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能量平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表能量平衡-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表 能量 平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能量平衡与地表能量平衡与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遥感遥感(一)(一)地表能量平衡地表能量平衡遥感研究遥感研究 1、地表净辐射(、地表净辐射(Rn)2、土壤热通量(、土壤热通量(G)3、感热通量(、感热通量(H)4、潜热通量(即蒸散、潜热通量(即蒸散 LE)5、应用、应用 区域蒸发量估算区域蒸发量估算 城市城市-郊区表面能量平衡估算郊区表面能量平衡估算(二)(二)土壤水分遥感研究土壤水分遥感研究 1、可见光、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近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2、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3、热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热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裸土或低覆盖区的土壤水分研究(
2、采用热惯量法)裸土或低覆盖区的土壤水分研究(采用热惯量法)植物覆盖区,采用(农田)蒸散与作物缺水指数法植物覆盖区,采用(农田)蒸散与作物缺水指数法1PPT课件地表能量平衡地表能量平衡遥感研究遥感研究 地表与大气的最主要地表与大气的最主要能源能源太阳辐射以及相太阳辐射以及相伴的地球辐射。伴的地球辐射。太阳发射的电磁波短波太阳发射的电磁波短波辐射,除了辐射,除了30%被大气顶被大气顶界反射回空间以及界反射回空间以及17%被被大气吸收外,其大部分以大气吸收外,其大部分以直射与漫射的形式到达地直射与漫射的形式到达地表。表。依据能量守恒与转换定依据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地表接收的能量以不律,地表接收的能量
3、以不同方式转换为其他运动形同方式转换为其他运动形式,使能量保持平衡。式,使能量保持平衡。2PPT课件 地表接收的能量地表接收的能量(Rn)以不同方式转换为其它运动形式以不同方式转换为其它运动形式 heating the air(H),evaporating water(LE)and heating the soil(G).这一这一能量交换过程可用地表能量平衡方程来表示,即:能量交换过程可用地表能量平衡方程来表示,即:Rn=H+LE+G+Rn 地表的净太阳辐射通量地表的净太阳辐射通量 (w/m2),(即地表辐射平衡);(即地表辐射平衡);H 从下垫面到大气的感热通量,从下垫面到大气的感热通量,(
4、即下垫面与大气间湍流形式的热交换即下垫面与大气间湍流形式的热交换);LE 从下垫面到大气的潜热通量,从下垫面到大气的潜热通量,(即即下垫面与大气间水分蒸发的热交换下垫面与大气间水分蒸发的热交换),L为水汽的汽化潜热,为水汽的汽化潜热,E为蒸发量为蒸发量;G 土壤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即土壤中的热交换即土壤中的热交换);其中,还应包含部分用于植物其中,还应包含部分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只是这部分能量光合作用的能量,只是这部分能量很小很小(1-3%1-3%),),可以忽略。可以忽略。能量平衡能量平衡-Energy balance“C&W”LE3PPT课件Energy balance on a r
5、egional scaleIncreased heating of airreduced evaporationincrease albedoreduce soil heatingHl lEGa aSHl lEGa aSDesertification“C&W”4PPT课件地表辐射平衡方程可表示为:地表辐射平衡方程可表示为:入射到地面的太阳短波入射到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即太阳总辐射(辐射,即太阳总辐射(Q Q););地表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地表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即地表反射辐射;射,即地表反射辐射;来自大气的长波辐射,来自大气的长波辐射,即大气逆辐射即大气逆辐射;地表发射至大气的长波地表发射至大气的
6、长波辐射,即地表发射辐射;辐射,即地表发射辐射;LLssnRRRRRsRsRLRLR一、地表净辐射一、地表净辐射(Rn)5PPT课件Radiation balance 地表辐射平衡地表辐射平衡(Rn)包括:包括:为地表的短波为地表的短波辐射平衡辐射平衡(Rns);为地表的长波为地表的长波辐射平衡辐射平衡(RnL),又称地表又称地表有效辐射有效辐射(););一般一般,Rns 是是 RnL的的 5倍。倍。ssRRLLRRRnsRsRLRLR“C&W”6PPT课件 又称太阳总辐射又称太阳总辐射 Q,它是纬度、时间、及云的函数。它是纬度、时间、及云的函数。它由太阳直射光和天空散射光组成,可利用气象台站
7、的太阳直射它由太阳直射光和天空散射光组成,可利用气象台站的太阳直射辐射表及天空辐射表来确定。一般说来辐射表及天空辐射表来确定。一般说来,在晴天和稳定的天气条在晴天和稳定的天气条件下件下,一个地面观测站的数据可以代表一个地面观测站的数据可以代表10 km2的面积。的面积。Q 也也可以通过理论太阳辐射及日照率可以通过理论太阳辐射及日照率的计算获得,即:的计算获得,即:式中,式中,为大气层顶部理论太阳总辐射,与气象台站经纬度、为大气层顶部理论太阳总辐射,与气象台站经纬度、太阳赤纬、日地距离和太阳常数有关;太阳赤纬、日地距离和太阳常数有关;为日照率,为日照率,C C 为日照时数,为日照时数,C C0
8、0为最大可能日照时数。为最大可能日照时数。sR)/5683.01144.0(0CCQQQ0/CC7PPT课件Solarimeter measuresshort-wave radiationMeasuring components of radiation balance“C&W”8PPT课件Net Radiometer measuresall-wave radiationMeasuring components of radiation balance“C&W”9PPT课件Solarimeter can be shadedto measure only diffusecomponentsMea
9、suring components of radiation balance“C&W”10PPT课件 即大气、云发射至地表的长波辐射,它是大气温即大气、云发射至地表的长波辐射,它是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函数,可表示为:度和大气湿度的函数,可表示为:其中,其中,大气发射率(大气发射率(无云天气无云天气),是空气水汽压是空气水汽压 ea 与空气温度与空气温度 Ta 的函数,可利用的函数,可利用 红外测温仪对天空红外测温仪对天空(多角度)(多角度)测量到的温度来推算;测量到的温度来推算;斯特藩斯特藩玻耳兹曼常数,玻耳兹曼常数,;7/1)/(24.1aaaTe4aaLTR LR a 428/1067.5
10、kmw11PPT课件 可通过可通过 VISNIR 遥感反演的地表反照率遥感反演的地表反照率 来推算来推算,即即 。可通过可通过 TIR、MW遥感反演的地表辐射温度遥感反演的地表辐射温度 Ts 来推算。(来推算。(为地表发射率为地表发射率)遥感所测得的数据(遥感所测得的数据(和和 )具有非连续、窄波段、)具有非连续、窄波段、窄视场的特点,而自然界地物的反射与发射具有全波段、半球窄视场的特点,而自然界地物的反射与发射具有全波段、半球视场及各向异性的特点。两者间的差异,是造成遥感反演地表视场及各向异性的特点。两者间的差异,是造成遥感反演地表参数参数 和和 Ts 精度不够高的重要原因。精度不够高的重要
11、原因。)(LLRR)(ssRR)1(a aQsRLRa aa a44)1(ssaasLLssnTTRRRRRR a as 12PPT课件 由窄波段遥感数据由窄波段遥感数据 全波段全波段、半球视场的反射或发半球视场的反射或发射辐射分量射辐射分量,目前主要从以下目前主要从以下3方面入手:方面入手:通过大气校正模型,把大气顶层通过大气校正模型,把大气顶层(TOA)的辐射值直接转的辐射值直接转换为地表光谱反射率换为地表光谱反射率或地表辐射温度或地表辐射温度Ts。通过通过BRDF角度模型,建立两者间的数学关系,把地表方角度模型,建立两者间的数学关系,把地表方向反射率向反射率转换为地表光谱反照率转换为地表
12、光谱反照率,如半经验模型如半经验模型-核核驱动模型,物理模型驱动模型,物理模型-几何光学模型几何光学模型(GO)、)、辐射传输辐射传输模型模型(RT)、)、RTGO混合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混合模型、计算机模拟等。通过大量野外通过大量野外(同步)(同步)试验,建立多种宽波段反射或发射试验,建立多种宽波段反射或发射辐射值,与窄波段遥感数据间的统计模型,即经验关系辐射值,与窄波段遥感数据间的统计模型,即经验关系式。此法简单易行且可信。但这种经验关系是随着表面式。此法简单易行且可信。但这种经验关系是随着表面特征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的变化而变化的。13PPT课件1 1、地表反照率的反演地表反照率的反演N
13、OAA AVHRR通道1和2数据反照率反演统计模型沙漠、荒漠及荒漠有植被覆盖地区沙 漠、荒 漠 无植 被 覆盖地积雪覆盖地区青 藏 高原区核驱动模型其它地区A=0.526CH1+0.362Ch+0.112(0.5CH2)A=0.526CH1+0.474CH2A=0.526CH1+0.232CH2+0.130(0.630CH1)+0.112(0.065CH2.)P=0.282CH1+0.6081CH2P=0.045+0.742AF=0.5CH1+0.5CH2A=ddFsincos),(22中科院遥感所14PPT课件 中国地表反照率的反演中国地表反照率的反演 Albedo (First Quart
14、er)Albedo (Second Quarter)中科院遥感所15PPT课件中国地表反照率的反演中国地表反照率的反演 Albedo (Third Quarter)Albedo (Fourth Quarter)中科院遥感所16PPT课件 右图:雪被的反射辐射几乎都集中在短波右图:雪被的反射辐射几乎都集中在短波光谱区;光谱区;在在 0.30.7m反射率为反射率为80%90%;在在0.81.5m反射率则随波长的增大而迅速减反射率则随波长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在小;在SWIR反射很弱。反射很弱。这就是说对于雪被这就是说对于雪被表面反照率表面反照率(0.304.0m),各谱段所作,各谱段所作的贡献是不同的
15、,可划分为的贡献是不同的,可划分为4个部分:个部分:雪被区表面反照率反演雪被区表面反照率反演3式中,式中,A 为为 04.0m 谱段的反照率;谱段的反照率;、分别为经过大气校正后分别为经过大气校正后CH1、CH2的反射率。的反射率。其中,反演中所选用的其中,反演中所选用的NOAA/AVHRR的的CH1、CH2只代表前两个部只代表前两个部分的反射率,而据分的反射率,而据Brest的研究,后两部分的反射率分别为第的研究,后两部分的反射率分别为第2通道反通道反射率的射率的63.0%和和6.5%。因此,可将雪被表面反照率的反演模型表示为:。因此,可将雪被表面反照率的反演模型表示为:)065.0(112
16、.0)630.0(130.0232.0526.02221CHCHCHCHA 1CH 2CH 0.300.725m谱段,占总入射能的谱段,占总入射能的 52.6%;0.7251.0 m谱段,占总入射能的谱段,占总入射能的 23.2%;1.0 1.4m谱段,占总入射能的谱段,占总入射能的 13.0%;1.4 4.0 m谱段,占总入射能的谱段,占总入射能的 11.2%。17PPT课件2 2、地表温度的反演地表温度的反演 图图 1.3.4.1,地地 表表 温温 度度 反反 演演发 射 率气 候 区 划分 裂 窗 模 型已 知AVH RR4.5信 道 发 射 率已 知 平 均 发 射 率中 温 带 亚
17、干 旱 区中 温 带 干 旱 区南 温 带 亚 干 旱 区南 温 带 干 旱 区高 原 干 旱 区中 纬 度 湿润,亚 湿润 区,亚干 旱 区低 纬 度热 带 湿润 区中纬度高原 区热带湿润,亚 湿润 区Sobrino(1994)(1994)Becker etal(1990)Price(1984)(1984)O ttle(1992)Sobrino(1991)M clain et al(1983)中科院遥感所18PPT课件 平均比辐射率已知时温度的反演平均比辐射率已知时温度的反演-中纬度、高原地区中纬度、高原地区 Taa Ta TS01 42 5 上式中不同地表类型的系数值上式中不同地表类型的系
18、数值 系系 数数 下垫面类型下垫面类型 a0 a1 a2 一年一熟粮作一年一熟粮作-1.687 3.213-2.197 小麦小麦-2.889 3.214-2.190 短草和灌丛短草和灌丛-0.403 3.219-2.211 脏雪脏雪-1.687 3.213-2.197 254141)(aTTaTT 上上 式式 中中 不不 同同 地地 表表 类类 型型 的的 系系 数数 值值 系系 数数 下下 垫垫 面面 类类 型型 a1 a2 冬冬 季季 落落 叶叶 阔阔 叶叶 林林、冬冬 季季 落落 叶叶 灌灌 丛丛、半半 沙沙 漠漠 地地 区区 2.6 2.7 夏夏 季季 落落 叶叶 灌灌 丛丛、水水 稻
19、稻 2.6 2.3 干干 草草 1.505 1.164 夏夏 季季 2.357 3.262 海海 涂涂、沙沙 滩滩 冬冬 季季 1.708 3.003 19PPT课件“C&W”一天内的温度与能量变化一天内的温度与能量变化20PPT课件“C&W”Radiation and Energy BalancesSdSgaStLDLuLDLuSdSgLDLuaSt+-+-=Rn=LD-LuDAYNIGHTRadiationBalanceEnergyBalanceGLEHRnLEHRnRn=H+LE+G+.G白天,白天,Rn为正值,地表热量部分用于为正值,地表热量部分用于LE、H,剩余热量进入土壤;剩余热量
20、进入土壤;夜间,夜间,Rn为负值,地表热量由为负值,地表热量由 LE、H、G来补偿。来补偿。21PPT课件二、土壤热通量二、土壤热通量(G)土壤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土壤内部的热交换,对土壤蒸发、地表能量土壤内部的热交换,对土壤蒸发、地表能量交换均有影响。一般可以通过土壤遥感热惯量法加以确定,交换均有影响。一般可以通过土壤遥感热惯量法加以确定,也可也可以通过地面点测量得到。以通过地面点测量得到。Reginato等等(1985)研究提出了一种主要用遥感信息推算土壤研究提出了一种主要用遥感信息推算土壤热通量的简便方法,即热通量的简便方法,即把土壤热通量把土壤热通量(G)与净辐射与净辐射(Rn),土壤,土
21、壤上覆的植物高度上覆的植物高度(h)联系起来,建立三者间的经验关系式:联系起来,建立三者间的经验关系式:nRhG)042.01.0(式中,式中,h 为为作物高度作物高度,可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取值,如可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取值,如假设小假设小麦成熟时麦成熟时 h=1.2 m;h 与作物的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的叶面积指数 LAI 及作物覆盖及作物覆盖度度 f 有关,也可通过遥感数据估算有关,也可通过遥感数据估算。BfLAIAh(A、B为待定系数,由实验确定)为待定系数,由实验确定)22PPT课件 研究表明,土壤热通量(研究表明,土壤热通量(G)与土壤表面净辐射通量(与土壤表面净辐射通量()之间)之间有一
22、比例关系,通常有一比例关系,通常 G 约为约为 的的40,即,即 。snRsnRsnRG4.0 G 与与 的比例关系是日期和时间的函数,可表示为的比例关系是日期和时间的函数,可表示为6:式中,式中,KG为为0.20.5间的常数,其值取决于土壤类型和湿度条件;间的常数,其值取决于土壤类型和湿度条件;为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为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张仁华张仁华(1996)根据多年实验观测表明:根据多年实验观测表明:土壤热通量土壤热通量(G)与净与净辐射通量辐射通量(Rn)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裸露土壤,对于裸露土壤,G可达的可达的2050%;而在作物覆盖下,;而在作物覆盖下,G为的为的520
23、%。snGRKG snR23PPT课件 而土壤表面净辐射通量(而土壤表面净辐射通量(),又可),又可根据比尔定律给出根据比尔定律给出 5、6:式中,式中,C 为净辐射在植被冠层中的消减系数为净辐射在植被冠层中的消减系数,值域约为值域约为0.30.7;C 值取决于冠层结构,对于具有球形值取决于冠层结构,对于具有球形(随机)(随机)叶面角度分布叶面角度分布 的冠层,的冠层,C=0.5;LAI 可通过遥感植被指数求得;可通过遥感植被指数求得;为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为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此外,此外,也可简单的表示为:也可简单的表示为:snR)/exp(CLAIRRnsnnsnRfR)1(snR24PPT
24、课件三、感热通量三、感热通量(H)在土壤在土壤植被植被大气系统中,当把土壤、植被简单地处理为同大气系统中,当把土壤、植被简单地处理为同一层界面时,感热通量一层界面时,感热通量(sensible heat flux)表征下垫面与大气间湍表征下垫面与大气间湍流形式的热交换流形式的热交换,可表达为:,可表达为:式中,式中,为空气密度为空气密度(kg/m3););为空气定压比热为空气定压比热(J/kg););Ts 为下垫面表面温度为下垫面表面温度(););Ta 为空气温度为空气温度(参考高度参考高度,一般一般2m)(););为空气动力学阻力为空气动力学阻力(s/m)(下垫面下垫面-参考高度之间显热传输
25、的阻力参考高度之间显热传输的阻力)上式的空气动力学阻力上式的空气动力学阻力 ,可由湍流模式给出。它随风速、粗,可由湍流模式给出。它随风速、粗糙度和空气层结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糙度和空气层结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acasPTTCH /)(PCac ac 25PPT课件平流边界层:平流边界层:空气空气运动处运动处于规则状态;于规则状态;湍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空气空气运动处运动处于不规则状态。于不规则状态。u zukzdz()()ln()*0“C&W”d 为零平面位移为零平面位移高度高度(近地面平均近地面平均风速为零处的高风速为零处的高度);度);z 为地表以上参为地表以上参考高度考高度(=2m);
展开阅读全文