:“必也,正名乎?必也,正名乎?”子路曰: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也!奚其正?”奚:何。奚先,先做什麼?正:,使動用法。名:名稱,名分。正名:使名分正。迂:遠,這裡指遠離實際。其:句中語氣詞,加強反問語氣。【譯文】子路對孔子説:“衞君等着您去治理國政,您準備首先幹什麽?”孔子道:“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

    31、用詞不當罷!”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如此地步嗎!這又何必糾正?”子曰: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野:鄙陋。闕:通缺。如,詞尾。闕如,指存疑,即闕而不論。事:指政事。禮樂:指教化。不中:指不得當。興:盛。苟:不嚴肅,跟“敬

    32、”相對。孔子說:你怎麼這樣魯莽!君子對於他所不懂的,大概採取保留態度,(你怎麼能亂說呢?)用詞不當,言語就不能順理成章;言語不順理成章,事情就不可能作好;事情作不好,國家的禮樂制度就舉辦不起來;禮樂制度舉辦不起來,刑罰也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會惶惶不安,連手腳都不曉得擺在哪里才好。所以君子用一個詞,一定(有它一定的理由)可以說得出來;而順理成章的話也一定行得通。君子對於措詞說話要沒能一點馬虎的地方才罷了。(5)子貢問曰:子貢問曰:“鄉人皆好鄉人皆好ho之,何如?之,何如?”子子曰:曰:“未可也。未可也。”“”“鄉人皆惡鄉人皆惡w之,何如?之,何如?”子子曰: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

    33、好之,其不善者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惡之。”惡:說文:“惡,過也。”罪過,罪惡。本文指讨厌,与“好”相对。【譯文】子貢問道:“滿鄉村的人都喜歡他,這個人怎麽樣?”孔子道:“還不行。”子貢便又道:“滿鄉村的人都厭惡他,這個人怎麽樣?”孔子道:“還不行。最好是滿鄉村的好人都喜歡他,滿鄉村的壞人都厭惡他。”13、憲 問 子路曰: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不死。”曰:曰:“未仁乎?未仁乎?”子曰:子曰:“桓公九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如其仁!”未仁乎:不算是仁吧?九合:指

    34、多次會合。齊桓公集合諸侯共十一次。不以兵車:不憑藉武力。如:等於說“乃”。【譯文】子路道:“齊桓公殺了他哥哥公子糾,(公子糾的師傅)召忽因此自殺,(但是他的另一師傅)管仲却活着。”接着又道:“管仲不能算仁吧?”孔子道:“齊桓公多次地主持諸侯間的盟會,停止了戰争,都是管仲的力量。這就是管仲的仁德,這就是管仲的仁德。”子貢曰: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能死,又相之!”子曰: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其被髮左衽rn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

    35、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自經於溝瀆d而莫之知也?而莫之知也?”相:說文:“省視也。”意為看,仔細的看。在本文中為輔佐。匡:匡正。賜:恩賜,好處。微:沒有。被髮左衽:指當時夷狄的風俗,意思是中原被夷狄所佔。諒:信用,這裡指道義上的固執。經:上吊,吊死。瀆d,小渠。【譯文】子貢道:“管仲不是仁人罷?桓公殺掉了公子糾,他不但不以身殉難,還去輔相他。”孔子道:“管仲輔相桓公,稱霸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還受到他的好處。假若没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着頭髮,衣襟向左邊開,淪爲落後民族了。他難道要像普通老百姓一樣守着小節小信,在山溝中自殺,還没有人知道的嗎?”16、陽 貨 子曰:鄉原,

    36、德之賊也。子曰:鄉原,德之賊也。原:通願,忠厚。鄉原,等於說好好先生。孔子說:沒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敗壞道德的小人。(4)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h蓧蓧dio。子路問曰:。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子見夫子乎?”丈人:老人。蓧:古代除田中草所用的工具。丈人曰: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四體:四肢。勤,勞。五穀,稻、黍(黃米)、稷(與黍相似,不黏,即糜子)、麥、菽(豆)。分,辯別(依朱熹說)。植,:倚(依孔安國說)。芸:通“耘”,除草。【譯文】:老人道:“你這人,四肢不勞動,五穀不認識,誰曉得你的老師是什麼人?”說完,便扶著拐杖去鋤草。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著。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xin其二子焉。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隱者也。”使子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路反見之。至則行矣。黍:黍就是現在的黍子,也叫黃米。它比當時的主要食糧稷(小米)的收穫量小,因此在一般人中也算是比較珍貴的主食。【譯文】: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雞,作飯給子路吃,又叫他兩個兒子出來相見。第二天,子路趕上了孔子,報告了這件事。孔子道:“這是位隱士。”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裏,他卻走開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部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986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